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八年-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刈旁撕右宦繁鄙稀

    抵达通州的码头后,洪承畴打发亲随进京知会留在京城料理杂事的管家,之后雇了二十余辆马车,装载着从老家带来的各种杂物直奔京师。

    在崇文门外值哨的五城兵马司兵卒清出通道后,等候在城门的管家洪福在前引路,洪承畴在亲兵的护卫下骑马进了京城,长长的车队跟随在后。

    京城内的道路硬化工程还在进行中,城内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洪福带着车队在京城内东绕西拐的走了半个时辰后,于酉时左右抵达了西城的新宅。

    在宅邸东侧打开的角门处,洪承畴跳下马来,几辆载着洪府女眷的马车驶入院中;装载货物的马车则驶往正门卸车,一众亲兵也是前往正门,他们暂时会被安置在前宅,而后跟随洪承畴赴任蓟辽。

    洪承畴从角门步入院内,疾步行至最前面的一架马车前躬身施礼:“母亲大人,一路行程劳顿,可还安否?”

    随着车门的打开,两名十余岁的婢女先行下来,然后搀扶着一身淡色襦裙、满头银发上插着一只玉簪的傅氏下了车,第三辆马车上洪承畴的夫人洪林氏也急忙赶过来。

    “阿生,既已到京,你可曾上本求见?陛下待我洪家恩重如山,不仅将你擢至一品高位,更连我这个老妇人也得赐显禄,我洪氏一族自此荣登名门之列;此等圣恩,我儿须得拼尽全力方可报之,万不可心生懈怠!”

    年过六旬的傅氏站定后,唤着洪承畴的乳名肃声开口道。

    傅氏出自富裕之家,从小读书识礼,对洪承畴兄弟三人管束甚严;在洪父早逝后,正是在傅氏的严格管束和抚育下,洪家才出了洪承畴这样一个朝堂重臣,使得泉州洪氏一族一跃成为了大明顶尖的豪门。

    “母亲大人放心,儿已遣人递本请见,料几日内便会得见天颜;只是儿很快就将离别母亲,不能在大人膝下尽孝,儿心中终是深感愧疚!”

    洪承畴已经十余年不见家中老母,这次回家省亲仅待了月余,又不得不回返北地;在他的一再恳求下,本不愿离开家乡的傅氏随他来到了京城;三子洪承畯一家人留在老家,照看老宅以及洪父的坟茔。

    “我儿且去忙,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者众,我儿乃顶天立地之大丈夫也,何苦做此小儿女状!老身有儿媳陪着便可!”

    傅氏用慈爱的目光看着面前躬身施礼的大儿子,心中是满满地骄傲与自豪。

    两个粗壮的婆娘抬着一顶精致的软轿过来,婢女将傅氏搀入轿中后,软轿颤颤悠悠的直奔后宅而去,洪林氏急忙带着几名婢女和粗使婆子跟了上去,洪承畴恭送母亲离开。

    “老爷,汤桶已备好,老奴这便着人带路,厨房正在制作饭食,请老爷先沐浴更衣再去用食,老奴去招呼着把车子卸下!”

    年过五旬的管家洪福走上前来施礼道。

    他是洪家的家生子,自幼在洪家长大,自打洪承畴中试为官后便跟在他身边,替洪承畴打理日常的饮食起居,此前被留在京师操办新宅中打扫清理、置办家具、雇请各种仆从等各种杂事,并未跟随返乡。

    “内宅老夫人处可都安置妥当?雇请的人手可靠否?多年未曾进京,京城之内变化竟是如此之大!只是怎地随处都在修房建屋?”

    洪承畴一边打量着院落内的的景致,一边开口问道。

    “请老爷放心,老夫人处已安置妥帖,府上雇请的皆是身家清白的良家之人!至于修建一事,老奴听闻是皇上下旨,工部官员奉旨督造,具体何用老奴不得而知!”

    接着洪福招呼一声,不远处两名十六七岁年纪、相貌秀丽的婢女上前施礼后于前面引路,洪承畴背着双手踱步向一侧的月亮门行去。

    洪承畴入京的消息第一时间内便被送达宫内,朱由检考虑到旅途劳顿的原因,没有即刻召见他,总得让人家先歇息一下安顿好,走亲访友之后再召见不迟。

    辽东的问题存在已久,也不急在这一时,如此棘手的问题,洪承畴能否妥善解决也是个疑问。

    至于京城中正在修建的房舍问题,却是朱由检正准备实施的另一项计划:等到解决完辽东问题后,顺势将南京六部以及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与京城中的各部司合并,将南京的这些官员迁来京城,正在大规模修建的房屋就是给将来北迁官员准备的。

    当然了,这些房子不是用来赏赐的,是用来卖或者租的。

    本着便宜不出外的原则,此次营造工程由几名外戚包揽,包括懿安皇后的父亲张国纪、周后的父亲周奎、田妃的父亲田弘遇、袁贵妃的父亲袁也让。

    这些国戚每人出资若干,组建了一家商行,之后雇请人手负责营造房舍,到时只管卖房收银便可。

    此举既能使得外戚们大赚一笔,也能更利于后宫内的人心稳定。

    有了多余的财物,周后她们才能有更多的赏赐给身边之人,这是提高身边人忠诚度最有效的手段。

    房舍的修建由工部派员规划好之后开始施工,按照京城内现有各级官员宅子的模板建造,大小不一,价格也会截然不同。

    南京小朝廷存在至今,使得朝廷政令不畅,这其实都怪朱棣。

    永乐十九年,成祖诏令“六部政悉移而北”,正式以北京为都。成祖下旨迁都北京后,出于种种原因,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

    这是标准的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你既然把大侄子都干翻了,还怕那群江南文人干嘛?你以为这样做人家就不会背后骂你?

    南京和北京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北京相同。北京所在为顺天府,南京所在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

    虽然南京六部的权力远不如北京六部,但是南京六部也有一定职权。主要是因为南京所在的南直隶地区辖十五个府又三个直隶州,相当于后世江苏、安徽两省及上海之地,却不设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三司,原来三司执行的职权便由南京六部负责,其中又以南京户部、南京兵部的权力最重。

    在现今境内局势平稳安定时,南京的小朝廷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必须将权利收上来,将南京管辖的区域统归朝廷,那样将来的改革才不会遇到更大的阻力。

    南京几个部司权力太大,实际上已经脱离了皇帝和朝廷的掌控范围。

    南京户部负责征收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此四地所交税粮几乎占了大明的一半。

    同时南京户部还负责漕运及全国黄册的收藏和管理,南京户部侍郎因此经常兼任总理粮储。

    南京兵部负责南京地区的守备,南京地区的49个卫,都隶属南京兵部尚书指挥。南京兵部尚书一般挂“参赞机务”衔,会同镇守太监和南京守备勋臣共同管理南京的全部事务。

    南京吏部负责南京地区官员六年一度的京察考功,京城吏部不得干涉。

    这样一来,皇帝和朝廷在南直隶一带的存在感十分的微弱,朝廷的许多政令在南直隶很难得到贯彻和施行。

    南京的这些利益集团才是东林党的根本所在,若想对付这些利益共同体,唯有釜底抽薪一策。

第238章 名声() 
只有将这些大佬们北迁,之后任用自己中意的官员掌控府县,政商合一的东林集团才会没了根本,势必会逐渐消亡。

    至于新的利益集团的诞生,在严格的监督机制制约下,很难再达到现在东林党集团的规模和危害。

    南京政府北迁的打算朱由检谁都没告诉,包括负责施工的外戚们,营造房舍也是打着京城扩建的旗号进行的,就算有人怀疑,也绝不会想到皇帝将来会有如此惊人之举。

    解散南京政权的想法肯定会受到京城重臣们的一致欢迎。对于南京政府这样一个超然的存在,朝臣们心里早就厌烦无比,但同时又无可奈何,因为大明自成祖一下的历代帝王,虽然也有对南京不满,但始终缺乏勇气和魄力来打破这个朝廷的枷锁。

    南京各部寺的同仁们对朝廷的某些行文政策根本不屑一顾,无数次的直接打脸京城朝廷,摆出一副不服来干的嚣张嘴脸。

    只要朝廷打算惩处南京某一位部司高官,那就等于捅了马蜂窝,立刻会有无数的弹章直送京城,各种谩骂攻击随之而来,最终京师重臣们不得不捏着鼻子收回承命。

    至于两京各部司合并后的各级主官人选,当然要采取北重南轻的方法,南京来的全部副之,但名称上并未改变,大家都是重臣,最起码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但里子就算了。

    朱由检打算采用新的官制:设立左右尚书。

    比如吏部,现任吏部尚书周云将会成为左尚书,将来合并过来的南京吏部尚书当然为右尚书,官职都是尚书,但在以左为尊的时代,大家都会明白谁说了算。

    左右侍郎分别也是两人,原先朝廷的左右侍郎全部为左侍郎,南京过来的两个都是右侍郎。

    明年南京政府北迁就先拿吏部下手,然后兵部、户部、督察院这些重要部司一个一个来。

    在朱由检的计划中,明年如果对建州的战争取得决定性成果后,南京的四十九个卫所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他会下旨裁撤全大明的卫所,取消军户制度,所有军户转为民户。

    在内忧外患基本消除的情况下,名存实亡的卫所制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

    军户们两百年来受到的剥削与种种限制将会彻底废除,各地卫所的土地在经过丈量后分派给每个军户家庭,就依照孙传庭在西安那套方法施行,给卫所高官保留一定数额的田地,其余的分产到户,然后辅以各种政策的的支持。

    军户们由佃租上官的田地,变为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这将会使得全国大量军户的生产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极大的提高全大明的粮食产量。尤其是物产丰富的江南一带,单单南京四十九个卫所就占用了数千万亩田地,而这些田地的产出大都归属于卫所的各级将官,军户们辛苦一年所得也仅只裹腹而已。

    实际上早就有大批的军户打破了朝廷名义上的限制,暗地里从事各种产业,已于普通民户无异,卫所的将官们除了名号以外,与地主土豪没什么区别。

    取消卫所制、均分田地等等策略,与后世的打土豪分田地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主导者变成朝廷而已,手段相对来说可能会比较柔和。

    只要卫所将官们识时务,那一切都好说,若是有人敢聚众闹事,西安左卫就是最好的例子。

    关于卫所裁撤改革一事,朱由检准备交给孙传庭来做。孙白谷在这方面已经颇有心得,加上其杀伐果断的性格,更有自己为其背书站台,相信几年之内就能彻底解决这个大明顽疾。

    北迁政策肯定会遭到部分南京官员士绅们的强烈反对和抵制,这些人精们肯定一眼就会看出朱由检的目的,对于这种毁其根本的做法,这伙既得利益者哪会善罢甘休。

    至于他们会采取哪些举措来对抗自己的旨意,朱由检还未想出来。

    前世的他并未有从政的经验,人生阅历也并不丰富,虽然知道会遇到极大的阻力,但却不清楚对方的各种手段。

    既已打算撕破脸,那就见招拆招好了。

    明刀也好、暗箭也罢,在强大的武力面前,一切都如幻影如泡沫。

    到时让孙传庭带着一只秦军过去就行,五千人应该足够,再有锦衣卫的情报消息,对付只会聚众谩骂、到处张贴揭帖的江南文人应该不成问问题。

    至于民乱,若是学满清的大杀特杀,民乱也不足惧,但军队还是尽量不能对平民动用武力,对手无寸铁的同胞动刀动枪,这与流贼有何区别?

    要是有城管就好了,啧啧。。

    孙传庭也不是屠夫,相信以他的能力,对付江南那帮有文化的流氓应该不在话下。

    对付流氓要摆事实、讲道理,对付文人要简单粗暴,对付有文化的流氓就双管齐下好了。

    先讲道理,不服就打到你服为止。

    南京的勋贵们肯定不敢出头,就算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但早就在温柔乡里迷失自我的勋贵们已经没了血性,别说手中没有武力,就算有也不敢站出来,否则的话就是整个家族会从这个世界消失。

    朱由检不由得想到,若是自己做成此事,从根本上伤害到江南士绅们的利益,后世的野史中也许会把自己骂的肉都臭了,自己的名声搞不好就会遗臭万年。

    在这些江南文人笔下,自己的形象可想而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