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难住了学生们,这水不称量怎么知道有多重呢?
李牧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了一个数字,然后把纸叠起来,交给一个学生。然后叫来家丁拿称称量,五百克,也就是一斤,那学生打开纸一看,愣住了,因为纸上写的也是五百克。
李牧把玻璃杯递给李尚,“你随便往其他两个杯子里加。”
李尚把这个杯子里的水往另外两个杯子里加了点,李牧看了三个杯子,把三个杯子里水的重量都报出来,再拿称一称分毫不差。
这让大家十分惊奇,刚开始还可能是事先称过,但经过李尚随机增减还能准确报出重量就匪夷所思了,难道他跟百草居的孙药师一样也有一手估算的好本事,据说孙药师抓药从不用称,手一掂量就能估的分毫不差,说是三两就不会多一钱。
李牧呵呵一笑,“不是我能掐会算,而是同一种物体,他们有相同的密度,只要知道了体积,就能算出重量,同理,知道了重量也能算出体积,知道了重量和体积也能算出密度。”
不等学生们发问,李牧解释道,“所谓密度就是单位体积内的重量,三杯水的重量已经知道了,体积玻璃杯上标有,可以得出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当然这个密度是常温下的密度,当温度和高度变化时,密度也会变化。至于会如何变化就需要你们自己去探索了。”
气压这玩意目前还没讲到,李牧也只能说跟高度有关了,正常环境下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原反应就是因为地势太高,外界气压太低,导致身体内压力比外界大,呼吸困难。
“这个数据很重要,以水为标尺,一种物体的密度若是高于水就会沉没在水底,小于水的密度就会浮在水面,若是密度跟水相同,则会悬浮在水中央,不会浮出,也不会沉没。大部分的木头密度都要比水小,所以能够用来作船。
今天的课先讲到这里,接下来的两日为动手时间,我给你们留几个问题,山下的炼钢厂已经开始试生产了,我已经跟他们交代过了,每人可以去领一块钢铁,回家测一下密度。”
这算是物理启蒙,李牧也没讲太难的,铁块也是规则的立方体,想要算出密度并不难。学生们回味无穷地往山下铁厂走去,李牧刚想离开,却被李尚拦住,“李牧师弟,你刚开始的实验对我启发很大,我在想要是在山上的泉水边上接一根管,通往山下,是不是就不用再一旦旦的往家里挑水了,你刚才把这个泉水叫自流井,那我这个就叫自来水,是不是很契合。”
一连几个是不是,让李牧有点发蒙,这家伙还真是逆天,自己只是点了一下,他就能举一反三,想到自来水上,难道他也是穿越过来的?
这是个很好的现象,物理本来就需要这样的学习态度,学到一种东西,就要考虑一下这东西可以用来做什么。李牧坐了下来,“师兄,你这种态度很让我佩服,的确,你的设想没有问题,而且也能够实现,但是这么做并不划算,你从山上铺设水管下去成本很高,竹管太脆,还容易被虫腐蚀,铁管价格又太贵。”
一番话让李尚蔫了下来,这正是李牧想要的结果。当初自己的导师也是这么教导自己的,很多好的设想才提出来,导师显示一顿贬斥,然后再肯定,为的就是不让自己骄傲。
“你别气馁,你这个设想本身还是好的,只要稍微完善一下实现起来会容易很多,比如,你可以自己建一座高高的水塔,就建在居民区附近,然后再铺设管道,砖石山上到处都有,不要钱,但这铁管可不便宜,如此一来就能省下不少的花费。”第二更送到,请大家多多支持小牧,谢谢!
;
第七十三章 兵器也是种商品()
“自己建一座水塔?对啊,跟你实验的那个装置类似,我怎么没想到呢,还是师弟聪明!”
对于李尚的夸奖,李牧付之一笑,单论聪明才智,自己兴许还不如李尚,只是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跟他爷爷一样,李尚也是个实干派,有了想法就一定要付诸实践,李牧也给了他极大支持,建水塔的钱全部由他出,管道由新建成的钢厂生产,李二圣旨里的便宜行事给了他很大的转圜余地。钢这玩意儿现在是战略物资,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只有官家能生产,但实际上百分之九十五的钢都是官窑生产出来的。
根据李牧的规划,未来建成的钢铁厂规模无比宏达,钢产量比所有官窑加起来都要多的多,不过现在只有两个钢炉投产,产量还没有谷州的官窑多。
长安,修订氏族志的风头暂时被压了下去,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启蒙拼音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朗朗上口的三字句听起来格外悦耳,而启蒙算术则暗淡许多。
李二看着面前吱吱作响的印刷机,心里感叹良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这么简单的机械为何工部没有做出来呢!
“瑾瑜,这巧妙的印机真的是那个只有十二岁的少年做出来的吗?”
“启禀陛下,这机器的确是李牧做出来的,印制效率极高。”
“这么高效的机器,为何他要卖出来呢,若是保守秘密,仅印刷这一门手艺,就能让他三代皆富,他为何要杀鸡取卵呢?”
精明如李二也理解不了李牧的行为,这时候很多手艺都是爷传子,子传孙,外人很难学到,为何这李牧偏要反其道行之呢!
“启禀陛下,当初瑾瑜也这般问过他,那小子说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话,一门手艺,一件商品只有放在市场上才能体现价值,才能取的更深远的进步,如果故步自封,垄断经营,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初始,瑾瑜不懂,李牧用陶千万的例子给我讲解,听后深以为然。”
“颜爱卿细细说来。”
“陛下可能不知,在李牧来到洛阳之前,洛阳的印书都被陶家所垄断,陶家联合魏家,郑家控制了洛阳的纸墨笔砚,其他人即便想开印局也无能无力。在这种局面下,洛阳纸贵这种笑言成了写实,昂贵的纸墨让寒门子弟很难上的起学校。此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李牧来洛阳,他开了一家书局,跟陶家形成了对峙的局面,陶千万曾多番刁难过他,但都被他一一化解。因为他不但有印书的机器,还能自己生产纸墨,打破了陶家的垄断局面。那小子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把自家的书局起名叫瀚林书局,杜功书先生亲自题的字,不到半年的时间,已经占领了洛阳八成的印制市场,来长安之前我还听说陶家遣散了多个抄手,他家书局一共四家,关门了三家。这就是李牧说的市场检验,优胜劣汰。”
“优胜劣汰,这话说的精辟,商品如此,人不也是如此吗。”
李二望着背后的屏风,若有所思地说道。
“陛下英明,那小子也是这么说的,这印书只是冰山一角,市场可以检验的东西很多,小到锅碗瓢勺,大到攻城兵器。”
这话让李二脑门一黑,骂道,“混账话,兵器关系到国之根本,怎么能在市场流通!”
老颜虽不在京城,但也知道李二的脾气,有啥话直说,千万不要阿谀奉承,这是李二最忌讳的!
“陛下莫要生气,且听瑾瑜说完,不知陛下可曾听说过诸葛连弩?”
“诸葛连弩?当然听说过,相传是诸葛孔明发明出的一种兵器,一次能发射十支箭,威力强大,后经汉朝马钧改进可以发射五十支箭矢,但因为工艺复杂,没有大量生产,后来就失传了。”
“陛下不愧是武将出身,这种秘事都知之甚详,来之前那小子特意叮嘱我让我带个话,说这种兵器他可以复原,而且还能改进,改进后威力更大,体积更小,单兵即可携带,但他不愿透漏太多,只是希望陛下能许诺他在邙山建立兵工厂,用来研制新兵器,制出的新兵器不外泄,只以商品的形势卖给陛下。”
李二有些疑惑,兵器还能当成商品?
“陛下不用疑惑,那小子的意思就是他负责研制生产威力强大的新型武器,而陛下可以跟他买。”
李二怒了,大声斥骂道,“这人有这种本领为何不贡献给工部,有了这种利器,我大唐可以少死多少将士!况且他贡献出来,朕的封赏会少吗!”
“卑职肯定陛下再次息怒,听我把话说完。”
李二是个好领导,虽然怒火攻心,但也没迁及到老颜身上,“颜爱卿不必如此,朕只是见不得这人一身铜臭而已。”
“臣也曾这般劝过他,这笔账所有人都会算,兵器虽然能当做商品来出售,就像那些府兵手里的武器一样,但又跟普通商品不同,只能卖给官府,如此一来价格就做不得主,算下来也赚不到什么大钱,若是把技术献给陛下,不但能落下个美名,这奖赏也不会少,何乐而不为呢!
聪明人都会选择后者,李牧是个有大智慧的人,自然不傻,但却选择了前者,为何?他的一番话让卑职回味良久。诸葛连弩几百年前就有了,为何现在却失传了?难道
说唐人的智慧还不及蜀国吗?非也,而是环境所致!那时候百家争鸣,匠人的思想没有束缚,什么东西都可以摸索,能做出诸葛连弩这种神兵也不稀奇,而现在工匠地位低下,主要的手工业也都控制在世家门阀手里,极大的限制了匠人们的创造力。诸葛连弩可以献给陛下,但火枪大炮呢,也要靠献吗?这世界上国家民族不知凡几,在大陆的另一头,一个叫做欧洲的地方,正在崛起,一旦让他们崛起,我大唐的灾难就要降临!”感谢heart兄的打赏,谢谢!
第七十四章 昆仑火()
“欧洲?这是哪里?火枪大炮又是何物?”
颜正纲只能苦笑道,“我也不知欧洲在哪,至于火枪大炮听那小子说是一种很厉害的兵器,但临行前他给我一样东西让我赠与陛下,陛下看后自然明白欧洲在哪。”
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张地图,这地图是李牧照着世界地图描摹出来的,山河沙漠等地形该有的都有,只是这国家位置只能标个大概,毕竟是理科生,谁特么知道大食,罗马帝国的准确国界在哪!
李二才看一眼就惊呆了,但很快就怒起来,我大唐竟然不是世界的中心,这罗马在哪,国土竟然如此之大,这么大一片海洋都是他的内海,回纥族的土地这么宽广,虽然都是冰原,在海洋的对岸竟然还有那么广袤的土地,还没有主人,天竺竟然跟吐蕃是邻居,三藏此番前去不知能否回来。
闭上眼,喝了一口茶,平复心情,然后才张口问道,“瑾瑜爱卿,世界真的如这地图一般宽广吗?”
老颜摇摇头道,“这陛下应该去问李牧,这东西是他让我带给陛下的,臣不曾翻看过。不过那小子对大唐的地理人文十分熟稔,应该不会欺骗陛下。对了他还让我捎一句话给陛下,请陛下堤防倭人。”
“堤防倭人?这是为何,难道
他们要对朕不利?”
“那倒不是,李牧说他曾到过倭国,那里是一片不毛之地,土地贫瘠,天灾不断,这让倭人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刚开化就急于学习大唐的先进文化和生产力,但实则是一条喂不熟的狗,无时无刻不在打大唐的注意,前年倭人海盗就曾大规模袭击扬州,杭州的渔民。如若有一天他们强大起来,我大唐必受其害啊!”
“颜爱卿是不是严重了?不错,前些日子的确有一批倭人来到长安,供奉给朕几车白银,想换一些书籍和工匠过去,我看那倭人个头不足五尺,还以为没成年呢,哪知一问,已经三十好几了,就这个头如何是我大唐将士的对手?再说,据说这些倭人还是徐福徐真人的后人,从渊源上跟我唐人实属一脉,如何会是我大唐之祸呢?”
见李二这么说,老颜也不再多讲,这话只是受李牧所托,他自己也不相信这不到一米六的倭人能打过唐人。以为是李牧去倭国游学的时候被倭人欺负了呢。
因为贡献了印机和地图,再加上这一年来洛阳经济和人口恢复的很快,李二给颜正纲的赏赐很多,但……
手谕还没下完,拟旨的太监还在侧耳倾听,宫外就传来刺耳的传鼓,这是有紧急军令时才会敲的。
听到鼓声,李二心里一惊,发生了什么事,难道突厥又打过来了?这鼓只敲过一次,颉利大军压境的时候。
再一想,不可能,颉利大军已经被李靖打败,颉利已经成了光杆司令,逃进了荒漠,哪还有兵力进攻长安。
很快一个太监拿着一封文书,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启禀皇上,程荆楚将军发来急令,谷州县令王伯伦私藏强弩,收罗私兵意欲造反,现已被捉拿,正押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