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关中铁路(东起渭口、西抵洛邑)修好,就要将其向东延长,将长安和洛阳连接起来,而为了照顾黄河中下游航运,太子认为“客货分离”能够照顾多方利益。
所谓“客货分离”,就是一旦长安至洛阳铁路建成通车,在一定期限内只进行客运,货运依旧由火轮船承担(渭口至洛阳河段),而这个期限,名为“缓冲期”。
等缓冲期结束,铁路运输会逐步增加货运量,慢慢让三门峡地区航运让路,让从事航运的船行、轮船招商局有调整的时间。
之所以要这么规划,是为了照顾航运的利益团体,毕竟三门峡天险才克服没几年,许多人购置了新式火轮船跑航运,若一下子被铁路运输冲击,会让这些人亏得倾家荡产。
除去海运不说,江河航运肯定比不上铁路运输,朝廷将来必然倚重铁路,所以要给一个缓冲期,让大部分从事航运的人能够规避风险。
太子能想到这一点,说明眼界不错,宇文温很满意。
再有,太子拟定了一个方案,要在长安之外,建设一个天下铁路“副枢纽”,承担关东地区的铁路网调度职责,这个副枢纽,将会是一个十字形铁路网的中心。
这个十字形铁路网,由一横(东起东海之滨、西抵河西的铁路)、一竖(北起幽燕、南抵两广)两条铁路构成,而其中心,不在洛阳。
按照太子组织相关人员的初步论证,这十字形铁路网的交汇点(副枢纽),在荧州或汴州一带会比较合适,一旦铁路网成形,其繁荣程度,必然不亚于洛阳。
宇文温看到这个铁路规划时颇为惊讶,因为这个构思,很像后世的“事实”:横跨南北的京汉铁路(还有后来的京广铁路),以及横跨东西的陇海铁路,交错在一起就是个十字形。
其交汇点是郑州,而郑州就是因为成为铁路枢纽,才快速发展起来,最后取代开封的位置,成为河南省省会。
宇文温曾经为此琢磨了一阵子,觉得后世的郑州,应该大概位于现在的荧州和汴州之间。
这是巧合么?宇文温认为不是,因为这是基于现实的铁路建设最优结果。
太子不是拍脑袋就想出来这种方案,而是大量技术官员经过多方论证之后,初步拟定的一个规划方案,计划大概用三十年时间完成。
一开始,这个铁路网是要以洛阳为交汇点,但考虑到未来黄河铁路桥的选址,还有洛阳南面伏牛山脉的阻挡,所以多备了个预选方案,将交汇点落在虎牢关以东。
结果这个备选方案越看越顺眼,优点比第一方案多,所以。。。
宇文温正在感慨历史的巧合,宦官端来饭菜,而贵妃杨丽华也来了。
看上去有些心事重重的杨丽华,陪着宇文温用膳,宇文温默默地吃着,杨丽华默默地坐着。
气氛有些微妙,宇文温吃饱喝足,见杨丽华如此“内热外冷”,觉得好笑,干咳数声,哼哼起来:“哎呀,南风起,天气越来越热呀,都差不多和天竺一般热了。”
“呃。。。。是呀。。。。”杨丽华讷讷,见着宇文温挑起了话题,却不说下去,硬着头皮说:“二郎,这。。这。。。。五山十刹制已经实施了吧。。。。”
宇文温点点头:“嗯,名分已定,赶不上趟的人,怕是没有位置了。”
“啊。。。。那、那。。。那他回来了,还有容身之处么?”
“哪个他?”
面对宇文温的反问,杨丽华说话声越来越低:“二郎,他。。他已经出家差不多三十载了。。。”
“嗯,然后呢?”
“莫要为难他。。。”杨丽华看着宇文温,双眼满是哀求。
宇文温看着杨丽华,良久,笑起来:“这话说的,当年没有发生的事,现在也不会发生,他从天竺学成归来,能不能站稳脚跟,就看他能不能靠学问折服南北两宗。”
“我会给他机会,这机会能否把握住,就看他有没有真才实学。”
杨丽华的弟弟,俗家名“杨广”的智缘和尚,在天竺那烂陀寺求学十二载,如今已乘坐南洋贸易公司的海船返回中原,不久前在广州番禹登岸。
宇文温收到密报(电报)后,想了几晚,还是决定把这消息告诉杨丽华。
智缘和尚此次回来,携带了大量“原版”(梵文版)佛经,又有几名同伴随行,要将原版佛经翻译,以便让中原佛教获得“真经”。
这种便宜亲戚,宇文温本是不待见的,不过看在杨丽华的份上,他不会为难这位“留学僧”,还要给机会以对方,让其与同伴翻译佛经,并且和中原佛教南北两宗的高僧交流交流。
前提是对方识相,不要想着什么“反周复隋”,若真是一心修行,那倒也不错。
“古”有唐玄奘西天取经,“今”有周智缘天竺留学,如此“巧合”,让宇文温颇为感慨。
杨丽华探得宇文温口风,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她不是想为弟弟争取什么好处,弟弟出家前留下血脉,这就够了,她只是想为弟弟求个免死。
宇文温正和杨丽华交谈,皇后尉迟炽繁也来了,宇文温见着皇后入内,不由得心中一叹。
哎,亲戚,亲戚,这年头便宜亲戚怎么这么多? 富品中文
第五百七十一章 亲戚()
上午,御苑,宇文温和尉迟炽繁交谈,谈起尉迟炽繁的一个便宜亲戚。
去年年底,碛西(这个时代对西域的称呼)诸国使者来朝,其中一个国家的使者,带来了国王的亲笔信,信为汉文所写,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宇文温倒也能看明白。
这个国家名为于阗,其国王以番邦小国国主的身份,在信中向远在中原的皇帝、皇后问安。
又以后辈的身份,向皇后问安。
前一个身份很正常,为什么会有后一个身份?
原因很简单,同姓之谊。
于阗国,王族姓为“尉迟”,大周皇后同样姓尉迟。
按照通俗的看法,既然是同姓,意味着数百年前是一家人。
所以于阗国王尉迟卑示闭练,以后辈的身份,向大周的尉迟皇后问安。
这大老远的忽然冒出个便宜亲戚,宇文温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位莫非想搞诈骗,不过于阗王族确实为“尉迟”姓氏,于阗国王这么攀亲戚,其实是有“抱大腿”的意思。
当然,对方不是要抱尉迟皇后的大腿,而是要抱宇文温或者说周国的大腿,所以才厚着脸皮扯“同姓之谊”,探探口风。
宇文温当时和心腹们一合计,觉得这种便宜亲戚认了没坏处,于是顺水推舟,让有司为皇后尉迟炽繁代笔,以长辈的身份,问候同姓后辈、尉迟卑示闭练。
一来一回,尉迟卑示闭练抱周国大腿的心思更加热络,不断遣使来朝,而身处沙州、不断暗地里在碛西(西域)搞事的“明德参军”们,在这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一番操作下来,皇后尉迟炽繁就有了个便宜远房亲戚。
当然,于阗国祚迄今据说已逾千年,于阗王族尉迟氏,和尉迟炽繁所属的尉迟氏基本上没什么关系,对方直接“认亲”太胡扯,会让朝野内外有识之士耻笑,所以,“明德参军”们想出了个新花样。
这年头,认假子(干儿子)的事情很常见,所以,宇文温和尉迟炽繁认了尉迟卑示闭练这个“干侄子”。
按照辈分,大周皇帝、皇后,成了于阗国王尉迟卑示闭练的姑父、姑母,上升到国家层面,周国和于阗国,结为姑(父)侄关系。
如此一来,于阗这个碛西小国,立刻有别于龟兹、焉耆、疏勒等其他小国,成了天朝上国周国的远房亲戚。
也就是变相的宗主国、藩属国关系,于阗国使者入朝,和其他小国使者站的位置不一样,更往前一些。
如此一来,若侄儿家周边有泼皮无赖游荡,做姑父、姑姑的派“护院”去帮忙镇宅,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这是战略层面的事情,宇文温不需要向尉迟炽繁细说,他现在是给对方吃‘定心丸’:“你放心,朝廷给于阗国的诏书,用词都经过仔细斟酌,不会让人嘲笑你认野亲戚。”
“那。。不会对太子的声誉有影响吧?”尉迟炽繁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为了太子,她觉得自己认个莫名其妙的亲戚也无所谓,但若是这种做法适得其反,她可不乐意。
宇文温摇摇头:“不会,有识之士都会想明白,你和太子认下这远亲,是为了朝廷,为大局着想。”
“当然,为了避免引起误会,这段时间各都会报纸也会把于阗国的来历大概介绍一下,让百姓们知道,你可没有认野亲戚,而是约定为姑侄。”
“约定和认亲,是两码事。”
尉迟炽繁闻言点点头:“喔。。。那于阗国王族的尉迟姓氏,到底是源自何处?”
“很大概率是音译而已。”
宇文温的回答,让尉迟炽繁颇为诧异:“啊?只是音译?”
“没错,很大概率是音译而已。”宇文温说完,开始给尉迟炽繁讲于阗王族尉迟姓氏的起源(推断)。
于阗,其名在前汉(西汉)时就已经出现在中原文献中,国祚到现在,号称延续千年,其王族姓“尉迟”,名字本源大概率是音译。
根据刘焯等“学霸”的考究,一开始的音译可能是“尉林”或“俞林”。
于阗王族,或者说其主体国民的族属,似乎和汉时的月氏有关,其王族、国民样貌,有别于其他几个碛西(西域)小国的国民。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考据后认为,于阗国的尉迟氏是外来户,和吐谷浑的慕容氏一样,是当年从中原西迁的尉迟氏某个分支,灭了于阗王族,鹊巢鸠占。
又有学者考证,认为很久以前于阗国饱受战乱蹂躏,于是有部分王族东逃,进入代北地区,成了中原尉迟氏的起源之一。
不管事情真相是什么,反正于阗国王族姓氏是“尉迟”,据其国王自述,当年汉朝时,第十四代于阗国王尉迟迟耶(音译)迎娶中原公主。
公主带来了种桑养蚕的技术,又有大量汉族工匠随着公主定居于阗,让于阗农耕大兴,国力快速增长,成为西域著名的桑蚕中心。
然而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因为中原历代都有史官记载历史,史料文献很丰富,所以未见任何文献记载汉时(那个时期)有中原公主下嫁于阗。
但是,根据刘焯等人的考据,这样的传说,却和一段历史相吻合。
第十四代于阗国王尉迟迟耶的时代,大概是后汉(东汉)初年或之前一段时间。
那时,王莽篡汉,无暇顾及西域,于是匈奴单于卷土重来,将西域和中原的联系切断。
汉朝设在西域龟兹的西域都护府,其军人、屯民无法东归,于是来到一直忠于中原朝廷的于阗及附近地区避难,大量军人、官吏、工匠、屯田百姓及其家属就此定居。
在这种情况下,于阗国民从汉民那里学会种桑养蚕,学会各种手工业、农耕技能不足为奇。
按照刘焯等人的推断,第十四代于阗国王当时娶的女子,可能是寓居于阗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官吏之女,于是渲染为公主,算是给脸上贴金。
按《后汉书》记载,邻国莎车来犯,罢黜尉迟迟耶,立其弟为于阗王。
尉迟迟耶和汉女所生子东逃入汉,就此在中原定居,再未回国,所以这位于阗王子及其家人,可能是中原尉迟氏的起源之一。
后来,于阗反攻,打得莎车大败,于阗王族出身的广德(尉迟广德)在汉人韩融的帮助下重建政权,而于阗上层人物大多通晓汉字、汉文。
尉迟广德攻破莎车,重振国势,可是他虽然赶走了恶犬,却引来猛虎匈奴的虎视眈眈。
面对匈奴的恐吓,于阗国屈服,接受匈奴使者的“监护”,就在这时,汉朝的使节团来了,正使姓班名超。
尉迟炽繁听到这里,问:“是投笔从戎的班超么?”
“对,就是投笔从戎的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宇文温点点头,”班超经略西域,于阗再次归附中原朝廷。“
听了宇文温的详细解释,尉迟炽繁算是对于阗有了深刻了解,她又问:“那,如今我们和于阗约定为姑侄,就是为了方便经略碛西?”
“对,有了这个名号,办起事来方便不少。”
“可是,可是朝廷若派兵驻扎于阗,西突厥的可汗岂不是芒刺在背,他能坐得住?”
宇文温回答:“所以要用白手套嘛,瀚海贸易公司,总算在碛西有个绝佳的分号驻地了不是?”
“原来如此,二郎用的还是老套路。”尉迟炽繁笑道,宇文温也笑起来:“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