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4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巴州陈军看出来他是袭扰,但却不得不防,周国的鄂州即为原先陈国的郢州,向西与陈国巴州6地相连,原先郢州的上隽郡如今大部为陈国,郡治下隽距离巴州州治巴陵不过百余里。

    时不时出现在下隽郊外的周军,弄得下隽陈军鸡飞狗跳,聚集重兵严防死守,而城外的农田却无法耕作,如今春耕开始,误了农时今年怕是要大规模歉收。

    然而周法尚却未因此劳师动众,因为袭扰下隽和巴州地界的军队,其实并不是官军。

    他们是响应周法尚的召,‘为国分忧’的捕奴队。

    江南鄂州境内的捕奴队,基本都是本地豪强或山寨寨主组织起来的,对于鄂、巴交界处的地形熟得不能再熟,要强攻城池办不到,但不时袭扰却拿手得很。

    打着官军的旗,在下隽或巴州地界出现,可以弄得陈军烽烟满地,对方即便知道他们是袭扰,却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若是稍有懈怠,一旦周军真的杀来就完蛋。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巴州陈军也策划过数次报复式进攻,全都是前锋受挫后立刻收兵,生怕被周法尚趁机衔尾追击。

    宇文温领兵在外征伐数月,周法尚在鄂、巴交界地带也折腾了数月,疲兵之计的效果已经出来,巴州陈军无暇他顾,只求日子能过得安稳些。

    这就是宇文温想要的效果,如今周、陈两国的态势,就是麻杆打狼两头怕,嘴巴上喊打喊杀,其实谁也不想主动进攻。

    周国灭隋指日可待所以不想两线作战,如同一条巨蟒吞了猎物后需要盘着不动以助消化,而陈国么。。。

    “总管,下官探得消息,因为各地民变四起,陈国焦头烂额,已经无暇北顾了。”

    “周使君在建康有细作?”

    “下官亲友众多,建康城内,总是有些故人。。。”

    这种事情没必要问得太明白,周法尚在建康有故人,而宇文温在建康也有“朋友”,各种消息都能及时的“反馈”到西阳。

    陈国维持住淮南州郡,不惜调动人力物力,两年多下来,百姓已经不堪重负,一如明末的辽饷逼反了无数百姓,陈国“淮饷”的副作用已经出现了。

    劳役、兵役无尽头,防止逃役,官府实行连坐之法,结果逼得更多的人举家逃亡,各地豪强趁机吸纳逃人,吞并抛荒的无主之地。

    自耕农是国家的柱石,赋税、兵员、劳力都靠着自耕农,如今陈国破产的自耕农越来越多,税收萎缩,维持国防已经越来越吃力了。

    造反,可能会死,不造反,必然死全家,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先是冲击米铺,然后是官仓,接着是吃大户,最后是杀官。

    历史上这个时期未出现的大规模民变,一如星星之火在陈国国内燃起,至于能否燎原就无法预知。

    宇文温和周法尚交谈了片刻,对方还有公务在身故而告退,走了没多久又有一人登上城头,却是鄂州长史郑通。

    “这几日安置关中百姓,郑长史四处奔走辛苦了。”

    “此乃下官份内之事,不敢说辛苦。”

    “不敢,这两个字用得好,知道的说本官好大官威,不知道的只说本官不恤下属,横竖都是你占了便宜,哈哈哈哈。”

    宇文温心情很好,所以和郑通开起玩笑,这位昔日落魄到街头算命的梁国小浊官,如今终于可以施展胸中抱负,虽然看上去憔悴许多,但看得出干劲十足。

    “总管,四千余户百姓均已安置完毕,下官全程监督,没有人敢中饱私囊或者欺压百姓。”

    “话不要说那么满,胥吏的德性你再清楚不过,不要掉以轻心。”

    “总管请放心,这些吏员都是精心选拔的,他们都知道做得好将来还有受重用的机会,所以没人手脚不干净。”

    郑通的信心很足,他当年就是事务官,各种规则、潜规则门清,此次鄂州安置关中百姓事宜,实际上是他主导,细得不能再细的安置计划都是郑通带着下属制定。

    光耍嘴皮子没用,这几日的安置工作顺利完成,郑通的民政能力得到再次体现,而新的挑战也即将来到。

    “关中局势变幻莫测,农田歉收几成定局,即便朝廷收复洛州能够运粮入关中,那也是杯水车薪,依旧要迁移许多百姓入山南就食。”

    宇文温说完盯着郑通:“僧多粥少,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知道是何意思么?”

    “总管,鄂州还能安置更多的百姓!”

    “能么?这可不能开玩笑,百姓千里迢迢南下,总不能到夏口做饿殍吧?”

    “总管,搭建木屋有黄州作坊供应木料和铁钉,不是问题;衣物、被褥,有黄州作坊供应布匹也不是问题;农具,有大冶监在,更不是问题,唯独粮食,得靠总管筹集了。”

    “说得轻巧,你让本官去哪里弄这许多粮食?”

    “总管必然会有办法的,下官一直深信不疑。”

    宇文温拍了拍郑通肩膀,似笑非笑的说道:“虽然不是行军打仗,你,敢立军令状么?”

    “不知后续会有多少百姓来鄂州?”

    “一万户。”

    “下官愿立军令状。”(。),,。请

第一百五十七章 安置箱() 
夏口,刺史车队向着州衙前进,周法尚坐在车内陷入沉思,从关中长安地区迁来的第一批百姓已经顺利安置,但这只是开始,陆续有许多事情要做。

    短短月余时间就要修好房子安置百姓,能应急的只有木屋,如今人是住下了,可防火是个大问题。

    木屋一排排的十分整齐,看上去让人赏心悦目,可一旦哪天走水就会酿成惨剧,只要片刻功夫,这些安置百姓的定居点就会被大火烧个精光。

    若能有土坯房那么住起来就安全些,只是建土坯房时间紧迫,且不说赶不赶得及,到了夏天一旦下大雨,仓促间建起来的土坯房很容易垮塌。

    到时一死就死全家,比葬身火海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周法尚深知目前安排百姓住木板房只是权宜之计,往后还得建房重新安置。

    建土坯房得看天气,夏天多雨自然不好建房,而要等到秋收后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这期间定居点防火依旧是个大问题。

    更别说后续还有百姓迁来,按着宇文温的说法,累计将近万户,一想到这个数字,周法尚就头痛,与此同时还有兴奋。

    耕、战都离不开人,鄂州历经战乱人口稀少,夏口城的百姓少,那么粮食产出也多不起来,供养不起太多军队,军粮得靠外地输送。

    军队少,打起仗来捉襟见肘,户数少,平日里新修水利就缺人手,没有水利设施,开荒种田就是妄想,想要有所作为更是不用想。

    总共将近一万五千户百姓移居鄂州夏口,只要熬过最初一年,把水利设施修起来开垦荒地,有了收成后鄂州的局面就会打开,所以周法尚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撑下去。

    他没能参与对隋作战,往后想要建功立业就只有参加对陈作战,只要花上两三年功夫在鄂州修生养息囤积粮草,那么等到朝廷对陈国动兵之际,就是自己一显身手之时。

    然而眼前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安置即将南下的下一拨百姓。

    正思索间,车驾已到州衙,周法尚下车后径直来到议事厅,那里已经有人等候多时。

    有身着官服、皂衣的官吏,也有衣着寻常的布衣,按照安排他们要在这里议事,主持者自然是刺史周法尚,如今正主出现,众人行礼之后会谈开始。

    “此次州衙安置关中百姓,有赖诸位大力,百姓如今已顺利定居,本官深感欣慰。”

    话说到这里,周法尚转入正题:“四千户只是个开始,大家也知道后续还有百姓迁来,方才本官已得到确切消息,累计逾万户,大家做好准备了么?”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面色各有不同,官吏们大多惊讶不已,而布衣们则是都是面露喜色,他们都是黄州作坊的掌柜,如今有一个巨大的商机就在眼前,哪能让人不动容?

    “万户,不下五万人,要在数月内陆续抵达鄂州,主要是在夏口定居,所需用度大多需要官府解决,按着先前故事,本官自然是要问一句。。。”

    周法尚环视在场众人,随后郑重开口:“安置百姓事关重大,尔等有无能力接下来?”

    “使君放心,我等必定全力以赴!”

    “口说无凭,先前商议之事现在如何了?”

    面对周法尚的发问,一名官员上前答道:“使君,我等已和诸位掌柜细细敲定相关细节使君过目。。。”

    他领着周法尚来到一张案桌前,旁边放着一个长条木箱,这就是高效安置百姓而做出来的东西:安置箱。

    安置箱,顾名思义安置百姓时要用到的箱子,里面装着的是相关物品,那名官员打开箱子人将箱里的东西一件件拿出来摆在案上,同时向周法尚讲解起来。

    要安置百姓定居,衣、食、住、行都要解决,安置箱以“户”为单位,装着的东西能满足一户人定居下来后的基本需求。

    一户人口平均以五人计,保证冗余,安置箱是以一户六人两老两大两小为基数做准备,第一项准备的和“食”有关。

    关中百姓千里迢迢来到江南夏口,餐具、炊具不太可能随身携带,而安置箱里准备了相应的物品:木碗、木碟、竹杯、木勺各六只,竹筷六对,煮饭用的鬲和甑一对。

    这些东西能满足基本的煮饭、吃饭、喝水需求。

    接下来是“衣”,四套成人衣物,两套儿童衣物,当然尺寸较大不可能合身,需要自行裁剪,衣物用的是价廉物美黄州布。

    另有布巾六条,如何使用就请各自随意,毕竟穷人家没有富人家里那么讲究。

    然后是“住”,草席两张,被褥六张,按成年人的尺寸缝制,说要多暖那是不可能,但质量过得去;木盆、木桶和瓢各两个,小拇指粗的麻绳一丈。

    针线包一个,内有铁针六根,麻线六卷,这些算是日常生活用品,至于“行”,草鞋六双。

    东西都可以装进长条木箱,两个成年人就能搬动,满足远道而来的一户人定居所需安顿下来的百姓有时间慢慢添置其它用品。

    这种新奇的“包装”方式,将为安置工作极大帮助,有多少户人定居,那就准备多少“安置箱”。

    官府定下需要的安置箱数量,物品按照清单统一装箱,由官府派人监督,确定无误贴上封条,运到定居点发放。

    一户人定居下来就发一个安置箱,保证基本的日常生活所需,至于粮食则另行发放,如此一来省事很多。

    省事但不省钱,这么多安置箱都是官府出钱购置,账面上看是净亏,但细细一算却是大赚特赚:人口,是无价之宝。

    将近一万五千户,若是按着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鄂州人口要增加一万五千户,太平时节大约要数十年,花这点钱稳住一万五千户人口,再划算不过。

    周法尚很满意安置箱这种“创意”,而更然他满意的是黄州的掌柜们即将和州衙定下契约,按时按量备足一万个安置箱,如有延误,十倍赔偿。

    白纸黑字,不怕对方违约,也没人敢违约,不说此事事关重大,就是这张大订单,黄州的作坊主必然日夜赶工。

    拿起一个木碗,周法尚仔细的端详起来,一套六个木碗可以紧紧叠在一起,分开后每个碗的尺寸几乎一模一样,不光木碗,就连木碟、木勺亦是如此。

    数量众多,但尺寸一模一样,这不是人力能做到的,周法尚知道黄州的木工作坊有绝活,那就是水力驱动的“车床”。

    一个水力车床可以在一日之内,做出数十个一模一样的木碗、木碟和木勺。

    不光如此,水力驱动的锯床可以轻松地将木材锯成尺寸一样的木片,这些木片被用来箍木桶或者箍木盆,而长长的竹子也被锯开做成竹杯和竹筷。

    不说木条箱的制作,就连木板房的修建也很省事,大别山的木材顺着巴水运到西阳城切片,然后随着黄州监制作的铁钉一起装船来到夏口,用起来十分方便。

    巴水河沙选出的铁砂,还有水力拔丝机的应用,为黄州监大批量制作廉价铁钉了便利,得益于完善的水利设施,黄州西阳各类作坊利用水力,批量作出许多制品,这是别处不具备的能力。

    一万个安置箱,其中所需的物品都可以在黄州西阳城制作、装箱,然后用船运到夏口备用,周法尚第一次感受到宇文温所说“作坊的力量”。

    安置移民,可以在短短月余时间准备好足够数量的安置箱,换而言之,准备数万大军的“军需箱”,对于黄州来说也没什么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