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7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氏分庭抗礼了。

    半壁江山也是江山,当年东西魏对峙的情况极有可能再度重现,变成东西周对峙,但无论如何,山南的局势至少有好转的趋势。

    郝吴伯拍了拍手,示意中断的会议进行,好消息接连传来,他也很高兴,但此时还不能高枕无忧,因为战场不止一处。

    “秋收在即,而战事如火如荼,前方将士奋勇杀敌,我等留守后方,定要保证粮食顺利入库。。。”

    “前线兵马需要粮草供应,需要调集青壮输送粮草,而后方秋收也需要组织人力,很明显两件事挤在一块了,人不够用,怎么办?”

    郝吴伯把当前局势摊开来讲,宇文温命他主持州务,肩膀上是真的挑着重担,秋收一事非同小可,宇文温拼了命要把敌军挡在大别山以北,就是确保秋收顺利进行。

    打仗打的是后勤,兵马再多,粮草接济不上,即便是天下强军都得崩溃,所以如何保证粮食充足,是一军主帅必须考虑的问题。

    黄州总管府治下各州郡这几年大力兴修水利、开荒种田,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基础太差,如今存粮数量也只是称得上够用而已,若战事旷日持久,那么新粮能否顺利入库就成了决定战事成败的关键。

    别处暂且不说,如果让战火烧到黄州总管府地界,即便后来击退敌军,可秋收一旦被耽搁,那就意味着粮食产量骤减,那么来年的军粮就会捉襟见肘。

    若第二年夏秋之际敌军再度进犯,又把战火烧到黄州总管府地界,秋收再次被耽误,黄州军可就熬不下去了。

    郝吴伯担心这个问题,宇文温自然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大家一合计,无论如何都得守住大别山五关,现在,宇文温初步完成了御敌的重任,那么接下来,郝吴伯就必须组织好秋收,确保秋粮顺利入库。

    不光黄州如此,其余各州亦是如此,至于其他总管府,郝吴伯管不着,也没资格管,就该由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宇文明去头痛。

    关于确保秋收的议题总算结束,休息片刻,新的议题开始,还是有关后勤,那就是以当前局势看来,战事恐怕短期之内无法结束,那么军备的准备,刻不容缓。

    行军打仗,头等要事为粮草,而其次就是各类物资,其中十分紧要的消耗品是箭矢,一场大战消耗的箭矢以十万计,而现在黄州军对箭矢的需求只高不低。

    箭矢的制作需要羽毛,而寒衣的制作需要羽绒,眼下秋天已经到来,冬天为期不远,官军将士去年时就发有寒衣,但总需要更换。

    而义军的加入,需要官府寒衣,故而需要的羽毛和羽绒,黄州的鸡鸭鹅养殖场很多,产量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购置寒衣需要花钱。

    若按常例,官府可以征召百姓服劳役,无偿调动人力物力准备各种物资,其中就包括衣被,但黄州总管府甚至山南其他总管府不同,给将士们准备的衣、被要用钱来买。

    即便是成本价,要准备如此多的羽毛和绒毛制作寒衣,花费少数,其他地方且不说,黄州总管府花在这些采购项目上的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换句话说,就是沉重的财政负担。

    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官府却偏偏要花钱,且不说此举对错与否,就问钱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税收中来。

    官府征收的租庸,是谷帛等实物,而铜钱的来源,主要是商税、关税关卡税等,对于黄州总管府来说,商税占大头,兴旺的商业带来了充足的商税,而如何把税按时、按量收上来,成了官府的又一项重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商业活动的一大旺季,置办各类军用物资需要花钱,主要靠税收来支撑开支,所以官员们既要组织秋收、还要组织后勤转运,同时还得保证及时收税。

    现在局势紧张,人手不足,所以要一个人当三个人用,可想而知官吏们肩上的重担有多重。

    士兵上阵厮杀,好歹都要填饱肚子官吏们像牲口一般干活,不加点料那是不行的,所以郝吴伯当众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本月起到十二月,每个月的俸禄,翻倍!”

第一百五十七章 破局() 
安陆,欢呼声此起彼伏,露布飞捷带来了黄州的好消息,黄州军在大别山五关分别击败了来犯的五路敌军,这个消息再度于城中引起了轰动。

    之所以说是“再度”,那是因为之前已经有江陵方面的捷报,江陵之围已解,忽然发难的湘西道行军伤亡惨重。

    一西一东两个方向接连传来好消息安陆城各色人等欣喜之余,心也定了许多,局势突变之际,大家还在为山南的安慰忧心忡忡,而如今侧翼危机解除,局势明显已经好转。

    对于大部分官员和各地大族来说,宇文氏和尉迟氏斗成什么样子都无所谓,关键是自家的利益如何保证,如果尉迟氏的大军势如破竹,席卷山南各地,那么大家就得赶紧和宇文氏划清关系。

    可如今宇文氏的地盘似乎还比较牢固,那么有的心思就得收起来,好好观察一下局势再说,如此首鼠两端确实有些摆不上台面,但在兵荒马乱之际,保住自己和家族才是最的。

    有条件的家族可以两面下注,若是男丁稀薄的人家就得认真看清楚局势,免得下错注输得倾家荡产,所以对于许多人来说,静观其变是最稳妥的办法。

    人心难测,但有迹可循,此时此刻,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宇文明就很清楚城中许多人的想法,虽然没有证据,但他知道光凭两场大胜,还无法解除宇文氏的危机。

    尉迟氏势大还主动决裂,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宇文氏就处于下风,江陵和大别山五关这两个方向的大胜,只是阻止了局势恶化,要想扭转战局,还得看两个地方。

    首先是关中,蒲坂…潼关一线迟早要爆发决战,一旦宇文氏输了就会丢掉关中,而关中丢了,山南无法撑下去。

    其次是荆州,作为荆州东北方向门户的方城,已经陷入重重围困,一旦丢失,尉迟氏的大军就会兵临上宛城下,叶宛通道为尉迟氏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若上宛再失守,荆州总管府的治所穰城随即危在旦夕,连接关中和山南的武关道也会被切断,极易被尉迟氏逐个击破。

    所以当前局势依旧不乐观,宇文明知道,其实己方有许多人抱着首鼠两端的态度在观望,虽然有些无奈,但这就是世态炎凉。

    商贾都知道规避风险,事关家族兴衰,那些人想要投机在所难免,所以宇文明即便知道有的人立场不坚定,也只能装作不知道。

    正是因为人心不稳,所以宇文明只能坐镇安陆而不是襄阳,为的就是防止意外发生。

    但并不是所与人都在袖手旁观,看他们宇文氏的笑话,也有人大力相助宇文明心定不少,毕竟这么多年来,他们父子不断地利益输送,总归是有些效果,但关键还得打赢决战。

    一如当年的沙苑之战那样,奠定了东西魏对峙的基础,而太祖宇文泰就是靠着这场大胜仗,才真正的稳定了关中人心,所以对于现在的宇文氏来说,急需一场决战获胜,来证明自己还值得‘投资’。

    然而这种想法,已经被尉迟氏看破,所以战事忽然胶着起来,蒲津…潼关一线的朝廷尉迟氏军队,还有围攻方城的军队,都放缓了进攻步伐。

    凭借飞鸽传书,宇文明能知道蒲津…潼关一带的情况,朝廷军队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作战准备,他们根本就不急,因为还有蜀地的席毗罗威胁着关中。

    再这么拖下去,益州军一旦突破散关,或者从汉中走子午道进军关中,届时长安就真的腹背受敌了。

    宇文明若要掣肘席毗罗,可以调遣襄州总管府的军队,沿着汉水向汉中进攻;亦或是命令解了江陵之围的江南道行军,沿着长江向上游信州总管府进攻。

    通过这两个办法威胁蜀地益州总管席毗罗束手束脚,为关中解围。

    这构想不错,但需要时间,更要命的是兵力不足,若要分兵侧击为关中减轻压力,荆州方向就撑不住了。

    围困方城的敌军,现在已经改变急攻的策略,仗着兵力充足,打起了“围城打援”的主意,试图逼迫驻守上宛的荆州军主力出击,到方城城郊来个决战。

    本来决战正是宇文氏想要的,但对方已经占据方城周围的大部分有利地形,荆州军若勉强决战,一开始就不占上风。

    但决战总是要打的,如今秋收在即,荆州东部却因为战事影响,极有可能无法正常收获粮食,一旦战火蔓延,甚至大半个荆州的秋收都要受到影响。

    若今年歉收,即便打退敌军,粮食供应也会紧张,若明年夏秋之际对方再度来犯,必然又导致歉收,如此一来,山南会爆发饥荒,届时可就真的完蛋了。

    所以决战是一定要打的,但不能依着敌军的设想进行,宇文明明白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敌军一直围着方城,不救又不行,一旦援军迟迟不到导致方城陷落,那么对于己方的士气来说,是个沉重打击。

    各地守军会觉得反正不会有援军来救,还不如直接投降,此风一开,也是望风披靡的凶险局面,所以这几日宇文明一直在头疼此事。

    荆州总管郑万顷知兵,所以目前应对得当,还能维持住战局,但再这么对峙下去,要么是方城未得救援而沦陷,直接导致军心涣散,要么是荆州军急匆匆解围,结果决战失利,同样会影响军心。

    而敌军已经派出多股游骑南下,突破荆州军骑兵拦截,开始袭扰荆州东部州郡,弄得各地风声鹤唳,再这么下去,更多地方的秋收会受到影响,到处人心惶惶,局面会越来越糟糕。

    宇文明知道目前局势可以用危如累卵来形容,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凭借计策想要扭转战局已经十分困难,但再难也得也得想,因为宇文氏已经无路可退了,这盘棋再这么下下去,就是个必死之局。

    想到这里,他看向面前案上摆着的五个木匣,木匣之中摆着五颗头颅,那是领兵攻打大别山五关的五路敌军主帅首级,刚从南定州送到安陆。

    五路并进,兵力逾万,宇文温能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如同喝水般轻松将这五路敌军‘吃掉’,宇文明对弟弟的善战佩服不已,而如今,破局的希望就寄托在弟弟身上。

    破绽,就那么一点点,能不能抓住,就看二郎你的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完了() 
光州,州治光城南门附近,青壮们围在堆积如山的物资旁,将其逐一装上马车,然后经南门出城,向着南方大别山脉前进,这些输送物资的车队要分成五路,分别供应五路大军。23S.更新最快

    得益于光黄道的繁荣,这几年聚集在光城讨生活的人有很多,从大别山南麓黄州西阳城出发的商队,经光黄道翻越大别山之后,必定会在光城停留。

    黄州出产的布帛、书籍、白瓷以及各类紧俏货物,光州地界之后,过半会在光城转运,在城南码头装船,走水路经潢水入淮水,然后运往淮水中下游地区。

    旺盛的商贸需求光城的邸店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许多无田可耕的人找到了谋生的门路,在邸店、食肆里当伙计,在码头当苦力,都能靠工钱养活自己。

    如果敢冒风险的话,还可以到光城进货,贩卖到周边地区,赚些辛苦钱,形形色色的人,靠着光城的繁荣,多多少少改善了自家的家境。

    经光黄道往返于大别山的商队与日剧增,眼见着挣钱的门路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光城讨生活,大家都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可就在这时局势突变。

    朝廷忽然调集大军于光城,分成五路向南进军,要攻破大别山五关,山南地界讨伐逆贼宇文亮父子,光城成了辎重汇集之地,而聚集在此的苦力们,当场被官府征发。

    有的人随军南下,有的人留在光城,无论是哪一种安置,做苦力是免不了的,然而这和平日里不同,没有工钱拿,虽然说管吃管住,但伙食不会好到哪里去。

    留在光城的人还算好,无非是每日里装卸物资,累个半死之后睡一夜好歹能缓过来,随军出征的青壮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扎营时要忙,拔营时也要忙。

    一不留神生病了也得熬着,万一不幸身亡,就被埋在荒山野岭,亲人日后连坟头都找不到。

    若老天保佑没有事,待得官军攻破了大别山五关,南麓黄州地界,青壮们还得随军打仗,即便保得性命,何时能回来还是个未知数。

    城南门外,一群刚装完车的苦力,忙里偷闲坐在地上喘口气,说起时局,一个两个都唉声叹气,去年年底官军南下进攻陈国,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