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一个电路供电。
那个电路上有个装置很简单,是一个摆在案上类似闸刀开关的东西,不过闸刀把手变成了方便手指按压的凹形圆盘,其下端呈锥形,按下之后可以和底盘上的铜条接触。
这闸刀开关形状特别,所以有了新的名字,叫做“电键”。
“电线连接完毕检查电路!”
“电池检查完毕,电流正常,电压正常!”
“译电员,按着这几个字开始译码,你,负责审核!”
“译码完毕!”
“复核完毕,确定无误!”
“按电铃,通知他们准备开始!”
一人拉下案桌上的闸刀开关,与此同时,西边房间内一个电铃响起,这是东边通知西边,就要开始了。
他们同样拉下一个闸刀开关,东边房间内的电铃也随之响起,那是西边通知东边,他们准备好了。
东边房间内,一个年轻人拿着译电员递给他的纸条,按着上面写着的一组组由点、划组成的符,聚精会神的按动电键。
电键短按代表“点”,长按代表“划”,而电路将电键的动作,传到了西边房间内的衔铁上,衔铁的末端有一只炭笔,在人力手摇带着移动的纸条上画着点和划。
衔铁共有三组,摇纸条的也有三人,三组衔铁同时在纸条上记录着点和划,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衔铁不再动作,而铃声响起,说明“发送”结束。
等候多时的人们,分三组拿起纸条,一人在本子上抄着那些点、划,列成一组一组的符,那是郎主教的“阿拉伯数字”。
另一人则翻阅着对照表,查出那一组组数字对应的汉字,然后写了下来。
反复校对几次,确定无误之后,三组人将结果汇总,点、划最后终成一句话:打死我也不说。
“咦?这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一会你过去,他们问你,你是不是说‘打死我也不说’?然后就被他们打了?”一人促狭的说着。
“啊?那,那我该怎么说?”
“笨蛋,把写有的纸拿过去他们自己看。”(。)
第六十四章 距离()
万里无云,晴空下湖畔边,一大群鸽子绕着湖畔庄园“仆仆”的飞着,?6??是邾国公府养的鸽子,规模蔚为壮观,连同大片湖景一起,已成了西阳城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大家都知道邾国公嗜食鸽肉,而乳鸽,鸽子蛋的各种做法,也是其名下五味斋的菜色之一,所以外人对于这里如此规模的鸽群都习以为常。
鸽舍外空地上,宇文温正带着儿女们喂鸽子,小家伙们欢呼雀跃,拿着鸽食不停撒着,四周都是“咕咕”声,颜色各异的鸽子们落在地上,把他们围起来。
宇文温带着家眷来湖畔庄园小住几日,原本也要带堂侄侄子宇文理、小舅子萧r一起过来,不过两位正好这几日要和好友孔颖达在州学“组队”辩论,所以就没有同行。
说是小住几日,结果住了就不想回去了,尤其是小家伙们,三个最小的留在府邸,由留守府邸的尉迟炽繁带着,而前面四个大的就在庄园乐翻了天。
城里府邸对于他们来说,
有点像笼子,而湖畔庄园才是有趣的地方,所以原定小住几日,看来还得再延长一段时间。
宇文温担负着亲子重任,又不能抛下公务,所以即便是在这里,也是从白天忙到晚上,陪着儿女玩,处理事务,晚上还得“交公粮”。
交完公粮还得“加一个钟”,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回城到官衙“上班”,下午回来陪着儿女玩,所以他忙得很。
喂鸽子很惬意,但鸽屎糊脸就不那么惬意了,宇文温擦掉脸上的一泡鸽屎,看着这一大群自己的心血,非但没有恼怒反倒十分欣慰。
近代以前,长距离通信一直是个问题,信鸽勉强堪用,所以宇文温花了血本来培育、选育信鸽,迄今已有六个年头,成果斐然。
一代代的筛选,得到了能够稳定飞行千里的信鸽,如今能从邺城飞回西阳的信鸽已经越来越多,为他带来千里之外邺城的各种信息。
飞鸽能传书,在这个时代没多少人知道,所以掩人耳目,他索性养了一大批鸽子,信鸽、肉鸽混在一起,即便是担上“嗜吃鸽肉”的名声也在所不惜。
“阿耶!鸽食没有了!”
“啊?啊,阿耶这里有,这里有。。。”
一家人正其乐融融间,有名仆人来到附近等候,垂手而立一声不吭,杨丽华见状心知此人有事向宇文温禀报,赶紧和萧九娘一起带着小家伙们去旁边玩耍去了。
宇文温向别墅走去,那人紧紧跟随,来到书房后,开始向宇文温汇报工作。
他负责“电报”小组,而该小组从事的相关工作,其“密级”在府里是排名前列的,直接由郎主宇文温指导。
电池,电磁铁,铜线/铁线,有了这三样东西,他们在宇文温的指导下,终于初步实现了技术构想,但接下来的工作还有很多。
“电报实验得如何了?”
“回郎主,已经试验过了,没有问题,如今大家正在练习发报。”
男子说到这里,将一个小册子捧了上来:“郎主,电报的对照表编制完成过目。”
宇文温接过小册子,细细的翻看起来,这是电报传递信息的关键,能把文字从电线的一头通过电流“传送”到另一头。
常用汉字就有上千个,想要通过电报的电键传送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用编码来转换。
电键传送信息,最基本的要素只有点、划,然后根据组合来代表不同的对应信息,也就是“电报码”,宇文温参考那个时代的汉字电报码原理手下山寨了一份出来。
以他的名字为例:宇,
数字编码1111;文,数字编码1112;温,数字编码1113。
电报码用点和划对数字“1”至“9”还有“0”编码,发电报时发的就是这一组组数字,然后接收方根据这一组组数字,按着汉字电报对照码“翻译”出相应的字来。
“做得不错他们多加练习。”宇文温将那小本子收好,这是递交给他“存档”的。
“电报的实验,按着计划一步步来,不求快,但求稳。”
宇文温详细过问了电报小组的情况,待其退下之后,自己一个人陷入沉思。
用信鸽进行长距离通信,问题不是没有,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出在鸽子的归巢习性上,简单来说,要用信鸽往一个地方传信,所用信鸽的巢必须在这个地方。
也就是说这只信鸽得在目的地长期生活过,否则就不能利用其归巢的习性送信。
宇文温在西阳城,想要用飞鸽传书给邺城送信,那就得有在邺城长大的信鸽,所以要达到这种目的,他必须在邺城养鸽子。
在一个地方养一群鸽子,可以解释为“嗜吃鸽肉”,但在外地又养了一群或几群鸽子,再解释为“嗜吃鸽肉”就是掩耳盗铃了。
有心人可以猜得出其中必有蹊跷,宇文温想尽量对飞鸽传书保密,所以信鸽的繁殖地颇受限制。
要在某地向西阳进行飞鸽传书,先得从西阳带着信鸽过去,信鸽用完之后,还得来西阳拿鸽子,及时性有些差,更别说鸽子在半路上会出各种意外,所以至少要双重备份,一次放飞两只以上。
这有些麻烦,但勉强堪用,可一旦他转到别处任职,那辛辛苦苦养起来的一群鸽子就作废了,得孵化下一代在新地方成长起来。
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不如索性脑洞大开搞个黑科技,来个无线通信?
搞不出来,免谈,无线通信看起来原理简单,实际上根本他没有那技术水平,不要说无线电话,就是无线电报都弄不出来。
所以宇文温退而求此次,试图点开“有线电报”的科技树。
电报长距离可靠通信有了可能,即便是有线电报,在这个时代也是一件,这可是19世纪才出现的装置,在这个时代就是黑科技。
古代无论中外,幅员辽阔的帝国再大都有个极限,那就是距离。
太远的距离中央政府的令不能及时传到边疆,山高皇帝远,封疆大吏自成一统,实际上和独立王国没区别,飞鸽传书也许能用一用,但依旧是杯水车薪。
如果能解决长距离传递信息的问题,那就可以突破传统的疆域极限。
现在有了有线电报,那么宇文温就可以开启洪荒之力,走上人生巅峰?
理想很,现实很骨感,电报想要实用化,首先得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同一条电线上,能否让多点都能接发电报?
如果只是起止两端之间接发电报,那么实用性就大打折扣,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宇文温是不知道的,所以要不断研究。
一年?五年?十年?天晓得什么时候研究出来。
而另一个问题就是成本,架设有线电报的线路需要成本,而维护这条线路的畅通,则需要更大的费用,线路越长,相关费用越高,这不是他以一己之力能承担得起的。
中央政府需要有线电报,这能有效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作为地方官的宇文温,现在推广电报就是作茧自缚:这和往自己脖子上套绞索没区别。
没有电报,还可以山高皇帝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了电报,早请示、晚请示,搞不好移防一幢兵马都得请示,想装疯卖傻都没机会,一如被婆婆管着的小媳妇。
不过呢,万一哪天媳妇熬成婆,那就不一样了!(。)
第六十五章 约定()
长安,一队气势威严的车驾停在太师府前,一人在左右簇拥下从府里走13,正是隋国天子杨坚,他此次出宫是前来探望病重的太师李穆。
太师李穆已经卧病在床月余,即将油尽灯枯,所以杨坚也算是来见其最后一面,按年纪李穆是他的父辈,也是拥立他为天子最为有力之人。
正是因为拥立有功,李穆位极人臣,家中子弟一百余人在朝为官,即便是还在襁褓中的婴儿,都受封仪同,一门上下尊贵无比。
李穆之子李雅,送走了天子后转回寝室,见着面色苍白的父亲,不由得黯然。
“陛下走了么?”李穆开口问道,气息微弱。
“父亲,陛下回宫了。”
“带他过来吧。”
李雅点点头随后转身离开,片刻后,带着一人走了进来,那人蒙着脸看不清楚真面目,来到李穆榻前随即跪下:“父亲。”
“我不再是你的父亲,你,也不是我的儿子。”
“父亲!”
那人不住的磕头,李雅站在一旁神色黯然,也没劝阻。
李穆有十几个儿子,长子、次子早亡,还有几个儿子殁于王事,李雅是诸子之中最年长者,而面前这个跪地的,是李穆的不孝子,李荣。
不久前,李荣为其幼子讨要官职,天子允了,可李穆却发怒了,认为李荣的行为有辱门风,有要挟朝廷之嫌,上表请天子收回成命。
天子多次居中调解,李穆只是不肯,最后还将李荣逐出家门,父子恩断义绝。
磕了许多头,李荣的额头淤青,见着弟弟有些发飘,李雅赶紧上前将其扶助,随即看向李穆:“父亲,九郎就要走了,就让他再看父亲一面吧。”
他语音哽咽,几乎要落泪,李穆躺在榻上侧过脸,静静地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尤其是那个已经被自己逐出家门的李荣。
“按那日所说,九郎李荣,是我李家的人了。”
“家中子弟,不许再和李荣来往,李荣一家人往后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谁也不许帮他。”
说到这里,李穆剧烈的咳嗽起来,李雅见状上前帮父亲揉着后背,片刻之后咳嗽稍缓,李穆说道:“同样,如果李家日后败落,家破人亡,也和你李荣毫无关系!”
李荣无言只是泪流满面,事到如今,他只能按着先前的约定,从此和家族分道扬镳,再次给父亲磕了几个头后,蒙上脸跟着李雅离开。
父子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李穆耗尽了大部分精力,留在人世间的光阴,已经不多了。
他子孙满堂个个富贵,已经没有太多遗憾,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另一种办法,为李氏留下血脉以防万一。
人生七十七个春秋,李穆经历的事情太多,是非对错已经无所谓,只有让家族的血脉流传下去,才是最的。
五十多年前,魏国的关陇一带爆发大规模叛乱,朝廷派兵入关中平叛,当中一将名叫宇文泰,时年二十三岁,而时年二十岁的他,为其帐内亲兵。
李穆及其两名兄弟屡立战功,成为宇文泰的元从,一起走过风风雨雨。
东西魏大战,邙山之役,乱军之中,李穆急中生智救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