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机会让李沆看看才行。
风靡汴京的引龙醉终于引起了曹国公赵元俨的戒心。
让他不得不怀疑李沆这样做的原因。
想从酿酒一业里捞银子,李沆的胆子真是不小。他这么做摆明了就是在和自己叫板。大宋谁不知道他赵元俨的主要产业就是酿酒。
这么多年来大宋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自己基本上不去插手别的,其他人也识趣的不把手伸到他的地盘。
李沆做了一辈子官不会不知道这个忌讳。
这次他这么猴急,让赵元俨不得不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皇帝的意思。
他太了解皇帝了,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一直都有着很重的戒心。就因为他是太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而不是长子。
登上皇位难免让有心人不服。
当初太宗皇帝的长子不幸夭折,不是就有人提出要在他的兄弟之中找一个继任者么。可是赵恒的运气真的很好,他的大哥死了,二哥没过多久也死了。太宗皇帝杀伐果断的立赵恒为太子,让很多人闭上了嘴。
但是他们心里是不服气的,也是不满的。
虽然自己并没有做皇帝的念头,但是赵恒会相信自己没有野心吗?
这次李沆的举动难道不是一次试探?
赵元俨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他并不能确定。如果没有皇帝的授意,深谙官场之道的李沆会做出这么昏聩的事来?他就不怕因此引起其他人的戒心?
想到最后赵元俨几乎可以确定,李沆这么做肯定是出自皇帝的意愿。
他必须小心应对,上门向李沆问罪是不可能的,只会授人以柄。他李沆又没有贩酒,不过是自己酿了几坛酒送人而已。即使拿酒来换也是读书人之间的一件风雅之事,你曹国公连这个也要管?
他甚至都能想到,只要他找李沆的麻烦,肯定就会被一群大臣群起攻之。反正攻击他的理由太多了,谁让他和那些武将走的那么近!
那帮读书人真是让他难以招架。
真是把书读到狗肚子里了,靠你们一帮文人能把边患评定?还不是要靠这些武将领着大头兵去拼杀。
以为靠几篇锦绣文章就能让天下太平简直是痴人说梦。
还不能直说,不然能被骂死。也不知道他们的书是怎么读的,做事不行,骂人的功夫倒是一流,骂起人来能骂上一天,连口水都不用喝。
那些武将就不行了,直愣愣的杵在那里,气的双目怒张就是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一脚踹过去了事,至于谁那么倒霉被踢断了腿那就管不着了,那么多人怎么看的清楚,算你运气不好。
对付读书人就不能讲理,不然那些武将的罪名都够杀好几次头了。
好在皇帝也知道,治国不能全靠读书人,他还要靠着那些武将替他守国门呢。
这群读书人怎么就不能可怜一下战场上面那些厮杀汉,遇到战事拿着本《孙子兵法》满嘴之乎者也,摇头晃脑、掐着胡子,一副决胜千里之外的模样。可是事实上呢,发出的军令昏招叠出,别说敌人来攻了,自己首先就乱了阵脚。
哪朝打仗的时候枢密院会事先把军队的部署还有阵法就研究出来让武将执行的?这是作死啊,对方人数有多少,骑兵几何,统军之人是谁,地势如何,一概不知,你一群文人坐在距离战场八百里远的汴京居然就已经把阵法给定好了。
武将只能按着既定的战阵去打仗,这能打赢简直就是奇迹!如果没有杨延昭那样懂得变通的武将,辽国早就打进汴京来了。还轮得到你们在这里指手画脚!
文人误国,此言不虚!
第五十一章 这下如意了()
他的管家几个月前突然死了,检查尸首说是暴病而亡。
看着管家那狰狞到发紫的脸,他的心里总是不踏实。暴病而亡?这个理由并不能说服他,管家这么多年都生龙活虎,死之前还和自己说想娶一房小妾呢,好端端的一个人说病死就病死了?
身体上没有一丝伤痕,也没有中毒的迹象。
可是那狰狞的脸告诉他在死之前肯定很痛苦。
真的是暴病?
他暗中派人查过,但是根本查不下去,什么也查不出来,好像事情就是这样。可是越是查不出这其中就越是有蹊跷啊。
直觉告诉他,管家的死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他的小妾哭的梨花带雨,要自己为他哥哥报仇,他哥哥身体好的很,哪里有什么病!分明就是被人害死的。
管家在外面与人结仇自己也听说过,但是并没有放在心上。他曹国公的管家在自己面前是个小人,可是出去后就是一个县令也要拱手巴结着。跋扈一点是难免的,打人都是常事,没有仇人才怪。
也是自己对这个小妾太宠爱了,不管管家在外面干了什么坏事经她的枕边风一吹,自己就忍不住心软。
最美不过温柔乡。
报仇就免了,连怎么死的都查不出来。
况且,一个下人还不值得他堂堂国公去插手。
查下去也不是为了报仇,而是要解开自己心里的疑虑。
能让一个人无疾而终,手法肯定不一般。
如果目标就是管家也就罢了,如果最终的目标就是自己呢,那就太可怕了,他不得不防。
联想到李沆虎视眈眈的想要插手酿酒,赵元俨就不能不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
这算是敲打还是警告?
他双眼如墨般望着远处,赵恒,你是要对我动手了?
今天的早朝好像格外的简单,各种军国大事都被搁置,下面的大臣你一句我一句争吵的面红耳赤。
李沆老老实实的低着头,看着脚下厚厚的毯子,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大家争论的真是他家的引龙醉。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汴京的重臣终于发现,自家酒窖的酒被李沆的掏空了。刚开始只是图个过瘾,不管多少酒,只要能换回引龙醉就行。哪知道这种酒喝起来根本就把不住嘴,烈酒喝多了再去喝那些绵柔的低度酒,一碗下去如喝水般,毫无酒味。
这样没一个月的功夫,这帮大臣家里的酒窖个个见底,再也没有多余的酒去换引龙醉了。
一天没有酒喝还怎么办公,这帮人站在殿前向赵恒大倒苦水。一个个说的言辞恳切、群情激奋,李沆俨然就是一个十足的小人,这是公然和朝廷作对啊,根本就不配当副相。
“应该发配边军!”一个头发花白的人格外的激动,好像李沆真的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
这是谁啊这么狠,大家听到要把李沆发配边军这样的建议顿时一阵安静,好奇的四下寻找,看看是哪个家伙这么狠。不过是想多喝几口好酒而已,把人家李沆发配到边军就太过了吧。
最终发现说出这句话的人是集贤院学士钱若水。
还是集贤院的人狠啊,众人不由感叹,身体都不自觉的离钱若水远了一点,要是离的太近让李沆误会就不好了。这种事根本就说不清,深仇大恨啊,为了几坛酒就要把人家发配到边军,以李沆的身板,能不能走到都不好说。
李沆这下忍不住了,本来嘛,这些大臣向皇帝进言的意思,好是要让自己多弄点酒出来,给他发个营业执照,好让他能卖酒。为了能赚钱他当然要在朝堂上闭嘴了。
可是这钱若水说的完全不是那回事,平日里就数他往李沆家里跑的勤快,赶着一辆马车装着酒,猴急的往李沆家里赶,生怕去晚了别人把引龙醉给抢完了。
没想到喝酒的时候他冲在最前面,这向皇帝告李沆的罪,这家伙也冲的这么快,不知道大家都只是说说而已嘛,你干嘛这么当真!
“钱若水,你公报私仇,你倒是说说,大宋律哪条罪名能让我李沆发配边军!”大宋律李沆不是没有读过,你说要把我给发配了,我倒是想听听你这么说有什么依据。
“哼,你以酒惑众,而且酒名居然胆敢带龙字,分明就是欺君罔上,杀头都无不可!”钱若水多精明啊,我这集贤院学士可不是白当的,我才不和你说什么大宋律,我和你论一论这君臣之仪。
真是无耻,其他人也不再说话了,等着李沆接招。
“皇上乃真龙天子,天子喜饮此酒,我取名引龙醉乃是出于这一事实,皇上都说这名字起的贴切,你想说皇上说错了吗?”李沆说的有理有据。
有本事你就说皇帝错了,那我就服你。
好吧,当我没说,钱若水顿时偃旗息鼓,鼻子里哼出一声,退到群臣之中再不说话。闭起眼睛养起神来,好像刚才那一番争论和他无关。
“皇上,既然众大臣都以为臣自家的酒祸害无边,臣无话可说。自今日起,臣就把自家的那间小作坊给一把火烧了了事。免得皇上担忧。”说完一拱手就要下跪,一副听凭处置的势头。
赵恒当然知道李沆这是以退为进,他心里清楚的很,自己不会治他的罪,也不会让他把作坊给烧了。不然朝廷还不乱套了。
况且,他自己也是真喜欢喝引龙醉啊。
“爱卿快快请起,争来争去不过是这引龙醉罢了。何必因为这酒引的满堂不满,传出去岂不丢了朝廷了脸面!”赵恒大手一挥:“既然这样,那朕就传道圣旨,李相古酒名不虚传,当普天同饮,把你的酒卖到天下去吧,最好能卖到大辽和西夏,把他们的银子都给朕拉过来!”
“臣遵旨!”李沆的声音拉的分外长,中气足的堪比少年。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众人暗叹李沆这家伙要发大财了。
不由眼红不已。
想着是不是下朝后去李沆家里走动走动,这样的大生意,如果不插上一脚,那可就只能看着别人哗啦哗啦的往家拉银子了。
到时候家里的夫人们还不闹翻天了,有钱不去赚,当官有什么用!
第五十二章 皇帝入股()
想是这么想,可是敢去的人还真没有几个。人家李沆现在可是副相,在皇帝面前炙手可热,你官没有人家做的大,在皇帝面前又不受重视,还妄想着去人家手里分一杯羹出来,那是嫌自己命长。
可是有一个人还是找上了门来,这人李沆太熟悉了,每次去皇宫里都能看到他那张死人脸。
张景穿着便服,嘴巴都咧到后脑勺去了,翘着二郎腿优哉游哉的喝茶。
如果不是想到他带着密旨,李沆肯定一脚就踢过去了,真是不拿自己当外人,一个宦官也这么嘚瑟,好像你又能传宗接代了一样。
“李相,杂家这次来可是带着皇上的密旨来的。”张景的公鸭嗓有节奏的发出声音:“你这茶真是好不到哪儿去,下次去宫里我亲自给李相泡杯好茶。”
李沆笑呵呵的坐到张景旁边,眼睛里的精光一闪而逝,皇帝给他密旨是肯定的,这引龙醉要是卖出去,拿就是捡钱,即使是皇帝也会眼红呀。
这内府每年的银子就那么多,皇帝的日子也不好过。能额外的弄来钱来充实一下内府,让后宫的日子好过一点,何乐而不为?
但是这种事还不能让下面的那群大臣知道,不然又要哭着喊着说他昏庸了。
李沆是个信得过的人,而且脑袋也足够聪明,从自己在早朝上堂而皇之的同意让他插手酿酒他就应该能猜到自己是要插上一手的。我这是在给你李沆撑腰,不然曹国公那里就够你李沆头疼的了。
刚下朝还没出宫门李沆就已经回过味儿来了,他可不会天真的以为下面的大臣一通争论皇帝就会轻易的答应。永远不要小看皇帝,他的心机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琢磨的。
问题在于,他要给皇帝多少合适。
太少了肯定是不行的,起码也要给七成。嗯对,就给七成,这样我、寇准还有陈凌一人一成,想来皇帝会满意。
能留下一成也是好的,李沆估计过,只要这引龙醉卖出去,就是一成那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况且,这以后就算是皇家的产业,哪个不开眼的敢来找晦气!
就是曹国公也要闭嘴。
“张公公,不知皇上这密旨……”
“李沆听旨。”张景咳嗽一声,弹弹身上的尘土,站直身体,那张死人脸又挂了上去,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臣李沆听旨。”李沆马上跪下。
“引龙醉甚好,朕从内府拨出白银一千两于卿,望李相不负朕望,钦此。”张景说完就身体一歪继续靠在椅子上摇着头鼓着腮慢慢的饮着茶,也不管李沆跪在那里发愣。
白银一千两?
说的好听,看张景的样子也没有掏银子的打算,李沆站起身,低着头走到张景那里:“张公公,你回禀皇上,就说李沆能力有限,对酿酒一业实是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