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之前之所以明知道各大学派有人,但熊槐却没有去要,就是对朝中的贵戚的妥协。免得既让地方离心,又跟朝中群臣闹翻,如此,那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
更何况,这些来,楚国地方的势力虽然削弱了不少,但是,随着朝中权势的增强,无论是熊槐这个楚王,还是朝中大臣,权势都越发重了。
景翠昭雎等人,全都有了一块自己的封地,财力私兵都有所加强。
这种情况下,熊槐觉得自己去个各大学派要人,无疑是表明他这个楚王要借各大学派的实力,与群臣争权。
这个误会一旦形成,朝中群臣必然会出现恐慌,如此,郢都难以平静下来。
失去了实力强大的公族的支持,自己这个楚王与屈原等人,能否压服地方,让变法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熊槐心中没底···
此时,屈原见楚王犹豫不决,自然清楚楚王的顾虑在什么地方,想了想,开口道“大王可是担心引入各大学派的人之后,会造成朝中大臣的恐慌?”
熊槐点了点头。
屈原见此,笑着拱手道“大王,请给臣三天时间,臣必说服令尹,让令尹亲自向大王请求,引进各大学派的人才,以充斥地方。”
“哦!”熊槐一听不用自己主动开口,而是让景翠出面,顿时精神一振。接着,点了笑道“好,三天时间,寡人还是等的起的。”
······
翌日。
为迎接接子,熊槐一大早便带着群臣在宫外相候,并命人清扫从东门到楚宫的街道,以等候接子。
等候了大半个时辰后,熊槐远远的就望见一辆马车疾驰而来,马车到了近前,熊槐见是在城外相迎的屈原亲自驾车,顿知接子已到。
待马车停在不远处后,熊槐不等接子下车,便主动迈步向前。
此时,接子等马车停下,正欲下车,却听见屈原道“先生,大王走过来了。”
接子闻言微微一愣,顿时想起昔日齐王的两件事迹来。
昔日王斗见齐王,齐王派人请王斗入宫一会,结果,王斗却说
我去见大王是趋炎附势,而大王前来见我则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背上趋炎附势的恶名,败坏齐王不爱大贤的名声,还不如让大王主动来见我,如此,还可成就齐王的美名,并成全了我。
齐王听到这话,立即主动前去迎接王斗。
另一件事,则是齐王见颜斶,齐王被颜斶狠狠的说了一顿,这才主动上前拜会。
此刻,接子一听自己还没有下车,楚王便主动前来相见,心中顿时一热。
这次楚王可是与之前齐王不同,齐王是被说服的,也是被逼的。但是,自己可是什么也没有说,甚至还没有下马车。
而且,现在的楚王,可是名震天下的霸主,地位远不是刚刚即位的齐王所比。而楚王给他的礼遇,已经超过齐王给他的礼遇。
如此,足见楚王的诚意。
。
第七百三十章 举荐何人?()
接子心理清楚,这份礼遇已经超过了他的名气。虽然他在齐国很有名,但是,齐国稷下学宫与他名气不相上下的,还有十几二十人。
楚王上次如此重礼接待大贤,还是接见犀首公孙衍的时候。而公孙衍,此刻已经是楚国的司马。虽然还没有司马之名,但已经有司马之实。
给自己与犀首同样礼遇,接子虽然还没有见到楚王,还没有与楚王说话,但是已经感受到了楚王的诚意以及决心。
想着,接子立即快速下车,见楚王已到近前,立即正了正衣冠,让后快速向前走了数步,主动拱手行礼道:“在下见过大王,让大王在宫外亲迎,在下有罪。”
“哈哈哈”熊槐大笑道:“先生不远千里,从齐国赶到楚国来见寡人,这是寡人的荣幸。从宫中走到宫外,区区数步之距,还请先生不要以为寡人怠慢了才是。”
“岂敢!”接子笑道:“大王亲迎,臣心中感激不已。”
······
宫中。
群臣散去,熊槐独留接子。
此时,二人相对而坐,熊槐看着接子道:“先生,寡人听左徒说,先生自离齐之后,便一直待在襄阳,与左徒一同建城,至今已有七年矣。”
说到这,熊槐拱手行礼道:“先生在楚多年,不知以为我楚国如何?”
接子闻言抚摸着夹杂着丝丝白线的胡续,目不转睛的看着熊槐,却没有说话。
沉吟了一段时间后,见楚王始终面不改色,才开口道:“楚国疆域辽阔,尤其是吞并越国之后,地宽七千里,足以与北方各国总和相当。此外,楚国带甲之士百万,粮食积聚如山,称霸天下,本是应有之事。”
说到这,接子话风一转,摇头道:“不过,如此强大的楚国,实力远超秦国的楚国,却一直到灭亡越国之后,才引起各国的恐慌,导致各国联合伐楚。而地处西陲的秦国,并未灭亡某个大国,却略略遭到各国联合针对。
不知大王以为这是何故?”
熊槐闻言自嘲的笑道:“大概天下人都以为,秦国才是威胁,而我楚国的威胁,则远不如秦国。”
接子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此时,熊槐拱手道:“先生,自我先王以来,楚国国土日益萎缩,大梁襄陵失守,国界线从河水之北退到淮水,甚至连陈蔡之地也多次落入敌手,寡人深以为优。不知先生以为,我楚国有何弊端,以致落入如此境地?”
接子笑道:“楚国之弊,前辈先人早有定论,大王知之甚详,何须在下开口!”
熊槐点了点头:“不错,早在百年前,吴子就已经点出楚国的弊端,朝中大臣权势太重,地方封君太多,这就是我楚国空有百万大军,却连国土也守不住的原因所在。虽然吴子在楚国进行了变法,先王肃王即位时,更是灭了勋贵七十余家。
但是,吴子死后,变法被废,百年后的今天,我楚国再次重蹈覆辙,如今,寡人面临的问题,比之先王悼王,还要严重的多。”
说着,熊槐叹了一口气:“寡人虽有心革除弊端,但是国中贵族权势太大,以致十余年前的变法才刚刚开始,便勋贵的反对中夭折。如今,寡人准备了十余年,再次开展变法,却依旧感到贤才不足。”
说着,熊槐看着接子笑道:“寡人听左徒说,先生有天下之才,故而寡人特请先生前来,希望先生不要以寡人愚钝,还请不吝赐教。”
接子闻言点了点头。
他在襄阳之时,屈原就多次打算将他举荐给楚王。但是,当时因为他对楚国的国情以及政局还有诸多疑虑,连墨子宋妍这等大贤,也都无功而返,故而他也不想自取其辱。
直到这次楚国进行变法的大势已成,屈原再次写信邀请,接子这才答应下来。
毕竟,屈原在襄阳的所作所为,接子全都看在眼里,襄阳的成功,其中也有一半,是他的心血。楚国的变法,其实他早已参与其中,此时,不过是从幕后走到台前,正式参与其中。
想着,接子便拜道:“臣愿为大王效力。”
熊槐闻言,大喜道:“能得先生相助,寡人的忧心,便消散了大半。”
接子闻言,想起来的路上,屈原向他介绍的目前的形式,此刻,见楚王眼中忧色始终没有消散,于是,便笑道:“大王,昔日齐王迎接王斗,王斗向齐王举荐五位大贤,由此,齐国大治,天下贤才大都归于齐国。”
说着,接子行礼道:“臣虽不才,不敢与王斗相比,但是,现在大王亲自在宫外相迎,臣虽不肖,也有一些人才,愿意举荐给大王,以解大王心中之忧。”
熊槐一怔,看着接子大喜道:“不知先生打算举荐何人?”
接子摇头道:“臣也不知他们是何人?”
熊槐闻言一愣,半响没有反应过来。
原本他以为接子也会与王斗一般,举荐一些治国能臣,以解决变法人才不足的问题。结果,接子却说,他也不知道自己举荐的人是谁。
若不是眼前的人是天下闻名的大贤接子,熊槐差点就让人直接把他赶出宫外,流放地方了。
顿了顿,熊槐尴尬的笑了笑:“先生说笑了,先生要举荐贤才,岂能不知他们是何人?还请先生直言,只要有才,无论是何身份,寡人一定量才而用。”
接子笑道:“大王,楚国朝中大贤无数,若是大王真缺大贤,哪里还用着臣来举荐。臣知道,大王现在所急缺的,不是治理天下的大贤,而是治理一县的贤才。而臣所举荐的,正是这些一县之才,甚至一郡之才。”
熊槐闻言精神一振,看着接子露出期待之色,若接子举荐的人真是这样,那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了。
“不知先生所说的人才是?”
接子听到楚王再次询问,摇头笑道:“大王,虽然臣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谁,但是臣却知道他们在哪!不仅知道他们在哪,还知道他们正在为大王治理地方?”
熊槐闻言,微微一愣,看着接子露出不解之色。
难道是寡人骑驴找驴,人才已在国中而不自知吗?
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
熊槐想了想,发现自己手中并无接子所说的人群,于是,便拱手道:“请先生赐教!”
接子笑道:“大王,臣所说的人,不是他人,正是现在担任各地封君的令尹。”
“各地封君的令尹?”熊槐摇了摇头,有些疑惑道:“这些人能被各地封君任用,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不要说治理一县,就是治理一郡的才能,也有不少。”
说到这,熊槐又想起那些信奉各家学派学说,虽极力阻止各家大贤进入朝中,但是却求贤若渴一般邀请大贤为自己效力的封君,想着,又接了一句:
“甚至,他们手中的大贤,也不乏天下之才的。”
“不过!”熊槐又叹道:“可这些人全都是封君们自己的宾客,与封君的关系乃是亦师亦友亦臣,跟寡人可没有什么关系。若是封君不主动向寡人推荐,寡人也不能强行下诏,让封君们把人交出来。”
接子闻言笑道:“大王,若是寻常时候,封君们自然不会将自己的心腹重臣举荐给大王。但是,眼下,臣私下猜测,恐怕会有一大半的封君,会乐意将自己令尹举荐给大王的。
老子云: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现在,只需大王派人跟那些新即位的封君稍稍一说举荐令尹的好处,臣想,那些封君肯定恨不得将自己的令尹与司马全都举荐给大王。”
“新即位的封君!”熊槐瞬间就抓住了重点,喃喃道:“先生的意思是说···”
接子点头道:“大王,臣听说不久前大王因为封君私通敌国一事,赐死了一大批封君,并且还将他们的世子罢免并抓捕,并且从他们的子嗣兄弟中,挑选出一人继承爵位封地。”
熊槐隐隐已经知道接子的意思了,便点头道:“不错,有这件事。”
接子有道:“臣还听说,大王不久前大赦天下,然后又将这些被抓到郢都的原世子给放了。”
熊槐点头道:“不错,寡人并非残暴之君,不会杀了他们的父亲后,还会刻意针对他们,抓着他们不放。”
接子闻言拱手道:“大王,臣听说,最近那些新即位的封君哪里,似乎并不平静,那些原本应该继承爵位封地的世子,回到封地后,好像与他们的兄弟闹矛盾了。”
熊槐闻言差点笑了出来。
当初熊槐打算改立其他人担任封君,本来就是担心那些世子因为父亲死在郢都,而暗恨于心,仇视他这个楚王。故而借故将所有的世子拿下,改立那些本来无法继位的人,以此拉拢新封君,让他们对自己心怀感激。
至于将原世子抓起来,然后又放掉,目的就是给那些刚刚即位,羽翼未满的封君找麻烦,逼他们向自己这个楚王靠拢,以为接下来的变法铺平道路,让各地的封君无法齐心。
而现在看来,当时的谋算,似乎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
此时,那些封君立足未稳,原本掌握封地大权的令尹司马,全都是已故封君留下的,与他们的关系,并不亲密。相反,这些令尹司马倒是与原本应该继承爵位的世子,关系更加亲密一些。。。
而此刻,封君新即位,即便熊槐借归还利息,给了部分封君一大笔财富。但是,这部分钱财,也只是加快了封君建立自己势力的速度,而无法让他们立即聚集一大批人才,然后将所有的全力掌握手中。
而这,就需要将原本的令尹司马全都罢免驱逐。
此时,他们正愁没有借口赶走令尹,现在看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