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环渊见状笑而不语。
好一会儿,熊槐才反应过来,接着看到李秋等人手上已经没有书简,便看着环渊问道:“先生这两份典籍寡人已经收到了,的确是国之神器,社稷重宝,不知先生的第三本典籍是?”
环渊答非所问道:“大王,家师到了齐国后,收下了众多的门人弟子,并应齐候所请,将老子与上古的圣贤黄帝结合在一起,创建了齐国的黄老学派,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齐国接连两代人的努力,如今齐国的黄老学派已经成为与我楚国道家学派并驾齐驱的学说。”
“而黄老学派其中一个流派,根据齐国宫中典藏的管子治国之道,夹杂道家学说后,整理改编而成的《管子》一书,老臣刚刚所献的《奢靡书》,如果在齐国的稷下学宫,也算是《管子》一书的其中一篇。”
“老臣的第三份礼物,便是齐国黄老学派两代人数十年的智慧结晶《管子》,算上这半部《奢靡》,一共为四十二篇。”
“噗”的一声,熊槐发出一连串咳嗽声。
刚刚他被环渊吓住了。
《管子》一书熊槐也有所耳闻,这是许多人合著的书籍,许多年前就有谣言说齐国的稷下学宫的黄老学派中出现了一个专门研究管子的流派,专门编写管子的事迹。
但是作为稷下学宫乃至齐国的精华之一,一直被齐国珍藏,他国之人只闻其名不见其书。甚至,即便是稷下学宫的先生,能一睹《管子》全貌的也寥寥无几。
当然,稷下学宫号称黄老学派,自然还有专门论述黄帝老子的书籍,这才是稷下学宫的核心。
熊槐顺了顺气,惊叹道:“难道先生将齐国的管子也带回楚国了?”
环渊点点头。
“敢问先生,现在此书在哪?”
环渊闻言摇了摇头,接着指着自己的脑袋道:“回大王,老臣将书放在这里了。”
熊槐咽了咽口水,诧异道:“先生把这本书全都记下了?”
环渊点头道:“正是如此。”
“老臣不才,承蒙家师不弃,早年被在楚游历的先师收为弟子,到了齐国后,先是与家师一起整理了《老子》,而后年纪大了,就与学宫的大贤一起评定学宫众多先生的著作,看的多了,评定的多了,难免就把齐国珍藏的《管子》一书给记下了。”
熊槐:“···”
迟疑了一瞬间后,熊槐斟酌道:“先生,寡人听说齐国的稷下学宫还有一本论述黄帝的《黄帝书》,不知寡人是否有幸一睹。”
环渊笑着摇头道:“大王瞻仰圣贤,这自然是学宫的荣幸,不过老臣年迈,已经记不下那么多了。”
被环渊婉拒后,熊槐自嘲笑道:“是寡人贪婪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县许行()
环渊归楚的事情虽然在楚国的道家学派中引起了很大的波澜,但是环渊仅仅只是被楚王封为太子傅,加上环渊一心默写典籍,此事并没有在朝廷中掀起大的波澜。
而关于面粉计划,由令尹景鲤局中调度,陈轸负责情报,斗由具体施行,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六月份开始,楚国各地的麦米收购价格开始上涨,并且迅速超过了粟米的价格。
七月份麦米价格比粟米贵了一半。
这一消息迅速在各国传开,并且广为人知,连带的各国的麦米价格也开始上涨。
八月初,麦米的身价已经达到粟米的一倍。
面对这一反常现象,顿时引起了各国的警惕。
原本在麦米价格开始上涨的时候,各国在搞不清楚国用意的情况下,同样只能加强管控,各地关卡限制麦米离境。
等到八月份,各国全都认为楚国疯了。
即便如此,各国还是纷纷派出探子,前去楚国一探究竟。
楚国要这么多麦米究竟是要干什么,舂制面粉?
这话说出去就是侮辱智商,单是魏国送给楚国的麦米,就够楚国的百姓舂制十年有余,更别提其他的了。
于是各国前往楚国的路上顿时充满了行人,不是去经商的,就是去访问旅游的。
楚国淮南庸县。
一群人看着即将收获的粟米,露出欣慰的笑容。
其中一人笑道:“先生,看来今年又是一场丰收啊。”
人群中的老农模样的许行赞同的点点头,脸上全是满意之色。
自从滕国灭亡后,滕国的许多百姓全都沦为亡国之人,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番后,便从滕国人变成了宋国人。
许行名声在外,宋军很识相的没有骚扰这伙人,甚至宋王还打算请许行出山相助,但是被许行拒绝了。
许行虽然对滕文公并不怎么认可,但有感滕文公的收留之恩,不愿意做宋王的臣民,便带着自己的门人弟子离开了宋国。
原本,许行一群人打算西去秦国。
因为如今天下的各国,虽然都重视农业的生产,但是采用农家的学说的,也只有秦国了。
秦国的耕战系统,其中许多内容都是农家的思想,而农家的先贤尸子曾经是商鞅的门客,后来更是成为了商鞅的老师,因此商鞅在设计秦法时,采纳了许多农家观点。
所以许行认为如今的天下,如果有那个国家能接受自己的主张,那么一定就是秦国了。
就在许行绕道楚国,打算经水路前往秦国的路上,得到楚国将在淮南免税送田的消息。
许多并不想成为秦国百姓的人,比如说陈相兄弟俩这一对原本楚国的儒家子弟,就对秦国充满着恶感。
得到这一消息,便劝说许行先留在淮南观望一下,毕竟自己这一群人大多数都是楚国人,既然楚国的不仅给田还免税,何必千里迢迢的赶去秦国种田呢!
于是,一行人便来到了淮南,然后被安置在庸县。
在从田里回去的路上,一人突然道:“先生,等我们种的这些粟米收获以后,我们接下来应该种什么?”
众人闻言全都面带期待之色,等着许行答复。
许行问道:“你们对麦米怎么看?”
陈相答道:“很难吃,很难种。”
陈幸补充道:“不过面粉倒是不错。”
“不错,粟米好吃并且容易种植,天下的人全都喜爱吃粟米,所以天下间粟米的价格最贵。但是现在一斤麦米价值两斤粟米,你们认为这是何故?”
一个追随者张口就道:“那是因为楚王疯了。”
陈相驳斥道:“楚王疯了,难道楚国的群臣全都疯了吗?”
顿了顿,陈相对许行道:“先生,此事非学生所能知,不过据学生所知,如今楚国各地的麦米价格已经固定在六十四钱,整个楚国都是这个价格,已经快赶上饥年时期上等粟米的价格了。”
陈幸再次补充道:“而且现在整个楚国的粮价也统一起来了,由楚国设立在各地的粮店进行控制,很显然,麦米这里面有问题。”
许行点头道:“同一种米同一种售价,这才是正道,我离开楚国多年,不想楚王变化真大。”
陈相感慨道:“以前听说屈原在楚国进行变法,不想没多久屈原被驱逐了,本以为楚国又回到以前那个楚国了,但是没想到,楚王终究还是变了。”
宋景道:“楚王虽然变了,但是楚国的税赋还是这么重,现在免税还好,一旦过了免税时间,我等还是要承受沉重的负担。”
陈相感叹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如今这天下,哪个国家的税赋不重呢,秦国的税赋比楚国还要重,三晋齐燕比秦楚两国稍轻,滕公虽然是仁君,但是滕国的税收,还是远远超过了规定的十一税。”
听到陈相提及滕国,众人闻言一阵沉默。
许行见状开口道:“既然如今的麦米这么贵了,那么我们冬天就种麦米吧。”
陈相闻言迟疑道:“先生,现在麦米很贵是没错,但是现在百姓手中已经麦米了,麦米的价格才被楚国拉到现在这个价位。现在麦米的价格,实在是太假,因为大家手中都没有麦米。楚国现在收购麦米的价格即便再涨十倍,依然还是收不到麦米,这就是楚国不花一分钱,就将麦米的价格抬高了十倍。”
“学生担心楚国会出尔反尔,等我们大量种植麦米后,来年麦米丰收,然后楚国大幅降低麦米的收购价格,到那时,恐怕我们所种植的麦米自己不吃,然后又卖不出去,烂在手里,只会白白耽搁了一个冬天的时间。”
“是啊是啊,先生,相说的不错,今年粟米丰收,而且还不用交税,我们这次能余下很多粟米,粟米都吃不完,更何况难吃的麦米,种植麦米实在是有一些危险。”
许行的众多门人纷纷议论道。
大家都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大半年,然后这些幸苦却是毫无意义。
许行不以为然道:“楚国乃是大国,楚王自即位以来虽然多次推卸责任,但是楚王也不是这等残暴的昏君。你们所担心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明年麦米丰收,那么麦米的价格肯定会下降的,至于降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楚王的心有多黑了。”
“若是明年麦米的价格真的跌倒去年不足二十钱的价位,那么我们就把这些麦米喂狗吧。”
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
郢都楚宫。
宫殿中,陈轸正在向楚王汇报各地种植麦米的情况。
听着听着,熊槐的脸就黑了。
一旁的景鲤和斗由脸色也很不好看。
麦米的种植情况很不好,麦米的价格虽然都上去了,但是百姓压根就相信楚王会用这么高的价格收购只能用来救急以及喂牲畜的麦米。
即便是面粉的名气已经传便天下,但是百姓依然不信,因为面粉只有贵人才能吃得起,普通人基本上都吃不上,但是天下贵人才多少,最多的还是普通人。
普通百姓会吃面粉?
因此面对楚王的宣传引导,大多数人全都是将信将疑,为了以防万一,也勉强重了一些。
多则十几亩,少则五六亩。
楚国上下不知道的是,百姓即便是种了麦米,种植的方式,大都和粟米的种植方式差不多,马马虎虎过得去。
只是麦米能与号称“只有枯死的竹子,没有干死的粟米”的抗旱专家粟米相比吗,这样子种出来的麦米,其产量可想而知。
陈轸见楚王的脸已经臭了,忙道:“大王,我们楚国这里还是有一个好消息的。”
“臣得到消息,在淮南的一个县的百姓在粟米收获以后,种植了大量的麦米,种植量,只比粟米少三四成,超过粟米的一半了。”
熊槐担心这是陈轸在安慰自己,不由得怀疑的看着他道:“果真如此?”
陈轸点头道:“大王,千真万确,臣不敢欺骗大王。”
熊槐顿时松了口气,暗地里自我安慰道:“看来寡人的人品还是有人相信的吗!并不是所有的楚国百姓都认为自己的楚王会欺骗他们。”
“只···”陈轸看到楚王脸色变好,立即把接下来的话全都咽了下去。
熊槐笑道:“贤卿所说的是哪一个县,出现这种情况,其县令必然是一个德才兼备的贤士。”
陈轸张了张嘴,半响才道:“回大王,是庸县。”
“庸县?”熊槐怀疑的看着陈轸道:“寡人记得这庸县是庄辛用了安置淮北的贫民的吧!”
得知是庸县的一瞬间,熊槐怀疑庄辛或者庸县的县令把自己用来支持移民的粮食给吞了,要不然那些遗民怎么会大规模种植麦米呢!
连自己本国的老百姓都不相信自己这个楚王,更何况是刚刚成为楚国百姓的齐国人,这不合常理。
见陈轸点点头。
熊槐语气平静道:“寡人记得庄辛曾向寡人回报,已经妥善安置庸县的移民,每家每户都分了田,而且还支持了相当一部分口粮,有这么一回事吗?”
陈轸再次点点头。
熊槐问道:“既然百姓有足够的口粮,为何还是种植如此多的麦米,可是其中另有隐情,卿可知道是怎么回事。”
陈轸一听楚王怀疑其中有黑幕,开口替庄辛辩解道:“大王,据臣所知,庸县的遗民基本上全都发放了足额的粮食,之所以大规模种植麦米,是因为···是因为听说麦米价格很高。”
许行回到楚国的消息,陈轸自然知道,但是陈轸更知道当年许行跑到滕国,可是引起楚王大怒的,滕国因为许行和孟子的缘故,投向了齐国的怀抱。
陈轸担心楚王脑袋一热,就把许行给砍了或者把许行给逼走了,这对楚国来说,是一大损失。
一旁知道详情的景鲤,听到陈轸的话,沉默以对。
“麦米价格很高?”熊槐不信,呵呵笑道:“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