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阀阅汉末-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邕又对高珣行揖礼。而高珣也在戏忠的唱和下,即席坐下。同时,刑松为他梳理头发,插上簪子。

    蔡邕又下堂洗手,并又为高珣整理束发巾,然后为高珣加皮弁。这过程与次一次加缁布冠一样的程序。只是采用的贺词有点不一样。

    “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而高珣进入堂中,所穿的衣服,变成白色裳、白色蔽膝。

    第三次加爵弁,蔡邕的贺词成了:“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而高珣所穿的衣服则为浅红色裙、赤黄色蔽膝。

    蔡邕为高珣加的这三次冠礼,他们所代表的用意都不一样。加缁布冠这种已经在大汉不佩戴的头冠,是告诫高珣不要忘记先辈创业的艰辛。第二次加皮弁冠,则是要告诫高珣,他已经是个成年人,可以立德修业了。第三次加爵弁冠,则是所有头冠中最尊贵的。像这种头冠,一般只有在祭祀等场合佩戴。这也是告诉高珣,他此时已经有了参加祭祀的,掌管家的权利了。

    加完三次冠后,戏忠立即让黄忠等人,把皮弁冠、缁布冠、梳子、筵席等物撤去。并在堂上布设筵席,面朝南方。

    刑松则在房中开始洗觯,独自斟醴。把小匙口朝下放在觯上,匙头朝前。

    待高珣回到堂中后,蔡邕就对高珣又行礼。

    高珣在戏忠的提示下,在席西端就坐,面朝南方。

    蔡邕在东边接觯在手,把小匙放在觯上,匙柄朝前,进至筵席前面,面朝北方。高珣在席西边行拜礼,接觯在手,蔡邕面朝东答拜。

    刑松又把干肉和肉酱进置于席前。

    高珣即席坐下,左手持觯,右手祭干肉和肉酱。然后用角质的小匙祭醴三番,站起。在席的西头坐下,尝醴。把小匙插置觯中,起立。然后走下筵席,坐下,把觯放在地上,对蔡邕行拜礼,手持醴觯起立。

    蔡邕答拜。

    (本章完)

第500章 欲婚() 
虽然在前天井中,观礼的人很多。但是,此时又是高珣的成人礼,他门不能大声喧哗。以至于让整个冠礼中,很是沉闷与压抑。一连番礼仪下来,使得高珣头脑开始发懵。

    而冠礼进行到现在,还只是进行了一半多一点。后面还有拜母,取字,见兄弟亲人,拜见乡野先生,或者郡县官长者,接受他们的祝贺与勉励。

    只有礼仪到了那,才算基本结束。即使结束了,高珣还需要为那些原道而来的观礼者,用醴礼表达感谢。

    一想到后面还有许多的冠礼流程,高珣就头疼。他虽然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这么一连窜的,像个提线木偶一般,被呼来唤去,还是觉得心累。

    可大汉的加冠礼如此,高珣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于是,在蔡邕给他说了醴辞曰: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等一番祝贺后,高珣的冠礼进入取字这一环节。

    在姓名之外取表字,为了表示对父亲所起之名的敬重。在古代的社会交往中,只有长辈或者尊者,才可以其直呼其名。平辈之间、晚辈对长辈则要以字相称,以示尊敬,否则就是失礼。也就是说,“字“是成人交际时使用的,所以《冠义》说:“巳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而高珣这次取字有点特殊。

    高珣在扬州吴郡,也就是在他高氏家族起步的时候,他就自己为自己取了“云轩”的字。本来像高珣他自己的取的字,在此时他加冠取字的时候,蔡邕是要重新为他取一个的。

    但是,高珣在举行冠礼之前,就已经对蔡邕商谈过,最后依旧用“云轩”字。所以,在冠礼上,蔡邕又是引经据典后,还是取字云轩。

    取完字后,就是要拜母。以表达母亲对高珣的生养,养育之恩。

    于是,高珣在戏忠的一番唱和声中,把早就准备好,并已经放下了中堂内的肉干出了父庙。高珣来到母亲高氏房中,献上肉干。

    母亲高氏拜受后准备离去,高珣拜送,然后高氏又拜。这一过程中,作为儿子的高珣只对高氏拜一次,而母亲高氏则要拜了两次。这是古时代妇人对成年男子的拜法,称为“侠拜“。

    高珣拜玩礼,回到父庙,又在戏忠的唱和中,拜高诚,高泽,高江,高珙,高瑀等一众兄弟。以及高珣的伯父,伯母,叔父,叔母等人,当然,即使是高珣的妹妹高颖等人,高珣也要一一拜到。

    这些仪节与见母亲一样。这拜家族中父辈,兄弟姊妹,是表示高珣从此时开始,在家中以成人之礼相见。

    拜完亲人,高珣又开始向海盐县县令晏侨等一众官长者拜。宴侨按照礼节,向高珣一番劝勉与鼓励后。高珣的冠礼已经到了尾声。

    不过,最后的礼仪需要完成。一是向蔡邕,刑松这两位正宾与赞宾拜谢。二是取高珣所在的乡野中,向那些长者拜访。

    所以,最后由高父,在戏忠的唱和中,拜谢蔡邕与刑松二人。而高珣则是更换礼服,戴玄冠,穿玄端服,饰赤黑色蔽膝。携礼物拜见乡野中长者。

    最后,高家又在高家坞堡,大摆筵席。宴请前来观礼的吴郡士族。

    在宴席快要结束,也在高珣赶回来,用酒向一众吴郡士族,以及高珣的属下黄忠等人表示感谢后。蔡邕来到高珣的身边。

    “老师。”高珣躬身行礼。

    “云轩,从今日起,你也是成人了。既然成人了,那就应该戒骄戒躁。为师知道云轩你性情稳重,眼光深远。不会因为以弱冠之年,得封列侯而有所骄傲自大。但是,在有些事情上,还是有点沉不住气。”

    “请老师教诲。”高珣又再一次躬身行礼。

    “你中平元年,领兵出征中原,在豫州汝南的事,赵彦信早就来信与我说了。袁氏固然态度不对,但你也不能见死不救。正因为你的见死不救。使得袁氏老宅毁于一旦。而袁氏也因为这样,记恨于你身上。以至于,你在冀州为官时,通过他们的门生故意来针对你。”

    “后又通过他门家族的势力,把你赶出了冀州。所以,为师要嘱咐你的是,在官场上,一切都以忍为先。在没有确切把握,或者你的势力不如他人的时候,先要学会忍让。暂时的退一步,虽然会让你失去了一些脸面。但是,也会让你更进一步的看清楚形势。”

    “等到你实力强劲,或者有你的敌人露出弱点时,在突然攻击。这与你在战场上的军事行动一个原则。攻击政敌,不攻则以,一攻必要致人死地。只有这样,你才能不让政敌死灰复燃。当然,也必须留有余地。像政敌的什么家眷,亲朋之类的,就尽力去少碰。不然,这很容易引起公愤。明白了吗?”

    现在高珣盘住在家,但是,蔡邕知道,以如今大汉风雨飘摇的局势,高珣不会在家待多久。一定会得到启用。何况,在高珣回扬州的消息,传到他的耳中后,蔡邕就向朝廷的好友去了书信。让他们有机会,为高珣举荐一下。

    所以,既然高珣迟早还要进入官场。那高珣一些在官场上的不足,他这个做老师的,就有责任为他指点出来。

    “诺。”高珣恭敬的行礼,道:“珣定会谨遵老师的教诲。”

    蔡邕刚才对他所说的话,无论是哪朝哪代,这都是官场的基本准则。

    “对了,云轩。你已经进冠成年。是不是该考虑成家了?”蔡邕突然问道。

    本来像这种话,是不该由他来提出。不然,别人还会以为他蔡氏女嫁不出去,在逼着高珣要娶亲。但是,蔡邕也有他心中的打算。

    高珣不知道何时而复出。万一过不了多久就被朝廷启用。那高珣留在扬州吴郡的时间就不会太多。一旦高珣离开,也不知道高珣什么时候回来。而蔡琰去年就已经举行了笄礼,已经成年可嫁。

    如果高珣离开的时间太长,那他的女儿岂不是就成了老姑娘了。同时,如果高珣在外面的时候,又纳了妾,对他女儿的以后在高家的地位,又是一个潜在威胁。

    所以,必须趁着高珣还在扬州的时候,赶紧把这婚礼给办了。

    “老师放心。过了今日,珣就开始准备彩礼。只要彩礼一准备完成,就登老师家门。”高珣大概知道蔡邕的一些心思。不过,对于这,高珣也没有什么在意。在这个时候,加冠成年,紧接着完婚的,很是常见。

    “那为师我就在家中等候了。”

    蔡邕也不在打扰高珣,转身立即离开。

    (本章完)

第501章 准备() 
高珣目送蔡邕离开后,又拿着酒樽,不断的向一众观礼嘉宾敬酒。这是高珣第一次戴冠参与宴会,所以,他的一举一行,都必须面面俱到。

    何况,高珣此时是高家家主,又是朝廷新封的海盐侯。一旦他在这宴会上出现了什么失礼之处,很容易给人留下话柄。说他家族底蕴稀薄,即使是已经贵为侯爵,也只是沫猴而冠。

    于是,高珣就像一个谦谦君子一般。每与嘉宾交谈,都是彬彬有礼。即使是吴郡四大士族与高珣有间隙之人,高珣也好像完全忘记了彼此之间,曾经发生的不愉快。也都是言而有雅,行而有礼。

    宴会结束后,高珣都一一亲自送到门外。

    高珣回到后院,把他要去蔡氏女过门一事,向高父与高氏禀报一番。

    《诗经》有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在得到高父与高氏双双许可后,高珣趁着吴郡太守,还在蔡邕那盘旋的机会,立即把刑松给请了过来。毕竟高珣能与蔡邕联姻,都是刑松一手凑成。所以,刑松也算是他的媒人。

    刑松对于高珣成亲,要他做媒人之事,自然是欣然答应。他如今还能安稳的坐在吴郡太守这个职位上,高珣的功劳必不可少。

    光合七年,扬州黄巾军反贼,在刚起事的时候。如果不是高珣领着高家私兵平定,以当时黄巾军势如破竹的形式,吴郡定不可保。那他当时这个吴郡太守,就必少不了被朝廷追责。

    要知道黄巾军反贼被平定后,中原地区的许多郡县的太守,国相,县令、县长不是被朝廷免职,就是被朝廷派廷尉抓入了大牢。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们平定黄巾军反贼不利。

    所以,为了感谢高珣能让安稳的坐在吴郡郡守位置上,对于给高珣做媒人一事,刑松根本就没有抵触。甚至还向高珣提出,在高珣完婚当然,他还来给高珣当司仪。

    对于高珣来说,刑松这个两千石的吴郡太守,能来给他当婚礼司仪,他当然是求之不得。汉代重礼仪,如果高家请的司仪身份越尊贵,那也就表明他对女方的越尊重。这也算是间接给蔡邕长了脸面。

    于是,第二日。

    刑松就带着高家准备的礼物,亲自上蔡邕的大门。

    而高珣则又一次打开高氏的父庙大门,准备好三祭,又是一番礼仪禀告。

    《礼记》规定: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同时,汉代婚礼,秉承周代礼仪。

    周代婚礼,不仅是华夏历朝历代婚礼的原型,也是后来所有汉族婚礼,在礼制上的集大成者。

    所以,汉代婚礼,它包括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婚前礼又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个步骤。而正婚礼包括: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婚后礼又叫成妇礼。它包括: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舅姑的称呼在春秋战国以前,就是男方父母。

    而且,正婚礼又是整个婚礼中的重中之重。不像后世,随着时代的变迁,把婚前礼与婚后礼给消减了,甚至是取消。当然,在一些农村,还有一些这样的习俗。

    所以,汉制婚礼的正婚仪式有:沃盥礼、同牢礼、合卺礼、拜堂礼、结发礼。而且都由赞者、司仪、执事等数人主持整个婚礼仪式。

    同时,因为周制婚礼不举乐,不庆贺,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婚礼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所以,汉制婚礼也是一样。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妁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在高珣禀告父庙后,就立即带着黄忠,赵云等箭术好的人,就出了坞堡。

    他要为婚礼准备一件必不可少的聘礼。大雁,而且还是活雁。

    大雁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他们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