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要为婚礼准备一件必不可少的聘礼。大雁,而且还是活雁。
大雁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他们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于是,婚礼中用大雁做聘礼,也就象征着对婚姻的信誉。
幸好此时是三月末,正是大雁北飞的时节。
半日下来。高珣等人带着好几只大雁满载而归。
等到高珣一众人等回来时,刑松也已经到了高家坞堡。告诉高珣,蔡邕已经同意,可以开始上蔡家门纳采礼了。
于是,第二日,高珣派遣他的文士手下中,年纪最长,也是士族旁支出身的杜衡,作为他高家的宾客,提着高珣准备的大雁,上了高氏庄园。
高珣选择杜衡做他的宾客,主要是在汉制礼仪中有所规定,男方以家臣年长者为佳。何况,杜衡身为士族旁支,他对婚礼这些事,也最了解。
婚礼作为《礼仪》中: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中的第二大礼仪。它的礼仪复杂程序,不比冠礼差。
幸好蔡邕的情况特殊。蔡邕因为是躲避朝廷宦官而在扬州避难的。他蔡家的宗庙还在兖州陈留郡。而且,此时蔡邕又客居高家。所以,一些纳采礼仪可以免掉一些。
同时,也为婚礼的进行,节省了许多的时间。如果要是蔡邕回豫州陈留郡。高珣想要与蔡氏联姻,一场婚事下来,来来回回的奔波,最起码需要一年的时间。
即使是如此,也因为汉代异常的重礼仪,轻礼物。蔡邕还依旧在高家安排的庭院中,为他已故的父亲树立了一个牌位。在杜衡上门前,焚香禀告。告诉他蔡氏祖宗,他蔡氏有女初长成。
蔡邕先在牌位西边,布设筵席。等到杜衡一身玄端服到了后。蔡邕的在吴郡收的学生,也就是吴郡吴县顾家的顾雍,作为蔡邕的摈者,立即出庭院问道:“贵宾执雁来蔡氏门,所谓何事?”
“回蔡氏摈者,蔡公有女,许我高氏讳珣者为妻室。今我高氏故遣某执雁,以古人之礼纳采。”
“贵宾稍等。”
顾雍进入庭院不久,蔡邕与杜衡身着一样的礼服,出门迎接。
蔡邕先是向杜衡拜了两拜。按照礼制,杜衡执雁不回拜。
等到蔡邕见礼完成,又与杜衡相互揖礼进入庭院。
两人来到拜访蔡氏祖宗牌位房前,又是相互揖礼而入。来到牌位前后,又是相互揖礼。
蔡邕与杜衡相互谦让三番后,最后由蔡邕道:“蔡某之子蠢愚,又弗能教。高氏子命之,某不敢辞。”
杜衡立即道:“蔡氏有女,知书而达礼,文雅而娴淑,恭俭而贤良,乃我高氏之良配。恭请公纳采。”
本来纳采之事,按照礼节是要才庙宇中进行的。蔡邕此时的情况特殊。于是,在杜衡的祝词一说后,在向祖宗牌位拜了一拜,又向杜衡一拜后,让人接下了杜衡手中的大雁。
而杜衡也向蔡邕一拜,出了庭院。
(本章完)
第502章 二事()
杜衡回到高家坞堡,禀报高珣一番。
隔了一日,杜衡又拿着大雁,开始上蔡家门。杜衡这次上门,是问名。也就是问蔡琰的大名。因为蔡琰是出身于陈留蔡氏,又是蔡邕这个大汉有鼎鼎有名的名士,所以,蔡琰在行笄礼的时候,蔡邕还为她取了字。
问名与纳采的礼仪一样。所以,在杜衡的熟能生巧中,又很快的回到高家坞堡。告诉高珣蔡琰的名与字。
然后,接下来就是纳吉,纳征,与取期。纳吉与取期所带的礼物都是一样,一只大雁。只有纳征的时候不同,以黑、红两色的五匹帛和鹿皮两张作礼物。不过,这三者的礼仪与纳采都是一样。
在纳期,也就是确定婚礼后,高珣这边,也开始吩咐高家的一众下人做准备。一面准备婚礼所需要的器具与祭祀品。另一面又派人去邀请好友。
高氏是几年前迁移扬州的外族,在扬州本地,除了高父三兄弟外,再也没有任何的亲人与族人。所以,高珣此时只需向他的伯父,叔父两家人通报一声就行。
同时,高珣在扬州的好友,也就是他在吴郡为掾吏时,所结交的一众人,像此时在吴郡郡守府担任督邮的俞平,他在曲阿的屈鸣,季常,钟离煊等人。以及在海盐县为掾吏的牛山,谭农,谭商兄弟等人。当然,那些与高氏,因为食盐而有商业往来的一众人,也在高珣的邀请之内。
最后,甚至连载豫州沛国,也就是高珣刚刚认识没有多久的许褚,高珣也特意派人去邀请。
这婚前的礼仪,高珣为了保住蔡邕的脸面,他不得不按照规矩,一一进行。这来回几趟下来,一晃就是半个月。
不过,这半个月高珣也没有闲着。虽然这些婚前礼仪,都是杜衡在为他办理。但是,高珣也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高珣带着典韦,以及已经彻底把伤养好的邓当等人,亲自上了一趟丹阳郡的宛陵县。拜访了一下宋谦还在世的老母。
宋谦在豫州战场上为救他而死。如今,他回到了扬州,而且还是衣锦怀乡。高珣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都必须亲自来一趟。
如果不是宋谦的奋不顾身的相战,他高珣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按理说,高珣一回到扬州,他就必须要过来看望,但是,这段时间,高珣不是忙着加冠,就是忙着要举办婚礼。不得不把这事给拖延了。
在高珣与宋母相谈一番后,见只有宋母独身一人,高珣以最真诚的态度,好说歹说,把宋母接到了高家坞堡,安享晚年。
同时,高珣又逐一派人,去那些跟随他出征中原,却战死在他乡的一众袍泽的家中。不仅送去了丰厚的礼物与金钱。同时,也为每家带去三十亩的良田地契。
并且,高珣还特意交代,但凡那些家中,都只剩下孤儿寡母,或者双亲年老,子弟又年幼的。都一一把他们接到高家来赡养。
最后,还有那些因为战场上受伤,已经残疾了的袍泽。高珣也是一一的派人上门,带去丰厚得礼物的同时,也一样带去了每家二十亩的地契。至于那些也因为失去家中劳力,而家境急剧下降的人,高珣也一样把他们带回了高家。把他们与那些战死的袍泽的家眷,专门划一个地方来赡养。
正是高珣此举,让那些先前回到扬州养伤的士兵,以及后回来的一万多士兵,在得知此事后,个个都对高珣心存感激与感动。本来就已经对高珣有很大忠诚度的他们,此时对高珣更是死心塌地。
虽然高珣这样做,回耗费他许多的人力财力与物力,但是,对于已经在中原地区,夺取了许多的金银珠宝,钱财都是用房间来拜访的高珣来说,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样他不仅提升了手下的凝聚力,也为那些活着的人,暗示一声,跟着我高珣做事,绝不会亏待你们。
高珣在做这事的同时,又做了第二件事。那就是把高珣的二妹高颖,许配给赵云。并也把婚礼流程做到了取期。只待高珣的婚礼一完成,就让他们俩完婚。
开始时,高珣问赵云这事的时候,赵云还很反对。
高珣以为赵云他有心仪的女人。毕竟在后来的一众野史中,赵云与一个叫樊娟的人有过牵扯。于是当高珣把这个女人问出来时,赵云一脸懵然。说根本就不认识什么樊氏。
高珣想想也是。不管是在这个时空,还是原来的历史上,赵云都是一个贫寒百姓出身。在这个越来越注重门当户对的年代。赵云与樊氏女牵扯在一起,根本就不可能。
历史上的那个樊氏,她既然是桂阳君太守赵范的寡嫂。那就说明樊氏的家族与赵范的家族就门当户对。赵范既然能当上桂阳太守这样的高官。那就说明,赵范的家族一定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士族。
既然樊氏的家族也是士族,那就根本不可能与赵云这样的寒家子弟有牵扯。虽然汉代礼教对女子,还没有南宋之后,规范的那么严密,也不怎么设防。但是,因为身份的差距,赵云与樊氏连见面的机会都很难,他门又何来的牵扯?
后来,赵云在高珣的一再追问下,赵云才说出了他拒绝的理由。他赵云只不过是一个寒门子弟,而高家此时,却已经是迈入了贵族阵营中。彼此之间的身份,相差太悬殊。所以才拒绝。
得知这个情况后,高珣立即告诉赵云,他高氏不看重这些。经过高珣一番劝导后,赵云才接受。最后才让他的大兄赵风前来高家提亲。
高珣如此不顾礼仪的把他的二妹嫁给赵云。就是想与赵云通过联姻,把赵云彻底的绑在他高家的这条船上。赵云这个人太过完美。武艺高超,人品有好。可以说赵云此人,根本就没有什么缺点。
正是赵云这个人太完美,高珣才想把他的二妹嫁给他。他的二妹虽然说不上什么国色天香,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滋养,也出落的亭亭玉立。
当然,高珣与赵云还有一番考虑。赵云正是因为太过完美。不管是那个上位者,都会对这样的人有所顾虑。人没有什么缺点,那就说明这人不好控制。
在起家的时候,还需用的着他的时候,这些人就是很值得托付大事的对象。但是,一旦大势已成,身为上位者,这样的人物,就是一个最大的潜在威胁对象。
毕竟像赵云这样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因为声望与人品,在他的身边聚集大量的跟随者。这样的话,就会让上位者很不放心。
所以,这样的人,在历史上,要么不受重用,要么就是不得好死。
而作为高珣最喜欢的名将,高珣也不想最后发展到那一步。为了防微杜渐,只能通过一些手段让他放心。于是,联姻就此而来。
(本章完)
第503章 迎客()
中平二年,四月初一。宜嫁娶,祭祀,迁居。是一个难得的黄道吉日。也是高珣迎娶蔡琰的大喜日子。
高珣一大早,就在海盐县侯府的府邸后院中起榻。
这为高珣为了婚礼,特意从高家坞堡搬到这侯府来。一是既然朝廷已经封了他侯位,赐了府邸,那高珣就必须按照大汉的规矩住进来。
二也是为蔡邕嫁女方便。毕竟此时的蔡邕还住在他高氏庄园中。高家嫁入高家,对蔡邕这个天下名士来说,多少有失体面。所以,在高家向蔡邕取期之后,高珣就主动向蔡邕禀明,由他搬进海盐县侯府,在侯府迎娶蔡琰。
有了高珣的通情达理,蔡邕自然欣喜答应。
此时的高珣戴好皮弁,穿着黑色袍服,与白色色裙。在洗漱一番后,一边佩戴着玉佩,打开寝门。
寝门打开刚打开,一众早在门外等候的下人,在杜衡等人的招呼下,向高珣招呼一声,拿着大小物件,走进了高珣的寝房中。
在高珣的注视下,杜衡先是让人帮来一个特制的长案几。然后让早就把准备好的醯酱两豆、肉酱四豆整齐并排在案几上。
醯酱就是醋和酱的混合物,而豆,就是专门用来盛肉酱,醯酱的容器。这种器皿,一般平民之家,都是用木制而成。而高家此时,却已经换成了铜器。
高珣近前,看了两眼这个六豆中的食物,特别是那四个盛有肉酱的大豆,口中的食欲顿时就饱了。这四个肉酱,不管是成色,还是做工,远不能与后世那精美的食物相媲美。大汉的这种肉酱,都是用水熬制出来的,糊糊的装满一个大豆。
毕竟大汉此时的食物,一般只有蒸和煮,那什么炒,煎什么的。根本就没有看到过。所以,高珣来到大汉这么长时间,对这些菜系还依旧没有适应。
正在忙碌的杜衡,根本就没有时间来理会高珣,于是,在六个打斗全部盖上盖子后,立即拿来一块长丝巾,把他们又全部盖起来。
忙完这些后,杜衡又指挥高家下人,在案几两旁,各方黍稷两敦,敦上都有盖子盖住。同时,在寝房的北墙下,又放置了一个酒尊。酒樽上放置两个酒勺,并把勺柄都朝南方。并也在堂上房门东侧,也置放了一个酒樽。
在酒樽的西面,还放了一尊水,并用粗葛布为盖上。酒樽的南边,就放着篚,里面装着四只酒爵和合卺。
忙完这一切后,杜衡除了让几个女侍在房中整理高珣的榻外,就直接退出了寝房。
高珣知道,他这个寝房是婚房,这一番布置,恐怕也是到此结束。远没有后世出现的那什么充满喜庆的红色色彩。一点都没有。
后世婚事图的是喜庆与奢靡的。而大汉的婚事,则是充满庄严与肃静。
高珣对此没有什么意见,于是耸耸肩,也跟着就出了房门。
在房门外东边,杜衡让人抬来三只近一米长的大鼎。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