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天,看到孩子拿回来的四五个铜板,家里人还不怎么相信。
但是渐渐的铜板,变成了十个,二十个的时候,大家都相信了。
一天二十个铜板,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就是五钱银子,这些下地干活没有用处,吃饭还特别多的废物孩子,如今竟然成了宝贝。
五钱银子,算得上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了,那些往日里严苛的长辈,也变得和蔼了很多。
至于往日里被乡亲们被背后指指点点的陈广德,也成了大善人。
银子数目打错了,已修改
(本章完)
第107章 赏雪赋诗()
准备了足足一个多月。
河间府继卫生纸生意红火之后,又一项生意大火。
一本叫做《幼学琼林》的启蒙书行销河间府,并有继续向外扩散的趋势。
少年郎陈生的名字,响彻整个儒林。
儒林士子,都在讨论陈生到底是谁家人物。这一讨论,很多事情便被慢慢放了出来。
陈生,十二岁,河间府沧县人。性格机敏,善良淳厚。
帮助父亲买下造纸坊,造出了解决大明人出恭困难问题的卫生纸。同时他还是左春坊大学士杨延和的记名弟子。陛下钦封的户部大使,更是今年的武举人。
这一下子,少年神童的光环突然出现在陈生身上。
大明的读书人,都争相去买这本书来看。刚一开始,县城的印书坊的掌柜还嘲笑陈广德不自量力,竟然妄图自己开一家印书坊。
他也不看看印书坊的水有多深,真的是自己找死。
结果谁都没有想到,陈广德竟然将活字刻印跟义塾的学生联系起来,有成百上千的义塾的学生,不分昼夜的雕刻木活字。
本来不可能的事情,在他们陈家一个多月就做成了。
而且陈家印出来的书,做工精美,物美价廉,看起来比雕版印刷的都要漂亮。
随着陈生这个名字红的发紫,另一个叫做秦昌才的名字也红火起来。
说起秦昌才,他以前只不过是一个百花楼的龟…公。
竟然被在百花楼斗诗的陈生一眼相中,聘请为掌柜。
龟…公到掌柜,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商人的地位并不是很高,但是比起龟…公这种卑贱的职业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如今的秦昌才也是书生的打扮,骑着快马,奔走在直隶与河间府的每一个州县。拿着州学的公文,到各地的每一处义塾、每一家族的私塾,都会去推销这本《幼学琼林》。
秦昌才以前是做龟…公的根本就不要什么面皮,面对每一个夫子都是恭敬的很,小礼物,银子也不吝惜往外送。
用陈生的话,这叫开拓市场,既然委身去做夫子,就证明他们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秦昌才不仅仅推销《幼学琼林》,而且还承诺,凡是去陈家造纸坊买纸、去陈家印书坊印书,一律会给以一定额度的回扣。
能够当夫子的那个是傻子,自然明白事怎么回事,对待这个笑的跟花一样,开口就是叔伯的秦昌才也是喜欢的紧。
一拍胸口,不仅答应大规模采购《幼学琼林》,而且还答应让陈家印书坊印刷课本。
河间府就那么沧县一个特别的县城,其他的县还是很正常的,他们对课本的要求很高的价格低廉,质量又非常不错的陈家印书坊的印出来的书,正好符合他们的口味。
有了《幼学琼林》做宣传,大家瞬间认可了陈家造纸坊的做工水平。
排版速度快,质量高,价格低,如此种种,不火那才是真正的奇怪了。
陈生的心情很棒,突如其来的暴富,让人有点承受不了。
北直隶人口众多,根据陈生记忆中的数字,估计应该有七八百万,如果算上隐藏的人口,人口应该可以得到一千万。
北直隶不是小的行省,而是京师所在的地方,这里达官贵人,豪商富户云集,中产阶级数量要比其他的省份都要强很多。
按照十分之一来计算,也有一百万中产阶级。这一百万的市场就算是开发一半,就会有五十万人用陈家造纸坊生产的卫生纸。
这些钱已经让可以支撑陈家在沧县声名鹊起了。
如果印书市场也可以被陈家开拓出来,那么陈家的买卖这是要上天啊。
不知道这印书坊和造纸坊这些日子赚了多少钱,得将会计的事情多教教娘亲了,好让娘亲负责查账。
老爹是不靠谱的,好糊弄,心也不够狠,这事情还是老娘靠谱。还有秦昌才那小子,虽然给了他不少提成,谁知道他会不会反水,回头找人试试他。
下雪了。
在佟钺老爷子的指点下,陈生练了一趟枪法。
闲暇无事,在雪亭赏雪。
想到最近家里挣了不少银子。秦昌才不仅开拓印书市场,卫生纸市场也一并给开拓了,家里的银子都要数不过来了。
陈生心里的豪迈之情就油然而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多么意气风发的诗,多么自信昂扬的诗,很适合意气风发的自己。朱厚照这个逗比,非得抢走这首诗。
可惜了。
诗好!
字好!标准的于右任的草书。写起来简单,看起来明了。
果然是人生寂寞如雪。
如果在配上自己这张英俊的面孔。
还让不让大明的英俊才子活了。我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世人。
我的错,我有罪。
为什么我装逼了那么久,还没有人来赏识。
这个面朝亭外,手捧落雪的姿势虽然看起来很帅,但是手心很凉,在也没有人发掘小爷,小爷可就支持不住了。
“生哥儿,真的是好风趣啊。”娇脆柔软的声音在陈生耳边响起。
陈生扭头望去,恰巧一股风雪吹过,吹荡着陈生雪白的头巾。
香香姑娘身着厚厚的披风,笑靥如花,飘飘万福,上前说道:“生哥儿,这是你写的吗?好字啊!”
“哼!本少等你很久了。”
陈生拱手示意道:“师娘谬赞了,些许文字,不值得称赞。”
说完便用手中的枪头去擦拭雪花。
“生哥儿手下留情。”
香香姑娘上前,将陈生枪头下的文字,一一记下。
称赞说道:“好意气风发的诗,好胸襟宽广的诗,生哥儿真的是让小女子佩服。”
陈生表情淡然,面孔丝毫未有自恋的神色。
“把玩之作罢了,没什么可以称赞的,学生的诗,比起老师来说可是差远了。”说完将诗彻底擦拭而去。
看到香香姑娘郁闷的神色,陈生颇为得意。就喜欢这种装13的感觉。激动吧,膜拜吧。
“公子,您怎么能这么不在乎这么壮美的诗句,你如果让其他的读书人见到了,他们肯定会气的跟您拼命的。”
李栋笑道:“诗歌乃是小道,济世报国才是我辈读书人应该做的。”
说完不管香香姑娘崇拜的神情,潇洒而去。
“膜拜吧,姑娘!”
(本章完)
第108章 圣人朱厚照()
雪下了有几天了。
京师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
朱厚照老老实实的坐在小桌旁。
此时暖阁里,杨延和等几位夫子全都齐聚一堂,神色恭敬。
小桌上烫着美酒,美酒旁摆放着美味菜肴。
朱厚照回京师也有一段日子了,陛下终于有时间考察他这一段时间了学业了。朱厚照的师兄杨慎也承蒙天恩得以作陪,安静的坐在杨延和身边,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看见那么多白胡子的大臣在,朱厚照下意识的有些紧张,身子有些往后缩。
这一幕,恰巧被武英殿大学士刘健看见,暗暗的摇摇头对身后的杨延和批评说道:“当初你信誓旦旦说,给太子换个环境读书会有不错的效果,怎么现在的太子反而有些畏畏缩缩,连当初的锐气都不见了?”
见到朱厚照被大学士刘健批评,杨慎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哈哈,你也有今天,活该。”
杨延和微不可查笑了笑的说道:“俗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就看了殿下一个动作,竟然说太子畏畏缩缩,我看这太子分明是在示敌以弱,一会好当众让你们大吃一惊。”
礼部右侍郎梁储大人,也是太子的讲师之一,笑着说道:“介夫兄,对自己这半年的成果颇为自信啊,一会我们考察起来,可就不会放水了。”
杨延和笑道:“不用管我,不用管我的脸面。”
坐在暖阁主位的自然是孝宗皇帝朱祐堂,入座之后,招招手,让太子坐在自己旁边。朱祐堂就那么一个儿子,自然就只有朱厚照可以坐到他旁边。
还有就是朱厚照的小表妹朱长宁,过年了,也进京了。此时乖巧的站在朱厚照身边。
见到陛下来了,众人纷纷停止谈论。
山呼万岁,跪下磕头。
往年的朱厚照可是不讲规矩的,今年也跟着磕头。朱厚照的小表妹朱长宁,也跟着跪下叩头。
朱祐堂是一个很随和的皇帝,他对亲情非常看重。见到朱厚照身边的朱长宁,就不由得想起朱厚照的那个妹妹,如果她没有死,也该那么大了吧。
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朱祐堂是一个重视亲情的,所以朱厚照对待亲情也看的非常重。
作为君王,其实不应该有太多的亲情的,因为感情太多,在做决定的时候,很容易失去理智。
朱祐堂也只是微微一愣,便笑着说道:“都起来吧。”
朱祐堂看向杨延和风趣的笑着问道:“杨卿,这半年不见,朕想念你想念的消瘦了不少,你倒是发福了。”
杨延和笑道:“陛下可不是想念我消瘦了,您这是为国家操劳导致的,臣下虽然不在陛下身边,但是纵然是在乡野,也知晓陛下勤于政务,宵衣旰食的事情,心里为陛下的身体担忧的紧。”
朱祐堂笑道:“若朕每瘦上半斤,让天下每个百姓都胖上半斤,让朕做根竹竿也无妨啊。”
杨延和带头行礼喊道:“吾皇仁德。”
见到众人诚挚的笑脸,朱祐堂笑道:“行了,行了,哪里来的那么多虚礼。杨卿,适逢见你跟身边的几位大人讨论的正是热闹,你们适才在讨论何事?跟朕分享一下如何?”
杨延和笑道:“适才我与诸位大人提起太子的学问进步神速,他们偏偏不信,太子殿下谦虚不言,臣下只能替太子争论几句了。”
见到杨延和对朱厚照赞不绝口,朱祐堂颇为开心,笑道:“太子,介夫先生说你最近可以进步神速,可有此事。”
朱厚照恭敬的对朱祐堂说道:“全是夫子抬爱,儿臣只期望尽心读书,不辜负父皇的期望,至于进步神速,不敢妄言。”
听到朱厚照那么一说,朱祐堂点点头,心里颇为感激的看了杨延和一眼。先不说此次在外游学课业进步多少,单太子言语间就让人感觉太子进步了不少。
众人也吃惊的看着朱厚照,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梁储起身说道:“陛下,老臣身为太子侍讲,不知能否替陛下考察一番太子的课业?”
朱祐堂问道:“太子,梁侍郎说要考察你的学业,不知你可有胆量接下啊?”
朱厚照并未有太多的表现,自信道:“儿臣这半年学习了《孟子》、《尚书》、《中庸》。梁夫子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是了。”
见到太子如此自信,梁储大人颇为开心。当初那个调皮捣蛋的太子终于不见了,苍天啊,这是我大明王朝之福啊。
“老臣也在读中庸,近日读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颇为疑惑,不知道太子能否帮忙解释一下?”
朱厚照思忖了一下,道:“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朱祐堂眼神闪动,颇为高兴道:“诸卿以为太子所言如何?”
大学士不开口,其他的大人们自然不好意思开口。李东阳笑道:“适才我观太子神色,似乎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知道太子还有什么没有说的吗?”
朱厚也风趣的说道:“如果按照书呆子的说法,此时我已经解释的很好了,便不该开口了,这便是中庸。但是事实却不应该这样。我认为中庸作为一种中道,是向我们阐释一种不走极端的方式。勇敢是懦怯与鲁莽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