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穆藕初还在全国各地的知名报纸上大做广告:
本公司以提倡国货,提高国货技艺为宗旨,振奋工商界人士的士气和信心。让所有人大批知道,一切国货的种类与品质的改良,以国货来代替洋货。中国欲富强,非发展工商业不为功,而发展工商业之第一步,又非提倡国货不足以起衰救作弊。穆某不才,希冀国人发扬爱国精神,购用国货,农工商各业要奋起增加生产能力,复足作竞进改良之导,希望大家能为国家增气,为国货增光。
欧洲的战争还为李默涵提供了大量的欧洲专家技工,其中以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最多。他们大多是滞留在中国或者原本是在日本工作的,欧战爆发之后,留在中国的德国、奥匈专家技工都被李默涵搜罗过来。而在日本工作的德国和奥匈专家技工因为是帝国侨民,日子十分难过。虽然日本承诺他们会给予优待,但谁都不愿意过阶下囚的生活。
于是乎,李默涵通过周明顺的美国巨杉石油公司发布招工广告,然后整船整船的把这些专家技工运到中国来。除此之外,周明顺还更进一步,还大量招募为了躲避欧战而逃到美国来的欧洲技工。一时间,商丘、徐州大街上随处可见金发碧眼,高鼻子深眼窝的洋人。
在商丘东北角,有一大片刚刚平整出来的空地,在这篇空地上浸礼会捐建的协和医院也开始了建设。医院主体建筑由美国来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因为有教会背景,因此医院的主体建筑是带有哥特教堂风格的主楼。主楼两边是员工宿舍、食堂、专门的发电机房等附属设施。虽然大型的X光检查设备还没有到位,但是一些基本药物已经跟着先期到达的医疗队到了商丘。
商丘比不上上海、北京、天津、武汉这样的大城市,作为一个内陆小城,民风总体偏向保守,因此对这家西式医院多少存在着一些抵触。尤其是西医的检查方式,比如用压舌片检查扁桃体,用听诊器在胸口按来按去。男的还好,女性尤其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对于这样的身体接触一下子很难接受。
于是,李默涵率先垂范,带头领着自己的家眷去协和医院检查身体。然后是党卫军各级军官、政府官员。在后来,李默涵下令党卫军里的军医和医护兵都要到这家医院来学习。
有李默涵带头之后,外加这一时期的中医自己也不怎么争气,民间渐渐开始接受了西式医院。
……分割线……
另一方面,护国战争开始之后,袁世凯对蔡锷恨入骨髓,政事堂通令各部署,凡与蔡锷有关的人一律予以撤职,在各省中和蔡锷有关的人,也都撤职,在各省机关的云南籍职员以及是蔡锷的旧属都受到迫害。袁世凯又命湖南巡按使沈金鉴查抄蔡锷湖南原籍的财产。可是,蔡锷虽然名满天下,却穷无恒产,蔡锷的太夫人和妻子都已闻风躲了起来,只有一个兄弟是办木厂的,早已和蔡锷分了家。蔡锷本人只在杨度所办的华昌公司有点股份,于是就把这股份没收。
袁世凯一方面如此大张旗鼓,一方面又想用软化的手段走迂回的路线来缓和蔡,他找到蔡的老上司李经羲,因为蔡锷是李经羲一手提拔和最早赏识的人,袁世凯特别赏赐李经羲貂裘一袭,打算在局势许可时派李经羲赴云南宣慰,这简直是水中捞月的打算。
李经羲接受袁的貂裘后,曾有谢恩折:“上赐貂皮外套,光采非常,裁量恰合,举家惊宠,望阙感惶!”等语。
同时,袁世凯又把已经冷落许久的熊希龄找到北京来,熊希龄于5年1月16日抵京谒袁,袁留他共进午餐。熊希龄是蔡锷的好朋友,熊希龄任国务总理时,曾保举蔡锷为湖南都督。袁世凯想请熊希龄南下,去云南说服蔡锷“悔罪自投”,当可“不究既往”。
熊希龄到北京,表现得很麻木,当他抵京时有记者迎于车站外,问他对于国体问题的意见,他摸着脑袋说:“我来京之前,未有所闻,在路上看见筹安会的宣言,才知道有这回事,我对政情已隔离了许久,一切都不大清楚,因此对国体问题我毫无意见。”
记者又问他对于新宪法的态度如何?他说:“我不是律师,又没有学习法律,对此亦无意见。”这些话否认得离了谱,因为熊希龄忘了在逊清末年间随同五大臣出洋考察过宪政。那时他还是一位宪政专家呢。
熊希龄是湖南凤凰人,他组阁时,人称为凤凰内阁,所以他这次入京,被称为“有凤来仪”,是洪宪朝的祥瑞。然而凤凰有他打算,5年2月8日,他假口南下疏通,而一去不返。
154。狙击学校()
就主战场四川而言,入川北洋军共计有曹锟的第三师主力吴佩孚旅,张敬尧的第七师全部,第八师王汝贤旅等部,再加上陈宦带进四川的冯玉祥等三个混成旅和其他一些零散部队,仅麇集于四川一地的北洋军主力即达四万余人。
当时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北洋军都很轻视滇军、黔军,每每称一两师兵力便足以平定云贵,袁世凯此次单是动员北洋嫡系部队就达到三个整师另四个混成旅的规模,到也颇有狮子扑兔的王霸之气。
与北洋军的庞大阵容相比,护国军则备显寒碜。
比如蔡锷亲自率领的那一路人马,虽然声势浩大,但人马却少得可怜,李烈钧那路就更是说不得了,他手里的人马还是蔡锷挑剩下的,对外号称是一路军,实际不过五千来人。云南省是个穷省,有清一朝都是穷得有名的。自清末始建新军起,便需四川协饷,用现在的话讲叫做财政转移,年供八十万两白银方足用。而此次护国起事,经济上仅有李烈钧从南洋华侨处募得的三十万元,再加上罗佩金尽数变卖家产,亦不过凑得十二万元,合计四十二万元,其不敷用度,可想而知。不过好在李默涵暗中接济了一笔经费,总算是让护国军有了干净整齐的军装和足够用两个月的弹药和军饷。
可尽管财困兵寡,蔡锷敢于北伐,也不是全无底气的。
首先,云南地势偏僻险要,纵使进不能攻,退亦可守,即使不能逐鹿中原,也大可以割据称雄。
其次,滇军论数量虽然只有两师一旅,加上警备队共四十营的兵力,但其部队素质,则远胜于急速扩充后的北洋军。滇军中的高级军官,大多是日本士官学校出身,而中下级军官,也均是云南讲武堂毕业,学术优良,思想纯正,又具有革命精神,绝非北洋系那些老朽不堪的大烟鬼、兵痞可比。
再次,滇军所用的军械,也均是清末购自德国克虏伯厂的精良产品。单是光绪末年,云贵总督锡良就向德国订购了管退山炮五十四门,每门附弹一千发;马克沁机枪四十九挺;新式五子步枪一万多支,每支附弹一千发;十响手枪一千多支。
这些装备在当时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比之北洋,亦不逊色。当然,和李默涵的党卫军比起来就差多了。
不过,更让蔡锷等人信心百倍的,还在于北洋系内部的分裂。
此刻,老袁长期仰仗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因反对老袁称帝,而遭受冷遇。段祺瑞此时已在北京坐上了冷板凳,只好闭门谢客,诸事不理,对外说自己旧病复发,需要静养;
而坐镇南京的冯国璋则到老袁当初骗了他,到处发牢骚说老袁不拿他当自己人。所以在护国战争中,段祺瑞、冯国璋两系人马都裹足不前。常言道出工不出力,段祺瑞和冯国璋干脆连“工”都不出了。更有甚者,两人甚至还公然与南方各路叛党分子勾勾搭搭讲起价钱来。
后方是如此,前线也好不到哪里去。
比如护国军刘云峰部正面的第四混成旅旅长伍祥桢,他是云南人,颇不欲与滇军作战,实在被逼无奈,只能故意拖延。刘梯团自昆明出发,二十六日内即攻占叙府——而昆明与叙府之间的路程,有大小二十四站,就是说光走路也要花上二十四天的时间。所以刘云峰这一路除了曾与伍旅在横江一战外,并无交战,完全就是普通的行军。
又比如雷飙旅长,他虽然是陈宦的重要幕僚,时任永宁道尹的修承浩,但是同时雷飙又是蔡锷的湖南老乡,且也是在辛亥时代就出任过云南都督府秘书长的蔡系骨干人物。此外陈宦幕僚班子里的军需科长、军务科长等事关紧要的人物,也都是蔡系人马。
而护国军方面的情况也差不多,蔡锷的前敌司令,士官生韩凤楼,竟然也是陈宦的得意门生。双方交情如此,陈宦和蔡锷又怎么能打得起来?
更重要的是,曹锟、张敬尧等手握重兵的袁氏心腹大将之入川,已隐然威胁到陈宦自己的地位。因此陈宦消灭蔡锷的热情,并不见得高于撵走曹锟、张敬尧的热情。所以四川战场上虽然满眼兵荒马乱,但认真算来,其实也只有第三师师长曹锟和第七师师长张敬尧这两个人罢了。
……分割线……
徐州云龙山有一个建在半山腰的靶场,这处靶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保密性。这里没有任何标识,但是戒备森严。在靶场周围一公里部署有军队,任何人不得靠近,除非有特许通行证。
1914年,英军部队论证了号称世界上任何国家训练最快、最好的步枪手的方法。每一个人在战争范围内都可以在1分钟内瞄准目标连续射击15次的能力。如果战势继续的话,利用这种技能六个月内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英国训练快枪手很少能说明与精确射击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快枪手根本无法对付德国狙击手给他们带来的威胁。更糟糕的是,除了一些标明的地域标志和从老兵那得到的严厉的警告外,大部分士兵还不明白狙击手是怎样的危险。有的新兵为了满足好奇心,在壕沟里情不自禁地向矮护墙外偷看,一颗子弹打到脑袋上就无力的倒下了。1915年的任何一天单独的一个营里都会有12至18人因为这个被狙击手干掉。
在德国部队中,很多是务农的农民,他们在战前都携带着配装瞄准镜的线膛猎枪打猎。在射击技巧和伪装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人们都使用它。德国与英国不同,打猎是一项很普遍的闲暇运动。广阔的森林也给打猎提供了场所,因此使用带瞄准镜的枪比英国人使用的更普遍。而在英国,使用枪支打猎是上层社会的娱乐项目。皇室成员、贵族、绅士才有时间和足够的金钱去参与这项高雅而残暴的运动。只有很少的大游猎场和山地猎鹿人,才有这样带瞄准镜的步枪和使用这种武器的经验。
因此,战争一爆发,德国部分很快就能征用成百上千的适合精确射击的步枪,还能拨发15000多支的毛瑟步枪以及已经训练好的、可供使用的狙击手。这些人中有的一生都在森林里做狩猎员或者从儿童时就开始学习狩猎,他们对地形地貌的熟悉和掌握技巧大大超过普通的士兵,更善于追求地理位置对他们优势的重要性,伪装的有效性。因此,这群人就像漫游在无人区域,展开像狩猎一样的狙杀行动,把伤亡和恐惧加在英国人和法国人身上。
在这个时代,恐怕德国人自己都未必比李默涵更加深刻地理解“狙击战术”的重要性了。因此,从党卫军成军伊始,李默涵就专门鼓励把营里射击成绩最好的人集中在一起进行封闭式训练,后来又特地有目的性的招募居住在深山里的山民和职业猎人加入。训练营里的狙击手通常由3个人组成一个小队,24个人组成一个大队,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射击阵地。
他们由李默涵亲自挑选并训练,使用的是有别于其他作战部队的日本三八式步枪。三八式步枪后坐力小,射程远,而且弹药在枪管内燃烧十分充分,几乎不会产生枪口炽焰和白烟,非常难以从枪口火光或白烟发现狙击手潜伏的位置。
步枪配备的是德国产卡蔡司4倍光学镜头,是李默涵从一个德国医生那里借来的,然后用山寨手机复制了一大批。经过李默涵本人试射,可在400米内准确击中目标头部,在600米处击中目标胸部。至于最大射程1100米的目标,李默涵觉得没有必要苛求,至少就目前没有实际需要。
今天,在狙击手学校正在进行一场对抗测验。狙击手们3人一组,分别在600米、500米、400米、300米、200米、100米的位置上向靶台射击,然后由比赛对手来搜索对方狙击手的位置。这场测试其实并不侧重考验狙击手的射击技巧,实际上考验的是狙击手的潜行和伪装能力。
比赛进行了一上午,绝大部分狙击手在300米的位置就被对方发现了。
比赛结束,狙击部队指挥官林尚勇少校吹响哨子集合。林尚勇是山东人,曾留学德国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