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统天命-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活用才好啊!

    杨溥听了这话,鼻子也差点儿气歪了,这特么的,但凡有一点儿脑子的,都不会有这种提议的好不好?哪怕是居于京师之中,只要有点儿脑子的都能想明白,那道士就算不是得了杨尚荆的指使,也是得了杨尚荆的默许的,你这不是在给杨尚荆翦除羽翼么?你特么到底是站在哪一头儿的?

    好在回京不就的刑部侍郎马昂站了出来:“陛下,此话不妥,那太清观的道士乃是宁王的晚辈,照着长辈的说法去做,并无错处,怎能治罪?”

    朱祁镇卡巴卡巴眼睛,眼睛都有点儿红了。

    你这是还想给杨尚荆脱罪啊还是怎么着?!

第三九六章 站在那道德的制高点上() 
    第三九六章(防盗一下下,二十分钟之后刷新,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拜谢

    脱罪是必须要脱罪的,杨尚荆必须无罪,否则外朝竖的这一杆大旗就不稳当了。

    别说什么械送京师了,就是下旨申饬都不行,还是那句话,口子不能开,这一开,很有可能就让内廷抓住了把柄,借势而起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得唱高调,而且要尽量往高了唱,“天地君亲师”嘛,太清观的蔡仙长拜的是龙虎山张家的人,所以算得上是龙虎山正一派的晚辈了,而涵虚子,也就是宁王朱权,他是和龙虎山四十二代天师称兄道弟的,而现在龙虎山的天师是第四十四代,这当然就搭上了“晚辈”的边儿了。

    宁王上疏的时候,内廷外朝没人反对,那些闲云野鹤的高道大德也好,还是那些居庙堂之高的大德高道也罢,没人吭声的,这话,自然也就成了真理了,弟子遵循长辈的真理,有错么?

    当然没错了。

    反正把话说白了,就是这一板子拍不到宁王的身上,就拍不到杨尚荆的身上,隔山打牛?不存在的!

    那么把话说回来,现在的朱祁镇敢把板子打在宁王的身上么?

    所以朱祁镇眼仁通红,几乎就要喷出火来了,压抑着心头的怒气,沉声说道:“那依着马卿家之言,该当如何啊。”

    爱卿俩字儿没了,换成了卿家,这一下子就疏远了不少,然而马昂哪儿怕这个,前任户部尚书都特么扔长安门去戴着枷锁镣铐站桩了,他怕个卵?

    所以他恭恭敬敬地上奏:“回陛下,此事甚是复杂,若只是凭借黄岩县一面之词,怕是不能定罪,还请陛下派人前去明察。”

    朱祁镇一听这话,心头就活泛起来了,眼睛四下里扫视着,就想要从都察院那帮阿猫阿狗的堆儿里挑出来一个看着顺眼的,好好地让杨尚荆蜕一层皮下来。

    然而这帮都察御史现在就和鹌鹑一样,一个两个低着脑袋,别说自告奋勇了,就是抬头都不敢,这年月,哪怕是个天大的傻叉,都知道黄岩县那摊子烂事儿碰不得,朝堂上喷几句算是顶天了,谁要是真去了,那就是个大写的悲剧。

    查出毛病来了,外朝的大佬们不乐意,随便找个由头,巴拉巴拉黑历史,让他们死全家不太容易,自己死无全尸还是没问题的;查不出毛病来,皇帝和内廷不乐意,随便找个由头来,巴拉巴拉《御制大诰》或者《大明律》,还是让他们死全家不太容易,让他们自己死无葬身之地轻而易举。

    总之,这年月清流很苦逼啊。

    朱祁镇看着这个状况,只觉着血压蹭蹭蹭就往上窜,刚刚稍显平复的情绪瞬间又激动了起来,眼前都开始冒金星了。

    站在下面离着他不远的陈循看着这个情况,就知道要坏事儿,大家怼皇帝是不假,但是你不能让皇帝活生生气死在金銮殿上不是?

    所以他沉默了一下,瞅了瞅跪在地上,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张丛,就叹了口气,心说杨阁老你也别怪我心狠,这没脑子的还是扔出去吧,留在京师,别特么哪天脑子一抽,把咱们也给卖了。

    想到这里,陈循排众而出,跪地山呼万岁毕,大声说道:“陛下,臣陈循有本奏。”第三九六章

    脱罪是必须要脱罪的,杨尚荆必须无罪,否则外朝竖的这一杆大旗就不稳当了。

    别说什么械送京师了,就是下旨申饬都不行,还是那句话,口子不能开,这一开,很有可能就让内廷抓住了把柄,借势而起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得唱高调,而且要尽量往高了唱,“天地君亲师”嘛,太清观的蔡仙长拜的是龙虎山张家的人,所以算得上是龙虎山正一派的晚辈了,而涵虚子,也就是宁王朱权,他是和龙虎山四十二代天师称兄道弟的,而现在龙虎山的天师是第四十四代,这当然就搭上了“晚辈”的边儿了。

    宁王上疏的时候,内廷外朝没人反对,那些闲云野鹤的高道大德也好,还是那些居庙堂之高的大德高道也罢,没人吭声的,这话,自然也就成了真理了,弟子遵循长辈的真理,有错么?

    当然没错了。

    反正把话说白了,就是这一板子拍不到宁王的身上,就拍不到杨尚荆的身上,隔山打牛?不存在的!

    那么把话说回来,现在的朱祁镇敢把板子打在宁王的身上么?

    所以朱祁镇眼仁通红,几乎就要喷出火来了,压抑着心头的怒气,沉声说道:“那依着马卿家之言,该当如何啊。”

    爱卿俩字儿没了,换成了卿家,这一下子就疏远了不少,然而马昂哪儿怕这个,前任户部尚书都特么扔长安门去戴着枷锁镣铐站桩了,他怕个卵?

    所以他恭恭敬敬地上奏:“回陛下,此事甚是复杂,若只是凭借黄岩县一面之词,怕是不能定罪,还请陛下派人前去明察。”

    朱祁镇一听这话,心头就活泛起来了,眼睛四下里扫视着,就想要从都察院那帮阿猫阿狗的堆儿里挑出来一个看着顺眼的,好好地让杨尚荆蜕一层皮下来。

    然而这帮都察御史现在就和鹌鹑一样,一个两个低着脑袋,别说自告奋勇了,就是抬头都不敢,这年月,哪怕是个天大的傻叉,都知道黄岩县那摊子烂事儿碰不得,朝堂上喷几句算是顶天了,谁要是真去了,那就是个大写的悲剧。

    查出毛病来了,外朝的大佬们不乐意,随便找个由头,巴拉巴拉黑历史,让他们死全家不太容易,自己死无全尸还是没问题的;查不出毛病来,皇帝和内廷不乐意,随便找个由头来,巴拉巴拉《御制大诰》或者《大明律》,还是让他们死全家不太容易,让他们自己死无葬身之地轻而易举。

    总之,这年月清流很苦逼啊。

    朱祁镇看着这个状况,只觉着血压蹭蹭蹭就往上窜,刚刚稍显平复的情绪瞬间又激动了起来,眼前都开始冒金星了。

    站在下面离着他不远的陈循看着这个情况,就知道要坏事儿,大家怼皇帝是不假,但是你不能让皇帝活生生气死在金銮殿上不是?

    所以他沉默了一下,瞅了瞅跪在地上,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张丛,就叹了口气,心说杨阁老你也别怪我心狠,这没脑子的还是扔出去吧,留在京师,别特么哪天脑子一抽,把咱们也给卖了。

    想到这里,陈循排众而出,跪地山呼万岁毕,大声说道:“陛下,臣陈循有本奏。”

第三九七章 错综复杂() 
    第三百九十七章

    张丛这个倒霉蛋出京的时候,京师的大佬们在琢磨着是不是要顺带着给以宁王为首的藩王们来上一发。

    毕竟现在外朝的优势很大,冒险一搏的话,兴许就能玩一个“框一下过去”的游戏。

    毕竟以宁王为首的藩王们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朝廷每年的赋税收入。

    当然了,这都是官样文章,也就是表面现象,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以宁王为首的藩王们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地方士族的扩张,毕竟豪族再豪,和藩王比起来也是瘪三,只有被兼并土地的份儿,哪儿有反抗的余地?

    总的来说,一切为了利益,毕竟有那么一句话嘛,叫做“小钱钱,真心甜”。

    不过在斟酌再三之后,外朝的大佬们还是决定,先不怼宁王为妙,总地来说,现在藩王还是遏制皇权的最好法宝,没有之一,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把藩王也给推到了皇权的那一边去。

    所以刚刚在朝堂上大显神威,用演技和心计征服了满朝文武的内阁大学士兼翰林学士陈循,就给还在河南、山西做巡抚的兵部右侍郎于谦写了一封信,意思很明白,杨尚荆这小伙演技不错,差点儿就把宁王拉下水了,咱们是不是得推一把?

    然后于谦于廷益就琢磨了一下,杨尚荆这小伙气动外形这么好,机身材料也不错,应该挺抗操的,发动机马力给他翻两番应该不是啥问题,就算最后变成了三叉戟,掉下来还能砸死几个倒霉的不是?

    所以于谦就回信说好,紧接着就和周王、谷王等一众藩王商量去了。

    就在这个过程中,正在闭关之中的宁王朱权接到了消息,一口气没喘匀,差点儿就岔了气一命归西,他千算万算也没算到,杨尚荆还特么有这个胆子,直接把他拉下水,要知道,他当初上疏可就是为了恶心人的,谁特么知道杨尚荆这个小瘪三就直接当了真?

    然而……君无戏言啊,他宁王虽然不是君,只是一个藩王,但是他还带也曾经接近过皇位,毕竟他那个死了好多年的四哥,在最落魄的时候和他说,要和他共分天下,所以他当然不能矢口否认了。

    所以他选择了闭关。

    反正吧,天数这个东西玄之又玄,先不说存在不存在,那都是细节,重要的是朝廷还指着这玩意收智商税,士大夫们还指着这玩意喷皇帝失德呢,所以以大明朝最会修道的藩王、龙虎山天师府的老朋友、当代高道邵以正的好笔友宁王朱权的地位,只要他自己不说自己错了,板子是肯定拍不到他的身上的。

    唯一不太淡定的势力,或许就是差点儿被卷进去的天师府张家,哪怕是搁在大送……啊不对,是大宋,天师府也不是什么任人拿捏的软柿子,然而到了本朝,也就是个大号的地主,暗戳戳地支使点儿土鳖泥腿子闹事儿还行,真想和朝廷刚正面,然后迅速切割不当回事儿……

    那就是要断送张家千多年的风流了。

    偏赶上这个时候,当代天师觉着自己就要蒙召飞升,跑到丹房里面闭死关去了,整个天师府不说群龙无首吧,也是处于混乱之中,最后还是天师继承人张元吉出来主持大局,这才安定了整个天师府的心思。

    主要策略还是那个套路,装瘪茄子死危粒还芡獬谕⒃趺幢嫩Q,就是不下场,原本打算从朝廷要三千个度牒,寻找有缘人继承道教衣钵的事儿,也就这么撂下了。

    但是吧,天师府能在江西站住这么多年的跟脚,光靠民间影响力,那是痴人说梦的,朝廷里面的姻亲也是必须要有的,这是在朝堂上站稳跟脚的根本,也是让皇权、士族权力放心的根本。

    这就是在对外界宣告,我们没想着鼓捣什么地上神国,就想着传宗接代,延续万世呢。

    当代天师张懋丞就是这么一个和勋贵联姻的典范,当然了,明初开国那会儿,天师府的能力还是挺大的,就不用请一个郡主啊、国公之女啊之类的真·千金回来供着,弄个差不多的意思意思就得了,毕竟吧,有些事情还是要瞒着朝廷、乃至瞒着这个妻子的夫家的。

    所以张懋丞选老婆的时候没选别人,找的是诚意伯刘基的侄女,刘基刘伯温这个会观星的诚意伯也算是道教内部人士了,而且是内部的强力人士,所以张家和他联姻,再加上他本身不太受朱元璋待见,勋贵里人缘说好不是特别好,说坏也谈不上坏,这门亲事从内廷到外朝再到张家自己,都挺满意的。

    毕竟吧,朝廷要想着,张家实力辣么强悍,要是联姻了一个强力勋贵,会不会在江西造反呐?朱元璋防备什么明教、白莲教,道教、佛教他也不放心啊,朱元璋这么寻思,下面的勋贵、大臣也想着搞搞平衡不是?

    于是乎,张元吉就给在黄岩县备倭衙门里当差的刘启道写了一封信,问问这个旁支的表亲,黄岩县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说实在的,自从自家没人继承诚意伯这个爵位开始,刘家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刘启道混这么个断事的职司,还是走的魏国公的门路,远在江西的张家老早就把这么个表亲忘在了脑后,结果这个时候来了一封信,字里行间意思还很冲……

    刘启道差点儿没把鼻子气歪了。

    他拿起面前的信纸就想要撕个粉碎,然而理智告诉他,不能这么做,毕竟张元吉是要继承天师之位的,而且这个时间就在眼前,这个人据说还挺暴虐,这会儿给他得罪了,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