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宇文氏内部晋王党和帝党的纷争,王氏站在晋王党一边,所幸后来未遭清算;
而当宇文氏和尉迟氏决出胜负后,“附逆”尉迟氏的王氏,运气依旧格外的好王熙的表妹尉迟炽繁,是时为西阳王的宇文温之王妃。
靠着这关系,加上王熙并没有真的“助纣为虐”,所以躲过了清算,赋闲在家,后来得朝廷任用,到个寻常小州当个悠闲刺史。
原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未曾料他的表妹夫成了天子,表妹成了皇后,另一个表妹成了宠妃,而表外甥成了皇太子。
这一下,王熙的安稳日子过不下去了。
作为皇后为数不多的亲族,王熙本该走运,好歹沾沾光,然而他可不想沾光。
尉迟皇后因为家族关系,身份敏感,许多人担心这个尉迟氏的“余孽”要翻案,所以朝野内外隐约有一股废后、废太子思潮,但没人敢和天子对着干,于是王熙这个“外戚”,成了扳倒皇后和太子的破绽之一。
也就是通过对付他,来牵连尉迟皇后及太子,王熙本来好好的当着清闲官,却因此身处暗流涌动之中,随时都有可能被污蔑,表妹夫也考虑到他的尴尬之处,没怎么任用,但即便如此,王熙依旧经常被人找茬。
当官就得做事,本来按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原则,王熙打算“碌碌无为”,但在有心人的“关注”下,碌碌无为成了他的罪过。
既然不能碌碌无为,那就干些事,但只要一做事,就很容易被人鸡蛋里挑骨头。
王熙这几年成日里被人指桑骂槐,心烦得很,天子知道事情原委,却又无法在明面上说什么,毕竟那些人精得很,自己不出头,老是撺掇别人发难。
眼见着仕途日渐艰难,王熙想辞官回家,又怕被人讽为“有怨望”,真是进退两难。
所幸,天子让他文转武,带兵打仗,省得每年接受吏部考核,成日里被人挑毛病。
然而以王熙的身份,即便带兵也不能留在长安,因为这么一来,他更容易被人中伤。
有人暗地里推动废后,却一直未有大动作,因为皇后姊妹深得圣眷,地位一时半会不会动摇,那么若是选择给太子泼污水,效果不能说没有。
自古太子难当,如果王熙在长安,手中有兵,且不说兵多不多,但这就是一个“凶器”,那些人可以污蔑太子试图勾结表舅,行枭獍之事,时间一长,天子免不得心里嘀咕。
基于如此原因,王熙被天子打发到青州练兵,为朝廷将来收复辽东、平定高句丽做准备,而他本人的郡望为乐浪王氏,倒也能和辽东扯得上一些关系。
虽然那已是数百年前的事了。
想着想着,王熙感慨万千,他作为乐浪王氏后代,回到了乐浪故地,看着这陌生的山山水水,心里总是觉得有些别扭。
说是家乡,却没有故旧,没有祖宅,不知乡音,也不知祖宗安息之地在何处。
也许乐浪王氏依旧有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但数百年过去,本该为汉民的王氏子弟,恐怕所说、所写已经不再是汉语、汉字。
王熙出征前,做足了功课,通过突击读书、翻阅史料,他对“家乡”的了解,终于不再是一头雾水,而这数百年来乐浪故地的变化,当年中原遗民虽然不能说换种,但基本上都被“同化”了。
高句丽趁着中原战乱,并吞乐浪、带方之地,虽然当地中原遗民有过反抗,虽然名义上臣服高句丽,实际上自成一体,但和故国的联系被斩断,遗民变成无源之水,无法在烈焰之中撑上多久。
在故乡待不下去的遗民,一部分外逃,想返回中原故国,但中原战火纷飞,无尺寸立锥之地,于是许多人选择南下,进入百济、新罗避难。
亦或是东渡倭国,成了倭国的渡来人。
而留在家乡的遗民,渐渐被高句丽“同化”,与中原故国的联系,在时光流逝之中消失。
所以,现在不会有人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欢迎中原朝廷收复故土。
因为王师来迟了,迟到了数百年。
在这乐浪故地,周军怕是举目皆敌,想要和当地大族打好关系,恐怕是妄想。
就像王熙一样,即便同是乐浪王氏后代,这里的王氏会认他这个同宗之人么?
会以举族之力协助中原朝廷收复故地么?
王熙觉得恐怕不会。
地理的隔离加重了心理上的隔离,如今乐浪故地的中原遗民后代,恐怕已经不会对中原军队产生任何亲切感。
所以,该怎么办?
脚步声起,数名髡发将领近前,向王熙“报道”,他们麾下的“髡军”按时抵达,将要以此壁垒为据点,开展下一步作战行动。
王熙和这几名“熟人”交谈起来,对方很快告退,组织麾下兵马扎营,王熙看着远处那些忙碌着的“髡兵”,忽然觉得如释重负。
行军打仗,有些事做了坏名声,这种事要是正经官军做了,带兵将领怕是要倒霉。
然而有的事又不得不做,不然麻烦不断,所以需要有专门的“工具”来做这种“脏活”。
北洋贸易公司的“髡军”,就是一件趁手的工具。
想着想着,王熙收回感慨,再度看向四周,看着祖宗的乐浪故土。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对策()
平壤,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水,城中多为库房、粮仓、储备粮草物资军械,城外遍布民宅,为贵贱之人日常所居,待得有敌来犯,方才入城据守。顶点 23S.更新最快
此刻,渡海而来的周军已经兵临平壤城下,高句丽军民焚烧城外民宅,悉数退入城中防守,等待各地援军赶来救援。
百年来,从未有外敌兵锋直达平壤,所以此时此刻,城中军民多有忧虑之色,对于城外的不速之客,有着许多离奇的传言在城内流传。
有说周军会妖术,寻常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抗衡;又有说周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绝不留一个活人,让人闻之色变。
流言有很多,不知真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周军的进军速度很快。
周军来得太快,高句丽一方事前所做海防布置形同虚设,而水沿岸防线也无力抵抗,以至于让敌人兵临城下。
现在,周军于城西南侧、东南侧水北岸各立水陆寨一座,又于城西北侧里陆寨一座,以“围三缺一”的方式对平壤实行包夹。
纯粹的围城,还没围死,更别说进攻。
周军为何如此行事?
大概是兵力不足,所以只能围,暂时不能攻。
高句丽王高元如是想,此刻,他站在平壤城头,看着城外水畔周军营寨,又看看城旁已经化作废墟的民宅,不由得心生无力之感。
他知道周国有个做海贸的官署,拥有庞大的船队,所以高元一直提防周军渡海而来,经由水而上直击平壤,为此做了许多布置。
然而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筑的长墙、堡垒,在对方凌厉的攻势面前不堪一击,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构想落空,只是为平壤争取到了一些应对的时间。
看着兵临城下的周军迟迟不进攻,高元不知该高兴还是失望,因为平壤陈坚固非常,他不认为对方有能力速下,所以希望对方强攻之下伤亡惨重,士气大跌。
却又担心周军有什么犀利的攻城手段,可以轻易攻入平壤,届时可就不妙了。
思来想去,高元觉得被敌军兵临城下终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即便此次平安度过,却会招来非议,对于他的声望是不小的损害。
届时,渊氏的气焰就会愈发嚣张了。
想着想着,高元的心情差了许多,不久前因为莫离支渊子游去世而暗地里的喜悦之情,如今早已烟消云散。
渊氏家主渊子游任莫离支多年,在其经营下,源氏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威胁王权,尾大不掉,高元为了解决这一隐患,可谓殚精极虑却收效甚微。
本来十余年前渊子游就该在一场大病之中去世,结果居然奇迹般的好了,自那以后渊子游便多方布局,让其子渊太祚渐渐掌握权力。
正是有了十余年的铺垫,所以不久前渊子游真的去世后,渊太祚马上就继任莫离支,然后牢牢把持大权,高元丝毫没觉得渊氏的威胁少了一丝。
而他的对手年轻了许多,不说别的,光是比寿命,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面对权臣家族,高元有心无力,只能徐图之,慢慢和对方耗,他本想靠着军功聚集威望,结果招惹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这个对手比狼凶残,比狐狸狡猾,惹上了就甩不掉,现在后悔也没用了。
看着城外周军营寨,高元走下城头,向王宫而去。
他的住处实际上是在城外一侧,如今权以城内官署为宫,平日召集文武官员议事,今日亦是如此,他要商议出对策来,化解当前面临的危局。
周军围而不攻,看样子是因为兵力不足,所以对方有可能是等下一批援军到来之后,再对平壤实行进攻,但还有一种可能,是高元所担心的。
那就是周军此次出击的第一目标不是平壤,而是对平壤周边地区烧杀抢掠、破坏农田。
周军先兵临城下,逼迫高句丽一方为了保卫国都而集结兵力,于是周边地方兵力空虚,正好为周军的烧杀抢掠提供机会。
这几年来周国的总总行动表明,对方不急着和高句丽决一胜负,而是要通过不断袭扰的方式,消耗高句丽的国力和兵力,待得时机合适,再全力一击。
这一点,高元看得出来,应对起来却无可奈何,他本打算靠着辽东各坚固的山城和周国耗,每年从夏天耗到秋末,耗得对方每次都无功而返,结果却未能如愿。
周军的攻城手段了得,高元和文武官员们设想中的以守为攻、以拖待变的对策略起不了太好的效果。
周国每年都要派兵袭扰辽东,严重干扰了各地的农耕,又派兵入鸭绿水,不断袭扰沿岸城池、村落,长此以往,己方会吃不消的。
高元多方打听,知道如今的周国国君很年轻,又善于打仗,如今耐着性子来消耗高句丽的国力,最终目的当然就是要灭国。
现在,对方烧杀抢掠的目标直接定在平壤及周边地区,如果真让周军把水流域搞得一团糟,高元觉得即便数年后周军不来,南边的百济和新罗就要趁火打劫了。
如此危局,如果不能尽快采取对策,再拖下去可不妙。
为此,他和心腹们拟定了几个对策,首先,要和百济结盟,挑动对方继续对新罗用兵,由此解决南边的问题。
本来百济和高句丽一直敌对,如今对于新罗的仇恨却更胜一筹,百济又和东海倭国联手,一起对付新罗,而且百济的属国耽罗被周国抢走了,两国之间有隔阂。
所以高元觉得百济可以争取一下,将其引为盟友。
而第二个对策,就是借助辽东各部的力量,许以重利,引为助力,和妄图攻占辽东的周国交锋。
周国派兵袭扰辽东,那么己方就让各部袭扰辽西,如果战事顺利,恐怕契丹、奚人也会蠢蠢欲动的,届时辽西局势不稳,想来会牵扯周国许多精力,使得对方无力在辽东投入太多军队。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突厥的可汗们再次联系上,靠对方在西面牵制周国,使得对方没有办法集中军队东侵。
想着想着,高元面色依旧凝重,这些对策必然要施行,但效果如何还很难说,至于已经兵临平壤城外的敌军该如何解决。。。
他叹了口气,继续前进。
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还能如何解决?
只能硬扛下去。
第一百二十六章 听天由命()
一片焦黑的废墟,依稀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座村庄,残垣断壁间,横七竖八躺着一些尸体,来晚一步的高句丽士兵们检查着尸体,面色渐渐凝重。
倒毙地面的死者,清一色都是成年男性,每名死者手里或者身边都有木棍、石块等物品,身上伤口不算多,却都是致命伤,显而易见,死者们生前都与人搏斗,却被轻易击杀。
而残垣断壁之中,有些许老者探出头,见着是官军来了,一个个嚎啕大哭起来,哭声凄厉,让人闻之落泪。
事情很简单也很残酷,那就是这座村庄前几日遭到了“短毛”的袭击,村民的自卫力量在对方面前不堪一击,随后这些“短毛”冲进村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对方首先杀害那些敢于防抗的人,然后抢劫家畜、粮草、财物,并将所有人驱赶到一起,分开男女、老幼。
行动不便的老人都被对方留了下来,而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