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植掌大唐-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马周可是李世民交代过,以后要给他这个太子留用的宰相之才,对他的提议,李承乾当然要慎重一些。

    由于马周的这个提议牵扯深广,李承乾还专程把这事放到了朝会上,让大家都好好讨论一下。

    马周上书是希望在大唐境内,各大州府都开设一个官办学堂,进行一个普及化的教育,也好为大唐培养更多的可用之才。

    他还拿自己的求学艰难做了个例子,也没少拿一些历史上的名人来说事。

    当然也暗戳戳的说了一下,世家中人对于学识的垄断,怕是以后会出现文官大都出自世家这样的局面。

    话虽然说的很委婉,但是意思是差不多的意思。

    本来李世民给他的定位,还有他自己的定位,都是要作为寒门的代表的,和世家中人也算是天然的对头。

    遏制世家的势力,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出现在朝堂上,本来也是他努力的方向,所以有这样的提议,还把矛头指向了世家中人,那些大臣们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只是这个建学堂的事情,确实牵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对于眼下这种以族学为主的局面,肯定是有不小的冲击的。

    当然要说这就威胁到了那些族学出来的各大家族的精英们,那也言之过早了。

    一个精英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世家子弟,和一个普及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寒门子弟,不论是学识还是见识,必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又不是真个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后世,想要见多识广,想要游学,毕竟还是要有深厚的家底支撑才成。

    这种情况下,阻力倒是并没有大到势不可挡的底部,也有许多新兴权贵表示了对这种事情的支持,长远来看确实是对大唐有利的啊。

    而军方这边大都还是选择了沉默,也有表示支持的,选择反对的倒是罕见的很。

    主要的反对意见,还是来自于文官那边,尤其是世家一系的官员,自然是反对的最为激烈的。

    这是直接动了他们的蛋糕了啊,对他们的威胁也是最大的,他们有此反应可以说没有出乎意料。

    但是他们给的理由,也算是很能站得住脚。

    大唐上下虽然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尤其是进入贞观朝以后,算得上政通人和,整体的国力上升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这才刚刚完成对吐谷浑的用兵,眼下的国库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充盈,不能说空虚吧,反正想要挤出在各地建立学院的这笔钱会很困难的,或者可以说是不现实的。

    这还不是一处两处学院,一下子把这个摊子铺开的话,耗费还真是不小。

    可要是只建那么几处学院的话,一定概念上说,又失去了这事本身的意义所在了。

    那不又成了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精英教育了嘛,浪费这个时间和精力干嘛啊。

    这事有户部的官员作证,好像确实没法施行了。

    不过这下李承乾不仅没有放弃这个想法,反而越发认同了。

    谁让这个方案是真的能够给世家中人添堵呢,还能给自己赚来好名声,有时候敌人反对的,就是自己该支持的啊。

    先不说李承乾也延续了他老子一力遏制世家中人势力的执政理念,更重要的是这帮子世家中人,从来就不是站在他李承乾一边的。

    也不知道是因为他们一直看不上他老子李世民,所以恨屋及乌,对他也有点不屑一顾;还是单纯想要搅和大唐的政局,所以才故意去撩拨他那些个弟弟,就比如说被吹的好似文学天赋天下无双,其实情商很堪忧的小胖子李泰。

第四百零七章 不容轻侮() 
    利用官方力量在各地同时兴办学院的想法,似乎就这么被堵上了,那些世家官员说的很有道理啊,国库里没钱了,一切皆休啊。于是李承乾很自然的又看向了作为始作俑者的马周。

    对此马周显然是早有准备,他当然想过那帮子世家官员可能拿出的理由,而且因为处在给事中这个位置上,大唐帝国的很多事情都逃不开他的眼睛,对于国库的情况他当然也有所了解,敌人用这个理由来反对,自然也在他的预料中了。

    于是他很从容的拿出了一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案,简单来说就是化缘呗。

    他觉得大唐天下对于读书这事也是充满了向往的,肯定也有许多有识之士会积极的支持这件事。

    所以咱们来个开门办学,面向社会募捐,靠大家的力量来筹措书院。

    所有的书院全都由朝廷来负担自然会很沉重,可放到一州一县的所有民众,尤其是当地士绅们的身上,这事应该就简单多了,压力也要小得多啊。

    为了表示对此事的支持,马周自己还痛快的表示会捐出一年的全部俸禄来。

    虽然他的职位相当的显耀,但他从来不受贿,是出了名的刚直,所以这俸禄近乎是他所有的收入了。

    也就是知道林森一定会支持他,总不至于让他吃不上饭吧,大不了继续去独一味蹭吃蹭喝也就是了,这才有这个底气。

    当然也确实是因为他很看重这个事情,这份支持也是发自内心的。

    其他的曾经表态支持书院的大臣们,少不了也都慷慨解囊,算是又一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有了这些人做示范,其中还有许多真正的重臣,诸如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他们,可以说这件事已经展示了其可行性,所以李承乾很痛快的拍板决定,在大唐全境范围内都开始推行这件事情。

    有了决议后,自然有各地的地方官员,去具体推行和落实这个事情。

    到底能不能做好,就取决于那些父母官的手腕,还有他们和当地士绅之间的关系了。

    当然了,这件事肯定不会这么简单的就结束的,马周还准备了后手呢。

    毕竟可以算是李承乾主持下的,和世家的第一次对决,必须要取得这个开门红才成,要不然不仅要影响人们对马周的能力的看法,更有可能会降低李承乾的威信啊。

    所以说对于这件事情,李承乾肯定是要持续关注的。

    马周也和李承乾提前通过气了,让他对这事更有信心。而且这后招没有他的首肯也是没法用的,因为同样牵扯广泛。

    命令一下达,各个地方官员自然就都忙活了起来。

    他们当然也是各怀心思的,支持的觉得这事确实是造福一方的好事,同样也是一个展示他们的能力的好机会。

    做得漂亮点,还能在李承乾这位太子爷那里,为自己赢得一个好印象,说不定等李承乾上台以后,就能得到进一步的重用呢。

    反对这事的,倒是有不少都是出自世家大族,主要也是觉得这事有损他们家族的利益,也给他们的工作增添了许多的麻烦。

    从当地士绅口袋里往外掏钱,哪有那么好掏的啊,这些精细人肯定不会办那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扔出一文钱,恨不能有十倍的收益,平白无故的这些人又怎么会掏钱替朝廷办事呢,压根看不到好处在哪。

    他们去干这种化缘的事情,还不是搭上自己的面子和人情,实在是忒不划算了。

    因此干起这活来,就有点阴奉阳违的意思,纯粹是出工不出力啊。

    之前曾经来过林家调查那个消失的混子的长安县令显然就是属于前者,因为他这一次很是积极的找到了林森这边,东拉西扯了半天,就是为了从林森这里拉到足够的捐助的。

    对这事林森早就心知肚明了,哪有不配合的道理,装作很大方的捐了一年俸禄出来。

    有了林森这边的先例,也算是打开了突破口,这长安县令再去其他勋贵那里劝说的时候,这说话的力度肯定会大上不少啊,拿林森来说事就是了。

    林森也是从其他几家相熟的勋贵那里知道的,除了笑骂几句以外,林森总不能为此再把那长安县令怎么着吧。

    而且由此林森也算是见识了一下自己如今的影响力,大概是因为他带头捐了,其他相熟的勋贵那,边可是一个不落的全都表示了支持。

    而另一边万年县的情况,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啊,世家官员们的庄子大都集中在那边,和林森他们这边有点个文武之间泾渭分明的意思,或者说有点不屑于和他们为伍吧。

    本来对这事就有点耿耿于怀,又有看李承乾笑话的意思,能积极的响应就怪了。

    私底下肯定也没少使绊子了,鼓动下其他人,给自己手下的那些地盘示意下都是少不了的。

    要不是顾虑到他们现在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也担心李世民回来再跟他们玩一下狠的,做事就不会是现在这么温和了。

    在万年县令上门时,他们像是约定好了一样,每家子只是拿出了五贯铜钱而已,是真真的用绳子串好的一串串的铜钱哦。

    这五千枚摞到一起那重量可是不轻,就这么让人家万年县令自个扛回去,可以说跟当面羞辱他也是没差了,这是摆明了拿他当个乞丐打发呢。

    就算不看这颇具侮辱性的现钱,只拿出五贯来本身,就将他们的轻视和不屑表露的很清楚了。

    堂堂世家大族拿出五贯钱来,怕是都不够哪家院子里一天的花销罢了。

    况且他一个万年县令亲自上门,这面子就值五贯钱啊?要说不是折辱,谁能信。

    可偏偏他还没法发火,名义上人家毕竟也是捐款了啊,又是自己把热脸主动送上去的。

    而且对方可是五姓七家啊,哪怕声势已经不如以前了,又岂是他一个小小的万年县令能得罪的起的。所以最后也只能嚼碎了牙齿往嘴里吞了。

    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当然比林森这么一个小小的将军来的大的多,能够影响的范围同样要大得多。

    有了他们的授意,还有那活生生打脸的做派,算是给其他人开了个坏头。

    靠找士绅们化缘来大面积建设书院的事情,倒是在大部分地方都没能很好的推行,可算是遂了这些人的意了。

    为此他们也是颇有点自得的,看看!啊!好好看看!就算是皇家又怎样,没有咱们的支持,不还是一样办不成事吗!

    你一个小小的太子,就以为自己一定能行了吗?幼稚!

    李承乾一看,果然如同马周所说的那样,世家大族会从中阻挠,看来还是得动用后招了,也是时候给这帮子自大的家伙一点颜色瞧瞧了,让他们好好明白一下,皇家的脸面绝对是不容轻侮的!

第四百零八章 共襄盛举() 
    李承乾不仅要拿出后手把这事漂亮的做好,还想给那帮世家中人一个足够深刻的教训,这就不能简单的直接亮出自己的底牌了。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副局面,之前被羞辱了的万年县令,没去继续贴那帮世家中人的冷屁股,反而去到了县里知名的李姓大商人的家中。

    “县尊此来不知有何贵干啊?”李姓富商这是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县令被折辱的事情可以说闹得沸沸扬扬的,可是让县令丢人不轻,这样的消息肯定瞒不过他这样的有心人啊。

    在那边打不开局面,跑到商人这边来化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帮当官的向来就是这么做的。

    “李郎君想必也是清楚的,最近各处都要建书院,某也是想着和李郎君亲近,这才冒昧登门啊。”万年县令也没打算绕弯子,很干脆的就道明了来意。

    “既然县尊亲自开口了,某焉有不支持的道理,某也是希望本地能够多出一些人才的,所以就捐赠……一百贯好了。

    某家业维持的也很艰难,勉强能挤出这些钱财来,还请县尊海涵。”李姓富商很是为难的说到。

    他确实是比较为难,一边是一县之尊的父母官,一边是世家中人的招呼,两边他可都不敢得罪了,商人就是这么个处境。

    他给的太少,县令这边不好交待,人家上门一趟,他要是不给足了面子,就等着被穿小鞋吧。

    世家中人敢不给一个县令面子,他一个商人可不敢。

    虽然他也不是没有跟脚的,可他的靠山总不能为了他,就去和一个天子脚下的县令死磕吧。

    这些家伙可都是后备的高官,毕竟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而且本身能拿到这个位置,就说明了人家背景也不简单。

    俗话还说县官不如现管呢,这位县令眼下就是那个现管的。

    可要是捐的多了,又得罪了世家中人,他同样吃罪不起。

    况且这事于他而言也没什么好处可言,只好给了一个折中的数。

    “素来听闻李郎君慷慨,修桥补路总是最先解囊相助,某这才舔着脸上门。

    既然李郎君家业艰难,某还是去找徐郎君问问看,看他想不想要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