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81铁血中华-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那些还能做到脸色正常的,要么是胆子够大,对朝廷忠心耿耿,无所畏惧,要么就是另一个极端………已经和南宁有了联系。

    不过曾国荃自己也知道,单凭这一点,还不能盲目的确定有没有人已经投敌。他现在只是希望尽早知道每个人的大概心态,并且以此作为他排兵布阵的一个参考依据。对于那些刚才面露紧张的人,他会将之安排在第一线。而那些面色毫无异常的,则需要慎重对待。

    打定了注意,曾国荃也就不再犹豫,按照他的猜测开始了调兵遣将。在安排完兵力之后,他又再次叮嘱了一番,才忧心忡忡的让众人离去。

    等房间里只剩下他和张兆栋后,曾国荃才转身对对方说道:“张大人,我估计顶多再过七天,南宁就会打过来了。如果你还有什么事情要安排的,还请尽快吧。防线守不了多长时间的。”

    听了曾国荃的话,张兆栋难以置信的站了起来。问道:“制台太大,怎么会这样?我们不是有十几万大军,又提前做好了准备吗?怎么还挡不住南贼的进攻?”

    面对张兆栋一连串的问题,曾国荃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低着头沉默了一会,然后抬首看向了门外,慢悠悠的说道:“其实我们大家都很清楚,自咸丰年间的发匪叛乱之后,朝廷就每况愈下,到现在早就朝不保夕了。当年如果没有我大哥等人的竭力剿匪,估计现在朝廷还只有半壁江山呢。”

    “南宁的程氏父子能够以一隅之地,北抗朝廷,南压英法,还开疆拓地,说心里话,我很是佩服。如果真让他们开朝立国了,也是百姓的福分。要不是当年我大哥留下了遗愿,要我守护朝廷,估计我早就告老还乡了。”

    曾国荃自顾自的在那里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的心事,也不管张兆栋听了他的这些诛心之语有什么反应。

    “当初我到这里的时候,就猜到了早晚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这才过了三年而已。也罢,尽人事,听天命,这也算是我为朝廷做的最后一件事了,估计大哥应该不会怪我吧。”

    说到这里,曾国荃才从自己的思绪中走出来,向张兆栋说道:“既然结果改变不了,那么就没有必要再死太多的人了。军人有军人的荣誉,至于你们这些文官,就没有必要陪葬了。所以你最好安排一下自己,是留下来做南人,还是北上尽忠朝廷,就看你的选择了。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干涉,也不会上报的。”

    听了曾国荃的肺腑之言,张兆栋也从震惊当中安静了下来,不再怀疑曾国荃的论断了。而是想了一会,惨然一笑,然后说道:“大人,我年纪也大了,受不了奔波,就不北上了。快入土了,估计程氏父子也用不上我,所以我就陪着大人吧。至于家人,留下来做个南人也不错,听说程氏父子爱民如子,他们应该不会受到刁难。”

    对于张兆栋的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曾国荃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虽然只在一起共事三年,但是他对张兆栋还是比较了解的,典型的儒家书生,能力不错,廉洁奉公,官声也不错,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这个时候将压抑了十几年的心事吐露出来,如果现在不说,就没机会说了。

    “呵呵,那我们就做一个忠臣吧,这样也不错,有始有终,相信程氏父子在写史的时候,也不会描黑我们。”

    “这样,你回去安排一下府库之事,不要让乱兵到时哄抢了,将他们留给南宁,希望他们不会辜负我们的一番好意,将这些钱粮用在闽浙的百姓身上,这也算是我们为百姓做的最后一点善事了吧。”

    如果程宇华知道曾国荃居然是这样的心态,估计他会惊得眼珠子都会突出来。一直以来,曾国荃给外界的印象就是一个清庭的卫道士,而后世历史给予他的评价也是如此。

    在他来福建之后,就尽心尽力的为清庭出谋划策,建新军,扩军备,积极与南宁展开对抗,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满清的忠臣,居然对自己服务的朝廷如此悲观。如果让清庭知道他们眼里的忠臣是这个样子,估计他们会气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吧。(。)

第一百六九章李鸿章的迷茫() 
进入八月之后,北京连着下了两天的大雨,将盛夏灼人的热浪堪堪驱散了一些,被炎热的天气折磨得********的人们终于松了口气,雨后百姓纷纷出门讨生活,街上一时间人潮如织。

    此时一辆马车在人群中艰难穿行,由于路上行人太多,即使是前面有专人引道,车速也快不起来,急得赶车的车夫满头大汗。

    “阿福,慢点不要紧,别伤着人了!”一个略显苍老,但是中气十足的男声从车厢里传了出来。

    “是,大人。”车夫阿福连忙应了一句,然后拉了拉缰绳,让车速减慢了一些。

    李鸿章坐在车厢里默然不语,眼露焦急但是神情却很安定,他的幕僚周馥也枯坐在一旁,表情很是无奈。

    两人刚从英国公使馆出来,正赶去醇亲王府复命,只是结果不太理想,因此现在两人因为失望而一时间相对无言,最后还是周馥忍不住了,首先开口问道:“大人,英国不是一直都很支持我们吗?现在眼看着南贼就要北上了,他们居然就退缩了。”

    李鸿章眼睛转了转,看了下周馥,从鼻子里发出“哼”的一声,然后又叹了口气,接着悠悠的说道:“他们也只是想利用我们挡住南贼而已,要他们出枪出炮可以,但是要想让他们亲自上阵,是决然不可能的。”

    李鸿章这次受命约见英国驻华公使巴夏礼,就是想说服英国同意将他们的远东舰队移驻马尾,迫使南宁不敢轻易北上,至少是不敢从海上北上。李鸿章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就感觉此行很可能会落空,果不其然,等他表明意图后,巴夏礼当场就拒绝了。

    李鸿章很清楚英国人的心思。不错,自从南宁的那个年轻人上位屡次扩张后,英国确实转变了对朝廷的态度,不再在朝廷和南宁之间摇摆了。而是一心一意的扶持起了朝廷,先是同意以优惠价格卖给朝廷军舰,然后又帮着训练了几十万新军,甚至是在很多涉外场合帮着朝廷对付其他列强。但是英国人自始至终,都不是在真心实意的帮助朝廷。

    英国人这几年为什么愿意如此大费周章的做这些事,李鸿章一开始还不是很明白,因为这么做,英国人会丧失很多经济利益。甚至是得罪一些盟友。直到后来得知了英国人在缅甸的遭遇之后,他才算是彻底醒悟了过来。

    缅甸是朝廷的藩属国,当初英国人用武力刚进入缅甸的时候,李鸿章就知道英国已经将缅甸视为了他们的囊中之物,而其后的种种迹象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是英国人封住了缅甸的沿海,让其他国家失去了在缅甸立足的机会,但是他们却封不了北面的边境,准确点的说法是,他们封不了缅甸与南宁之间的边境。

    程传民在位的时候,南宁还没有展露出对缅甸的野心。三方相安无事,可是自从他的儿子掌权之后,完全推翻了他父亲稳健的执政风格,将年轻人活跃的性格带入到了他的对外政策当中去了。先是与法国一战,谋得了越北、岘港和平顺三地,紧接着帮助兰芳将荷兰人逐出了加里曼丹岛,然后又在缅甸动作频繁,最后借口剿匪,出兵占领了缅北,最终逼得缅甸不得不退让。从此南宁多了一个山南省。

    对于南宁这次明目张胆的抢劫行为,英国一开始还有所动作,从印度调来了一批军队,准备赶在南宁继续南下之前拿下缅甸南部。可是后来发生了南宁以一个旅的部队,击败了缅甸上十万军队一事之后,英国人的动作就停了下来,最后不了了之。

    英国人为什么不了了之的原因,李鸿章很清楚。英国海军是很强,就是在远东。他们的海上力量也比发展迅速的南宁海军要强出不少,但是他们的陆军却是一块短板,而南宁在几次战争中展示出来的军事实力,无不证明了他们的陆军战力远超法国。这让英国人心理没底。

    以英国与南宁的陆军实力,如果双方在缅甸展开争夺的话,那么最后落败的,肯定会是英国。因此英国人选择了退让,默认了南宁与缅甸的交易。

    也正是对南宁陆军的忌惮,让英国人对南宁充满了警惕。由于他们在长江中下游有着诸多的特殊利益,让他们不得不转变态度,开始扶持起了朝廷,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朝廷成为他们利益的保卫者。

    然而保住利益,并不代表他们愿意亲自参与到战争中去。而且他们也很清楚,就算他们加入进来了,朝廷的胜算也不大,他们之前表露出来的对朝廷的支持,无非是希望以此吓住南宁,让他们不敢轻易北上,如今看到威吓没有了效果,他们自然就不会再让自己也卷入到这场战争中去了。

    李鸿章因为与洋人接触比较多,所以对于洋人的这些花花肠子也多少知道一些,因此一开始他就对英国人没有抱太多希望。只是面对朝廷如今的危局,他也不得不去努力一把。只是任凭李鸿章怎么争取,也左右不了英国人的利益权衡。

    现在李鸿章担心的是,一旦让满怀希望的朝廷知道了英国人的态度,会不会导致他们自暴自弃,继而引起局势的崩盘。

    现在朝廷是个什么样子,李鸿章再清楚不过了。别看平日各部堂官能说会道,甚至是对南宁蔑视至极,但是要让他们拿出具体的御敌之策,他们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哪怕一点有效的意见。

    面对风雨飘摇的局势,李鸿章心理充满了迷茫,他不明白南宁为什么可以凭着一隅之地,做到今天这样的地步。这些年他也办过不少工厂,也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思想,但就是解不开挡住他前进的那堵墙。

    他很清楚要在中国这样的环境里发展工业的难度,也很清楚各界对于从没接触过的东西的抵触。为了搞清楚南宁成功的秘诀,他也派了不少人前去观察打探,就连他的贴身幕僚里,都被他派去了几个。

    只是从他们带回来的众多资料里,李鸿章看到的全部都是自然演变的,程氏父子在其中从没有强制过。李鸿章不明白那些地主为什么愿意卖地,甚至是求着南宁政府卖地,他也不明白百姓为什么对铁路不再害怕了,反而是全体积极的去修铁路。

    对于南宁的种种诡异,李鸿章一时间充满了迷茫。(。)

第一百七十章死要面子活受罪() 
李鸿章一路满怀着心事,直到马车到了后海的醇亲王府,他才清醒过来。

    下了马车后,李鸿章带着周馥直奔醇亲王奕譞在家里的办公场所。

    此时奕譞也在焦急的等待着李鸿章的到来。自从四月联合嫂子扳倒了恭王后,他就被任命为了首席军机大臣,朝廷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压到了他的身上。作为皇帝的生身父亲,他也想做出一番作为,让儿子的皇位坐得更稳当一些,只是他上位之后,局势就开始了风云变幻。

    一开始他还没太当一回事,以为对方只是喊喊口号,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南边的形势日渐恶化,擦枪走火事件频繁发生,眼看着战争一触即发了,他除了不断的想办法向南边增兵外,就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英国的身上了,希望他们出手,阻止南宁的北上行动。

    就在奕譞急得团团转的时候,门外终于传来了他等待已久的脚步声,他急忙走到门口打开门看了看,发现正是李鸿章后,也不管什么礼节了,拉着李鸿章的手臂就进了门。

    三人刚坐定,奕譞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少荃,怎么样?英国答应了没有?”

    看着奕譞急切的眼神,李鸿章一下子也不忍心将带来的坏消息说出来。他虽然对奕譞扳倒了与他关系密切的恭王而心存不满,但是对于皇家的内部争斗,他也不好插手,现在既然是醇王主事了,他也只能做好他的分内事。眼前的醇王虽然与自己不是很亲近,但是在很多事上还是很支持他的,所以这几个月来,他也渐渐的接受了恭王失势的现实。

    不管再怎么不忍心,最终还是得说出来,李鸿章在沉默了片刻之后,对着奕譞摇了摇头说道:“英国人没有同意将他们的远东舰队调至马尾,只是答应帮助我们巡视长江。不让南宁从我们的后方上岸。”

    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奕譞顿时委顿了下来,后背靠上了椅背,神情极为消沉。

    巡视长江。阻止南宁从江上上岸,这对于朝廷现在一点用也没有,等到南宁打到了长江边,也就意味着朝廷丢掉了半壁江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前线几十万训练有素的新军后,朝廷还拿什么去挡住南宁的后续进攻,到时又怎么安定北面的动荡的局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