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6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大家这种上赶着凑时髦的事情,黄顺虽然有些始料不及,却也没有如临大敌。那些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的还是世族至上,出身寒门的读书人,根本不放在他们的眼里。就算他们搞出一个光鲜亮丽的科举,也不过局限在世族的圈子里,没什么大的作为。而黄顺从一开始就着意打破世族的桎梏,强调参与科举的资格,人人平等!科举只看水平,只看能力,不看门第。

    只此一点,就注定他们搞的那些科举,不过是一些噱头罢了,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科举的事情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而夏吟坊的地位却在西川悄然发生着变化。原因很简单,河西经过汉中通往西川的商路打通了。在汉中,有王平的兵马一路守护,而进入西川,则有关平、关兴、赵统等人,调动各处的兵马参与护商。一路上的安全没有问题,那河西那边的战马和毛毡资源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大量供应西川了。

    蜀汉不缺险关,不缺兵员,缺的就是战马!先在黄顺搞来了几乎没有上限,蜀汉自己都消化不了的战马资源,夏吟坊的地位,自然就跟着水涨船高。江州集团的那些世族虽然看着羡慕嫉妒恨,却拿黄顺一点办法没有。甚至不能以皇权逼黄顺把战马的资源交出来。他们能够做的,只能是组织各种文人,从各个角度分析论断,骑兵对于西川,对于蜀汉并不适用,以此来恶心恶心黄顺。

    黄顺从河西搞来的战马,一部分留在西川,为黄顺组建护府卫兵、联络各地所用,一部分运往荆州,进一步扩充荆州军团,再一部分则运往江东,或自用,或出售,由庞尚定夺。至于曹魏,就毛都搞不到了。

    就因为这个,曹彰、曹丕兄弟还专门找到黄顺,询问黄顺为什么厚此薄彼。却被黄顺几句话就轻易驳回:当前的曹魏,曹氏能控制的,只有尚处于曹氏掌控的中军,至于数量庞大的外军,早已被河间大族窃取了兵权。战马运往曹魏,得益的只能之河间大族的外军。一点外军有了足够的战马,就能迅速拉平外军与中军的实力差距。那曹氏在曹魏朝廷中的至高地位,就要受到挑战了。

    而现在,黄顺正忙于其他方面,手头兵力也不是很足够,要是河间大族此时发难,黄顺很难调集足够的力量,解救曹氏。所以,能够将河间大族发难的时间往后推,为自己积攒力量做足时间上的准备,十分有必要。

    黄顺的说法,在曹彰和曹丕看来有些危言耸听,但其中的道理在他们看来却是正确的。曹魏每年能够得到的战马资源不多,向来都是优先供应中军,有多余的才会轮到那些外军。若黄顺这边增加了战马的供应,确实得益的只是外军。一旦中军与外军的实力差距失去平衡,曹氏的地位确实受到威胁。

    虽然二曹都看到了这一点,但他们认为,曹睿有足够的时间、智慧和手段来扭转这一切,曹氏的地位,依然非常稳固。

    曹彰和曹丕有这个想法,当然有他们的依据。他们在邺城,还是有相当的人脉,自然有大把的人告诉他们曹魏高层的一些明争暗斗。曹睿在其中的表现,足够的睿智,足够的耐心。

    面对河间大族咄咄逼人的态势,曹睿避重就轻,明面上答应了河间大族的大部分要求,暗地里却把曹氏的腹心统统安排在中军之中,确保中军在曹氏的绝对控制之下。然后,通过不断的加强中军的装备和编制,来削弱外军的影响。

    河间大族要想与曹氏抗衡,就只能动用家族的储备装备外军。而外军至少在名义上,还是属于朝廷,属于曹氏。

    这样,就给了曹睿通过各种手段,慢慢蚕食的机会。司马懿在关中就是要一个很好的例子。

    但黄顺比曹彰和曹丕看得更远,黄顺知道,曹睿也是活不久长。一旦曹睿过世,就再无人能压住河间大族了。可以说,曹睿的存在,与其说是在为曹氏续命,不如说是在帮黄顺争取时间。

    这段时间,有曹睿的压制,河间大族就做不到一心对外,与黄顺拼个你死我活。只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内部争权上。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许蒙才会放下与曹氏的仇恨,摇身一变变成了曹睿的心腹谋臣。

    本章完

第1251章 刺杀许蒙() 
本来与许蒙年龄相当的褚仁早已退休在家养老了,许蒙年龄一大把,黄顺早就有意让许蒙退下来,来襄阳养老。可许蒙却像个斗士,扎身在权力场,玩的不亦乐乎,说什么也不肯退。

    有许蒙这样曾经辅佐过曹操,曾经位列头号谋士的老家伙在,曹睿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笔财富,不用许蒙主动上前,曹睿自己就找上门来,寻计问策了。

    有了许蒙这头老狐狸坐镇朝廷,司马懿的日子就不是那么如意了。在关中接替曹真,成为关中兵马大都督,竟是司马懿最荣光的一刻,此后,司马懿就过着焦头烂额,朝不保夕的生活。先是被汉中的入侵搞得差点举国动员,后来主动出击代郡,又是大败而回。作为实力最强的外军:关中军团统领,司马懿被迫让出兵权,可说是司马懿近几年遭遇到的最大打击了吧。

    司马懿在邺城当然有着充足的眼线,知道许蒙在帮着曹睿。司马懿多少知道许蒙一些底细,知道许蒙私下里也有自己的小势力,府上高手更是不少。最为关键的,是许蒙曾经周游过西域和塞北,对那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司马懿敢于挑战曹氏最大的资本,除了河间大族的雄厚实力外,就是这些外部势力的支持。司马懿还真不敢与许蒙对面鼓当面锣的较劲。万一许蒙避其锋芒,在西域或者塞北什么地方给司马懿捣乱,司马懿还真有些得不偿失。

    在司马懿看来,既然不能做敌人,那就想办法成为朋友。司马懿曾几次试探过许蒙,许蒙都丝毫不曾假以辞色。司马懿也不是非缺许蒙这个朋友,此事就这么过去了。

    现在,许蒙的存在,已经真切的威胁到了司马懿的核心利益。司马懿当然不是好相与的,对许蒙,司马懿终于动了杀机。

    拥有西域墨门的支持,司马懿当然懂得利用自己的强项。虽然西域墨门总部对司马懿的支持越来越少,但大批早已投入中原的力量,却早已成为司马懿的死忠,不下于司马懿的“自己人”。司马懿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他们出马,许蒙就相当于一个死人!

    然而事实总是残酷的,司马懿一口气派出的两个刺杀小组,全军覆没,连个回信都没送回来。而许蒙府上,风平浪静,第二天照常大门洞开,伙计下人来来往往,跟往常一样热闹。

    这就有些不寻常了!两个墨氏刺杀小组的威力,就是刺杀皇帝都有戏,别说一个小小的许蒙了。司马懿判断,许蒙自己,断然不会有此实力,能够硬接两个墨氏刺杀小组的出击。最大的可能,是曹魏皇帝专门安排了人手负责保护许蒙。他们与刺客的交手,根本就没惊动许府的人!

    对朝廷的实力,司马懿掌握的比较全面,知道曹氏除了明面上的虎豹骑和中军实力,还有暗地里的暗影卫。这次不消说,肯定是暗影卫出手了。

    暗影卫当然有对抗墨氏刺客的能力,这个司马懿从不怀疑。让司马懿越想越心惊的是,朝廷竟然能够事先洞察他的动向,从而预先做出安排!

    这种处处领先别人一步的优势,是致命的优势。司马懿当然知道,要想获得这样的优势,必须有全面深入的情报支持。那么问题来了,皇帝到底掌握了司马懿多少机密?

    司马懿知道,如果他暗地里所作的一切都被皇帝知道了,灭司马懿九族是妥妥的。司马懿此时虽然正走背字,但实力犹在,当然不愿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此时的司马懿,尚在离开关中回邺城的路上。得到刺杀失败的消息后,一个事关以后局势走向的决策需要司马懿来抉择:还到底要不要回邺城?

    老老实实回邺城,很可能面临曹睿的强势摊牌。若曹睿揭穿司马懿勾结外族妄图颠覆曹魏朝廷的事实,就算是河间诸大族,大义面前也只会站在曹睿那边。司马懿只有束手就擒的份。

    但话说回来,如果曹睿没有发难,则司马懿老实回到朝廷,就有机会在邺城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军事官僚集团。自己在朝廷与许蒙斗智斗勇,外面则抓紧兵权搞扩张,等待时机。

    要是不回邺城,首先就坐实了抗旨不遵。曹睿手上的中军,那可不是纸糊的,以中军为后盾,曹睿要是借此要求收回司马家的全部兵权,司马懿还真不敢有什么不同的表示。

    而且,自己抗旨在前理亏,就算以后对抗起来,司马懿也是底气不足,很难像以前般一呼百应,共同谋划削尖曹氏的强权,扩大自己的实力。算下来,司马懿胜算不高。

    但话再说回来,回到邺城有可能马上就完蛋,不回,至少还有个回旋的空间。一切,就看曹睿的心思。而曹睿的心思,又是最难猜的。这个曹睿,司马懿真切的感觉到了难缠。本来曹丕刚死那会,司马懿为代表的河间大族握有多大的优势!几乎是要求什么,曹睿就必须答应什么。

    但就是这个曹睿,在如此逆境下,竟然一步步的,将局面扳成了平手,现在竟然慢慢在占据着领先的优势!

    虽然曹睿借助的是皇权的力量,但懂得利用手上的皇权,这本身就是大本事!司马懿就此知道,有曹睿在,大事难成。所以,司马懿当时便审时度势,做出了做厚外围,等待时变的决定。

    司马懿当然也可以选择再次对曹氏下手,通过刺客的手段,完成对曹睿的绝杀。但刺杀皇帝,谈何容易,就是墨氏刺客,也只是在曹丕离开皇宫后才找到的机会。曹睿待在皇宫大内,墨氏的刺客还真是束手无策。

    决策当然不是猜拳,更不能莽撞,司马懿需要的,是确切的情报支持。所以,司马懿找了个由头,就在路上停住不走了。他需要邺城方面给他提供进一步的情报,才能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再厉害的人,如果掌握的信息不对,哪怕他的心思再缜密,思虑再周祥,也只能是南辕北辙,离真理越来越远。

    先不说曹睿不可能派遣如此力量保护许蒙,就说曹氏的暗影卫,最强力量都在保卫曹氏宗亲和夏侯诸人,许蒙一个半截入土的老人,有什么资格享受到暗影卫最高规格的护卫?

    本章完

第1252章 司马懿的明悟() 
司马懿只知许蒙与黄顺关系不错,甚至还是黄顺的老丈人,但司马懿却绝不会想到,许蒙与黄顺的关系密切到何种地步。倒不是司马懿没有那根敏感的神经,实在是叶落森林,滴水入海,司马懿无从防起。

    要论与黄顺关系好的,满个邺城各大家族扒拉扒拉,几乎找不出几家与黄顺关系差的。而且满朝文武,大多都还受过黄顺的恩惠,一心想着巴结黄顺的人家大有人在。

    再说老丈人这事,也做不成司马懿怀疑许蒙的理由。要说老丈人,曹操也是黄顺的老丈人呢!司马懿能怀疑曹操吗?同样的,邺城里,想与黄家结成儿女亲家的人家照样多了去。许蒙不过是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了而已。以此标准去怀疑,司马懿就得把几乎所有邺城大族都列入防备的名单,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而且,许蒙的日常做派,也与黄顺的动向没有多少关系。许蒙自始就做与西域和塞外的生意,可说是靠这个起的家。后来入邺城,也是因为许攸的缘故。黄顺后来也大力做这两个方向的生意,可说与许蒙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抢了许蒙部分饭碗。

    好在许蒙进入邺城后,心思不再完全放在生意上,而是全力以赴的经营仕途,尤其是与曹氏的关系上,可说是不遗余力。曹操由于对许攸的愧疚,对许蒙一族也颇为优待。后来的曹丕,虽然没有对许蒙另眼相看,但也没有对许蒙有什么坏的表示。

    而在曹丕一朝,许蒙耐住了寂寞,等到了曹睿掌权。曹睿年幼,当年曹操为子孙攒下的文臣武将,老的老死的死,没几个顶用的,曹睿势必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幕僚核心。这时,许蒙把握住了机会,成了曹睿的入幕之宾。

    其中缘由,司马懿非常清楚,可说是司马懿与许蒙关系发生根本转变的主因之一。当年以司马懿为首的河间大族,借曹丕刚死之机,伸手向曹睿要兵权,要财权,要人权。狠显然是要架空曹睿,由大族掌权的节奏。曹睿虽然年轻,也知其中利害,但曹睿毕竟经验和胆略都不足以服众,对河间大族的咄咄逼人,虽有心抵抗,却始终力不从心。

    此时的曹睿,正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但此时的河间大族,如日中天,又有西域墨门的人监视着朝中百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