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三国有些乱-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所以说我高看了联军,尽是一些伪君子,说什么家国天下,不过是为名为利罢了。”李儒满是嘲讽地说:“除非相国大人称帝,不然这些伪君子也就这样。”

    “军师!”一直只听没开口的张济恭声道:“如果现在有人在曹操败退后再挥兵追袭呢?我们该如何应对?”

    “哈哈哈哈!”李儒哈哈大笑,手指关下说:“如果联军现在出现在关下,关外的百万之众就送给他们。”

    “禀军师,两位将军。”就在李儒话音刚落,就有探子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急报:“距函谷关十里处发现敌军骑兵,约三千左右,应该是幽州的白马义从。”

    “再探!”李儒挥了挥手,让探子退下,有点哭笑不得地说:“我刚才说什么来着?嗯,有人隐而不报呀!”

    就在探子禀报之时,赵云和太史慈已经带着三千白马义从进入了李儒等人的视野。

    “果然是白马将军麾下的白马义从,来得好快!”李儒嘀咕了一句,又下了一个让徐荣和张济瞪目结舌的命令:“来人,放下关闸!”

    “军师,关外还有近十万将士。”不过徐张两人也没明显地反对,却远远地这么说了一句。

    “子建不也要有一支兵马么!”李儒似笑非笑地说:“子健没欠我西凉军什么,我也不能亏了他。再说人可岂能言而不信,说送他关外百万之众就说到做到。”

    至于说华雄是死是活?这重要吗?李儒也就是这么找个借口说说,有意将这十万兵马顺手留给刘备是真的。

    “刘备呀刘备呀,可别辜负了我李儒一片心意!”李儒心中默念,带着徐荣和张济下了关头。

    赵云和太史慈率部飞驰到函谷关下,本来只是宣告下己方的到来。心里还防关内出兵,随时准备撤退。不料“咚!”的一声,关闸落下。这让两员虎将再再次处于懵逼状态。

    “子义,西凉军啥意思?”赵云实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又该如何应对。

    “大概是不要关外这些人了吧?”太史慈也不肯定地说:“百万黎庶就算了,可还有近十万西凉兵马呀!这可能吗?”

    不说赵云和太史慈百思不得其解。这些被拦在关外的迁移人群更不解。不过在西凉军一路的高压之下,基本上都已经麻木,故而反应也不大。

    至于说关外的西凉兵,已经全体反水了。这得将时间稍稍倒退一点才说得清。嗯,从赵云和太史慈等后续部队说起。

    追上迁移队伍的尾巴,赵云和太史慈不敢轻举妄动,就这么远远跟着,等后面大部队赶上来再说。

    也没等多久,本应该在最后的张飞和华雄所部先行赶到。正如张飞所说,是步骑混合,不然比赵云和太史慈部慢不了多少。

    赵云等四个家伙一合计,没说的,先冲上去干他丫的一仗再说。等四人率部冲上去,意外发生了。这些监督迁移队伍的西凉兵马,其中太部分是华雄曾经的曲部。

    看见华雄这个曾经的老大带头杀来,还打什么打,呼拉拉都跑过来抱华雄的大腿。华雄以前可待这些部下不薄,华雄本来又在西凉军就威望十足。

    对于西凉军将士来讲,换个主子一点压力都没有。跟谁还不是吃粮打仗,刘备这个主子就不错。当年刘备收纳五万黄巾军天下皆知,再说华雄本身就是个榜样。

    华雄的旧部一反水,其余西凉兵也没有多大反抗,都陆续投诚。当函谷关关闸落下那一刻,这关外百万人口送给刘备就成了定局。

    造成这样的局面,是李儒放水的结果。也有刘备集团谋划得当的原因。更多的是巧合和偶然,也是不可复制的奇迹,没有之一。

    发生这么大的事,百万迁移人群却没引起多太骚乱。看见一直暴力压迫自己的西凉兵向联军投诚,人群隐约发出了欢呼声。

第391章 ,信守诺言() 
对于西凉兵不战而降,除了华雄,赵云哥几个是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也愈加佩服现在身在洛阳的几位大佬,什么叫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就是啊。

    正因为西凉兵这么乖巧,所以赵云和太史慈才能这么快突至函谷关下。或者说赵云和太史慈来得越快,收获就会越多。

    赵云和太史慈很快从懵懵懂懂状态中出来,哥俩一合计,得,故计重施,总一个等字了得。哥俩就率着三千白马义从在函谷关下徘徊不走了。

    “什么?”当关羽和武安国稍迟一点赶至,函谷关外大局已定。关羽和武安国与赵云等人汇合,一听这形势也是愣住了。

    “果不出大哥等人意料!”关羽半眯着丹凤眼,有点那啥地说:“小军师当日交待我生擒一名西凉将领,就已经料到了今天啊!”

    还别说,就关二爷这丹凤眼,这红脸,及这神态,天生就是装那啥的料呀!也就是说关二爷天生就是装那啥的料。

    关羽说完,众人齐刷刷看向华雄。华雄不解地说:“都看向我干嘛?”

    其中张飞百无禁忌地说:“二哥是说还好当日在虎牢关下没砍了你,不然今天就没这个大大的功劳,不,是奇迹,就没这个奇迹。”

    “诶!诶!”华雄脸一红,梗着脖子硬着嘴说:“当日我可是准备和翼德大干一仗的。没想到云长出战,太意了,太意了。”

    “子健你就是别犟了!”张飞双手一摊说:“你说说,这里的哥几个,你打得过那个?你就该庆幸了!”

    华雄还真扫了眼在场几个,有关羽,张飞,赵云,太史慈,武安国。嗯,华雄的武艺在这群人中还真是垫底的存在。

    赵云实在看不过眼了,咳了一下说:“云长和霸侯也来了,大家还是抓紧议议接下来该怎么弄吧?”

    在场无不一不是猛虎,冲锋陷阵不在话下,要他们带百万人从函谷关下回洛阳,还是省省吧。不过事情已经如此,不行也得行啊!

    赵云一开口,大伙都忘了华雄这档子事,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就是没人开口说点靠谱的。实在是事关百万人,再能打的人都不敢胡乱说道。

    场面静默了半个世纪,终于,关羽捋着长胡须,微睁着丹凤眼说:“对于如何将这百万人口带回洛阳,我也没有好主意。不过,我还记得当年大哥是如何处理五万黄巾军的。”

    这下除了参与当年刘备首战的张飞,其他人都是一副十分好奇的样子。大家都只知道刘备当年的勒紧自家的裤腰带,才勉强收留下五万黄巾军而没发生饿死人的事。至于刘备当日是如何处理的,还真不知道。

    关羽说,张飞补充,算是三言两语将当年的事说了个大概。说到刘备承诺保全这当年应该要坑杀的五万黄巾军性命时,在场众人都纷纷动容。

    “如果说为了天下人,侯爷算当今天下言行一致的第一人。”一直是个好听众的太史慈这么感慨了一句。

    太史慈之所以这么感慨,这与太史慈艺成后行走天下的见闻有关。汉末天下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贪官污吏横行,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颠簸流离。见多了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人,见多了人吃人的现状,任谁也不太相信有真正心怀天下万民的人。

    尤其在太史慈与赵云一番交流,赵云说出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再听了赵云描述了刘备其人及刘备治下的种种。说太史慈全信,赵云都不会相信。不过有了关羽和张飞刚才具体事例的佐证,太史慈已信了七八分,才会发出如此这般的感慨。

    历史中太史慈也遇见过刘备,不过刘备没入太史慈的眼。在报了孔融护母之恩后,太史慈就去找另一个汉室宗亲扬州刺史刘繇,可惜不得重用。

    刘繇败亡后,太史慈才归于孙策,太史慈才算得遇明主。正可谓是孙策知人,子义守信,未为不美也。

    太史慈弓马娴熟,少就好学,恪守孝道。太史慈绝对是个有勇有谋,忠义守信,还很有见地之英雄人物。让人叹息的是英雄早逝,逝世时才四十一岁。

    太史慈临终之时,叹息道:“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著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死啊!”

    历史众名人对太史慈的评价十分正面,也非常高。如陈寿:“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

    孔融:“卿吾之少友也。”

    孙策曰:“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不欺策。”

    孙策还曰:“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

    《宋书·刘敬宣传》:“人之相知,岂可以一涂限,孔文举礼太史子义,夫岂有非之者邪!”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写道:“三国当汉,魏之际,英雄虎争,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礌礌落落,皆非后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

    孙元晏有诗赞曰:“圣德招贤远近知,曹公心计却成欺。陈韩昔日尝投楚,岂是当归召得伊。”

    罗贯中:“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纵观诸人评价太史慈,岂更让人扼腕长叹。

    “这还用说,我大哥就是个心怀天下,情系万千黎庶的英豪!”张飞将胸部拍得通通作响,理所当然地对太史慈说:“子义,你武艺超群,忠孝无双,何不跟我们一起完成我大哥的宏伟蓝图!”

    “是呀!子义,为国为民才不枉大丈夫来世一遭。”关羽也及时跟进道:“我大哥乃汉室宗亲,是当今陛下的皇叔,更是真心为国民的天命所归之人。”

    赵云没开口说什么,只是对太史慈笑了笑。赵云算是这群人中与太史慈最熟,友情最深之人。有并肩战吕布,一起退吕布的战友情,笑一笑就够了。

    武安国与太史慈同属孔融,两人关系也仅仅是同僚。故武安国没说什么,武安国却若有所思。当然,武安国不说,谁也不知道他的所思所想。

    “我不发表意见,反正我不觉得亏。”华雄傻傻一笑,双手摇了摇说:“有兄弟,有目标,人生才有意义。”

    太史慈看了众人一眼,略有点无奈地说:“大丈夫立世,无信而不立。孔大人之恩应报,我还与同郡的刘大人有约,如之奈何?”

    太史慈与扬州牧刘繇是同郡人。太史慈之前是一小官吏,曾犯事而受过刘繇照拂,太史慈就承诺过日后必为其效力。至于报孔融之恩是众所周知的事。

    “信守诺言,应该!子义的意思是讨董之后就去扬州?”赵云忍不住点了个赞。赵云本身就是个忠义无双,信守承诺的人,自然对太史慈深有好感,也对于太史慈没有答应投靠刘备并不反感,反而是支持太史慈的行为。

    “对!回去禀过孔大人后就去扬州。”太史慈对赵云几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刘侯爷是个好主公,更是明主。”

    在场几个人都知道,讨董联盟已名存实亡,一众诸侯进了洛阳后,半点也不提出兵长安,继续征讨董卓之事。也就是说讨董之战目前就告一段落。

    “子义,如果在扬州英雄无用武之地,那么记得我们一群兄弟在等你。”赵云也算是娓婉地邀请太史慈入伙。

    “记得,肯定记得!我们还是先议如何将这百万之众带回洛阳吧!”太史慈生怕赵云等再劝说,太史慈都有点拿不准自己会不会变卦。嗯,这叫想多了,此刻能答应投奔刘备,太史慈就不是太史慈。

    关羽哥几个无不是忠义之人,自然不会强人所难,让太史慈背信弃义,而是自觉略过太史慈这一节,讨论起如何带百万之众回洛阳。

    俗云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还是很有道理的。六个绝世猛将,经过一通商议,也多少得出了一个结果,看样子还能行得通。

第392章 ,众志成城() 
这几家伙商议的结果就是按当年刘备处理五万黄巾军的翻版。以自愿为原则,竭尽全力带这百万之众返回洛阳。

    首先就是宣传工作,通知所有人,你们解放了,已经脱离了董卓的魔爪。你们自由了,去向何方由你自己选择。

    其实这都是废话,故土难离,从古至今就没人愿意轻离故土。这次若不是董卓武力强迁,就没人愿意从洛阳迁至长安。

    这个年代不比后世,拉扒拉扒就能存活下去,只要肯干就死不了。这个年代没有田土,没有一定的武力保障,人多半就活不下去。

    通知所有人是个有巨大工作量的事,好在可以口口相传,也没多久就弄妥了。百万之众中就没反对回洛阳的。

    当然,其中少不了宣传刘备的仁义爱民,为国为民不惜浴血奋战云云。让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