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罪书?”熊槐一怔,自己免去他们罪责的诏令才刚刚发下去,他们的请罪书就送来了。
这算什么,自己还没有降罪,他们就主动凑过来!
看来他们是真的怕了,担心自己趁机搞他们啊。
想着,熊槐心中一乐,准备笑看这些封君如何向自己求饶,又会开出什么样的条件免去他们一死。
“也罢,将他们的上书呈上来,寡人倒要看看,他们究竟是怎么向寡人请罪的。”
司宫李秋闻言,拱手一礼后,便立即退去。
不多时,熊槐案上就摆好了十五卷竹简,而后,熊槐随意拿过一卷请罪书,展开一看。
看罢,熊槐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这是信君的请罪书,他在上书中全然不提自己没有守卫封地的过失,反而将所有的罪责全都推给了令尹昭雎,一副自己忠心耿耿,而令尹昭雎作战失利指挥失当,应该负有主要责任。
好像昭雎不死就难以平民愤,昭雎不死楚国就难以安宁一样。
接着,熊槐放下信君的请罪书,然后又拿起另一个封君的请罪书。
熊槐将书简展开后,目光大略一扫,便将竹简上的内容看完。
这是乐君的请罪书,内容跟信君的大同小异。
而后,熊槐将另外十三封请罪书一一看完,没有一个遗漏的。
结果,十五封请罪书全是一个模子炮制出来的,全是为自己推脱罪名,并将战败的罪名推给昭雎。
本来,关于封地失守的事情,熊槐已经按照五十年前的旧例来处理,对封地失守的封君不予处罚。
并且他刚刚还当着一众重臣的面,下诏安抚他们。
结果倒好,自己没想着趁机处理他们,他们没有老老实实的呆在巨阳等候自己的诏令,反而主动上书告发他们的主将以及百官之首的令尹昭雎。
虽然熊槐知道,乐君他们肯定是看出了他想要变法收权,担心他会趁机降罪于他们,所以这才急急忙忙的推脱责任自保。
但是,他们推脱却是完全将自己折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却将战败的责任全部推给了执行命令的昭雎。
可是,在熊槐看来,这哪里是将罪责推给昭雎,这分明是在质问他这个楚王。
是,陈城一战是楚国惨败没错,同样,昭雎是这一次大战的主将也没错。
可是这一场战败乃是楚国主动施为,乃是楚国为了分化五国,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这事虽然没有公开,但是这个计划早在五国伐楚之前,就已经确定好了的计划,一旦韩国陷入缺粮,结果楚国拉拢秦国失败,那就立即执行第二个计划,放弃陈城,以土地为饵,分化五国。
这是针对五国的不同心态,而刻意设好的阳谋,五国肯定会因为分赃不均而分裂,楚国不怕五国不上当。
所以,这个计划是他这个楚王主动点头,朝中重臣查漏补缺并具体实现的计划。
只是这个计划实在是不好向国中父老交代,所以哪怕现在计划已经施行完毕了,熊槐也没有将这个计划公之于众。
结果倒好,熊槐还没来得及下诏安抚那些封君,那些封君就急匆匆想要推脱罪责。
推脱罪责也就罢了,只要他们能诚心诚意的请罪,让熊槐心中舒坦,熊槐为了安抚他们,甚至还会有所赏赐。
但令熊槐窝火的是,他们不仅没承认罪责,反而将罪责栽倒昭雎身上。
在熊槐看来,这分明是在指桑骂槐,将战败的罪名全都推到自己头上。
这要是处置了昭雎,无疑会让朝中的重臣与他这个楚王离心,昭雎按照计划行事,却背上黑锅被杀,这以后,还怎么让朝中重臣尽心办事。
这要是他这个楚王承认错误,这让战死的将士们的家人怎么看他这个楚王,这让陈城的百姓们怎么看他这个楚王?
这两点都不是关键,真正的关键是,他用三十年才建立起来的威信还要不要了?没有了威信,他接下来还怎么治理楚国?
所以,这件事自己不能主动承认,并且也不能处罚昭雎。
那么
可是,这一战也瞒不住明眼的人,这要真的处置了那些封君,那就是他这个楚王故意设局坑害自己的臣子,这让江汉江淮的百多个封君怎么想怎么看?
所以
熊槐看着案上的十五道请罪书,暗暗吐槽道:“这十五个家伙怎么就这么不长眼呢?不,不是不长眼,而是也太多心了,君臣之间的信任,说没就没了。”
轻轻感叹了一声,熊槐便向司宫李秋吩咐道:“将这些上书都烧掉吧,通知下去,就说宫中无意失火,乐君他们的请罪书还未来得及面呈寡人,就毁于大火。”
“传诏,告诉乐君他们,让他们再写一份请罪书,这一次寡人要好好看看。”
第九百六十六章 谣言()
次日一大早,郢都的臣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郢都中出现种种谣言。
“五国攻打陈城,令尹昭雎指挥不力,以致我楚国重镇江淮门户陈城,在楚军实力犹存的情况下,就被五国攻克。”
“楚王决心变法,为了收回封君的权力,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刻意授意令尹昭雎,放弃陈城引五国之兵入楚,借五国之力消灭封君。”
“听说大王已经下定决心,要对这次失去封地的封君下手了,要将弋阳君他们灭门。”
“据说上一次六国伐楚,丹淅防线之所以失守,召陵君等人之所以叛国投敌,那时大王秘密下诏的缘故,不然,召陵君等人深负国恩,是万万不会投敌的。”
“传说,上次六国伐楚,公子子兰之所以投靠六国,是因为大王以君父的名义强迫,否则,公子子兰身为大王嫡子,怎么会叛国背父呢?”
“大王为了变法,为了收回封君权力,竟然牺牲了自己的嫡子,竟然借他国之力削弱本国封君。”
“弋阳君他们已经率军离开巨阳,打算联合各地封君以及朝中重臣反抗大王,共推太子横为新王。”
“有人看到弋阳君他们的门客给朝中重臣送来了重礼,朝中重臣收下礼物,已经决定答应各地封君的要求,背叛大王。”
“因大王要像处死公子子兰那样处死太子之子城阳君公子平(城阳君公子平封地已失),太子横闻言大惊,入宫与大王理论,结果大王与太子因为公子平的缘故闹翻了。”
这些谣言出现的突然,而且传播的异常迅速,在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情况下,就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整个郢都。
谣言四起,真假难辨,郢都臣民全都议论纷纷,茫然而不知所措。
宫中。
熊槐正在用早膳之时,就被慌乱的陈轸找上来,而后一听陈轸说起城中的谣言,微微一愣,顿时皱起眉头。
突然听到这个消息,而且城中的谣言还是如此巨多而猛烈,并直指楚国矛盾的根源,这让熊槐一时间也搞不清状况,不知道这是谁的手笔。
更重要的是,这些谣言全都击在了熊槐最担心的地方。再加上昨天弋阳君他们的上书,一副自己忠心耿耿,而昭雎才是误国小人的样子,更加让熊槐心中迟疑。
接着,熊槐见站在一旁的陈轸,脸色沉重而紧张,心中忽然变得更加沉重了。
连主管情报的陈轸都如此失态,那么郢都的大臣,还有郢都中的百姓,心中的惶恐,肯定更加严重。
想着,熊槐虽然心中沉重,但是脸上的忧容却迅速消失,然后变得平静。
他虽然不知道散布谣言的人,其目的究竟在什么地方,但是,在找不到散布谣言的人的时候,应对这些谣言,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镇定,只要自己不乱,那么谣言的威力就会大减。
于是,熊槐笑了笑,淡定的问道:“陈卿幸苦了,一大早就进宫来向寡人禀报这个消息,想来贤卿还未来得及用膳吧。”
陈轸见楚王听到消息后,没有询问他有没有抓到散布谣言的人,也没有问他有没有应对办法,反而先问他吃了没有。
他微微一怔之后,立即反应过来,这就是楚王的应对之策。
想着,陈轸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脸色的焦虑瞬间隐去,接着笑容满面的应道:“回大王,国事要紧,吃饭乃是个人私事,自然要放在后面。”
熊槐见陈轸脸色转瞬间就出现笑容,完全不见方才的愁容,顿时知道陈轸已经明白自己的意思。
于是,熊槐立即笑骂道:“贤卿此举是要陷寡人欲不仁,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民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更何况,大军战场厮杀,事关国家存亡,大军上战场之前,也得饱餐一顿,寡人是那种要求臣子一心为国,以致废寝忘食的残暴之君吗?
既然贤卿还没有用膳,那就请贤卿与寡人一起用膳吧,也免得其他人说寡人残暴说寡人小气。”
说着,熊槐立即吩咐道:“来人,给刺史令摆张桌子,上酒肉。”
陈轸闻言立即拜谢道:“谢大王!”
接着,酒肉上来,等陈轸用了一口粥,吃下一块肉,喝了一口酒之后,熊槐笑着问道:“贤卿这也是第一次在宫中用早膳吧,不知宫中早膳如何?”
陈轸立即配合的应道:“美味异常”
就在熊槐与陈轸有说有笑的用膳间,一个侍者快步前来禀报:
“大王,左徒在宫外求见。”
熊槐一听,笑了笑,应道:“知道了,请左徒在外等等。”
侍者闻言一愣,这是楚王第一次在左徒屈原求见时,没有立即接见屈原,反而让他在宫外等着。
侍者心中虽然疑惑,但见楚王依然与陈轸说笑着,不敢迟疑,立即应道:“唯。”
这个侍者刚走,又有一个侍者走进来:“大王,左尹在宫外求见。”
熊槐依旧笑着应道:“请左尹在宫外稍等。”
宫外。
屈原正与昭常议论着郢都中的谣言的时候,一个侍者走了过来。
“左徒,大王有诏,请左徒在外稍等。”
屈原见自己的求见被楚王拒绝,顿时脸色一沉,迟疑的看着前来禀报的使者:“大王是否已经起身,你是否将我求见的消息禀报给大王。”
侍者一听,急忙行礼道:“回左徒话,在下已经将左徒求见的消息亲口禀报大王,但大王正在与刺史令用膳,说让左徒等等。”
屈原一怔,顿时满腹疑虑,大王正与陈轸说些什么,竟然没有立即召见他。
就在屈原迟疑的时候,他对面的昭常也在用意味深长的目光打量着屈原。
大王正与陈轸用膳,这说明大王已经知道城中的谣言了。
而城中的谣言,除了小部分是关于之前一战楚国战败的消息,其他的谣言大都集中在变法上。
大王知道这个消息,立即表现出疏远屈原的态度,这是否说明,大王对来势汹汹的谣言,已经有所顾虑,已经对变法有所迟疑
或者说大王要表现出迟疑的样子,以麻痹那些散布谣言的人。
想着,昭常心中闪过一丝欣喜,无论是哪种原因,只要大王表现出顾虑,那就是一个好消息,这就说明大王决意未定。
想到这,昭常再看向屈原,见他脸色焦虑,神情担忧,心中瞬间变得舒坦起来,并笑着向屈原安慰道:“左徒不要担心,或许大王此刻与刺史令正有要事交谈,无暇他顾。”
昭常正安慰着屈原,接着眼睛余光见替自己传递消息的侍者过来。
于是他顾不得安慰屈原,立即向那个侍者迎过去。
他还未来得及说话,那个侍者便开口道:“左尹,大王有诏,请左尹稍等片刻。”
昭常闻言一滞。
另一边,屈原同样也听到了这话,见昭常得到与自己一样的待遇,顿时放下心来,然后安慰昭常道:“左尹,或许大王此刻与刺史令正有要事交谈,无暇他顾,左尹不如与平一起在宫外等待吧。”
昭常:“”
第九百六十七章 群臣()
就在屈原与昭常面面相觑,各有心事的交谈的时候,廷理孙皓快步走了过来,拱手行礼道:
“左尹、左徒,二位到了宫外,为何在宫门处滞留,不进宫去。”
二人回礼后,便将刚才的事情告知。
接着,屈原看着孙皓奇怪的问道:“廷理负责我楚国律法刑狱,此时来求见大王,可是国中出现大案。”
孙皓见这一两年代理令尹的屈原询问,不敢不答,只得应道:“在下乃是为之前陈城战败一事而来,按照楚国之法,败军杀将。如今五国退兵,我楚国损兵折将,大量国土沦陷,令尹昭雎身为主将,难辞其咎。
是故,某特来面见大王,向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