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自己想多了,不是广纳美人,而是放归美人啊?
屈原继续道:“若是大王以身为先,号召贵族封君放归后室,婚配百姓,必然能多出大量人口。”
熊槐闻言,有些淡淡的不舍,看来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注定要离寡人远去了。
熊槐收拢心思,道:“可。寡人后宫中,除去宫中女官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出宫外,其他年过二十的女子,皆可赐予财物放归民间。”
“大王英明。”屈原行礼道:“大王,我们接着还可以在民间宣传,人生在世,若是不能传承于后,令祖先的祭祀断绝,这就是莫大的过错。”
熊槐脱口而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屈原闻言行礼道:“大王英明,言简意赅,正是如此。”
熊槐微微一愣,这话好像是孟子说的,至于现在有没有说这句话,那就不知道了。不过连博闻强识的屈原都没有听说过,那就算自己名言吧。
难道孟子还敢过来抢版权不成!
熊槐笑着点点头,道:“不错,我们就应该这样宣传,单独用国家的力量去强制百姓成婚,所造成的种种不幸,必然积怨于国,其错归于寡人。若是发动天下父母之心,号召百姓早早成婚生子,那就好多了。”
屈原若有所思。
熊槐想起这句话的后半部分,接着道:“寡人以为,我们还可以用湘水地区流传已久的湘君的故事来劝诫所有的百姓。”
“湘君?”
屈原想起舜帝来。
熊槐编造了一下语言,道:“昔日舜的父亲并没有为舜娶亲,但是上古圣贤舜帝,担心自己没有后代,是对祖先大不孝,于是自己就私自娶妻了,上古圣贤告诉我们,不告而娶,这也是可以的。”
不告而娶,是违反礼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步骤,是大大的无礼。
诗经上:非我迁期,子无良媒,说的就是违反媒妁之言,而导致婚期延后。
熊槐这是在加速婚配的速度,对于这,熊槐毫无心理压力。
如果不是担心私奔会奔到楚国之外,熊槐连私奔也会宣传一番。
如今战乱频繁,人多才是硬道理,只要民众愿意成婚,管他是那种方式。
只要是在楚国成婚,是在楚国生儿育女,在楚国交税,那就足够了。
屈原闻言一怔,传说···帝舜娶妻不是因为帝尧亲自的赐婚吗?怎么和不告而娶扯上关系了?
不过上古传说,年代久远,不见于史,全靠口口相传,既然楚王这样说,而且也不违背楚国的国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只要对自己有利,合乎主流观点,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说的。
屈原应道:“大王,此事容易,湘君和湘夫人的事情,在楚国流传甚广,只需加以引导,不告而娶的事情,很容易就可以在楚国流传开来。”
接下来熊槐在此和屈原敲定变法的细节。
时至太阳偏西,已到晚饭时分,熊槐对屈原道:“贤卿,如今已是晚膳时分,卿与寡人共同用膳吧。”
楚王赐膳,屈原自然不会推辞,拜谢道:“谢大王赐。”
熊槐随即让李秋安排晚膳。
吃饱喝足。
熊槐随意问道:“贤卿,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仓廪足而知礼仪。如今每日都能吃饱喝足,不知现在我楚国的百姓能吃饱吗?”
虽然楚王只是随意的一问,但是涉及民生这种重大问题,屈原不敢马虎,立即正色道:“大王仁义,推己及人,臣深感宇内。”
“我楚国疆域辽阔,淮水江汉云梦洞庭都是土地肥沃的地区,物产丰富,丰年以及平年无战事,我们楚国百姓都不会有缺粮之虞。”
熊槐听出屈原话中的意思,若是饥年或者爆发一场长时间的战争,那么就会有一些百姓缺粮,导致百姓逃亡。
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
“百姓一般以何为食?”熊槐问道。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在刚刚的大战中,熊槐发现楚国的军粮大都是粟米,当时熊槐心中就有所怀疑。
再加上前任的记忆,自己吃的是大米,但是朝中的关注点都是粟米。
不仅楚国是这样,其他各国也是如此。
熊槐在军营时,隐隐就有一个计划,现在是时候施行了。
屈原答道:“其上以米粟为食,其次辅以麦菽。”
熊槐点点头,身为楚王对这一情况也有所了解。
在楚国,江汉淮水地区的百姓以种植粟米为主,而楚国在开发洞庭地区时,一反常态,舍弃了粟米,改以种植水稻为主,如今长沙的余粮,全都是大米。
楚王的口粮,也都是从长沙精挑细选的精良大米。
所以对楚国来说,主要的粮食就是粟、米。
小麦和大豆,只是主粮不足后的补充。
至于为何小麦大豆为什么没有成为人们的主食,那是因为现在的烹饪方式都是蒸煮,小麦和豆子,都很难煮熟,即便捣碎煮熟后,口感同样极差。
当然,与楚国情况稍有不同的是,大豆在北方的各国,取代了楚国的大米,成为仅次于粟米的存在,如今越来越重要。
至于小麦···
若不是出现冬小麦这个古代黑科技,一旦发生饥荒时,可以迅速补种小麦,以避免大规模的饥荒事件的发生,恐怕小麦的地位会更加低。
也正是因为冬小麦这个黑科技,各国都在号召民众种植冬小麦,只是小麦的那种口感,加上耐旱程度都不如粟米,并且需要精心照顾,导致推广艰难,一直都是主粮以外的备胎。
至于小麦从备胎上位,还要依靠另一种创新,那就是石磨。
“贤卿,据寡人所知,现在北方诸国都是以粟菽为食吧。”熊槐眯着眼睛笑道。
屈原应道:“正是如此,北方诸国中,其上食粟,其下食菽。”
“麦饭乃是贱物!”熊槐再次确认道。
屈原不明所以,点头道:“正是如此,若非发生饥荒无粮,各国的百姓一般都不会吃麦饭。”
熊槐问道:“现在天下有小麦粉末吗?”
屈原摇了摇头,想了一下,道:“可以用臼将小麦捣碎。”
“用臼捣碎。”熊槐一愣。
这的确是一种可行的笨方法。
这种舂米的方法,肯定费时费力,而且难以见到成效,普通人根本不会去做,而王公贵族,压根就不吃麦饭。
但是这种方法却打开了熊槐的思路,一个削弱其他国家的思路。
“贤卿稍后。”熊槐想到这,对屈原说了一句,接着将目光看向还在一旁的太官蔡和,道:“煮一碗麦饭过来,然后着人用舂将麦米捣碎,越碎越好,寡人有大用。”
“唯。”蔡和应道。
蔡和离去后,熊槐对李秋道:“传令,让工尹前来见寡人。”
“唯。”
接着熊槐想起墨家也是著名的工匠,继续道:“让上大夫已齿也来见寡人。”
“唯。”李秋再次行礼。
过了一段时间,蔡和带着两个端着盘子的侍从走了过来。
其中一人盘子上放着一碗煮熟的麦饭,另一人盘子上,有一大一小两个碗,大碗里面是粒状小麦,而小碗里面则是小麦粉。
蔡和行礼道:“大王,臣已将麦饭与用臼舂好的麦米带来。”
熊槐点头道:“呈上来。”
侍从将三个碗摆在楚王身前。
熊槐先用勺挖出一口麦饭,接着就向嘴里送。
屈原见状,大惊。
楚王这是以身为先提倡麦饭吗?
但是救急用的麦饭,怎能入楚王之口,屈原立即劝住道:“大王,我楚国并无缺粮之忧,无需大王如此。”
熊槐摇头道:“无妨,寡人只是想尝一尝。”
说着,便将麦饭送入口中
入口后有些坚硬粗糙,和松软可口的米饭相比,天上地下,无法相提并论。
麦粒在嘴里嚼了许久,才被嚼碎。
咽下去后,熊槐感叹道:“麦饭的确难吃,难怪不被百姓认可。”
接着,熊槐越过那一小碗粒状小麦,直接将手抓起一把麦粉,用手捏了捏,手感不错,已经是粉状,可以称之为面粉了。
熊槐将面粉放下,向蔡和问道:“太官,这面粉容易获得吗?”
“面粉?”蔡和一怔,楚王发明了一个新名词,将麦粉唤作面粉,这其中有深意吗?
蔡和一边思考一边答道:“大王,面粉获取并不容易。方才小臣担心大王急需面粉,故令近三十人同时舂米,而后挑选出一些细小的麦粒,命数人用小臼将其碾成粉状,特献于大王之前。”
“小臼?”熊槐想起后世家里厨房中备用的药臼。
这东西用来碾碎成粉,虽然每次的量少,但的确可行。
熊槐笑道:“好,能急寡人之急,此事算你一功,赐十金。”
蔡和闻言大喜,拜谢:“小臣谢大王赏赐。”
见蔡和起身,熊槐继续道:“加派人手,继续赶制面粉,今天太阳落山前,寡人要二十斤面粉。”
“面粉赶制出来后,分成二十份,每一份都混入不同比例的水,然后进行蒸煮。”
一听楚王要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制二十斤面粉,蔡和面露难色,道:“大王,面粉制作困难,小臣手中人员不足,恐怕难以在日落前完成大王的命令。”
熊槐看了蔡和一眼,对李秋道:“司宫,从宫中他处抽调人员,一定要将二十斤面粉赶制出来。”
“唯。”李秋应道。
屈原见状,脸色有些迟疑道:“大王,面粉就算远比麦饭容易食用,但是制作困难,恐怕极难推广,只会沦为奢侈之物,以供贵人食用。”
熊槐点头道:“寡人明白,所以才会传工尹以及上大夫前来。”
工尹昭雎是掌管工程建设的官员,手中掌握大量的工匠。
而上大夫已齿是楚墨领袖,墨家同样擅长打造工具。
屈原会意,楚王想要用从工匠哪里获容易获取面粉的方式。
不久后,昭雎和已齿赶到。
礼毕。
熊槐指着面粉道:“两位贤卿,今日寡人得到一件新东西,就是这种面粉,由麦米磨制而成。”
昭雎和已齿看着面粉,各有所思,一时不明楚王是什么意思。
第一百三十章 面粉计划()
熊槐本想介绍一下面粉制成的馒头等食物,可是一时没有实物,只能介绍道:“此物是通过舂米的方式获取,制作极为困难,所以寡人想向两位询问,是否有其他的工具,能将麦米制作成粉状面粉。”
昭雎和已齿同时摇了摇头,表示还没有这种工具。
熊槐顿时松了一口气。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类似石磨的这种东西,那实在是太好了。
熊槐顿时严肃起来,对李秋道:“驱散殿内所有随从,所有人离开此殿五十步,不许任何靠近,擅闯者杀无赦。”
李秋一惊,立即躬身道:“唯。”
屈原三人闻言同样大惊,楚王这是要说大事情啊。
尤其是昭雎,不久前碰到这种事情,还是楚王改变楚国战略的时候,这一次的事情同样不小。
所欲侍从都离开后,殿中只剩下四人。
熊槐从自己腰间取下两块美玉,然后一上一下叠在一起,然后用手转动上面的美玉,向昭雎已齿问道:“两位贤卿,若是两块精心打磨的石块,如同这样转动,能否将麦米磨成粉末。”
石磨的制作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少的只是一个思想的火花。
楚王一用美玉演示,经常和工匠打交道,并且经常自己动手实践的已齿,瞬间就将石磨的运作原理想明白。
昭雎还没有回答,已齿点头道:“大王,此事可行,而且制作这样的石块并不复杂,很容易就可以制作出来。”
昭雎随后赞同道:“大王,上大夫所言甚是,此事容易。”
见已齿立即想明白,熊槐大喜道:“好,若是寡人将此事交由两位贤卿负责,三天时间能否制成一个能将麦米磨成面粉的石磨。”
昭雎已齿应道:“臣必定能完成大王所托。”
“好。”熊槐赞了一声,道:“三位贤卿应该知道,麦米不仅冬季能耕种,而且产量还要在粟米之上。”
“而麦米之所以被百姓拒绝,是因为难以食用。若是麦米磨成面粉,那么麦米难以使用的弊端,将会彻底避免,如此一来,我楚国也将多出一种主粮。”
对于小麦或者说面粉的食用效果,熊槐毫不怀疑,毕竟这是千百年间,历史和群众的共同选择。
见三人会意,已经意识到小麦在粮食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