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10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碌模故顷怀实勖矗俊�

    “你!”公孙康说不过他,哑口无言。

    “要想建立盖世功业的人,必然会遭到庸人流俗的议论和反对;有独到见解的人,必然会遭到一般人的不满。”

    师隰傲然,在昊朝内部蛰伏二十九年,细细研究这个国度和他崛起的历史后,他自认为,自己就是那个能解救秦人的圣贤!

    “所以,习俗只有按照形势演变,礼法只能跟随世俗推移,这也才是圣人治国之道,再说了,非要稽古的话,秦人一开始,不就是这么过来的么?”

    师隰闭上了眼睛,说道:“我在有关秦国的史书上看到过,秦人,曾经被叫做‘东方牧犊儿’,意为从东方迁来的牧民。”

    “没错,吾等的先祖伯益与大禹、后稷同时,却是以牧养牲畜而闻名的,那时候的秦人,还不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即便是到了周朝时,先祖非子和他的部众也是为周天子牧马。”

    “如今的秦人,在昊朝的驱赶下,犹如浮萍一般,是没办法在一个地方好好扎下根来的。吾等占了一个地方,繁衍生息上一两代人,而昊朝又扩张到了吾等国度边缘。到时候打不过昊军,还不是要流着泪告别家园,仓皇出奔,寻找新去处。而故土,只会便宜了后续迁徙来的昊朝移民和屯军,这就是当年昊高帝放任秦人在西部开边的险恶用心,驱虎吞狼之策!”

    “既然如此,那吾等索性就暂时放弃城郭,放弃耕地,放弃笨重的辎重,骑着骏马,轻装上路,走的远远的!去天山以北,去到昊朝百年内扩张不到的地方去!”

    “这个提议,够不够我戴上秦伯的冠冕,够不够二三子俯首拜我为君主呢?”

    一席话说完后,周围已经一片缄默,只能听到风吹过沙地的沙沙声。秦人们,包括有心支持赵师隰的孟、西、白三个家族也有些犹豫,虽然师隰的话很激励人心,但秦人要做到转变和牺牲,实在是太大了……

    成,则逆境而起,不成,则族亡氏灭……

    最后,却是大巫先发话了。

    “我听说,谋事如果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行动如果瞻前顾后,就没有成果……”

    他高高举起双手,疾呼道:“秦国已经不绝如缕,这时候,既然稽古不化救不了秦国,循规蹈矩也救不了秦国,那,就索性疯狂一场罢!我想,能逃离昊朝统治的河西陇西,来此聚会的秦人,没有懦夫罢?”

    然后他走下祭坛,在赵师隰面前跪下来,低下了他的头。

    “我愿奉师隰为君!”

    “吾等愿奉师隰为君!”效仿大巫,秦人纷纷下拜,在月牙泉畔围成一圈,唯独公孙康带着他的部众,默默离开了这里……

    “师隰,秦伯!”

    “师隰,秦君!”

    成千上万个呼声响起,呼喊着赵师隰的名,呼喊着他们的新国君,为他戴上了君侯的冠冕,双手奉上秦君长铗……

    赵师隰在无数双黑眼睛的注视下,在沙海和清泉边,说出了他的为君誓言。

    “昊天上帝、先祖帝高阳在上!我赵师隰,嬴姓赵氏宗族子弟,秦灵公之子,乃当今秦国之君主,今日在此立誓,此生当克己勤勉,自强不息!率我老秦子民西出瓜州,北越天山!”

    “我秦人虽离故土,变换服饰,但这颗华夏之心却不会变,吾等,就是昊天上帝手里的长鞭!”

    一手持剑,一手持鞭,赵师隰大声说道:“一甲子前,吾等在厉共、躁公、怀公带领下,抽打了月氏、乌孙,逼迫他们去了天山南北,如今,吾等将继续挥鞭西征,策六骏骑射,征服天山,征服塞种行国,让西域南道北道的绿洲小邦们来臣服吧,献上他们的蒲萄酒和麦饼吧!诸位信我一言,强取,胜于苦耕!”

    ……

    “强取胜于苦耕!”

    喊着这句被奉为国策的口号,在新君赵师隰的带领下,秦人在两个月后,便再度开始了西征。他们舍弃了城池耕地,抛弃了不必要的辎重、奴隶,只带上了所有能用的马匹,以肉干和酪浆为食。

    这支在逆境中被迫游牧化的秦人十余万人,自瓜州西出,经由数百里戈壁,抵达伊吾。

    戈壁滩沿途条件恶劣,道路艰险,夏日酷暑难耐,冬日狂风呼啸,更有顽抗的月氏残部,但在秦人的剑锋下,却无从抵抗。

    征服伊吾后,秦人得到了饮水和食物的补充,他们痛饮葡萄美酒,大嚼胡瓜,剑上血迹未干,接着又杀向了车师。

    在车师,他们见到了巍峨高耸,终年积雪的东天山。它对于东方来的旅者来说,犹如海角上的灯塔。当秦人在浩瀚无际的沙漠和荒原上,远远看到那飘着残雪的白色山峰时,一切艰难困苦,鞍马劳顿,霎时间就烟消云散……

    因为他们的君主承诺过,只要越过天山山谷,就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再往西,更是一片广袤的伊犁河谷,那里,就是昊天上帝为他们指定的应许之地……

    之后十年间,秦人挟伊吾、车师两战大胜之威,击败了在准噶尔盆地游牧的塞人各部,在这里扎下根来,建立了他们的金帐篷,竖起了玄鸟大旗。秦人的骑兵不断出天山南下,袭击龟兹、姑墨、疏勒,逼迫他们向秦人进贡粮食,而被秦人再度击败的月氏、乌孙,也被迫融于秦人中,与他们合为一体。

    二十年后,也就是昊元110年(公元前365年),昊朝打下了被秦人放弃的伊吾城,果然开始经略西域。凉州刺史奉昊朝皇帝之命,在伊吾建立西域都护府,以大梁人庞涓为第一任西域都护,招揽西域南道的楼兰、于阗等邦归附。秦人也知趣地放松了对西域南部的压力,重心开始西移,这一次,他们的脚步终于赶在了昊朝扩张的前头。

    赵师隰晚年时,秦人已经击败了分裂中的塞种大国伊塞克,杀死塞王,夺取其驻地,在西域的边缘的热海(吉尔吉斯坦伊塞克湖)建立了一座叫“赤谷城”的都邑。

    《史记西秦列传》载:“献公时,秦人夺天山谷地,又西侵至伊列,败塞人,治赤谷城,去西京长安八千九百里。户七万,口五十三万,胜兵十余万……西域三十六邦,秦最为疆国……”

    在秦人的逼迫下,西域的民族迁徙开始了,塞人大量流入西面的波斯帝国边境花剌子模、巴克特里亚等郡,而秦人那“昊天上帝之鞭”的名号,也传到了波斯波利斯,引起了阿塔薛西斯三世的忌惮。之后,又由波斯内战里做过雇佣兵的色诺芬传回希腊,出现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笔下,(秦)的名号广为西人所知。

番外 4 卫先生真乃秦国大救星() 
ps:番外就图一个好玩,不要跟七月谈逻辑,也不要在意一些历史人物为什么还会出现。

    ……

    昊元120年(公元前356年),距离中原万里之遥的河中草原,秋霜白露,草木枯黄。

    位于锡尔河、阿姆河流域的河中地区,是波斯帝国统治的边缘地带,原本有一系列东伊朗语系的塞人建立的小国,如康居等等,这片地区在古波斯神话中,属于农耕的“伊兰”世界(波斯帝国本身)与游牧的“图兰”(斯基泰人、马萨格泰人)世界对峙的中间区域。然而,现如今,在波斯人和斯基泰人对峙两百年后,一支外来的力量插入了这里。

    潺潺流淌的锡尔河畔,耸立着数以千计的圆顶土屋、帐篷,再往外,高篱环绕,草木枯荣的宽阔马场上奔跑着无数良驹、牛羊,这就是西秦的夏都卑阗城,一座没有城墙没有边界的“城市”。秦人和他们的塞种奴隶正在简陋的栅栏和帐篷间忙碌着,准备进行一年一次的回迁仪式。每逢秋天,他们就会从河中地区的夏都回到热海附近的冬都赤谷城去,好让刚刚产仔的牲畜越冬。

    位于这座“城市”最高点的,是秦君的宫殿,说是宫殿,但过去三十年间,已经习惯游牧生活的秦人为了方便迁徙,只建造了一个宽敞的木头架子,屋顶是一块丝织的大帷幕,挂起可挡霎时风雨,收下能迎无尽长空。

    宫殿顶端的丝织帷幕今晚已被卷起,石砌火盆里,烈焰高高腾跃,空气中充满烤肉和发酵的马奶酒味道。低矮的桌上摆满菜肴,还有大块大块的肉,衣着暴露的塞种、月氏女人灵动舞跃、穿梭其间。

    秦君赵渠梁坐在最高处,他一改过去的胡服辫发形象,穿上了一身中原地区的华美服章,他梳着发髻,戴着冠冕,正亲热地在金帐中,与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攀谈。

    “前日我胡服箕坐而见,实在是太过无礼,西域鄙陋之俗,还望卫先生勿怪。”

    名为“卫鞅”的中原士人笑道:“岂敢,秦献公改易秦国的章服制度,也是为了让秦人适应茫茫大漠和雪山草原的环境,入乡随俗而顺俗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礼仪,这是为了利民强国,只要能强国存族,还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卫先生所言,正是渠梁想说的!”

    赵渠梁激动地站起身,移席到卫鞅对面,对他说道:“不瞒卫先生,七年前,公父弥留之际,曾经将我和长兄公子虔从外面召了回来,问了吾等一个问题……”

    ……

    回忆起那一日的情形,赵渠梁只觉得就在昨日。

    当时,白发苍苍的秦献公让两个儿子跪在床前,说“汝等出赤谷城东望,看到了什么?”

    公子虔和赵渠梁说,他们看到了高耸入云的葱岭……

    秦献公又说,“我秦国的出路,就在葱岭之上,汝等知道是什么么?”

    公子虔性格刚烈,他抢先回答,说秦国未来要继续做一个游牧的行国,纵横葱岭东西,天山南北,与昊朝争夺西域。而赵渠梁觉得,葱岭未来将是秦人和昊朝的天然屏障,只要昊朝不越过葱岭向西扩张,秦人也不要东出,而应该向西方拓展。

    “于是,公父就选择了我作为秦君……”遥想当年,赵渠梁感慨万千。

    “秦君的看法是对的。”

    卫鞅笑道:“以昊朝现在的情形,能羁縻西域南北诸道城邦已经是极限,想要越过葱岭以西,除非孝武帝再世,否则没有哪个昊朝皇帝会做此徒劳无功之事。”

    昊朝自从建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六代人,各有拓展。昊高帝赵无恤自不必说,先是横扫中原,晚年又破楚逐越,一统天下,堪称千古一帝。

    他的儿子,昊孝文帝赵偃在位时,曾东征陈氏朝鲜,想将这个小国抹除,遭到挫折后开始变得保守,勤修内政,倒也治理得九州同风,让昊朝的统治彻底稳固下来。鉴于第一次东征朝鲜失败,孝文帝先把韩氏胶东国迁到半岛南部,称韩国,又迁燕国到辽东,利用这两国不断挤压朝鲜,最终导致了田氏朝鲜的覆灭,田氏最后一支后人逃到了鲸海对面的虾夷地。如今一甲子过去了,田氏已有了起色,与昊高帝之子子商带着那三千男女建立的小国“出云国”一起,成为扶桑岛上唯二的文明城邦。

    到第三代皇帝昊孝武帝赵彻在位时,仗着孝文皇帝的积蓄,就开始折腾了,他北定草原,南伐百越,又通过蜀郡派兵南下,开西南夷,将在滇池建国的白氏西楚打跑。西楚小国西迁到了西洱河、哀牢,然后钻入深山丛林不知所踪。而后孝武帝又开科举,以格物、律法、礼乐三科取士。

    孝武帝用兵太久,国内凋敝,导致了他死后昊孝宣帝继位时,南方长江流域有七侯国作乱。这场大乱在鬼谷子协助下平定,恰逢秦惠公攻陇关,吴起反击,夺取了凉州。

    到了前代皇帝昊惠帝时,在位日短,除了建立西域都护府,派庞涓开西域外,无所作为。

    “昊惠帝数年前去世,今帝更是碌碌无为,一心守成,昊朝已过百年,奢靡滋生,连取士也开始**不公了,鞅本是春秋时的卫国公族之后,学格物、律法、礼乐三术,谁料却因为贿赂不够,而屡试不第,只能做一小吏。鞅满腔热血,无处发挥,中原太平,也无我用武之地,不知秦君处可愿意让鞅施展一番?”

    赵渠梁并不嫌弃他在中原混不下去才来西域,能跑到万里之外寻求建功立业的人,不都是不得意之辈么?他是想做一番大事的,自然是来者不拒,便笑道:

    “先生能献上中国秘藏百年之久的火药和青铜炮,光是这一点,就已经是秦国的大功臣,足以获得百里之地作为封地了!”

    ……

    卫鞅笑了笑,他可不是空手而来的,他之所以西奔到秦国来,跟他与学宫一批格物学派的士人偷偷用土法造火药,违反昊朝律法被缉拿脱不开关系。赵渠梁哪管他那些秘方是哪来的,兴奋地握拳道:“有了火药和青铜大炮,我就不担心打不下大宛西面,波斯人那石头筑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