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年,盛宣怀共修筑铁路2200多公里,即芦汉、沪宁、汴洛、正大、道清5条铁路。当时共从外国借了英金1065万镑,盛宣怀从中吃回扣5%,折合中国的白银达440万两。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汉冶萍公司吧?因为盛宣怀无能,汉冶萍公司面临巨额亏损,于是日本人便以借款为名,意图控制汉冶萍公司。日本贷款的目的如此险恶,难道精明的盛宣怀不明白吗?他当然明白,但他却帮日本方面积极想办法、出主意。他的出发点是如何保护自己庞大的家业不被革命党人查抄,为此不惜引狼入室,挟洋自重。就在去年,袁大总统曾想过将汉冶萍收归国有,盛宣怀坚决反对,他迫不及待地密电日方,希望尽快将汉冶萍交到日方手中,出于私利的盛宣怀也就一步一步地投进日本人的圈套,使汉冶萍陷于日债而不能自拔。
象盛宣怀这种人,他们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全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出卖自己祖国。
台下的听众之中,有学生,有小买卖人,还有老兵,洋人在华夏大地横行霸道,地主高利贷者盘剥百姓、军阀割据、以及买办勾结洋人挤垮中国商人,这些事情在座的人都听过见过,甚至遇到过。所以,他们很快就从李默涵的讲话中获得了认同感和共鸣。
接下来,李默涵问台下,今天有没有人过生日啊,有的请上台来,等那人上了台李默涵再问寿星,家人在身边吗,如果在台下,就一起上来,你们牺牲一家人共享天伦,来商丘支持我李默涵,我感激不尽,你是个了不起的人;如果家人要是不在台下,李默涵则说:你牺牲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专程来支持我李默涵,你是个了不起的人。接着,李默涵要求在场地所有人为他送祝福,高喊生日快乐。李默涵起个头,第一个带头祝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于是台下一起附和,营造出一种浓浓团队氛围。
最后,李默涵振臂高呼,我们能不能被西方列强看扁,我们不能容忍为富不仁的地主、军阀和买办祸国殃民。
台下一起高呼“不能。”
李默涵又喊:我们不能向困难屈服。
台下一起高呼“不屈服。”
台上台下HIGH成一片,李默涵的演讲大获成功。
演讲结束之后,李默涵在名单里发现穆湘玥的名字,就让秦城把穆湘玥单带带到镇守使署。
穆湘玥多少也收到了刚才热烈气氛的影响,他带着些许兴奋来到李默涵的办公室。李默涵亲自为他泡了一杯茶,然后他们面对面坐下。
李默涵问道:“听说你拜访过泰罗先生?”
穆湘玥点了点头,答道:“是的,管理工厂确实是一门深奥的科学。”
李默涵拿出一本厚厚的材料递给穆湘玥,说道:“这是未来我打算在工厂里实行的管理制度,你帮我参详参详。”
穆湘玥双手接过,马上开始翻看起来。见他毫不犹豫,且没有抗拒感,李默涵觉得穆湘玥似乎已认同自己了。
不过,随着穆湘玥看的材料越多,他的眉头皱得也越厉害,十多分钟之后,穆湘玥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然后他重重地合上材料,一本正经地对李默涵说道:“大人,你这办法有问题,还是很有问题。”
李默涵大感意外,这些办法是后世一些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的成功经验,怎么到了穆湘玥这里就成了问题了呢?“穆先生,你倒是说说,问题在哪里?”
穆湘玥答道:“首先每天只工作八小时就是没有人尽其用。”
李默涵愈加意外,他问道:“你在美国留学,还拜访过美国的管理大师。难道你不知道美国就是执行八小时工作制的?”
穆湘玥反问道:“眼下的中国能和美国比吗?美国工厂资本雄厚,技术先进,机械化大生产更是无形中可以摊薄成本。而中国工厂在技术和资本上都没有优势,除了依靠价格优势取巧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而要控制价格,首先就要控制原材料和人工的成本。美国地广人稀,所以人工金贵,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远比美国廉价,这正是我国的优势所在。”
穆湘玥又进一步毫不客气地说道:“当然,大人您财大气粗,有钱去贴补工厂。但是,您到底是要办工业救国,还是在给自己博个乐善好施的好名声啊?”
李默涵初听这话赶到有些气愤,但是联想到后世全世界普通实行高福利待遇的时候,国内企业仍然尽可能的压底工人工资和其它福利,以降底自身运营成本,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更何况是这个时期的国人?资本不如人家雄厚,技术不如人家先进,除了控制原料和人工的成本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
————————————————————————
感谢【忽忽谁拌我闯荡】的贵宾
70。赚钱不是目的()
这个问题到了后世其实也没能解决,工厂通过不停的压榨工人以降底生产成本运营的方式已经证明于国于民无利可言。无法进入高端市场的国内产品,只能以底成本来谋求市场,表面上看是争取到了市场,但是实际上却牺牲国家的未来。
李默涵依旧耐着性子说道:“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工人每天在机器前工作十二个小时,会不会因为过度疲劳而精神不能集中从而造成废品率增加?”
“你又没有想过,甚至可能发生意外,比如手被机器切断之类?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成本。”
李默涵最后郑重其事地说道:“我的梦想是把中国从一个落后贫弱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富强的工业国。我知道,你也有相同的梦想,我们有同一个中国梦。你有这个智慧而没有这个资本,我有这个资本却缺少这方面的智慧。只要我们携手,只要我们一起为了共同的梦想奋斗,未来的美好必定会超过我们的想象,子孙后代都会因此受到庇荫。”
穆湘玥好长时间没有答话,似乎是在思考。知道十多分钟之后,他才如释重负,笑着说道:“如果是我个人来完成这个理想,那么我必须考虑成本,因为只有这样我的工厂才能维持下去,才能谈得上实业救国。而大人你不一样,你办工厂不单是为了赚钱。”
李默涵点了点头,说道:“工人福利不变,八小时工作制不变。因为你不需要考虑成本,你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把这颗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继而是开枝散叶变成一片树林。”
“嗯!”穆湘玥很认真地点了点头,“为了中国的鲁尔。”不过,他随即又反问了李默涵一句,“敢问大人,您认为除了实业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强国救国?”
李默涵一怔,一时到也没有反应过来。除了办实业,其它的还有什么可以救国?靠铁和血来武力统一中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甚至于是独裁政府。然后强行推行自己的意志,变自己的意志为国家的意志,最终让整个国家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强国之梦?
这是个好答案,但这肯定不会是穆湘玥这样的人想要的答案,李默涵思索片刻之后,他便答道:“教育。”
穆湘玥显然对这个答案很满意,不过他立刻再次反问:“大人重视教育,不惜巨资兴建华夏大学,穆某十分敬佩。但是大人似乎忘记了,眼下比起一所大学,我们似乎更需要许许多多小学来提高全民的素质。”
普法战争爆发之前,当时欧洲很多学者就认定,普法战争的结局,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普法两国的讲台上课堂里,就已经决定两国的胜负。就像满清至于日本,北洋水师用实心弹对抗日本舰队的下濑火药。就是日俄战争时的对马海战俄国太平洋舰队用黑火药都比下濑火药都差的远。
日本为什么能在1894年以前能研制出下濑火药?都是发展教育的结果,一个国家要强大,需要无数的优秀人才前赴后继。设想一下,洋人的读书人整天研究洋枪大炮怎么样才能威力更大,而当时中国的读书人整天在八股文里打转转,甚至愚昧到了用屎尿抵挡洋枪洋炮的地步,八股文下打死也不可能发明出下濑火药。
教育近代化是明治维新改革的根本一环明治维新时,日本人办教育,抓近代教育改革,很有特色。首先就是,抓得快、抓得早、气魄大,教育走在各项改革的前头。
明治维新后新政府诞生不久,一八七○年二月,教育改革问题便提上日程,第一次制定了《大中小学规则》。一八七三年八月,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的重要法令《学制》,正式开始有纲领,有计划、有措施的教育改革。这比《征兵令》的颁布和军事近代化的军制改革以及起到资本原尽管明治维新时政府财源拮据,教育事业的经费却是最多。文部省经费在政府各省部中为最高。
以小学为一切学校教育的基础,抓小学全力以赴,以期迅速普及国民教育,是明治维新时大办近代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近代教育的各级学校,有其不可间断的连续性。“百年树人”,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明治维新时日本人办教育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自明治维新以来大力兴办小学教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近代思想水准的不断提高,小学教育日益普及,就学率不断上升。一八七三年小学就学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八点一,一八七七年达到百分之三十九,一八七九年达到百分之四十一点二。以后更迅速上升,一八九○年达到百分之五十,一八九四年达到百分之六十,一八九九年达到百分之七十,一九○五年达到百分之九十六。一九一九年以后每年达到百分之九十九强。日本自明治维新大办小学教育以来,不足半个世纪就完全实现了国民教育的普及,对加速建成资本主义起了很大的作用。
李默涵不得不承认,小学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但是对眼下自己的需求来说,见效慢,且没有那么直接,自己在这方面确实有些疏忽了。因为他继续大批理工科、商科人才为金融工商也服务,所以才下了大力气从焦作搬来路矿学堂,从青岛德华大学高薪挖角。
很快,简单参考了后世的一些办学经验之后,《豫东教育制度》就出炉了。新办的学校以公立学校为主,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这种义务教育既免费且强制,谁家小孩要是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长却不送到学堂上学的,就是违法。
在教育类型上,注重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并重。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就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和军事基础科目的训练,通过弘扬国术,发扬国粹等名目,培养学生的尚武之风。同时也注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教学,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国民的国民性,不是把学生教育成只会考试、高分低能的呆子,而是充满民族自豪感、热血尚武的青年。培养他们成为善于行动、善于取得胜利的人,训练他们为民族和国家献身的精神。
就在这时,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一声枪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号角被吹响了。
71。博眼球()
奥匈帝国的王储菲迪南大公和他的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的民族狂热分子枪杀,借以表明这个巴尔干民风强悍的国家意图摆脱奥匈帝国的控制和影响的姿态。巴尔干从本世纪初就是欧洲局势的火药桶,不管是奥匈帝国,还是他们背后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是英国、法国还有俄国,所有欧洲的强权势力都纠缠在其中。
复杂的政治局面,导致这里的一小点火花就可能酝酿成一场大战。所有的欧洲人在这个时刻只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大战就要来了。
萨拉热窝的枪击事件传到了日本,同样是惊起了滔天巨浪。特别对于军队来说,更是欣喜若狂。远东的新局面眼看就要开始了!日本在经过日俄战争之后连续几年的衰退与国内政局的混乱之后,终于寻觅到了这个机会。英美等国对中国局势要不就是只能用外交手段平衡,要不就是接近于抽身不管,放眼望去,已经没有国际上的力量制约他们的野心,同时也找到了对德国宣战而攫取在华利益的最好借口。
谁都知道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就要爆发了,欧洲各国都收缩战线,把主要精力和兵力用在欧洲事务上,远在他国的殖民地就顾及不大上了。德国在胶洲湾只有数千兵力,此时战火缠身的德国有意识地向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将青岛归还给中国,但要求中国政府给以建设青岛的资金赔偿,并要求重新为德国选择一个适宜的港口,德国这种“归还”青岛的形式对自己并不吃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最好的缓兵之计,金蝉脱壳。北洋政府与德国就此问题进行了秘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