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朱常洛却是并未作声,径直走到李高原本的椅子上坐下,淡淡的道。
“本王方才途经此处,发现此处争执不休,上前一瞧,才发现是武清伯和锦衣卫在对峙,只是不知是何事,让武清伯如此为难骆指挥使啊?”
“殿下,这锦衣卫假仗陛下名义胡作非为,败坏皇家颜面,老夫虽身为外戚,但遇见这等不平之事,总要管一管!”
看着朱常洛目中无人的样子,李高的额头猛地一跳,听见他对自己的称呼,更是怒火上窜,不过顾忌着朱常洛的身份,按下心中怒意,低头解释道。
不料朱常洛却是冷笑一声,转头朝着骆思恭问道。
“骆指挥使,武清伯说你锦衣卫依仗父皇名义胡作非为,你作何解释?”
“回殿下,臣此来实为清查一件大案,需请这几位博士协助,并非如武清伯所说滥抓无辜!”
骆思恭在见到朱常洛的那一刻起,便心中大定,沉声说道。
“好,本王没记错的话,这位就是鸿胪寺张寺卿吧?”
朱常洛点点头,再度转向张栋。
“回殿下,正是下官!”
从见到朱常洛的时候,张栋便也已经反应过来,恐怕今天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了,最近京中都在盛传,陛下动用厂卫清查倭国内监,而这件事情虽然名义上是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和东厂提督梁永共同负责,但是真正负责的人却是这位未来的储君,自己眼前的寿王殿下。
原本骆思恭来的时候,他还没多想,毕竟这位指挥使大人要的是精通蒙文的博士,而并非精通倭国文字的博士,但是现在看到朱常洛现身,他才惊觉起来,恐怕自己这次无意当中,竟是掺和进了这么一场朝局风波当中。
不过朱常洛却是并未拿出方才的威势,轻声问道。
“张寺卿,方才骆指挥使所言,可否属实?”
“回殿下,的确属实,骆指挥使的确对下官说,需要自鸿胪寺抽调人手协助查案,这些博士全是下官亲自挑的,并未有武力胁迫之举!”
此刻张栋也顾不上什么立场问题了,老老实实的说道。
朱常洛这才转回向着李高道。
“张寺卿所言,武清伯都听到了,可还有什么疑问?”
“这……”
李高却没想到,关键时刻这张栋竟会如此坏事,想到这些人被带走的后果,心中一急,道。
“胡说八道,你如此和厂卫同流合污,就不怕朝廷悠悠众口吗?”
张栋神情一滞,顿时有些犹豫,不料朱常洛却是沉下脸色,冷冷的说道。
“武清伯这是什么意思?本王敬你是太后长兄,但是厂卫乃是朝廷之器,奉父皇圣谕行事,何来同流合污之说?”
“这……殿下,老夫不是那个意思!”
李高的脸色顿时憋得通红,只是望着朱常洛冷然的目光,最终还是低下了头。
他清楚自己的身份,有着太后妹子的庇佑,这京城里九成九的势力都招惹的起,但是唯有一处是招惹不起的,很不幸的是,那人便是朱常洛!
李高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他就是个混吃等死的外戚,他的荣耀全都来自于李太后,但是李太后如今已经六七十岁了,保不齐什么时候就去了。
而自己眼前这位,可是未来的储君,自己要是得罪了他,等哪一天李太后去了,朱常洛想要收拾自己,简直不要太容易。
所以就算是朱常洛的态度强硬到让他想要打人,还是不得不低下头。
不过想起来时那人的嘱咐,李高还是有些不甘心,道。
“殿下,就算是借调,也应该从吏部拿堪合过来,如此直接带人走,未免有些太不合规矩,何况骆指挥使执意不肯说清楚要这些博士去作甚,难道不是心虚之举吗?”
场面微微有些凝滞,朱常洛眯起双眼,右手轻轻的敲着椅子的扶手,沉默着没有说话。
但是李高却猛然感到一阵强大的压力朝他袭来,令他差点都有些站不稳。
半晌,朱常洛猛地往前一压身子,温和的开口道。
“舅爷爷,你来之前,那人有没有教你,若是骆指挥使非要带人冲出去,该如何做?”
李高感到周边的压力猛地消失,顿时变得轻松许多,又听朱常洛叫的亲热,不由得便是心头一松,张口便道。
“那就直接进宫去找……”
话一出口,李高便察觉食言,但是已经晚了,朱常洛的脸色顿时变得冰冷无比,冷哼一声道。
“去找谁?找慈圣皇太后娘娘告状吗?”
李高只感觉一股比方才更强的压力袭来,加上失言之后心头慌张,一时之间竟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朱常洛冷笑一声,霍的起身,意味深长的扫了一眼李高,一甩袖子,转身对着骆思恭说道。
“我们走!”
看着李高呆滞的样子,骆思恭摇了摇头,随即便拱了拱手,带着人从李高身旁穿过。
直到一干人走出鸿胪寺,李高才猛地反应过来,着急的喊道。
“你们不能走!”
朱常洛却是猛地回身,双目如刀,冷冷的说道。
“本王提醒武清伯一句,几日之前,父皇明诏内阁,令锦衣卫缉捕京中可疑人等,准便宜行事,莫说骆指挥使不是来抓人,就是真的来抓人,也理所应当!便是内阁的王先生在此,亦是如此!本王劝你一句,不要莫名其妙被人当了枪使!”
说罢,不再理会李高,径直上了车驾离去。
而李高的神色却是一阵难看,半晌方才咬了咬牙,对着身旁的小厮道。
“去东城李大人府邸!”
不过片刻,李高的车驾也离开了鸿胪寺,而他没有注意到的是,在他离开的时候,身后多了几个若隐若现的人影……
第三百就是八章:李三才!()
京师东城的一处宅院当中,李高阴沉着脸色,身旁坐着一个老者,面色肃然,身形清瘦,一袭宽大的绯红官袍罩在身上,显得略有些不大合体,但是就这么坐着,身上却有一股气势让人心悸,使的一旁的侍女都险些将茶杯打翻。
不过李高显然是不惧怕这位老者的,坐定之后,来不及寒暄,便阴沉着脸道。
“李大人是什么意思?为何你之前没有告诉老夫,此事寿王殿下会插手!现在可倒好,老夫也白白挨了顿骂不说,人也没拦住,你说说,现在该怎么办?”
倒是那位老者不紧不慢,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道。
“武清伯不必担心,人没拦住就没拦住吧!就是被查出来又如何?有太后娘娘在,谁能奈何的了你不成?”
李高脸色稍霁,但是仍旧忍不住冷哼一声,很显然是对方才受气的事情,仍旧愤愤不平!
老者笑了笑,道。
“其实这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些商贾在京城里做生意,拜个码头,孝敬孝敬武清伯而已,这锦衣卫却小题大做,非要将他们抓起来,无非是看上了他们的家产罢了,武清伯且放心,剩下的事情老夫来处置便是!哦,对了,这是范家送来的谢礼,算是没让武清伯白跑一趟!”
说罢,使了个眼色,底下一名管家服色的老者顿时会意,从袖中拿出一叠银票,放在了李高面前的桌上。
后者拿起来一瞧,顿时喜笑颜开,将银票揣起来,道。
“说来这恒隆钱庄的银票倒是方便的很,不过老夫还要提醒李大人一句,寿王殿下可不是好惹的,这官嘛,谁人不贪?就算他手里有了账册,也不能把你们全抓起来不是?说到底,他是皇上属意的储君,得罪了他,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混了!告辞!”
说罢,李高一转身,出了大门,留下那位老者愣在原地,良久,才叹了口气,喃喃道。
“和解吗?老夫又何尝不想……”
不过只是片刻,老者眼中的迷惘之色尽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凛然的气势,转过身,淡淡的对着管家吩咐道。
“去请左副都御史温大人,就说老夫有事找他!”
与此同时,寿王府中。
朱常洛端坐于上,身旁是骆思恭和梁永,底下是两个身着面色黝黑,看起来忠厚老实的汉子,不过此刻这两个汉子眼中却是闪着精光,恭敬的说着什么。
半晌,朱常洛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转头对着骆思恭问道。
“东城黄华坊?本王不记得那里有什么显赫的官员啊?难不成是外宅?”
不错,这二人就是朱常洛派过去跟踪李高的,对于李高这个人,朱常洛是知道的,无利不起早,更兼胆大包天,什么钱都敢拿!
他贸贸然来插手这件事情,要么就是他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要么就是有人对他许以重利,当然,朱常洛更觉得是二者兼有,毕竟当时李高的着急是做不得假的,何况黑吃黑是他武清伯一贯的做法了。
不过若说他就是那个幕后黑手,朱常洛却是觉得不大可能。
且不说李高能不能支使的动那些文臣,单是他那个惹下无数大祸的草包性子,就不是个玩政治的料!
所以朱常洛断定,李高的背后定然有人指使,而且这个人,极有可能就是暗中鼓动朝臣扣阙之人……
而方才朱常洛在鸿胪寺前,无比强势的将人带走,李高慌乱之下,定会回去寻那人,而他便可以顺藤摸瓜,查出那人的身份!
不过让他奇怪的是,这京中的显贵,大多都住在崇教坊,而方才这二人却说,他们跟着李高到了东城黄华坊,那里鲜有大臣居住,更多的是京中的商贾,难不成是他猜错了?
不料他刚刚发问,骆思恭却是沉吟片刻,道。
“殿下,不是外宅!那黄华坊当中,的确有一处府邸,属于一位朝廷大员!”
“哦?是谁?”
朱常洛顿时来了兴趣,要知道,那黄华坊可是商贾聚集之地,一般的朝臣士大夫,鲜少愿意和这帮商人厮混的,但是此刻听骆思恭的口气,这居住在黄华坊的,竟还是一位朝廷大员?
“李三才!”
骆思恭脸色凝重,轻声说道。
就连他也没有想到,追查到最后,竟然会牵扯出这么一位大人物来。
这位话一出口,就连一旁的梁永都倒吸一口凉气,失声问道。
“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的李大人?”
朱常洛亦是脸色肃然,心头一沉。
这位李三才可不是什么小人物,他的官名全称是户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
要知道,自从成祖皇帝破天荒的为了提高内阁的地位而创造了加衔制度,这种方式就成为了大明的一种常态,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随随便便加衔的,一般来说,这种加衔通常出现在两种人身上。
一是内阁大臣,虽说内阁有宰辅之权,但是却无宰辅之名,人人削尖了脑袋想要当的内阁大学士,实际上不过是正五品的官衔而已,所以成祖皇帝当初为了提高阁臣的话语权,令他们兼任正二品的六部尚书,不过是空有其名而无实权,简单来说,就是享受正二品的待遇,但是不能插手部务,加衔仅仅是为了提级别用。
时至今日,这几乎已经成了惯例,入阁的阁臣必定会身有加衔,就拿王锡爵来说,他的官名全称是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也就是俗称的首辅,而现今的次辅陈于陛,官名全称是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他们的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就是加衔!
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如李三才这种,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大明的官职体系当中,并没有巡抚和总督这种官职,因其权责太大,不利于中央集权,长久把持于一人手中,不利于朝廷管控。
但是试行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这二者乃是不可或缺的官职,可太祖定制不可更改,故而后世人便想出了变通的法子。
李三才这个官职当中的户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是官名,通俗点说,就是他的编制,而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是差遣,也就是他负责的事情。
如此一来,朝廷便可以借此来控制他手中的权力,要调任官职需要经过吏部一套复杂的程序,但是要换个差遣,却是朝廷一句话的事儿,既保证了地方安定,又最大限度的保持了朝廷的权威。
但是让朱常洛心惊的并不是这一点,而是李三才头上的户部尚书名头,尽管他知道,这个户部尚书是虚衔,是为了让李三才名正言顺的管理漕运事务才加的衔。
可他更清楚的是,总督漕运一般只会加户部侍郎衔,而非户部尚书,而且总督漕运加巡抚凤阳,这二者的权力会于一人之身,即便他不是京中官吏,地位也足可比拟六部尚书般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