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阀阅汉末-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君过奖了。“

    “来,请坐。“杜衡指了指客位上的案几,向高珣道。

    “谢杜君。“

    “听君口音,不是扬州人士?“杜衡作为扬州土生土长的人,对扬州方言当然很清楚,而高珣所说的话,与扬州这边的语言有些不同。

    “在下祖籍并州,定襄郡广武县人。因处于边州,鲜卑蛮夷不时入侵,使得在广武县苦不堪言,于是家里长辈在熹平元年,带着我等迁入了扬州。到如今有四年了。“高珣如实的回应道。

    “难怪君如此年纪,身高却快要比的上我了。原是北方人士。“杜衡恍然的道。

    后杜衡与高珣两人不时的聊些各地风情。

    他向高珣说些家乡豫章郡的风俗,人情以及有名望之人的事迹。

    而高珣在吴郡呆了四年,又加上是教考古的老师出身,对东汉时期的地方风俗人情,还是知道许多。

    当高珣鞭辟入里的说出风俗人情背后的隐情与原因时,让杜衡很是震惊。他也是个爱才之人,见猎欣喜。于是他放低自己的身段,两人谈的很是和洽。

    “高君如此有才,却要做商人,岂不可惜了?为什么不潜下心来好好读书,然后再积累名望,博取功名,光耀门楣呢。要不这样。我家里还有些书籍,君拿回家好好研读一翻。如何?。“杜衡越看高珣,越觉得欢喜,越喜欢与高珣交谈。

    他与高珣交谈,他以前不懂的地方,经高珣一点拨,顿时毛塞顿开。让他都有点想拜高珣为师的感觉。见高珣要做行商志低贱的行业,于是向高珣建议道。

    “哈哈。杜君也是才华过人,又声望名闻海盐。却也只能居于市掾一职,何况我这贫贱之家。哪里有我出头的时候啊。当官是为民做主。经商也一样可以为民做事的。“高珣知道杜衡的意思,要高珣放弃商人行业,专心读书,积累声望,在进入官场。

    如果高珣来到的是个盛世朝代,这到是个可取之道。也知道,这个时候,深受儒家影响,一般的人都看不起经商之人。“哎。“杜衡叹了口气,不知道是为他自己的怀才不遇叹息,还是为高珣不听他规劝。

    又见高珣说经商也能为百姓行善,很有兴趣的问道:”经商怎样为百姓做事?“

    高珣起身,来到杜衡案几前,从怀里拿出一小包食盐指着道:“杜君觉得我这盐怎么样?“

    杜衡看着白如初雪的盐粒,又用手拨弄开食盐,见全都是一样的色泽,赞叹道:“好盐。比河东盐还要好上四分,想来这盐不便宜,平民百姓恐怕买不起。“

    高珣很满意杜衡的反应,这可是他根据高中所学的,粗盐提纯的知识,又加入了豆浆所提炼出来的精盐。高珣伸出双手比划了下道:“十三钱一升也贵?”

    (本章完)

第6章 突闻名声() 
“十三钱一升?比市集上最差的盐,在价格上还要便宜一到两钱。“杜衡很是惊讶的看了看高珣,不过很快又释然了,高珣在海盐县一点根基也没有,如果要把食盐卖出,只能在价格上做文章。

    “此盐色泽润透,价格低廉,可是百姓对食盐的要求不高,能润菜就行。他们买盐的价格只比君每升多了一到两钱,按成年男子每月三升半,妇人两升半,幼儿一升半来算,一个五口之家每月也不过是节省钱财不足二十钱,这似乎对百姓来说……”。

    这似乎对百姓来说意义不大,算不上为民做事,高珣心中接过杜衡的话,微微一笑道:“我会把这次卖盐得来的钱用在城外的流民身上,把他们安置好!”

    “此话当真?你家这精盐有多少?”杜衡颤抖的看着高珣。这还真是为民办事。如果高家精盐够多,而高珣所许的承诺属实的话,那么海盐城外的流民就有救了。

    他知道如今城外的流民正处于崩溃边缘,如果在不加以救治,他们不是落草为寇,为祸乡里;就是为了活下去,易子相食,产生伦理悲剧。

    “当真。总共有盐五千五百斛!”

    杜衡见高珣肯定的点了点头,满脸赞许的道:“没有想到小郎君为了流民,如此就有如此的慷慨解囊,几百万钱都不放心上。更没有想到小郎君如此年纪就有……”杜衡突然停住了嘴,想起了什么。

    仔仔细细的把高珣打量了一遍。带着惊喜也有点不太肯定的问道:“小郎君是文庄亭卖马救民的那个高云轩?”

    高珣很是错愕与纳闷的看向杜衡道:“杜君是如何知晓这事的?”

    杜衡间高珣承认了,于是大笑道:“哈哈,果真是你。如今小郎君你的大名,在今日就传遍了整个海盐县城,不,我们这偏离了官道,应该是最慢的。

    想必‘涝祸凶猛兮吾离乡,颠沛苟活兮留文庄,安得云轩兮始得粮。‘这三句诗歌,现在应该是传遍了整个吴郡才对!”

    高珣嘴微微的张了张,心中很是欢喜。他预料到会出名,但是没有想过这么快,这才两天的时间,他的名声就传到海盐这个偏僻一点的县城了。

    更没有想到,还有百姓为他谱诗歌,这可是很大的荣誉啊。看来他这一番努力没有白费。高珣让自己镇静下来,口中谦虚道“些许微博之力,即让百姓如此抬爱小子!实在是汗颜啊!”

    杜衡摇了摇头道:“救活两百多流民,怎能是微薄之力?如果不是小郎君救治那些老弱妇孺,现在恐怕是凶多吉少了。当然,在你即将要进行的安置流民来说,这确实是少了点!”

    “所以还请杜君给我开租赁凭证,如何?”

    “当然,这等好事,我怎么能拒绝,也不赶拒绝啊。哈哈。好了,现在你先选一个店铺吧。“杜衡欢快的看了高珣几眼,又快速的在案几上拿出三片绵帛。

    指着道:”今市集中,还有三间临街之铺,一间正房有十步宽长,在正房后面还有间小后院,租金最贵。需三万钱一月。另一间正房是十二步。。“

    杜衡还想要向高珣介绍其他,高珣马上打断道:“就这间十步宽长的吧。”高珣知道,汉承秦制,六尺为一步,临街店铺十步宽长用前世的面积来算也有近一百来个平方,他也正好需要有个小院来堆放精盐。

    杜衡点了点头,盖上公印与他的私印后交给了高珣。

    见天色不早了,高珣也不在停留,于是向杜衡拱拱手辞别,转身离开了市集寺衙。。

    高珣花了半个时辰回到了高家村,说是村庄,也不过是四栋茅草民房组成的小村庄!

    高珣刚在村口下马,就有两个青年从村口向他走了过来。步履沉稳,满脸严肃的是他从兄高泽。

    步伐敏捷有眉清目秀的是高安。高粱,高安父子,是高家在并州救下的,也因为救他们,使得高家的老三在并州走丢。

    为了报答高家的恩情,特意改性高。高珣向两人打了声招呼,寒暄几句后,高珣交代两人晚上家里吃饭,并商讨卖盐之事。

    高珣见自家的家中烟窗已经冒出了青烟,想来是到煮晚饭的时候了。

    于是徒步来到厨房。见一个头裹着粗麻布,身穿短褐,年纪在三十以上的妇人正在择捡青菜,灶台上的一个锅里,放了整整半锅水,而里面的大米少的可以见锅底。

    在灶台边还有一个年纪只有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梳着双丫角,穿着粗布短褐,衣服很是不合身,大了一号不说,上面还有许多的补丁。素面朝天,与粉雕玉琢沾上边,却也精致,很是耐看。她正等在灶台边生火。

    “阿娘,二妹。”高珣轻喊了一声。

    高氏抬头看了眼高珣,关心责怪的道:“怎么去趟吴县就用了这么久?在路上可好?”

    “是啊,五兄,我与阿翁,阿娘可担心死了,怕你与大兄,四兄他们在路上出事。我还去村口等你了的。”高颖略带粗糙的小手,在脸上划了一道柴火痕迹,水汪汪的看着高珣道。

    “让你们担心了。我们都没有事,在路上有点事情给耽搁了。”高珣很是满足的笑了笑。“对了阿娘,晚食多煮点。等会二兄,梁叔,高安他们要来家里吃饭,也商讨一下,明天要去县城卖盐的事情。“

    “五郎,你还真要卖盐?你可要想清楚了,进了低贱商人这行,就会被许多人瞧不起。你这身武艺以后恐怕就难有出头之日了。“高氏见大儿子终于要开始卖盐,进入商人这一行,心中无奈叹息。

    这一年来,高珣带着高家的小辈们,起早贪黑的去海边晒盐,煮盐。她与高珣的阿翁不知道劝过高珣多少次,要高珣放弃,可高珣就是不听。她知道自己的这个大儿子自从来到扬州后,就变得很有主见,连作为大人的她,也执拗不过他。

    高珣知道高氏担忧什么,在大汉,商人是儒生口中的低贱行业。在深受儒家影响的士子与那些彪炳礼仪与道德的人心中,更是被他们瞧不起。

    在他们心中。商人逐利,为了利益,什么事情都肯干,不仅是违背道德,与他们奉行的忠,信,义相违背。

    可是,在东汉这个特殊的时代里,商人被这些士林之人瞧不起。但士族与豪强,绝大部分都是官,商,地主三位一体。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打脸。

    所以,在整个大汉,遍地都是官员,豪族的庄园。也正是因为这些庄园,士族,豪强他们聚拢了大量的流民为其开垦土地,又因为他们有官位在身,能够通过关系压迫平民把土地贱卖给他们,使得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非常。

    为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埋下了祸根。又因为他们有钱,有粮,有人,渐渐的在庄园李,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王国,为以后几百年门阀政治的开启,打下了基础。

    “阿娘放心,我自有分寸。”高珣知道,像他这种最底层的平民,要关系没有关系,要人脉没有人脉,要靠山没有靠山的三无人员来说,很难有出头之日。除非得到名士的赏识,或者在军中立有大功,得到上司的举荐,才有机会出头。

    还有几年,等黄巾起义后,只要他肯拼命,加上他知道的历史进程,就会有大把的机会来等待他出头。

    曹操,刘备,孙权能干的事,他也不信自己干不了。

    所以,现在最主要的目标是先有钱财,有了钱财,就可以再乡亭之间广施仁惠,树立自己的声望,有了声望,就会有机会被征辟,有机会成为县令,郡守手下的佐官。

    这次流民的机会难得,而且他也有了初步的声望。目标正向他一步步靠近,他没有理由去错过这时机。。

    至于去年光和元年,灵帝在西园卖官之事。不是他高珣该想的。

    灵帝卖官是对官宦,士族或者在士林有声望家族。与高珣这贫寒百姓,商人没有一点的关系。像徐州糜竺家财亿万,买几个三公,二千石大官都绰绰有余,可是为什么他连个一县之长都弄不到。

    因为官府不卖官职给他。不然他也不会等到陶谦入主徐州,才被征辟为徐州别驾这个掾吏。

    何况,即使朝廷容许高珣这等人买官,高珣也不会去,一旦高珣买官,那高珣的名声就彻底的臭了。

    崔烈幽州名士,士族之家,他本人也是两千石的郡守,可正式因为他买三公之一的司徒官位,在士林的名望破跌,被人认为他有铜臭味,瞧不起他。

    这还是他通过灵帝的傅母关系,买到的官,如果是通过宦官来,以士族,士林与宦官势不两立的的关系来看,他根本就不要想到士林中立足。

    董卓就是因为通过宦官的关系,保留了官职,被士族打成了官宦一党,即使后面他把持了朝政,大量征辟有名望的士族,可士族根本就不理他。

    即使有一些士族被征辟到了,这些士族不是来给他效力的,而是来给他挖坟,要他性命的。当然,这也与董卓的出身有关。

    正是因为高珣了解这些,所以才不敢,也不能。他以后如果想要有作为,就不能太得罪士族,毕竟这大汉朝还是士族的天下。

    看着高珣走出伙房,高氏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把小锅换成换成大的,拿出高珣前几日猎的孢子肉,切了一些放在锅里一起蒸。

    (本章完)

第7章 市集卖盐() 
第二日一大早,高珣带着高泽,高粱,高安父子,以及连夜赶回来的高诚与高江五人,把两匹坐骑当驽马用,拖着五十斛食盐来到海盐县城。

    几人刚进海盐市集,就被四周的百姓,商贩,行人给注视。

    主要原因还是用如此高头大马拉货物的,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

    出于好奇,市集上的百姓,三三两两的围拢了过来。他们倒是想看看用如此好的大马拉的货物是什么。

    待高珣六人把装满食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