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磺姓嫦喽贾辉谡馊龉丶噬稀M蝗唬技湟徽穑吠芽诙觯实溃骸澳闶潜逃裣壬浚 �
看霍云脸上一副震骇难明的神情,方瑶不禁抿嘴一笑,带着一分得意、一分狡黠,更多的只是单纯的笑意。
若是放在几年以前,碰到这种事霍云的第一感受肯定是难以置信,但现在不是几年前了,他早已经历过很多的事,很多看起来不可能却是实实在在的事,所以震惊并没有在他脸上停留很长的时间,很快他的震惊之色便渐渐收敛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严肃。
“怎么?”见此刻霍云脸上一副严肃的神情,方瑶带着些疑惑,说道:“刚才霍兄还说我对你没有恶意,现在知道了我的身份之后,霍兄就对我警惕起来了么?”
://。。//45/45569/21190727
第七百零四章 另一个身份()
见方瑶眼中带着一些无辜的神色,霍云只能收起那种严肃,假咳了几声,沉着声音说道:“方姑娘,碧月阁虽然不是江湖组织,但它在民间的影响力很大,甚至能够影响到政治,所以恕我不得不谨慎!”
“嗯,这个我明白!”方瑶笑着点了点头:“霍兄的职责所系,但请霍兄相信我,我对你还有陛下没有恶意,否则今天便不会将真实身份告诉霍兄了!”
方瑶的眼神澄澈,虽然眼角一直挂着一丝狡黠的笑意,但霍云的确没有从跟她的几次接触中看出她有什么不轨的行为,只是她的真实目的还有待推敲。
霍云点了点头:“这个我知道,但我想知道的是,姑娘今天为何会在这里,还有姑娘既身为碧月阁主,如此抛头露面不怕那些暗中觊觎碧月阁的人会对姑娘有所图谋么?”
“嘻嘻!”方瑶笑了笑,说道:“这个霍兄就不用担心了,在你面前的是方瑶,不是碧玉先生,我身边除了少数几个人以外,根本没有人知道我的身份,再说霍兄也知道碧月阁在民间的影响力,想要对付碧月阁主,那得有天大的胆子才行。”
听她说的轻巧,实则她是胆大心细,现于人前时从不轻易的暴露自己的身份,相信在碧月阁中出现时也是乔装改扮,不让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一个是普通少女,一个是神秘的碧月阁主,别人又怎么会把这两个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人联系在一起呢?
想着,霍云不禁点了点头,方瑶继续道:“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其实答案也很简单,今天宫中请的是我碧月阁的乐师队,而我作为这个乐师队中的琴师自然要出席,之前在准备的时候,我们都见过了皇帝陛下,我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我说‘自出生以来还没有到过皇宫,陛下能否容民女在皇宫中待上一段时间?’所以陛下就答应了!”
“嗯?”霍云的表情有些古怪,皇帝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大方了,能允许一个外来女子在宫中闲逛?
其实是方瑶没有告诉他,她当时提出的要求是希望能在宫中的这个池塘待上一段时间,因为她的母亲曾经是宫中的宫女,曾经对她讲起这池塘边的景色,所以她就想来看一看,当然现在已经是深秋,即便有多美好的景色现在也都消失了,不过这皇宫可不是谁说进就能进的,绝大多数人都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进皇宫,只有极少数人有幸能进一次皇宫,而更少的人比如皇帝他就天天都在皇宫中,除了特定的时候。
外面的人普遍对金碧辉煌的皇宫都有一种既好奇又敬畏的感情,提出这个要求皇帝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合情理,倒是这么多人里只有方瑶一个人敢于提出这个要求也算是胆子够大了,况且由于皇帝承诺过只要今天他们演奏的成功便对他们有重赏,而方瑶却表示什么都不要,只要皇帝答应她这个要求,皇帝也不能食言便答应了,但为了以防万一便派了两个御林军跟在方瑶身边,一边保护一边监视。
这些事方瑶没有告诉霍云,接着问道:“不过,霍兄就这么简单的凭我嘴上一说,霍兄便相信了我的身份么?”
“嗯?”霍云还没有从疑惑中走出来,但他反应够快,马上道:“哦,这没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就像我也有姑娘不知道的,但我也不能说,姑娘见谅。其实按照我的所望,倒是希望姑娘有一个让我震惊的身份!”
“为什么?”方瑶眨了眨眼睛,十分惊奇的问道。霍云笑了笑,答道:“因为几次与姑娘相见,姑娘的行为都让我觉得十分奇怪,就像之前我所说的,我也有好奇心,对姑娘的真实身份很感兴趣,呵!若是姑娘只是一个普通人,那反倒会让我失望!”
方瑶明白了,她也笑了笑,一双眼睛闪着微光,问道:“那,关于我其实还有一个身份,不过这个身份只是对你一个人而言的,你想不想知道?”
对我一个人而言的?这是什么意思?霍云很是疑惑,他点了点头,说道:“那姑娘的那个身份到底是什么?跟我有关?”霍云觉得方瑶这话说的有些,那什么……暧昧?不过或许是他自作多情了。
方瑶本以为他们下一次见面还要过段时间,但幸好她把那样东西带了出来,始终把这件事当做一个秘密憋在她心里这也不是办法,可霍云想不起来又不能对他怎么样?一向处理阁中事务得心应手的方瑶都觉得头痛。
霍云见方瑶拿出了一样东西,放在他面前,他凑上去一看,却原来是一块石头,可是看起来又不像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主要是它的颜色,跟刚才方瑶手上的那枚戒指一样,通体都是绿色的。
方瑶见他仔细端详着这块石头一言不发,心里不禁有些紧张,但她又不知道自己在紧张些什么,毕竟事情都过去很长时间了,这当中他又不知道经历了什么事,想不起来的话虽然让人着急,但也无可奈何。
霍云仔细辨别了一会儿,发现这块石头他看着很眼熟,但又觉得很陌生,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折磨的他心里痒痒,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想不起来了?
在经历一段时间之后,霍云还是只能无奈的放弃思考了,他垂头丧气的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我好像认识,但就是说不出来名字,姑娘,这东西到底是什么?”
方瑶其实早该想到的,她微微叹了口气,对霍云道:“如果你能够想起这块石头叫什么的话就能想到那个答案了!”感觉她说话的时候语气中透着一些失望,这让霍云不禁怀疑,方瑶以前是不是跟他有什么牵扯,可是他想不起来以前在哪里见过方瑶。
“好吧!”方瑶轻声道:“你拿着这个,”说着,她把那块石头交到霍云的手上,然后道:“如果你想起来这是什么的时候,便能知道我的另一个身份了!”说完,便转身面朝着琴。
://。。//45/45569/21190728
第七百零五章 新面孔()
看她好像生气了,霍云感觉有些郁闷,好好的生什么气啊!女人就是小心眼!无奈之下白了背过去的方瑶几眼,其实霍云有些知道她为什么生气,只见她背过去之后就没有说话,开始抬手抚琴了。
没办法,霍云抬手看了看那块石头,不,现在就说是石头还为时过早,总之先拿回去找人看看,想着,霍云便转过头沿着过道往出口处走过去,可往前走了几步,他又转头看了看亭子里边,方瑶已经开始弹琴了,没有要转过头的意思。
这件事霍云想了想,感觉有些别扭,却又想不到到底是何处别扭,他歪了歪头,然后怀抱着这些感情头也不回的向出口处走去。
当霍云不断走远,身影逐渐隐没之后,亭中的方瑶停下了弹奏,转过头看向了霍云消失的地方,眼神复杂,语气幽幽的说了句:“就用你自己的眼睛去确认吧……”
前一天所发生的事并没有打乱原定的日程,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二十五日,皇帝继续接见还没有接见完的使臣,而在这一天原定要接见的使臣中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平罕。
皇帝只知道这是东境的一个小国,夏朝人对渤海、高句丽这样的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国家都有所认识,但除了这些国家以外,东境还有着为数众多的小国,他们通常被夹在两个大国之间,成为这两个大国砧板上的鱼肉,平罕只是其中之一。
平罕国王姓崔,据说祖上是夏朝的移民,因为夏朝历史上历经了多个动乱时期,在这些时期中,也有为数不少的普通百姓远离夏朝国内的混乱局势,举家迁徙到四境的这些外邦国家定居,东境便是有着夏朝移民悠久历史的地方。
传说中,东境的第一个国家便是来自夏朝的前代,炎朝的移民所建立的,在部分东境国家,类似于炎朝的传统依然存在,文化上与夏朝最为相近的也是东境,但这些国家本身是不会承认的,他们更愿意相信的是,在古代有一个名叫王君的人建立了一个名为“檀”的王国,那时候整个东境甚至包括现在夏朝的安东都护府境内都是这个国家的领土,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数百年。
直到后来,炎朝的武帝率领炎军大举入侵,最终消灭了这个古老国家,建立了炎朝的统治。尽管缺乏实际的依据,但有关于这个国家的传说始终在东境大地广为流传,后来一群自称是“檀君后人”的东境人趁着炎朝末年天下大乱纷纷揭竿而起,将东境从炎朝的统治下解放了出来。
按照夏朝的史书记载,其实早在那之前,炎朝便已经失去了对四境土地的控制权,那时候东境是一个无政府状态,有几十支甚至上百支强弱不等的武装势力在此处互相征战、互相厮杀、互相兼并,其过程之复杂、牵涉的武装势力数量之庞大,足可同炎朝末年的诸侯割据相提并论——才怪呢!
事实是这样的,虽然这些武装势力很多而且很杂,但他们的人数,大的有上万人,占据一两个城池,小的也就几百人,连个村子都占不到,炎朝的诸侯割据,实力强的有几十万大军,弱一点的也有几万兵,他们各自都占据着数量不等的城池,战争规模更不是东境的那些武装势力可以比的。
随着夏朝建立,四境原本纷繁的武装争斗也渐渐平息下来,打了这么长时间,各自也都累了,或者说他们都打不动了,原本有上万人的势力经过不断的杀伐兼并,最后只剩下上千人,原本就弱小的几百人的队伍只有两条路,一是彻底灭亡,二是作为强大势力的附庸,简单点说就是当炮灰,冲在这些强大势力的本部之前,最后也免不了全军覆没。
百年之间,原本多的数不清的武装势力只剩下了最后的十几支,而且他们皆精疲力尽,东境的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所有的战争资源都已经耗尽,这迫使他们只能停下战争,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
全新的国家也就在此时建立了起来,只是当时历经了百余年混战之后,整个东境大地都被战火所毁坏,文明和制度都需要重新建立起来,因为过度的破坏,让这些战后所建立的国家都难以恢复过去的制度,只能按照人类社会早期的部落群居制度进行发展,同时他们开始与新建立的夏朝进行接触,希望能从夏朝得到建立国家的经验。
根据夏朝史书的记载,那时候东境的这些国家,与其说是国,不如说就是一个一个的小村子,零散的散落在一片广袤的大地上,这些村子只能以简单的姓氏命名,比如说金村、李村等等诸如此类。
在大动乱后的几百年间,东境始终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国家正式建立起来,与夏朝不同,东境就像是将人类社会过去的历史重演了一遍一样,从最开始部落群居逐渐演变成邦国,后来才总算建立起一个正式的王国,这便是渤海国,现今东境最大最强的国家。
而在夏朝人的认识中,最为有名的高句丽则是在渤海建国后的一百年才建立起来的,国君姓高,自称是檀君后代。
在夏朝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平罕国的建国时间,也没有十分详尽的记录,只有那几段只言片语,这让绝大部分夏朝人都不知道这个国家的存在,也是因为它太小、太不引人注目了。
在过去的时间中,夏朝的万国朝会声名传遍人类世界,一些之前从来没有过同夏朝交往的国家出自对夏朝强大的钦佩,和对和平的渴望,也不远万里派遣使团来参加万国朝会,作为东道主,夏朝从来表现出一副来者不拒的开放态度。
这次前来参加万国朝会的国家中也有几个生面孔,平罕就是其中之一,皇帝早就听说平罕的国家很小,但也没有想到平罕国的使团居然只有十个人,带来的贡品也很少,不过其中有一颗罕见的东海夜明珠倒是吸引了皇帝的眼球。
看书就搜“书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