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疯狂弹劾。
所以在第三条方案当中,王锡爵特意给出了安抚之意,将以往通篇由吏部主持的京察和大计,改变为由都察院共同参与监督,如此一来,足可以抵消内阁侵占都察院权力的影响。
毕竟对于大多数的言官来说,相对于都察院掌握的权力有多大,他们可能更看重自己仕途的升迁,往年的时候,御史虽然同样有风闻奏事之权,可以随时随地弹劾吏部,但是若能真正参与到考选当中,必然会纠察出更多的黑幕,而对于御史们来说,弹劾别人就是政绩,唯有弹劾,才是他们升迁的根本。
应当说,王锡爵的这份方案当中,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尽量在改革的基础上,做到了利益均沾,如果说有谁的利益受到了损害的话。
那无疑是六部尤其是吏部了,六部其实还好,这么多年以来,内阁插手六部政务的事情其实并不少,但是吏部就惨了。
最最核心的官员考选权力,不仅被内阁横插了一杠子,还被都察院插了一手,简直是把他们当成了肥肉来宰。
若是真的这么办的话,那么吏部从此之后,恐怕要对内阁马首是瞻,别再提什么六部之首了。
这也是王锡爵一直以来,坚持要对付孙丕扬的原因所在。
其实说来也巧合,这些日子以来,从吏治改革到现在的提拔徐光启,都是天子在幕后操纵,但是出来背锅的却永远是王锡爵。
所有人都以为,是这位老首辅说服了天子,让天子配合他的改革政策,但是这一次却反了过来,反而是王锡爵借了朱常洛的势。
从一开始,坚持要对孙丕扬出手的就是这位老首辅,只不过因为他的身份限制,直接出手对付吏部尚书的话,很容易升级成内阁和六部的斗争。
毕竟吏部六部之首的名头不是白来的,大明朝的历史上,也有吏部尚书强势过内阁阁臣的时候。
而天子出手,就更加合适,也更不容易引人怀疑,新帝登基要将吏部握在手中,哪怕是为了整饬吏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会引起朝臣的过激反应。
所以最后在大朝会上出面弹劾孙丕扬的是杨涟,群臣也以为是天子要出手对付孙丕扬,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一直立主要对付孙丕扬的会是王锡爵……
ps:下一章稍晚一点,大家谅解2181
第七百一十二章:雄起的孙尚书()
既然这件事情最关乎吏部的利益,所以理所当然的是,所有人在短暂的议论之后,目光都落在了吏部尚书孙丕扬的身上。
身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天官,理论上来说,孙尚书具有和内阁抬杠的资格,如今首辅老大人已经亮出了战旗,便可以视作是内阁对吏部大举进攻的信号。
阁部之争,也是大明朝由来已久的内部矛盾之一,主要的斗争对象就是内阁和六部,更准确的说是六部之首的吏部。
前几任的吏部尚书,陆光祖大人,孙鑨大人,个个都雄心勃勃,想要让吏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明第一衙门,所以呕心沥血,一点点从内阁的手中夺回了主动权,只可惜孙鑨一着棋差,惹怒了皇帝,被打发回了老家,这才有了孙丕扬的上位。
而这第二位孙尚书上任之后,对于内阁一直是持保守态度,基本上维持在井水不犯河水的水平,但是似乎所有人都忘了,只要内阁和六部依然存在,阁部之争就存在。
吏部退让了许久,这次内阁首先亮起战旗,这位一向以和为贵的孙尚书,是会继续退让下去呢?还是会奋起反抗,维持吏部在外朝执牛耳的地位呢?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问题,老首辅的这封奏疏,涉及到了吏部的核心权力,若是吏部再继续退让下去的话,恐怕以后真的就要屈居于内阁之下了。
无论是实质上,还是名义上都是!
“陛下明鉴,臣以为,元辅大人此疏……殊为不妥!”
孙尚书在众人灼灼的目光当中,沉吟了半晌,最终轻轻的吐了口气,上前一步,认真的开口道。
一群跟在孙尚书身后的吏部官员们心里也松了口气,虽说他们不觉得有可能,但是若是尚书大人再退的话,他们恐怕走出去都没脸见人了。
不过孙丕扬的这番态度,却是顿时叫王锡爵大皱眉头,目光也变得深邃起来,沉声道。
“有何不妥,孙尚书不妨明言!”
与此同时,其他的内阁大学士,此刻无论内部派别如何,都不约而同的纷纷站到了王锡爵身旁,文官有一个最大的习惯,就是容易抱团。
身份决定立场,内阁当中平时或许互有争斗,但是在阁部之争上,他们作为阁臣的身份就决定他们必须和王锡爵共同出面。
更何况,如果真的能做到王锡爵所说的东西的话,内阁在朝中的地位无疑会再度飙升,内阁权重,便是他们这些内阁辅臣权重!
“元辅之疏中有言,国政以为重者,惟吏之一字尔,吏治之重,乃朝政之首,吏治若不清明,则朝政不畅,百姓不安,故吏治一道,历来为圣君所重也!
老夫对元辅所言吏治之重,并无异议,然内阁之设,本为皇帝顾问,以备垂询,所谓调和朝政,居中枢之要,实则大谬,中枢之要在六部,都察院,何在内阁?
内阁掌票拟,有预闻机要之权,辅弼圣君之力,然老夫尝闻之,我朝之前,所谓宰相之权便为预闻机要,批答奏疏,施政监察,总揽朝政。
先内阁既已掌预闻机要之权,仍觊觎施政监察之要,岂非欲再为宰辅?
先太祖皇帝废中书而重六部,以六部为朝廷之首,此乃祖制,老夫不知何时,竟有重内阁而轻六部之言论堂而皇之于君上之前,敢问元辅,意欲再现中书之制不成?”
在所有人的印象当中,孙丕扬都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见人都是笑眯眯的,身为吏部尚书,却从没有以往那些天官尚书的威严气息,平素在朝政当中更是低调的很。
甚至在一些棘手的官员任命上面,他也很少固执己见,大多数时候会卖朝中大佬的面子,一副与人为善的样子。
却让人忘了,无论他外表再和善,这位也是正经八百的吏部尚书,外朝百官之首!
一番话说的不紧不慢,甚至脸上还带着惯常的笑意,但是这几句话却是忍不住叫一干大佬们不寒而栗。
什么叫杀人不见血,什么叫诛心之言,听听这番话就知道!
当初太祖皇帝废中书,罢宰相,曾经有一句祖训流传下来。
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虽然没有人觉得,凭这么一句话,皇帝会真的将朝臣论以极刑,但是先太祖皇帝的铁律摆在面前,无人敢去触动。
孙丕扬说王锡爵有意再为宰辅,这话可谓是彻底撕破了脸皮!
当然,既然是内阁首先出手,那么肯定也做好了和吏部撕破脸皮的准备,但是事实上,此时此刻,一干大佬,不仅仅是内阁的阁臣,还有六部七卿,心中都是诧异和意外居多。
诧异的是,以孙丕扬的性格,竟然会这么明刀明枪的反驳王锡爵,而且说得这么不客气,这可不像他的性格啊……
至于意外,则是因为,在今天之前,几乎在场的诸位大佬都明里暗里的和王锡爵有所接触,内阁阁臣自不必说,早就结成了攻守同盟。
其他的几个部院大佬,也都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了来自内阁的善意,老大人甚至透出了意思,如果在此次吏治整肃当中,这些大佬们不从中作梗的话,回适当的分润一部分好处出来。
能混到大佬级别的都是人精,自然听得出来,元辅老大人透出这种意思,已经代表他心中有不低的胜算,甚至不大在乎他们的立场。
不然的话,就算不亲自前来,也至少会给出更加具体诱人的条件,而这份自信,毫无疑问是落在吏部的身上的。
大佬们不难想到,先前的大朝会之上,天子指使人出面弹劾孙丕扬,这桩案子到现在都未曾开审,孙尚书为求自保,定会做出让步,只是要看让步到何种地步罢了。
如果单看元辅老大人自信的模样的话,只怕孙尚书那面团性子,怕是要让步到毫无底线了。
但是偏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似乎永远在与人为善的孙尚书,这次就意外的给了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难不成,这吏治整肃尚未开始,吏部和内阁就要先斗上一场吗?181
第七百一十三章:握刀子的人()
事实上,孙丕扬的这一番话,最感到震惊的莫过于王锡爵了。
因为眼前的状况,的确是他始料未及的状况,按照原本的安排来说,如今的孙丕扬已经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虽然他没有亲自操刀对付孙丕扬的计划。
但是他对于事情的进度却是关心的很,作为当朝首辅,王锡爵总有自己的消息来源。
天子出手的确不同凡响,杨涟弹劾文选司郎中蒋时鑫徇私舞弊,收受贿赂,刻意打压平安府知府沈宏,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确有其事。
应该说,这是吏部铨选当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当然,单纯就这件事情来说,也有夸大其词的成分,收受贿赂是有的,但是徇私舞弊却有那么一些水分。
沈宏的出身不过是监生,托庇于朱常洛当初在平安府的一系列政绩,才幸运的从府同知做到了知府的位置上,但是他本人的能力不足,朱常洛走了以后,平安府就屡屡出错,尤其在刑名之上十分严重,其他方面也只是勉强合格,所以在大计当中,他的考评便只是一个中下。
按道理来讲,中下的评语大部分结果是地方官受到一番申斥,然后留任或者平调,但是架不住官场当中,总有人变着法的想要升迁,沈宏既然没能力管好一府之地,有人盯上他的位置也就无可厚非了。
大计的时候,恰逢有一个知县考评得了上等,出身虽然不算特别高,但是也是三甲同进士出身,恰好这位知县在吏部有位同年,意外之下便得知了平安府的状况,于是动了心思。
那个行贿的刘姓商贾,就是这位知县的一位叔伯,他在京城当中做布匹生意,听了本家侄子的建议,立马二话不说就拿出了一大笔银子,送到了蒋时鑫的府上。
蒋时鑫这些年来在文选司郎中的位置上,行事自有一套自己的准则,但也不是绝对的清正廉洁之辈,知道什么钱该拿,什么钱不该拿。
若是沈宏的评语是中上,甚至是中等,那么不管有人拿多少银子出来,他都不会收的,但是问题是,沈宏自己做的本来就差,真正按照规矩评判的话,他的考评应该在中下和下等之间。
如今财帛在前,蒋郎中自然收起了那一丝无谓的善心,于是沈知府的评语就从中下变成了下等,任职状况也从留任变成了降职!
按理来说,这是一件再小不过的小事,蒋郎中所做的也不过是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稍稍调整了一下而已,就算被查出来了,也挑不出错来。
何况沈宏区区一个监生出身,身边结交的也都是些杂流出身的官员,又能翻得起什么大浪来……
但是谁能想到,干熟了这种事情的蒋郎中,这次偏偏就在阴沟里翻了船。
沈宏的确是个监生出身,在朝廷没有什么过硬的关系,但是人的际遇往往是很神奇的,沈宏的出身决定了他不会被清流进士瞧得起,也不会有人跟他结交。
但是他结交的出身不显的人当中,偏偏就有了不得的人物!
当初朱常洛在平安府的时候,就曾经用过沈宏,算是有那么一点香火情,但是不要以为,如此一来,沈宏就能有转机了。
那时候的朱常洛是落魄的亲王,有用得着沈宏的地方,但是现在朱常洛贵为天子,而沈宏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知府,到了京城,甚至连入宫朝见的机会都没有,那点香火情有什么用!
这也是蒋时鑫并不在意他是天子封地的知府的原因所在,恐怕现在天子记得不记得这个人都是两说。
但是他却忘了,沈宏的确是够不上天子,但是天子身边的人,他还是能说得上几分话的。
沈宏得到消息之后,第一个去找的就是当初和他最熟的王府长史赵士桢,但是苦寻不得,只得退而求其次,去找了如今在吏部当主事的杨涟。
作为天子看重的人物,杨涟虽然官位不显,但是却有入宫面圣之权,他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天子可以将势力渗入吏部的机会,所以便将事情禀呈到了天子驾前。
当时恰逢王锡爵提议要对付孙丕扬,于是朱常洛当场就命锦衣卫去查清事情的始末,锦衣卫不过花了三天的工夫,就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