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因为那名男子俊朗的面孔不像是普通百姓,不是因为男子与眼前危急情势格格不入的闲庭信步,甚至不是男子极为无礼的微笑。
而是因为男子身前那道涟漪一般的剑气。
没有吃惊,没有疑虑,没有恐惧,徐妙云心中直接产生出绝望。
这是一种直觉,她知道无论是自己手中的刀,还是自己的身躯,甚至是厚厚的城墙,似乎都挡不住这道剑气。
而绝望的最重要原因,是这道剑气不仅仅指向自己,还包括朱高炽。
…………
第五安手中龙渊剑划出一道青光,将城门内第一排攻城军卒拦腰断成两截,第二排军卒腰间也被切出深达三寸的血口,最先攻进城门内的十数名军卒就如此血肠喷洒而死。
攻城军卒奔跑疾速,但手握长枪使得他们前后必须保持数步的距离,于是前面两排军卒的残肢断体便被后面军卒看在眼中,骇然中猛地一滞,冲城队伍顿时乱在齐化门内。
任建建、静女、易囝囝、想得美并肩而立,再挺身而上,将前面军卒手中长枪砍断,又将攻城军卒逼退数步。
第五安则抓紧时间喝令城门侧的十数位百姓,让其抬起泥袋封堵城门。
就在这时,一道充满内力的声音在城门内外响起:“燕王妃和世子的人头在此,所有人献城免死!”
时间瞬时凝固下来。
城门内外、城墙上下,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都被这道声音的动静以及声音里包含的内容所震憾。
但这种凝固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最先反应过来的是两人,一个是城内的第五安,一个是城外的瞿能。
第五安化作一片蓝色的残影,闪身到城墙上;瞿能暗叹一声大将军果然料事如神,然后厉喝一声,率两千骑兵向齐化门冲来。
稍稍一迟,城门内、城墙上被凝固的人又像是突然活了过来,接着完成先前未完成的动作。
但这极短的凝固后,攻、守双方军卒的心态已完全不一样。守城方多是惶恐而茫然,攻者方则像是打了鸡血般兴奋、勇猛。
城门内的军卒慢慢上前来,将任建建等人逼得步步后退,城墙上则有越来越多的攻城军卒弹兔般跃上了城头。
第五安看不到城门下的情形,也没去管城墙上那些攻城军卒,而是盯着高高站在城垛上那个人;那个一手抓着一个人头,显得残忍暴虐而又嚣张得意的人。
易十三。
早些日按李景隆的示意去了栖霞山并确定静女不在后,易十三没有向李景隆复命,而是在李景隆大军围城之前潜进了北平。
他不是不耻用挟持静女来对付第五安这个办法,而是认为这个办法对他的抱负实在没有帮助。
是以,他虽暗中探查了静女的举动,但并没有向她出手,而是继续探查了燕王府内的一切。
包括朱高炽和徐妙云。
根据探查的情况,他最后作出的决定,却与李景隆必须在靖难之役的关键时刻再显身露手一致,他也须得在攻打北平最紧要的关头再站出来。
显然,此时就是最紧要的关头。
而且,他成功了。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平鏖战(九)()
渡过白河,便可直取郑村坝。而飞雪中的白河早已冰结,似乎谈不上这个渡字,而只需一阵疾驰便可。
朱棣下令全军疾驰。
知子莫如其父,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判定朱高煦并不是凭空消失,而是连夜拔营,西去援救北平。
若是换作他人,他必然大怒,定要降罪于其破坏自己的计划。但对于朱高煦,他首先想到的是安危。
现在的朱高煦,无论是谋略还是勇武,都让朱棣满意得无法挑剔。而朱高煦表现出来的所有优秀,又让他觉得那多么像是年轻时的自己。
在这种血脉传承和自己生命延续的情感面前,朱棣不由自主地将燕王身份换成了父亲,并理解了自己最满意的这个儿子的意图:
应该是他不认同自已拖垮郑村坝设伏南军的计划,同时认为北平的实际情形比所有军情报告的都更要危急,只好弃军令而擅自行动。
此则正是朱棣担心所在,朱高煦两万骑兵连夜开拔、绕道西进两百余里,等冲入李景隆数十万大军中后,必定已是疲惫之师。
朱棣相信自己对战局的判断,但为了儿子的安危,他愿意将计划稍作调整。
无非是将时间提前一些。
冬天的白河其实不能叫做河,百步宽的河面早已是厚厚的冰层,和两岸陆地一样都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应该叫一片平坦的雪地。
先锋谭渊部率先冲上白河上那片雪地。
作为跟随朱棣多年的大将,他亦知道的朱高煦对于朱棣的重要;在空旷的雪地里,轻骑兵、步兵阵不需要排成窄窄的纵列,他令军卒横铺数百步齐头并进,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冲击郑村坝。
冲击郑村坝的南军伏兵。
谭渊知道自己这支两万军卒便是一支箭头,要准确射进南军的伏击圈;与此同时,左右十里外的张玉部、张真部会同时冲击南军两翼;待双方混战一片时,朱棣会亲率十万大军作最后的掩杀。
这是朱棣的谋略。
在这个谋略中,谭渊很清楚自己这支箭头的作用,一则是暴露南军的伏设位置和兵力,二是与张玉、张真配合,将南军死死拖在郑村坝。
而这支箭头确实很快。
片刻之后,谭渊与数千轻骑兵已经冲过白河,身后一万五千余步兵也全部冲进白河上那片雪地。
而就在此时,谭渊听到了冬日惊雷,然后看到前方雪地尽头腾起一片烟痕,伴随着由远及近的破空之声。
谭渊心中陡惊,凭着多年作战经验,他知道被铳炮袭击;同样是凭着多年作战经验,他猛勒马缰,扭头大呼:“散开!”
但铳弹实在太快,在他喊声结束的瞬间,已有上百发落在白河上面。
听着身后的爆炸声和惨呼声,谭渊心中大急,知道有不少的步兵会因这上百发的铳弹受伤、死亡。
但随后的情形超出了谭渊多年作战经验的范围。
铳弹爆炸过后,白河上并未安静下来,反而是一声接着一声地继续发出震耳欲聋到揪心的闷响。
闷响并不是说音量不大,而是巨大的声响从厚厚的包裹物中透出。所以,这些闷响绝对不是已经炸开的铳弹造成,更像是大地本身发生了爆炸。
谭渊看到白河上下两里范围的积雪冲天而起,形成一道高高的白墙;而在这道白墙形成的同时,里面又会连续发出闷响,然后便是无数碗口、脚盆大小的冰块如鱼跃般飞起。
刹那间,他满眼都是雪白的雪、晶莹的冰、鲜红的血,以及数不清的断脚残臂。纷纷飞扬在两丈高的空中,然后陆续下落,溅出大小不一的水花。
白河重新变成了河。
青得略显发黑的河水出现在谭渊眼中,而河水上面密密麻麻漂浮着、扑腾着黑色的棉甲、红色的战裙,以及生物体内那些花花绿绿的残缺脏腑。
从听到雪地远处的惊雷声到此时,谭渊被憋在胸中的一口浊气都还没有喘出来;而眼前变化更是没有半分停顿,在持续的爆炸声中,冲天而起的积雪像春笋冒出般形成一片密集的雪柱,长着眼睛似的向河岸两边疾速漫开。
谭渊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两腿猛夹,想让坐下那匹已显狂燥的战马赶紧向前冲出,避开从河里蔓延过来的、如妖邪般的无数雪柱。
战马堪堪冲出两步,谭渊便听到了人生中最后一道声音,那是在自己马蹄下发出的爆炸声;也看到人生中最后一个画面,那是白雪夹着黑泥迎面射来的画面。
…………。
朱棣冲得也很疾,在白河水重现天日的刹那间,他已冲到距离河边不足五十步的距离。
眼前的遽变让朱棣坐下战马惊嘶扬蹄,而戎马一生的他竟然被重重摔在了雪地里。
身后的军卒被眼前情形唬得没了魂,怔过之后便拼命向后退;十万人的兵阵绵延数里,前后军卒不可避免地堵在一处。
漫上河岸的冲天雪柱速度奇快,瞬时在军卒阵中炸开;不断有人死去,不断有人倒地。
朱棣倒在雪地里,但眨眼便飞了起来——被马和单臂夹着腾身而起。
马和并未搞清眼前发生了什么事,但看到和感觉到了伤及性命的危险,于是奋力向后狂掠。
乾元宗易道功法的地阶和人阶实力相差极大,但地阶的身手他让借助军卒的肩头、脑袋飞掠还是不难;而且,飞掠的速度到底超过身后那些持续的闷响。
掠出近三百步后,马和听到身后终于安静下来,于是将面无表情的朱棣放了下来。
与此同时,乱轰轰的兵阵也随着身后的安静而安静。
朱棣仍是面无表情,大步向前走去;军卒纷纷让出道来,等其过后又慢慢合拢一处。
朱棣站到了兵阵前端,虚起了双眼。
河东岸一百多步范围内已是黑红杂乱的一片狼藉,倒地雪地上的军卒身上还冒着黑烟,偶尔会有雪水与火星的碰撞。
白河里一片安静,甚至连一声惨呼都没有;两里范围内是占据八成的死尸和残存两成的冰块;两里外仍是厚厚的积雪,上面布满着长达数十步歪斜凌厉的裂缝。
河西岸亦是黑白相杂的凌乱,其中零零散散有三百余骑燕兵,在原地无声地打着转,不知是被吓丢了魂,还是被震聋了耳。
朱棣示意马和找来战马,翻身而上。
毫无征兆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谭渊的两万大军就此覆没,自己的兵阵也瞬时折损一万人有余,但他脸上看不出任何惊惧、愤怒、泄气、消极等神色。
他将猩红长毛披风解下,再一刀划为两片,然后沉声道:“随我去斩下李景隆的头颅,替兄弟们报仇!”
…………
白河西边的雪地尽头,都督陈晖将右手轻轻划下。
令卒将旗帜一挥,黑压压一片人马便向白茫茫的雪地东面滑动,像是巨大白布上一滴滚动的墨珠。
这滴墨珠是十五万大军。
陈晖在激动的同时,也对李景隆大将军心存感谢。
感谢大将军匪夷所思的地雷阵,感谢大将军给予自己的这份军功。当然,所有的感谢都可以归于一处,感谢大将军细到毫巅的策谋。
郑村坝确实有兵,但不是伏兵;真正的伏兵,便是自己屯在白河西侧五里处的这支队伍。
郑村坝不过是多造了几个灶,多搭了几顶帐篷,朱棣便中了大将军的计。白河的伏兵确实因隐蔽藏身而受了些严寒摧残,但能打朱棣一个措手不及,显然是值得的。
看到白河的战况,陈晖更加肯定。
等哨军报上敌情,陈晖再次叹道:“不费一兵一卒便暂敌三万余,大将军真乃神人也!”
偏将刘云提醒道:“据雪中痕迹看,朱棣应当是兵发两路,沿河而去。”
陈晖轻笑一声:“他的辎重一行还留在东岸,显然已成惊弓之鸟,亡命溃逃罢了。我们且东去袭击他的辎重,彻底断了他的粮草后给吧。”
刘云领命欲行,却又停下马来。
同时,陈晖也微微皱起了眉头。
应当溃散的燕军,出现在白河西岸南北两侧的雪地远处……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平鏖战(九)()
易十三的嚣张得意是发自肺腑的,尤其是看到第五安掠来。
他清楚城墙上下、城门内外的情形,知道南军破城不过是须臾之间的事;只要将第五安拖延片刻,纵然他身手再好,也不能以一人之力阻挡住攻进城内的军卒潮流。
而自己呢?
手刃燕王妃和世子朱高炽,率先立于城墙之上震慑敌军,这样的军功无论怎么看都足够引起隆哥甚至朝廷的刮目相看。
因为真的很嚣张、很得意,所以他并没有注意到第五安的眼神竟是十分平静,而是饶有兴致地看着第五安反手将长剑插回背上。
事实上第五安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平静,也有过因为易十三突然出现在此而生出的惊诧,也有过因为易十三的暴虐残忍而应该有的愤恨。
但这些都是一闪而逝。
因为一闪而逝,所以他的眼神好像是一直很平静。这种平静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专注——他全部精神都集中在自己左右两手食指的第二节指肚上。
掠上城墙便看到朱高炽和徐妙云首级,他脑中不由自主地轰然一声巨响。他自然知道朱高炽、徐妙云这二人对北平意味着什么,对朱棣意味着什么,甚至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