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彦直的话慷慨而激昂,言语间充满了绝对的信心,便是吴平也闻之心动。
吴平自己是陈越的家丁出身,在齐国公体系资格很老,再加上他姐姐吴婉儿是陈越的枕边人,属于深受陈越信任的心腹,现在为杨正平的副手,主管非常重要的水营。可是一直以来,吴平自己并未有过了不得的战绩,若论功劳连金鑫李奕都比不上,所以平日里地位着实有些尴尬。若是,若是趁此机会大显身手,在这山东之地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自己必然会扬名天下,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对自己说三道四!
这一刻,吴平的心动了。
是日,吴平打出了齐国公陈越的旗号,以李彦直为参军,向四方传檄,命令各处义民往胶东来聚。齐国公陈越的名号响彻天下,闻听齐国公派人征伐山东,胶东各地心向大明的乡绅纷纷带着家仆庄丁响应,砍木为矛,以镰刀斧头为武器,协众向着胶东而来。
对这些乡绅们来说,原来还摄于明军兵败清军淫威不敢有所异动,可是齐国公陈越却是不同,那可是屡次打败满鞑的英雄,既然他派兵征伐山东,说明朝廷再次北伐近在眼前,而有着齐国公为统帅,击败满鞑收复旧土不成问题!
吴平完全没有想到这个结果,打出旗号仅仅一天的时间,汇集到胶东海边的义民人数已经达到五六千之多。
在李彦直的协助下,吴平代替齐国公陈越任命各路义军首领军职,根据所带义民的人数,分别委以千户、游击、参将的军职。各路首领各领他们的属下,吴平为统帅统领诸军,给各部授以名称旗号,划拨驻地令其驻扎。
到了第三天时间,聚集而来的义民已经有二十余部,总人数超过一万。吴平下令全军出发,兵进胶州。
围攻胶州的是胶镇总兵柯永盛的军队,总兵力八千余人,而胶州城内仅有义军三千,由赵应元带领死守不降。
赵应元原来是顺军将领,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往各地派出了官员士兵,赵应元就是那时来到了山东。
可是很快李自成便被吴三桂勾结清军击败,山东各地的乡绅早就对顺军的追赃助饷政策不满,纷纷趁机发起暴乱,杀掉顺军委任的官员,打起了了大明的旗号,赵应元为人比较机灵,见势不妙带着几百手下逃入了崂山山区。
后来局势剧烈变幻着,满清占领北方之后,往山东河北各地派出了官员军队,山东大部分州县便也顺势投降了满清。赵应元无奈之下只能在崂山当起了山大王。
又过了一年,清军伐明打败,再加上满清朝廷剃发令惹的天下明人不满,山东之地人心汹涌,赵应元趁机带兵出了崂山,打着扶明的旗号召集百姓,攻陷了胶州城。
出身顺军的赵应元能力还是很强的,凭借纠集的三千人在柯永盛八千军队的攻打下死守胶州不退,并派人往各地义军求援,现在终于等到了援军的到来。
面对打着齐国公陈越旗号的万余暴民,清总兵柯永盛很是不以为然。因为他根本没有受到明朝再次北伐的消息,根本不相信齐国公的军队会越过清军占领的广大区域,突然将临到胶州。
从海路突击而来,原谅这时的人还没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
柯永盛当即留下副将带着三千人继续围城,自己带着五千主力向着暴民军迎了上去。双方刚一接阵,暴民军的先锋便被清军击败,令柯永盛哈哈大笑,就在他命令全军突击一举击溃暴民军时,剧烈的炮声接连响起,正在突击的清军如同被镰刀割过的麦子,纷纷栽倒在地。
柯永盛的笑容当即就凝固在脸上,他能够听出那是虎蹲炮的响声,而且不是一门是数十门同时开火,柯永盛能够想到自己的部下在如狂风暴雨一般的弹幕之下纷纷栽倒的场景。
虎蹲炮响罢,接着的是“砰砰砰”的火铳声,响声虽不密集却错落有致,这是数百支火铳先后开火才能发出的威势声响。什么时候暴民竟然有虎蹲炮火铳了,而且有这么多!
这一刻,柯永盛的脸色大变,他知道也许真的是齐国公陈越的军队来了!
还没等他下达撤兵的命令,出击的清军如同潮水一般退了回来,后面跟着狂吼乱乎的暴民军,柯永盛当即拨马掉头就跑。
第606章 形势一片大好()
柯永胜跑了,他属下的军队当即溃不成军。闻听前线主将败退,围着胶州的三千军队当即也不战而退,胶州城解围。
见清军溃逃,胶州守将赵应元当即下令开城追杀,亲自领兵杀出了城去,直杀得清军狼狈奔逃,丢下了一地的尸体。
吴平督军到达胶州城外,赵应元亲自前来面见吴平,听闻吴平是齐国公手下大将,赵应元的态度恭敬至极。
虽然极力劝解吴平解救胶州,李彦直其实对赵应元的闯贼身份很是介意,为的只是山东的抗清大势,不得不想法解胶州之围。
现在清军败退,胶州围解,有打着齐国公陈越旗号的吴平在,赵应元的作用已经不是那么重要,胶州重地自然不能再由赵应元这个闯贼余孽占据!李彦直遂向吴平建议,任命赵应元为沂南总兵,驱使其攻伐青州南部。
形势比人强,赵应元虽然不甘心离开胶州,面对煌煌大势也无可奈何,只能带兵往西南去了。
胶州之战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胶东半岛,青州登莱各府原大明的士绅们受到鼓舞,纷纷举旗响应,无数的义士揭竿而起,杀掉满清委任的官职,攻打各个县城,数日的功夫,即墨、高密、平度、潍县等州县城池先后被义军攻陷,重新回到大明的治下。只有莱州登州青州府城还在满清官员治下,却已经惶惶不可终日。
各地义军举事之后,纷纷派人前来胶州联系,想要取得齐国公的支持。对这些义军首领,吴平一律暂且委以副将参将等军职,命其带领精锐前来胶州汇合。
十日之后,各路义军齐聚胶州,共汇集大军三万余人。不过听闻吴平仅仅是齐国公陈越部将,所带也只有七条海船五六百人马之后,众人略微有些失望。原本以为是朝廷终于要发兵北伐,却谁知只有这么点人。
“诸位,朝廷肯定不会放弃北方各省,早晚会挥师北伐,不过不久前刚败,整理军队需要一些时间。不过俗话说,自救者人恒救之,自爱者人恒爱之。我们不能事事都要指望着朝廷,满清不久前被齐国公大败八旗兵损失十来万人,他们满人总人数有多少?满清在山东根本没有八旗兵,留守山东的只是柯永胜这样的绿营,有什么好怕的?现在正是我等奋发而起的时候。
只要我等团结一致,听从吴平将军的调遣,击败清军收复整个山东毫无问题!建功立业封侯就在眼前!”
李彦直振臂大呼道。李彦直有着举人的身份,在青莱一带名气很大,他的话直击很多人的内心,让人不由得热血沸腾了起来。
这些义军首领除了一部分是士绅以外,其他的大都是本地的豪强,甚至还有一些地痞山贼之类,太平年月很多人是没有出头的机会的,可现在却不一样了,天下大乱正是男儿建功立业的时候,奋起搏一把说不定能搏出个高官厚职来,为子孙留下一份基业!
于是,很多人慷慨陈言,发誓要为国效力,和满鞑势不两立云云。
趁着士气高涨,吴平开始整编这些军队,也不打乱其中的编制,各级首领还是担任原职,不过却从各部抽调了一些精锐补充到自己中军。他抽调的不多,每部也就数十人一两百,各部首领也没有异议。
于是,直属于吴平的军队从原来五百人扩展到三千,当然盔甲武器有些不全。
吴平从手下挑选老兵充任军官,按照平南军模式进行操练。
整编以后,进行了数日的操练,主要演练各部的配合,对各部义军,吴平并没有完全照搬平南军的练兵模式,因为他知道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并且各怀心事,不是短时间内能揉捏在一起。只要大家能够听令行事,能够配合就好。打硬仗还得指望自己直属的这三千人。
崇祯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吴平带领大军三万,遍布旌旗对外称雄兵十万,开始攻打莱州府城,守城的清军只有绿营兵五千人,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明军,根本生不出抵抗的心思,当即开城投降。
吴平派遣心腹占领府库,同时严肃军队,派出镇抚军巡视全城,严禁烧杀抢掠事件发生。
下令处死投降清朝委任的知府等官员,改编投降的绿营兵军队,查抄投靠满清的士绅财产用以养军。
十月二十日,大军攻入了登州,登州城内有八旗兵二百,在一名佐领的威逼下,满清登州知府登州绿营总兵带着军队死战不降。无奈之下,吴平调集船队到达登州海面,用船上的七门红衣大炮猛轰登州城,轰破了登州水门,组织军队乘着小船从水门杀入了城中。
生死之际,绿营兵们也不愿再为满清殉葬,纷纷丢下武器投降。仅剩的八旗兵保护着登州知府进行突围,横冲直撞下竟然破围而出,各路义军竟不能挡。
吴平大怒,命令本部舟山军赶了上去,以手雷炸破了八旗兵的阵列,倭人武士冲入上去和八旗兵进行厮杀,付出数十人的牺牲之后,终于把这支只剩下百余人的八旗兵全歼。
就在吴平带着军队攻下登莱两府的同时,派往青州南部的赵应元大发神威,凭借着吴平授予的官职名义,接连攻下了青州南部数个州县,聚集了军队两万多人,然后向着青州府城进发。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反清浪潮,青州府也早已乱了套,听闻明军攻来,满清青州知府竟然弃城而逃,青州府城被赵应元轻松攻下。
至此,山东东部青州登州莱州三府都重归大明旗下,再往西就是山东省会济南府!
而此刻,满清山东巡抚方大猷已经惶惶不可终日。
济南城内,大军云集,为了保住济南,方大猷已经把山东境内大部分军队都调集到了济南,可也只有军队三万多人,而且都是绿营兵。
八旗兵到了哪里?山东境内的八旗兵早已经被满清朝廷抽调回了北京,所以方大猷才会惶恐不安。若是济南被义军攻下,做汉奸的他绝对没有好下场!
可是现在东面青州莱州登州三府均已沦陷,不知什么时候明军就会攻打济南,已经胆怯的方大猷根本不敢分兵前去剿杀,他害怕这边一出兵连济南城都保不住,因为济南府内也已经出现了数处的暴乱。现在能做的唯有向北京满清朝廷求援,请求八旗军来山东剿灭叛乱。
可是方大猷不知道,现在的满清朝廷也已经陷入了危机之中。
第607章 满清内斗()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明末好女婿最新章节!
满清朝廷的危机在于内部的争斗,在于朝廷实力的失衡。
两年之前,满清皇帝皇太极骤然崩逝,生前却没有指定继位嗣子,从而引发了满清内部对皇位的竞争。当时对皇位最有竞争优势的有两个人。
一是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手握正蓝旗,并且获得了皇太极直属的两黄旗大部的支持。
再就是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征战多年,立下军功无数,深得八旗军心,更有两个同胞兄弟多铎阿济格为后援,手握两白旗实力无比强大,其他各旗也有很多宗室将领支持多尔衮。
另外朝廷上势力还有礼亲王代善,是皇太极的兄长,当年的四大贝勒之首,虽然没有继承皇位的野心,却因为资格老,再加上手握两红旗,在决定皇位归属中举足轻重。
还有就是郑亲王济尔哈朗,镶蓝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的侄子,虽然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却握有镶蓝旗实力不弱。
虽然代善和济尔哈朗都倾向于皇太极的儿子豪格即位,可也知道若是豪格即位多尔衮必然不服,满清很可能就此陷入内乱之中,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
多尔衮也知道,反对自己的力量非常强大,自己想当皇帝非常困难。
而皇位争夺的最终结果是妥协,豪格和多尔衮都没有当上皇帝,郑亲王济尔哈朗提议,帝位由皇太极六岁的儿子福临继承,得到了满清绝大多数权贵的支持,多尔衮也欣然同意。
于是,六岁的福临登基为帝,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两人共同辅政。
多尔衮足智多谋手段强硬,济尔哈朗却是一个老好人,根本无法和多尔衮相争,很快共同辅政变成了多尔衮独立摄政,满清大权俱操在多尔衮手中。多尔衮兄弟手握大权,开始排斥异己。
攻伐大明,多尔衮派出了自己两个同胞兄弟多铎和阿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