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高珣回到店铺半个时辰后。店铺门外响起了吵杂的脚步声,高珣来到门口一看。
顿时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住。只见魏信带着带着一千多手下,押送着平板轱辘车队,浩浩荡荡的往店铺赶来。每车上都是堆积如山的鼓鼓麻布袋,车队望不到尽头。塞满了整个市集街道。
街上的行人百姓,拥挤在街道两旁,好奇的打量着这支车队。
在这车队正前方,有一个人吸引了高珣的注意力,此人披头散发,虎背熊腰,高高挽起的裋褐,露出筋肉鼓鼓的手臂,正一人独自拉着车,脸不红,气不喘,脚步稳健的来到高珣的身前。
“魏家主来的真是迅速。“高珣笑着向魏信打了声招呼。眼睛却瞟向了那个让他映像深刻的男子。全然没有发现魏信的脸色有点自然。
“怕小郎君等的急,特意让下人加快速度送过来的。“魏信见高珣在看那高壮男子,没有注意到他,稍微舒缓了一口气,微笑道:”小郎君看上了辛蛮子。“
“辛蛮子?此君力气很大啊。“高珣感慨的道。
“什么君啊,一个山越蛮子,我也是见其有一身的蛮力,特意招到店里帮衬一下。“魏信带着鄙夷的看了眼辛桐,语气里很是不屑。
“原来是山越人。他怎会流落到海盐来?“高珣带着疑问道。也是充满了兴趣。
高珣倒是对山越人没有一点的偏见,毕竟大家都是炎黄子孙。
“山越那边人穷地寒,不是跟着其族人进犯我汉境,就是只能跑到我等城里来,卖点蛮力,维持下生计。最起码比他们在老巢强多了。
虽然他们通晓点汉语。又肯卖力,但是蛮子究竟还是蛮子,一点也不通教化。如果小郎君喜欢,就让他跟着你?“魏信见高珣对辛桐感兴趣,马上就把辛桐推送给了高珣,一是对山越蛮子没有好感,二是有些事,实在不怎么好开口,先与高珣把关系打融洽了再说。
“真的,那真是太好了,多谢魏家主了。“高珣马上欣喜道向魏信拱手道。
“辛蛮子,辛蛮子,快过来。“魏信向辛桐喊道。
“哦。“辛桐听了魏信在大街上,这么大呼小叫的向他呼喊,脸上顿时瘪的通红,双手握紧了拳头,可很快又放下。不甘不愿的挪到魏信与高珣面前。
高珣见状,心中叹息一声,为了生计,忍辱负重,真是难为他了。
“磨趁个什么?小郎君看上你了,以后你就去小郎君那帮着干活吧。“魏信向辛桐呵斥道。
辛桐看了看高珣,又看了看魏信,双目顿时喷火,他是个人,不是货物。
高珣见状马上拱手道:“是这样的,辛君,小子见君力气颇大,甚是欢喜,特意求魏家主,让你过来帮我。望君不要嫌弃我高家简略,还请屈就一二。如何?“
辛桐满腔的怒火顿时被高珣给平息了下来,倒不是高珣有什么王八之气,还是高珣会说话,他从山里出来,不知受了多少汉人的白眼,还从来没有人向高珣一样,对他很是尊重,也没有把他当做蛮子。看着高珣那真诚的眼神,他知道高珣是出自于真心的。
“多谢高君看的起我。我愿意归附高家。“辛桐的汉语还是说的不错的,虽然带了点他们山里的方言,但是高珣还是听的懂。
“真是太好了。“高珣很是欣喜的道。”请稍等片刻,我与魏家主交接完,在来与君详谈。“
“是。“
高珣又向魏信感谢了一番,看着平板车上的粮食,又是很恼悔的向魏信道:“魏家主,小子还有点事,想要麻烦足下。“
“哦,不知道小郎君有何事要说。“魏信疑惑的看着高珣道。
“是这样,小子出门太急,忘了带装粮食的工具了,不知道魏家主这平板车可卖?小子愿意把它们盘下来,还请魏店主方便一二。“高珣有点不好意思的向魏信开口道。
“哦,我还以为是什么呢?这点平板车不值什么钱,就给小郎君了。“魏信见高珣只要平板车,很是大方的道。确实是这些平板车值不了几个钱。
“这怎能行,小子太占足下便宜,不值当,不值当。“高珣连连摆手,又转生喊高江,要他拿钱来。
“真是不用,如今小郎君的人手也不够用吧,要不要我的手下趁力再帮你把粮车推出城外?“魏信微笑的看着高珣道。
“魏家主是不是有为难之处?“高珣见魏信如此献殷勤,很是困惑,看魏信游离不定的眼神,顿时就知道这人又事。
”呵呵,还是小郎君眼光如注。一万石粮食是我最后一次卖与小郎君了。至于多出来的五十石,就当是我魏信失信在先的一点补偿。“魏信尴尬的看着高珣。
”为什么,我们不是说好了吗?“高珣顿时有点气恼的看着魏信,这不是出尔反尔吗?不过高珣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是不是李家插手了?‘
“呵呵,小郎君,你知道就好了。我魏家虽然在海盐县也有了好几十年了,但是在李家面前,还是不够看的。在你们刚走不久,他们李家就派人来了。如果不是我们两早就商谈好这一万石粮食,我魏家也不想在我手上失去几十年的信誉,不然这一万石。。”
“李家能耐还真是大啊。好,很不错。”高珣深深地吸了口气,语气中隐含着一种无名怒火。
高珣与魏信也没有多谈,高珣清理出两百万钱,给了魏信。而魏信为了弥补,想让一千多人手下,暂时听高珣调遣。却被高珣婉拒了。
虽然高珣有点恼怒魏信的反悔,但也没有必要让魏信牵扯进来。何况,看魏信神情,客套话占多一些。
铺子里一下就冷清了下来。只剩下高珣,高江,与辛桐三人。看着高珣走了过来,辛桐还是有点拘谨。
毕竟刚刚换了个主人,他还不太了解高珣的脾性如何,不知道好不好相处。虽然刚刚高珣很是尊重他,但不知道高珣是不是暂时的。
高珣来到见了辛桐这模样,微微一笑,在他身边盘坐了下来,见辛桐要起身,高珣马上搭着他的手臂,让他与自己一起坐坐。
旁边的高江也跑了过来,也像高珣一样盘坐了下来,高珣问辛桐道:“看辛君年纪,不是很大啊?”
“回高君,小人今年刚满十六。”辛桐看了看高珣,见高珣响个朋友聊天一样,他也渐渐的放松了下来。
“怎么可能?我虽只有十五,可老辛你却足足的比我高出了一个头,强壮如贼厮鸟,与小犊子无区别。你是吃啥长成这样,告诉我,我也去吃吃。”高江满脸的不相信辛桐的年纪,还用手比了一下两人的高矮。
“哈哈,对,也告诉一下我,我也把身高提一提。“高珣也是笑着道。
“我也不知晓,我是有什么吃什么的。”辛桐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道。
三人的的生疏关系一下就打了开来。高珣充满兴趣问起辛桐在山里的生活。以及在海盐的日子。
辛桐也是仔细的向高珣叙说他们山越人,在山里过着怎样的生活,也告诉高珣他们山越人中,也有许多因为过不下去,跑到他们山里去的汉人。
他也正是因为他山寨里有汉人,他每天去与汉人交谈,渐渐的学会了汉语,也因为汉人的对县城的描述,开始对汉人的城池的生活感了兴趣。于是与山寨里的青年一起跑下了山来。
可是县城里的人根本就不想他们山寨里的汉人那么友好,对他们这些山越人充满了鄙视与嫌弃。
他们也想过要回到山里去,可是他们见过了县城了生活,在对比一下他们山里的生活,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也不想回去。何况他们是偷偷跑下来,没有混出了模样,也不好意思回去。
高珣也与他叙说了自己的经历,当然这只是在东汉时期的事情。以及在扬州的所见所闻。高江也是一样,高江这个直筒子,因为无所顾忌,加上两人也因为年轮相聚不大,反而与辛桐是越聊越投机。一个老辛,一个阿江叫个不停。
“高君,你这还要人吗?”最后辛桐向高珣问道。他见高珣与高江两人,很好说话,一点也不嫌弃他,于是就想把他的伙伴也一起叫过来。跟着他一起不在受其他汉人的鄙视与嫌弃。
“怎么,老辛身边还有人。”高珣也是跟着高江一起叫道。
“嗯,都是一个山寨出来。”辛桐待着期望看着高珣道。
“他们都是在这海盐县吗?有多少人?”高询问道。
“嗯,都在,而且都相隔不远。连我在内有二十三人。”辛桐道。
“那好,你去把他们都叫过来,有多少我要多少。”高珣向辛桐给出他满意的答案。
“真是太好了,桐代他们谢过高君。“辛桐要向高珣行拜礼,被高珣拖住。
“快点去吧,你把他们带来城外找我,我马上就要押送粮食去城外去给流民。“高珣交代道。
“好,好。我马上就去。“辛桐马上从地上爬了起来,夺门而出。
(本章完)
第14章 安置流民(上)()
高珣在店铺歇息了一会,见时间差不多了,该把粮食送到城外去了。
高珣来到店铺门口,看到从店铺到街尾望不到尽头的粮车车队,突然有点傻眼,这么多的粮食,他怎么运到城外去。刚才真不该让魏信的人回去。即使魏信只是一个客套,也应该厚着脸皮,让他属下把粮食运到城外。
看着还依旧围观在粮车四周的百姓,高珣顿时双眼大量,有了。就你们了。
高珣清了清嗓子,爬到了一辆粮车的顶上,环顾四周,深深地吸了口气,大声的吼道:“各位父老乡亲,小子想与大家商讨一件事,不知道大家能否听我说几句?”
高珣突然爬上粮车,就已经引起许多附近百姓的注意力,见高珣的突然大吼,也不知道这个名震吴郡的高云轩,也是海盐百姓引以为傲的海盐高珣,有什么事情要与他们商讨,
一时间,整个大街上的百姓,渐渐地安息了下来。
“高小郎君,你想要与我们商讨什么?”
“对啊,只要我们能帮到你的,我们一定会尽力的。”
高珣大声的到:“小子感谢各位父老,各位乡亲的热爱。高云轩在此多谢了。”高珣深深地想四周的百姓施了一礼。
然后又道:“小子今日卖盐得了些钱财,买了你们眼前的所看到的粮食。如今海盐城外,有好几千流民,正在嗷嗷待哺,也正处于生与死的边缘。我高云轩也是一介平民出生,知道他们的苦楚,也甚是同情他们的遭遇。
如今我能够为他们做点的,就是把这些粮食,运到城外去,分给他们,让他们不在等死,也让他们好好地活下去。所以,小子在这拜托大家与我一起运粮出城。”
高珣大声吼叫,让他的喉咙之冒火,停下来喜想歇一会。
“高云轩仁义无双!”
“高云轩仁义无双!“
整条街上的百姓,吃惊的看着高珣,这里的粮食可有上万石啊,全要给流民?看高珣的架势,还真有这可能。一时间,全都加入了欢呼中来,越喊越齐,声音也是越来越大,渐渐在海盐县城里地扩散。
海盐县那些听到呼喊声的百姓,出于好奇,全都往这市集赶来。人数是越来越多。人群中,不知道谁喊了刚刚流入到海盐县的诗歌。
”涝祸凶猛兮吾离乡,颠沛苟活兮留文庄,安得云轩兮始得粮。“
这三句诗歌被市集上的百姓反复吟唱,一遍比一遍整齐,一遍比一遍有力大声。声音里带着敬佩,带着欣喜,带着感动。传遍了整个海盐县城,也传到了海盐城外。
海盐县寺衙,康京听到这传来的诗歌,微笑的抚摸了一下他的灰白胡须,向下人交代一声,坐上马车,出了寺衙。
海盐县李府,年过五旬,头戴皮冠,双眼细长,满脸清瘦,留着长须,身穿青色袍服的李家家主李审听到这诗歌,双眼寒光顿时闪现,也交代下人一声,坐上马车也出了里府。
海盐县杨府,头戴小冠,脸上笑容不断,身穿白色锦缎袍服的杨家家主杨宣,听到诗歌声,也顿时脸色阴沉,也跟着出了杨府。
杜衡,宋凌也是面带微笑,整理好衣冠,按着配剑,脚步轻盈了走出了他们的办公地。
海盐城门外,许许多多的老弱妇孺及青壮流民,听到城内传来的诗歌声,本已经麻木混浊的双眼,顿时清明,迅速有踉跄的爬了起来。带着期待的,带着着渴望,带着等待痴痴地望着城内。
城内的诗歌声渐渐地弱了起来,不到片刻,就消失不见。城外的流民正失望的往地上坐去时。
突然城门口出现了一个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