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昭烈帝-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刘备可以跟弟兄们嬉笑怒骂,坐在一起不分高下地喝酒唱歌吹牛皮,等到明确了上下尊卑,还有这样的机会吗?

    “汉升你听我说,今日效忠我认下了,但是,我们以前如何相处,今后就还是怎样,无须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看着黄忠因为激动而有些涨红的脸庞,刘备轻叹一声,对他吩咐起来。

    黄忠重重点头。

    帐中三人,两人在互诉衷肠,只有鞠义有些尴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时候刘备瞥了他两眼,出声笑道:“你可别弄这一套啊。”

    “这都是迟早的事。”鞠义咧嘴讪讪一笑,算是缓解了尴尬。

    放眼刘备麾下所有文臣武将,像黄忠这样的只有他自己一个,其他人要么是刘备在微末之际相识,一路扶持过来的,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这几个人对刘备更多的是兄弟之情,用后世的话来说,算是共同起家的合伙人;后来的沮授、田丰、郭嘉等人,包括鞠义在内,这些人则是由于理念相近或是对原本上司心怀不满,用后世的观点来看,算是跳槽而来的人才。

    黄忠则不一样,他与刘备在徐州相遇的时候已经落魄了十几年,年复一年地带着久病不愈的黄叙四处求医,连自己的前途都彻底扔下了。

    与刘备的相识相交,彻底改变了黄忠的一生,不但儿子保住了性命,自己还得到了施展本领的机会,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没有因为黄叙生病这回事,黄忠在年轻的时候就踏足官场,他也没什么可能在现在的年龄,爬到现在的地位。

    如此种种,才是黄忠一直以来心怀愧疚,觉得自己没能报答刘备,以至于今天施以稽首大礼,决意奉他为主的原因。

    像鞠义这样原本在冀州军中就有很高威望,可以独自领军的大将,让他对刘备感恩戴德,铁了心的跟着刘备一条道走到黑,起码在现在看来很不现实,就算他肯做,刘备能不能相信还是个问题。

    刘备原本就能够体谅东线部队多日来的苦战,如今又有了黄忠这个插曲,自然是心情大好,当即下令杀牛烹羊犒赏三军,不但将士们吃得开心,就连河间、渤海两郡调拨而来的民夫丁壮也没落下,一时之间全军喜气洋洋,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随着接连几天的宴饮,东线的战事算是正式落下帷幕,远道而来的渤海郡兵也要返回本郡去休整了,在临行之际,一名年轻将领找到刘备,邀请他前去渤海郡看一看。

    “你叫审荣,是审正南的侄儿?”刘备看着眼前的年轻人问道,这小子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但一双眼睛却不老实,总是贼溜溜地四处打量,给刘备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让他想起了两年前那一场雪中追击,“当年在襄国骗过荀友若,率领家族私兵与关云长回合,险些断了冀州军后路的就是你吧?”

    “使君真是好记性。”审荣笑嘻嘻地答道,就在说话的时候,他的目光又不老实地越过刘备,朝着正在擦拭盔甲的先登死士们望去。

    “看什么呢?”刘备转头望去,然后回过头来看着审荣,仿佛明白了什么,“你想加入正规军?”

    审荣被说中心事,有些不好意思地点头承认了,“末将一直有从军之心,家中长辈却始终不允,只想让我继承家业,这次能够带领郡兵前来助战,都是在叔父那里苦苦哀求才得来的。”

    刘备点点头,“所以你想让我去渤海见审正南,让他放你从军?”

    “正是正是。”审荣连声答道,头点得像是小鸡啄米一般。

第477章 原来如此() 
遇见不想继承家业,只想着从军打仗的有志青年,刘备自然是欢喜的,压根没什么犹豫的,就让审荣留在黄忠军中效力了,至于那些渤海郡兵也是一样,想回家的自便,只要愿意留在军中的就都能留下。

    见到渤海郡兵能够加入正规军序列,河间国来的那些兵丁可不干了,也叫着嚷着要求同样的待遇,这些年轻人不傻,他们看得到幽州军咄咄逼人的气势,也能预想得到在今后几年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多,不趁早从军就太可惜了。

    如今刘备麾下军队的主力都来自于幽州各地和常山中山二郡,而冀州中部诸郡作为前线战场,能为他提供的大多都是民夫丁壮,这次田丰与审配各自派出郡兵参战,已经是了不起的突破了。

    郡兵是什么,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装备稀松、训练稀松的杂牌军,对付普通的黄巾军绰绰有余,但真要跟各诸侯手里攥着的主力部队相比就完全不够看了,更别说幽州边军这样的百战精锐。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这些郡兵心里也有数,留在郡里轻松是轻松,但建功立业升官发财的事就跟自己无缘了,加入刘备直属的正规部队,苦点累点,可是能打胜仗,能立功,这就是他们翻身的绝佳机会。

    “汉升啊,要不然就把你的部队扩编了吧,按照一万人的编制来弄,各级将领由你全权任命,军司马和主簿那些文职都留下,我会从幽州派人过来担任。”在这热火朝天的气氛之下,刘备找到黄忠,对他讲述了自己的想法。

    黄忠一愣,“扩编部队,留在东线,不回云长那边了?”

    “西线的部队已经足够压制冀州军主力了,再加上白马义从,兵力极其雄厚,你就留在漳水这里继续扩张军力,寻找荀谌的漏洞。”刘备拔剑在手,在地下粗粗画了几笔,然后指着清河东边说道:“这里是平原郡,虽然是青州治下,但地处黄河北岸,青州刺史臧洪难以顾及得到,如果我们占了,就能从东北两个方向夹击荀谌,使其顾此失彼,你明年的任务,就是拿下平原。”

    “如果臧洪以此为由,与袁绍正式联手对抗我军又当如何?”黄忠皱起眉头问道,青州也是大州,如果真的如他所说,只怕一万人马不足以同时对抗荀谌和臧洪的夹击。

    “这你不用担心,臧洪南边有翼德和臧宣高在,他自顾尚且不暇,哪有余力越过黄河与我军作战?”刘备摇头笑道,坚持自己的想法。

    告别黄忠和他麾下将士之后,刘备继续乘船顺流而下,在乐成听取了河间太守田丰的汇报,并让他全力支持黄忠之后,满意地离开了。

    下一站,则是渤海郡,南皮。

    相比起个性清高,在发展内政方面更注重农业的田丰相比,审配这个人就要务实许多,从大陆泽到南皮城,刘备沿着漳水走了三四百里地,沿途最为繁华,船只来往最为频繁的就是渤海境内,甚至连漳水流经河间的那一段,水面上行驶的船只之中,也大多是悬挂着审家旗号的商船。

    见到州牧莅临,以审家为首的冀州本地豪强们自然是热烈欢迎,举办了隆重的酒宴,让刘备、鞠义和他的先登死士们十分满意。

    “韩馥执掌冀州的时候也经常跟这群家伙打交道,那时候他们可没有现在这么乖巧。”回到下榻的官寺,鞠义与刘备又支开下人,坐在院子当中赏起了月,这时候鞠义目光清明,丝毫不见酒宴上烂醉如泥的模样,向刘备指出了豪强们的不同寻常。

    “此一时彼一时也,再凶猛的野兽,只要脖子被套上绳索也就老实了,他们心里明白得很呢。”刘备不以为意地笑道。

    如今渤海的头面人物是以审家为首,一部分投诚而来的魏郡豪强和渤海本地豪强为骨干,他们在失去了土地和人口之后,虽然依仗原本的财富进行转型,在商业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比起以往的半割据状态,现在也只能称得上“豪”,而与“强”字无缘了。

    没有土地、没有坞堡、没有数以千万计的僮仆,这些豪强就像是被拔去了利爪和牙齿。

    刘备给他们提供了赚钱的门道,但也相当于在他们脖子上套了绳索,时时把控着他们前进的方向,顺从的话还好,一旦有所抵触,绳索就会被收紧,变成置人于死地的绞索。

    在这种大环境下,那些往日里倨傲不可一世的豪强变得像小猫一样乖巧,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原来如此。”听了刘备的讲解,鞠义摸着颌下焦黄的胡须轻笑起来。

    平原鞠氏当年得罪了人,不得已避祸于凉州西平,成为当地大姓,虽然后来又迁回故土,鞠义还凭借个人武勇和麾下私兵打出了名堂,成为冀州刺史韩馥部下大将,但冀州本地世家豪强还是不怎么看得起他。

    在鞠义决定投奔刘备之后,他的家族就一股脑地前往幽州,在那里扎根落叶,不再留恋即将成为战场的故土,而鞠义也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与豪强们没什么来往了。

    可是今天在宴会之上,往日里轻他辱他的豪强们变得彬彬有礼,如同众星捧月一般地奉承过来,几家曾经参与过迫害平原鞠氏的豪强成员更是诚惶诚恐,唯恐礼数不周。

    鞠义一开始还以为是由于自身的地位变化,才使得这些人前倨后恭,听了刘备的话后,他才明白过来,自己的身份只是一方面,豪强们没了底气,才是发生这种情况的关键。

    “想想也是可笑,这些人往日里气焰嚣张,坐拥良田千顷僮仆万人,却不肯缴纳一厘一毫的赋税,如今在使君治下,做什么行当都要老老实实地缴税,还得满脸带笑。”鞠义笑了一阵,却又满脸苦涩地说道:“还有那几个凑在使君面前表功的,说是今年捐了几条路、几座桥、几间义舍、几处学堂,他们若是早能如此,国家何至于落到如今的境地?”

    “因为他们看清楚了,我手里的刀不是用来吓唬人,而是真正能杀人的。”刘备冷冷笑道。

第478章 审正南的想法() 
渤海郡豪强变成温顺的小绵羊,审配在其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的家族虽然是现在渤海郡当之无愧的顶级豪门,但审配头脑清醒,根本不让家族走上之前的老路,而是在维持族人优渥生活的同时,将多余的钱财泼洒出去,大力促进本郡的发展。

    放眼渤海,除了官府牵头的项目之外,其他的学馆义舍,有一半都是审家资助的,并且审配还极力推动家族的年轻人走出去,去到幽州观摩学习,再回到渤海郡这个新家园教书育人。

    “不瞒使君说,我如此规划家族道路,也是存有私心。”面对刘备的赞赏,审配倒是落落大方地笑了笑,随即便解释起来。

    在审配看来,刘备集团依仗得天独厚的钢铁和粮食产量,以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土地和人口资源,战争实力和战争潜力远远超越所有对手,扫平宇内,让天下重回正轨只是时间问题。

    从这个前提出发,刘备在幽州与河北大地进行的所谓“改革”也势必要推行到整个大汉王朝,到那时候,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就会席卷天下,给人们的思想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

    “使君只要选对接班人,保持数十年的稳定,以坞堡和丁壮作为武力后盾,以庄园生产作为其他后盾的世家豪强就会荡然无存,越早做出改变,重新构建关系网,就越能在这场变革中占得先机。”审配说道。

    “继续,说说我还有什么想法。”刘备既是欣赏又是好奇地望着审配,希望从他口中听到更多的东西。

    审配也不推辞,继续说道:“使君不惜花费巨大的投入,也要在治下全境推行蒙学和更高等级的学堂,传授的学问也不再是寻章摘句,而是儒法墨诸家兼容并包,各级官吏也大多是从书院中选拔,这就说明,只要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使君就会推行新的官员选拔制度,取代现今的察举制。”

    “正南果然是能人,把我心中所想摸得一清二楚。”刘备长叹一声,“新的制度叫科举,是考校筛选年轻人各方面的能力,然后将其安置到合适的官位上去,吏员也是一样的选拔方式。”

    “这就对了!”审配一拍桌子,有些激动地说道:“大汉近些年来颓败不堪,民间风气一日恶似一日,很大程度上就是被察举所累,所有人都想着如何扬名,如何相互吹嘘,做一些表面文章,却没有人愿意做实事,学真本领。民间流传的童谣,说是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些话说得让人笑掉大牙,却又无不戳到了那些人的痛处。”

    茂才就是秀才,因为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才改为茂才,意思就是能力超群的优秀人才,一般来说都是从已仕官吏和孝廉之中举荐,举荐者的身份更是高贵,主要是王公、将军、光禄勋、司隶校尉和各州刺史。

    孝廉则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之人,也就是品德优异,天下各郡都有固定名额,每年按照规定人数举荐,然后送至朝廷,说起来要比茂才低一个档次。

    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