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这天命其实有利于杨庆。
毕竟他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他完全可以用自己的那些不科学现象,把自己渲染成天命所归,老百姓反而会更加相信他。实际上这时候民间已经在把他神话,把他说成神仙下凡,奉昊天上帝旨意下界拯救黎明的,至少南京周围和各地皇庄的皇民们对这一点还是一致相信的。这一点那些皇民家里摆的长生牌位可以证明,甚至南京城内专门拜他的祠堂都出现,而且去拜的还不少呢,尽管杨庆虚伪地对此表示不敢当,要求百姓把他的像给拆了,但无论五城兵马司还是锦衣卫都选择无视。
他完全可以说自己天命所归!
没有人能反驳他,敢反驳他先解释一下他为什么死了都能重启,那么他这么搞是脑子被驴踢了吗?
“对我的确没好处!”
杨庆很坦诚地承认。
“但对于百姓有好处!”
他紧接着说道。
他就是要玩一个大明版人间宣言。
皇帝不是什么天子!
皇帝也不是什么天命所归!
这就彻底剥夺了儒家对于君权的解释,而君权与儒家合作至今是互相依存的,皇帝坐江山,儒家以天命来为他坐江山提供理论支持。但如果皇帝公然承认,他根本就不是什么天命所归,那儒家那套天命的理论体系就纯属扯淡了。
朱家江山不是天授的。
而是民授的。
太祖皇帝带领华夏百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华夏百姓所推,以其为华夏之主,子孙后代世袭相继。
这是大明的来源。
而不是什么大元朝天命已终,大明朝继承天命,朱家的皇位来源于太祖皇帝的驱逐鞑虏之功,而不是因为什么天命,同样如果朱家后代做的不好,那么华夏百姓也有权剥夺他们的皇位。皇权的神性彻底抹去,儒家依附在皇权上的寄生权威彻底抹去,包括他们跪异族的那些奇葩理论同样彻底抹去。古老的皇权时代将随着这份大明版人间宣言而敲响丧钟,民权时代正式开始。
这是一个标志。
新时代开启的标志。
张国维看着他,很显然没有考虑那么深远的东西。
“还有呢?”
张国维说道。
“内阁体制不变。”
杨庆说道。
张国维毫不犹豫地点头,这种制度他们非常满意,甚至认为是完美的制度,话说杨庆在创立新式内阁制这一点上是难得的亮点。他们唯一不满意的也就是军方的阁臣数量太多,其实他们觉得阁臣中就不应该有军人出现,但这个杨庆是不会做让步。
“科举改革必须推行。”
杨庆说道。
张国维不置可否。
他们把皇帝弄回来目的就是对付这个的,这一点看似问题不大,但实际上却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直接玩釜底抽薪的。至于杨庆愿意操纵四民大会通过是他的事情,但他们不会支持,以后等到皇帝回来,大不了再继续斗。他们从没指望皇帝回来杨庆会乖乖就范,他们只是用皇帝来解决杨庆控制的最终裁决权,但接下来他们还得和皇帝齐心协力跟杨庆继续斗下去。
“四民大会推选委员,委员常驻南京组成委员会,以监督皇帝陛下对这些条款的遵守,如果皇帝不遵守那么四民大会有权代表天下百姓拒绝承认其皇位,另外以后圣旨必须先交这个委员会,委员会有封驳权。”
杨庆说道。
张国维依然不置可否。
他们对四民大会这个其实也很难说喜欢或者不喜欢,这种以民议政的形式他们是很喜欢的,但四民代表的构成或者说选拔形式他们是很不喜欢的。抽签这种搞笑的方式,让四民代表根本没有资格限制,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除了士子代表外,其他代表绝大多数都是最底层。甚至里面居然还有大量佃户,佣工,走街串巷的货郎都有,直接搞得乌烟瘴气,这些家伙什么都不懂,纯粹就是个笑话。
如果是清一色士绅,那东林群贤就对这个制度非常欢迎了。
但这个不难改造。
只要把杨庆踢出去,无非就是把四民代表由抽签,直接改成地方推选而已,本来抽签就是很胡闹的,然后就可以换成群贤毕至。
所以这个的关键还是在杨庆。
如果真玩推选,然后全部换成地方上的乡绅代表,那么四民大会反而会变成以后对付皇帝的有效手段,皇帝不听话,那就让四民大会对付,这可就真正是民意了!另外还有这种以县选的方式也不合理,这样导致江浙人口稠密区吃亏,以后应该改成以人口划选区,这样就可以继续保证江浙士绅对国家的控制权。
总之四民大会没错,错的是目前的选拔制度,相反就这个大会本身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创举。
话说杨庆很多创举其实都不错。
就是他带歪了。
然后杨庆继续一条条罗列。
张国维既无反对也无赞同,反正杨庆想在四民大会通过,他和东林群贤们也无法阻挡,四民大会里面能听他们话的估计十分之一都没有,相反肯定听杨庆话的超过一半,这些条款想要通过无非走个形式。但杨庆想要让皇帝签字昭告天下,那这个还是得东林群贤出马,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么在李自成那里被圈养,要么回来当真正皇帝,长安宫里的龙兴天子不会选错的。
“忠勇侯用心良苦啊!”
谈完这些条款后,张国维不无讽刺地感慨一声。
“东阳公,我真就那么让你们切齿?咱们说句良心话,若没有我,您觉得这大明会是什么样子?我可以明说,若没有我,这江南士绅要么被李自成夹出脑浆子,要么被多尔衮杀成尸山血海。我保护了你们,是我给你们带来了现在的盛世,可你们为何总是想着跟我过不去呢?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可不是君子所为!”
杨庆爆发一样说道。
“忠勇侯说笑了,咱们都是为了这大明江山,为了这天下太平。”
张国维端着茶杯淡然说道。
“大明江山?你们为的是皇帝与士绅共天下的江山,我为的是万民的江山,咱们可不是一路的。还有,顺便说一声,我找好新吏部尚书了,我准备让马士英来当!”
杨庆没好气地说。
张国维继续淡然地喝着茶。
这个结果在他们意料之中,上次杨庆脑抽,这一次肯定不会了,他手下文臣里面,也只有马士英具备当这个吏部尚书的资格。反正这个任命权在监国手中,他天天怀抱监国盖玉玺早就不是新闻,这种事情上反对也没什么意义。不过他们也不怕,吏部剩下从侍郎到各司主事,统统都是东林系和江浙籍,马士英就算当这个尚书又能怎样?
张国维紧接着告辞离开。
他刚走不久,锦衣卫就把他和黄宗羲等人的谈话记录送到杨庆手中。
话说无论东林群贤还是后起之秀们,至今都依然没学会什么叫安全意识和保密工作,他们这些锦衣卫重点监控的,每一次聚会都是被监听的目标。收买画舫妓女,收买酒楼伙计甚至他们家中奴仆,在锦衣卫无孔不入的各种手段监听下,只要不出意外最终都会送到杨庆手中。
尤其令人无语的是,直到现在阅江楼仍旧是这些人最喜欢的。
“见小利而忘义,临大事而惜身,终究是一群烂泥扶不上墙的,跟民国大师们一个德性!”
杨庆鄙夷地说。
旁边圆圆好奇地看着他的奇怪言语。
“不过还有些人你最好关注一下。”
她探头杨庆耳边说道。
“谁?”
杨庆问道。
“几社那些人也在搞小圈子。”
圆圆从一堆机密情报里抽出一份递给他说道。
“几社?”
杨庆翻开着情报内容,然后饶有兴趣地说道:“这是知道既然已经反抗不了那就索性闭上眼享受了!”
“呃,什么意思?”
圆圆愕然道。
随即她醒悟过来,那俏脸立刻一红。
“走,我让你知道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杨庆随即抄起她的腰,在她的惊叫中扛在肩头,然后直接朝旁边的小船走去……
第二七八章 不尽长江滚滚流()
“我们为何要与忠勇侯对抗?”
而就在这同一个夜晚,南京湖广会馆的一个位于二楼的房间里,陈子龙正站在窗前说道。
这是王夫之的居所。
不过此时共聚在这里的可不只有湖广人,还有包括陈子龙,夏允彝在内的多名几社成员,而且不少还是在职官员。这就是圆圆给杨庆的那份关于几社的情报,以几社为核心的苏松士绅们和湖广士绅正在结盟,成为大明政坛的第四股势力……
杨庆的北党。
东林党。
黄宗羲等人为核心的浙党或者也可以说复社党。
而几社党是第四股。
湖广士绅和苏松士绅结盟的基础其实很简单,前者的出口全是后者代理的,湖广物资向海外销售,肯定全都得从上海海关走。
而且湖广士绅在经历了张献忠的杀戮,左良玉的造反,之后桂王的称帝等一系列折腾后,基本上可以说损失惨重。本来楚党因为魏忠贤的缘故在崇祯朝就受压制,延续到现在朝中连个像样的大员都没有,也就一个户部侍郎张同敞,一个刚刚调任贵州巡抚的杨鹗,江西巡抚郭都贤。这种情况下他们必须和另外的势力结盟,而苏松这个集团成了必然选择,苏松籍的陈子龙,沈廷扬,何刚这些官职虽然未必多高,但却全都是朝里中层的中坚。
而他们的原则……
“合作不是更好?”
陈子龙说道。
“但就怕忠勇侯志向不止于此啊!”
湖广巡抚何腾蛟属下,因为公务进京的陶汝鼐忧心忡忡地说。
“那又如何?大明这盛世可不是假的,大明三百年,应天城何曾有过今日之繁华?纵然全盛之时亦有所不及!仲调兄,我不想讨论你顾虑的是什么,我只想说一点,有一个如此盛世难道不够?”
何刚说道。
他是史可法亲信下属,也是陈子龙的好友,原本历史上和史可法一起死在了扬州。
“仲调老弟,你是担心忠勇侯学贾似道吗?我承认这有可能,忠勇侯为人还是很磊落的,他的确多次公开赞扬贾似道的公田法!但至少十年內他不会这么做的,甚至二十年內都未必,毕竟湖广还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来容纳人口。
当然,这与我们无关。
这些土地就算开垦也是皇庄的。
而对我们来说,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未来的大明是田地最重要吗?
不!
是贸易,是工场,是矿山!
这些才是真正最重要的。
我沈家卖了崇明一半的田产,凑起足够的银子把去倭国的船队扩大了一倍,去年一年赚回的银子相当于原本所有田产的价值。那么你们为何还总是盯着那些田地呢?想想当初张献忠劫掠湖广,各地贫民蜂起响应,多少地主死于这场劫难?
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太平才是一切的基础。
没有太平一切都是虚的。
而太平的基础就是让人人都能吃饱饭,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如果我们依然把目光盯在土地上,依然要靠地租来维持家业,那终究还是会让佃户吃不饱饭的。
然后他们就会造反。
从古至今不都是这样吗?
过去我们的确没办法,毕竟除了收租也没什么真正发财的,无论桑蚕还是茶叶,说到底都是地里出,可现在不一样,开矿,做海商,开工场统统都能赚钱,而且赚得更多,那么我们为何不换一种方式?我的地都卖给了崇明所的皇庄,就按照市价,那些佃户欢欢喜喜地入了皇庄,我用卖地的钱扩大海上贸易赚了更多钱,他们在皇庄过上了吃饱饭的日子,两全其美皆大欢喜。
而且我沈家还收获了太平。
此时崇明别说李自成之流,就是张角之流复生,也别想再煽动起百姓造反,那里可以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来形容,我哪怕一个人半夜出城都不需要担心什么,更不用提心吊胆害怕哪天盗匪破门。
这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一个太平盛世,我们再有钱又有何用?北都那些死于拷掠的哪个没钱?”
沈廷扬多少有些意气风发地说道。
很显然这两年沈家的海上贸易的确赚了不少,之前倭国其实是郑芝龙为主,但杨庆作主沈家和郑家重新瓜分了一下贸易方向。后者专营南洋的海上贸易,前者专营北洋的,准确说一个以台湾海峡以南为主,一个以以北为主,但都在南洋北洋两大公司互相交叉持股,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