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是远征,三家所派兵力不算多,千里迢迢赶赴黄州西阳,要为西阳王分忧,而他们抵达黄州总管府地界时,恰逢周国天子驾临西阳。
岭表三大豪族派兵千里勤王,这让天子宇文乾铿十分感动,当即召见冯暄、陈佛智、宁长真,大加赞扬、封官封爵。
而现在,跟随虎林军出击的三家族兵,已经做好了血战的准备,他们面前的战场,不再是瘴气弥漫、山林密布的岭表,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那是他们祖先居住过的地方,魂牵梦绕的中原。
第二百七十五章 虚与委蛇()
下午,吴州州治广陵,大队兵马正在入城,周国东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尉迟佑耆巡视淮南州郡归来,继续坐镇广陵,提防江南方向的异动。
顺便找个机会和不久前抵达的陈国使节寒暄一下,虚与委蛇一下,尽量拖延时间。
回到行辕的尉迟佑耆,还未洗去风尘,先听佐官汇报广陵情况,得知一切正常,心中稍定,而得知江南陈国似乎在和上游山南宇文氏媾和,他不觉得意外。
如今的陈国,已经危在旦夕,长江中游州郡尽失,连岭表都丢了,如今只剩下游三吴之地,连粮食都无法自给自足,根本就没有能力发兵主动进攻任何一个方向。
陈国有兵,为数不少,但没有粮食,光有兵没用,甚至会因为粮食短缺导致军心大乱,到时候营啸演变成叛乱可就好笑了,陈国自顾不暇,哪里有精力来想其他事情。
尉迟佑耆已经从最初的挫败感中恢复过来,如今虽然攻守易形势,但淮南周军实力依旧,而陈国现在根本没能力支撑一次像样的大规模进攻。
无论是渡江北上‘收复’淮南州郡,还是逆流而上‘收复’江州乃至巴、湘二州,亦或是浮海南下‘收复’岭表广州,尉迟佑耆断定对方都是痴心妄想。
所以己方对于陈国的媾和要求,基本上就是虚与委蛇,态度上是‘渴望’谈判,但实际上不打算做出太多让步,陈国俘虏可以放,但粮食绝对不会给。
这是愚蠢的资敌行为,和救火投薪没有区别,除了增长陈国铤而走险的野心,没有任何好处,尉迟佑耆不觉得陈国有资格向己方提出太多的条件,只是为了拖延时间,他们才不得不装个样子出来。
当然,他们虚与委蛇不过是有些心累,而真给了粮食的宇文氏,才是蠢得无可救药。
尉迟佑耆派出细作到江南,混入建康城中打听消息,而陆续传来的消息表明,宇文氏方面为了拉拢陈国,已经节衣缩食ti gong了数十万斛的粮食。
据说还有使节来到建康,争取缔结盟约,一起对抗尉迟氏。
这本该是秘密进行的事情,无论是粮食支援还是使节抵达建康,都该保密,结果如今建康城内人人皆知,尉迟佑耆除了鄙夷陈国的保密措施又等于没有,还愈发觉得宇文氏是病急乱投医。
不过想想对方的处境,尉迟佑耆倒是颇为理解,宇文氏的地盘是关中、山南,却腹背受敌导致兵力捉襟见肘,所以不得不用粮食来稳住下游的陈国,但这样的举动,效果存疑。
宇文氏攻占了陈国的巴、湘、江州,还占据了岭表各州郡,如此深仇大恨,妄想用数十万斛粮食糊弄过去,尉迟佑耆觉得陈国君臣但凡还有羞耻心,绝不会真想和宇文氏媾和。
所以宇文氏布置在江州的兵马,依旧不能调走,而在巴、湘以及岭表广州的兵马,同样不能调走,因为当地的陈国旧吏迟早要起事,驻军兵力一少,有和没有差不多。
这样的形势,尉迟佑耆不信坐镇山南的宇文明看不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归还占领的陈国州郡,收缩兵力回山南,但对方舍不得吐出吃到嘴里的肉,想要靠着给粮食来拖延时间。
尉迟氏也不会吐出吃到嘴里的淮南州郡,但这是在绝对实力支撑下的信心,宇文氏自己的基本盘都快守不住了,还想着守住刚占的地盘,真是有些不自量力。
而在尉迟佑耆看来,宇文氏妄图用粮食稳住陈国的行为,实际上就是病急乱投医,想来杞王宇文亮父子真的是焦头烂额,即便弄了个假天子,也无法稳住人心,只能靠虚假的媾和,来自欺欺人。
尉迟佑耆直到现在都不相信宇文乾铿还活着,所以当有传闻陆续传到广陵,说本已“伤重不治”的“先帝”还活着,已经抵达山南,要重建朝廷,他都认为这是宇文亮父子的拙劣伎俩。
没有天子这一招幌,杞王宇文亮根本就无法有效收拢关中人心,对方为了保命弄了个假天子来掩耳盗铃,尉迟佑耆是真觉得宇文氏没多久好活了。
但是,悬瓠一日不下,宇文氏就能苟延残喘多一日。
尉迟佑耆现在还不太清楚关中战况如何,而他的兄长尉迟惇,率领大军围攻豫州州治悬瓠,到现在都没有好消息传来,这让尉迟佑耆有些郁闷。
据守悬瓠的西阳王宇文温,看来真是有些本事。
如果可以的话,尉迟佑耆真想领兵西进,攻入宇文氏控制的江州,然后继续溯江而上,进攻黄州,抄宇文氏的后路,奈何有陈国掣肘,他就不可能调兵离开广陵。
现在是冬天,正是对江南动兵的好时节,不用担心连绵阴雨,也不用担心积水浸没营地让将士苦不堪言,但尉迟佑耆不敢违抗兄长的命令,只能在江北广陵和陈国虚与委蛇。
尉迟佑耆如是想,负责与陈国谈判的相府主簿房恭懿倒不这么认为,他知道丞相尉迟惇定下的策略就是尽可能稳住陈国,以便腾出手来对付宇文氏。
陈国进攻无力自保有余,不是优先解决的威胁。
此时此刻,刚和陈国使节谈判回来的房恭懿,向尉迟佑耆禀报谈判进程,其实这次谈判的内容和上次差不多,而周国方面的原则也很明确:俘虏可以放,至于归还淮南州郡、输送粮食若干的要求,再议。
“尚书令,陈国使节方才提出要求,希望北上,面见天子和丞相,尽快将归还失地以及借粮的事情定下来。”
“面见天子和丞相?他们是想借机看看悬瓠的战况吧?”尉迟佑耆冷笑着,“那么我方是如何回应的?”
“天子御驾亲征,如今忙着平叛,我方须得派人到悬瓠请示,得允许后,陈国使节方能北上。”
“这拖不了几日吧?”
“尚书令,广陵与悬瓠,信使来回不过数日时间,但若是天子打算收复悬瓠后,在城中接待陈国使节,这就有得等了。”
房恭懿谈判磨时间的本事,尉迟佑耆是服气的,但他不觉得陈国使节看不出己方在虚与委蛇,然而形势比人强,以陈国如今的实力,还能如何?
陈军要打仗,他奉陪到底,而对方打又打不过,除非搞偷袭,但尉迟佑耆做了布置,有信心让偷袭广陵的陈军有来无回。
为了讨一些粮食救急,陈国使节的要求,从一开始的两百万斛,降到一百万斛,然后降到五十万斛,而今天,房恭懿说对方的要求已经降低到二十万斛。
此时的陈国,如同乞丐一样,端着破碗敲门,然后跪在门外,乞求周国(尉迟氏)赏一口剩饭吃
尉迟佑耆听了,愈发觉得自己在广陵坐拥大军而不动、面对仅能自保的陈国虚与委蛇,真的是浪费时间。
但即便如此,该做的场面活还是得做,身为镇守两淮之地的东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尉迟佑耆总得摆出好客的姿态,看看天色,他决定今晚设宴款待陈国使节,以体现己方重视谈判的态度。
“尚书令要亲自宴请陈国使节?”
“没错,说些模糊两可的话,让他们有些盼头总是好的。”尉迟佑耆笑道,“不然老是虚与委蛇,对方心灰意冷,可就不好了。”
房恭懿点点头,但不忘提醒一句:“尚书令,宴席上须得小心提防,提防对方之中有刺客铤而走险。”
第二百七十六章 广陵散()
夜,广陵,驿馆内,盛大的酒宴在继续,周国东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尉迟佑耆,在此设宴款待陈国使节,主宾推杯换盏,双方赴宴人士谈笑甚欢,场面好不热闹。【。aiyoushenm】
南北对峙数百年,南来北往的各国使节,在宴会时喜欢和接待方官员吟诗作赋来个“文斗”,借以彰显各自朝廷的“华夏风范”,顺便映衬出对方的蛮夷之风。
大家都声称自己的朝廷继承了华夏正朔,战场上武将们浴血奋战,厅堂间文官们唇枪舌剑,无论是出使的使节,还是接待方的官员,文学上的功底,都位居各自国家一流。
昔年,陈国江总出使齐国,齐国方面派出监馆房彦询接待顺便“接战”,江总文采出众,出身清河房氏的房彦询同样文采出众,两人一番谈书论典之后,竟然惺惺相惜起来,各自作诗赠与对方。
十余年过去,江总如今位列陈国台辅,加上年纪大了故而无法出使,而房彦询英年早逝,其弟房彦谦如今远在山南黄州西阳,尉迟佑耆无法请这位到广陵,和陈国使节重续一段文坛佳话。
不过这没什么,尉迟佑耆这边有同样姓房的房恭懿在场,身为相府主簿的房恭懿同样文采出众,他作为周国一方的谈判代表,与数次来访的陈国使节打交道,除去公事不说,双方算是以文会友。
房恭懿原为齐国人,周国灭齐后,他虽有才名却未得周国任用,后来蜀国公、相州总管尉迟迥在邺城起事,山东(太行山以东)许多故齐旧吏群起响应,房恭懿得尉迟迥征辟,成为其子尉迟惇的主簿。
尉迟惇如今为周国丞相,房恭懿自然水涨船高,丞相让他主持与陈谈判拖延时间,正好借此谈天论地,与陈国使主(正使)傅縡虚与委蛇。
傅縡亦是饱学之士,七岁时便可背诵诗赋十万余字,熟读各类经典书籍,入仕后以文章用词华丽而著称,为人机敏,下笔成章,不需要打草稿。
因为文采出众,傅縡亦作为使主出使,在齐国国都邺城,和北方名士谈笑风生,游刃有余,陈叔宝即位之后,傅縡入mi shu监,掌诏诰,十分受信任。
只是傅縡性格倔强、恃才傲物,不知不觉中得罪许多人,其中就包括陈叔宝的幸臣施文庆、沈客卿,在这两位的诋毁下,渐渐被陈叔宝疏远。
得罪了小人,还是得势的小人,傅縡的厄运没有结束,北方高句丽的使者来到建康,傅縡负责接待,结果被沈、施污蔑向高句丽使者索贿,有辱国格。
其他人也落井下石,陈叔宝因偏听偏信,将傅縡打入大牢,性格倔强的傅縡上表申辩,言辞颇为激烈,陈叔宝阅后大怒,但冷静下来后念及傅縡的才华,将其罢官了事。
如今陈国形势危急,需要能言善辩、文学出众的臣子出使,许善心负责出使山南(宇文氏),还得在建康陪同宇文氏的使节,对于出使江北(尉迟氏)的使节人选,陈叔宝很快便想起了傅縡。
傅縡出使江北,往返数趟,除了要回被周国俘虏的将士、官员及其家属,就没有更多的进展,被周国占领的淮南州郡,还有“借粮”一事,都没有成功的希望。
房恭懿总是回避这两个问题,傅縡知道对方实际上并不会做出让步,也只能装疯卖傻来磨,他觉得陈国如今局势危急,自己肩负重任,无论如何都要努力争取一些好处。
失地要不回来,至少能要一些粮食,陈国的国土沦陷大半,如今就剩下长江下游的三吴之地,而持续大半年的战事,影响了今年的收成。
三吴之地虽然物产丰富,但每年产出的粮食已经无法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若是以往,陈国可以调集上游巴、湘、江州的粮食入建康,解决粮食收成不足的问题,而今年肯定是不行了。
许善心出使山南,弄了四十万斛粮食回来,解了陈国的燃眉之急,但这些粮食都是优先gong ying给军队,平民百姓依旧饥肠辘辘。
如果他不想办法从江北弄些粮食回去,可能建康城里许多百姓都熬不到元日,见不到新一年的太阳。
然而即便“借粮”的数量一降再降,周国(尉迟氏)方面依旧不给出明确答复,傅縡心里有些着急,但知道急也没用,只能耐着性子和对方周旋。
此时,他正与东南道大行台左仆射司马消难谈佛,这不是东拉西扯,而是傅縡确实对佛学有研究,而司马消难同样对佛学感兴趣,于是就在席间聊起来。
司马消难年轻时,是东魏(齐国)有名的贵公子,广纳宾客,与邢子才、王元景、魏收、陆昂、崔赡等名士往来甚密。
此举无论是装点门面也好,附庸风雅也罢,久而久之,司马消难倒是颇为亲近文学之士,而傅縡不但文采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