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宋帆影-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个特级演员是钟艺钟都头,他凭着声泪俱下、感人至深的游说,成功哄得唐兀歹和丁顺相信,将海州大部军马出城“助剿”。接着他又以精湛的演技让海州大军的主将吕祖充对他深信不疑,先救后杀,直到临死也还指望着他的救护。

    第二个特级演员是饰演“老八”的褚世尧,他假称是钟艺部下,从东海军中败出,又诈降复返,千辛万苦找到吕、钟,一路护卫出岛,演绎了一个坚韧不拔的忠臣义士形象,演技简直无懈可击。

    第三是纯本色出演的吕祖充吕千户,他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拉进剧场的,但是搭戏默契无比,一举一动都很到位,是完全按着剧本来的,恐怕没有人能如此契合“老鳖”这个形象了。

    总导演张镝也上场客串了“红袍贼将”这个角色,他与胡隶出演的“蓝袍贼将”一起配合行动,明着诱敌、实则驱敌,成功将“老鳖”赶进了废庄这个预设场合。

    跑龙套的是“老八”带领的几十名劲卒,扮演了东海军城的溃兵,在整场戏中极好的衬托了几位大主演的演出,戏份虽少,但都演技出色,一镜到底。

    这出连环大戏还要重点鸣谢海州总管丁顺和达鲁花赤唐兀歹的充分信任,以及三千海州大军的全力配合。

    当然演出中也不是没有漏洞,比如在“贼骑袭扰”这一场中,东海城中只有四五十匹马,却要造出足够的气势,要滋扰的敌军无法扎营、用炊。但城中能熟练骑射的只有十几个,很多出场的骑兵连马都骑不好,幸而“红袍贼将”和“蓝袍贼将”两名戏骨带队带的好,一阵犀利驰射唬住了海州全军,使其乖乖向预设阵地转移。

    大戏落幕,海州易主。

    这是个清新的早晨,胡隶和张镝并辔入城,身后三军紧随,旌旗猎猎、刀枪耀目,实是强兵气象,而且是刚刚大胜过后的强兵。

    破东海、占海州,二战皆捷。共杀敌千余,俘敌近两千,其中海州出动的四名千户三死一伤,除骑兵千户吕祖充在城头被钟艺剁死,还有两名步兵千户于废庄战事中阵亡,另一名步兵千户则因伤被俘,押往东海城看管救治。

    近二千俘虏都被送往连岛,在哪里他们将学习一门实用技术——煮盐,原来的六百盐丁则可以脱产解放出来,转职为盐场看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军事操练。瞿根的二百精锐盐丁防守东海,仍旧留施居文管理民政,这个软骨头在没受到外力威胁的情况下还是有一点办事能力的。夜袭海州俘获也不少,包括总管丁顺和达鲁花赤唐兀歹,还有近千汉军和数十蒙古鞑子,这些真鞑基本都是唐兀歹的直属亲兵,是海州城内横行的角色。除了几个“大鳖”,其他俘虏都一视同仁,全被羁押在大牢之中。

    后方稍定,但攻略还是丝毫不能停歇,海州临近方圆百里之内,除了东海军,还有朐山、石秋两座小城拱卫,既然来了,做事做到底,干脆把另两城一并拿下,四个城打个包送给大宋不是更显得有诚意嘛。同时,元廷等于失了海州全域,受到的震动自然更大。

    大军进城,张榜安民,封存府库、部署城防,粗粗安排定了,紧锣密鼓就开始安排后续战略。因海州要地,暂由主将胡隶带第一营精锐镇守。张镝领第二营出攻朐山,陈闵领第三营出攻石秋,这两小城只有几百老弱守御,而且城墙低矮、防守器械不全,趁着海州的告破的信息还未传出,各派一个营急袭过去,拿下应当不难。

第65章 除旧布新 潘司吏出狱归顺() 
自张镝往攻朐山,胡隶镇守海州城,这城中的诸项事务让这大老粗很是忙了一阵。他虽粗通些文字,但归根结底是个武人,因敢打敢拼,过去就有“蛮子”的称谓,让他带兵打仗当然没错,但治民理政是一窍不通的。在昌国时,他只带几百兵,练的是有声有色。后来虽扩增到两千多人马,但有张镝协助,又制定有严格的操典,仍旧有条不紊。待攻下东海军城,这是个小城,政事清闲,交给那软骨头施居文也没问题。

    海州是胡隶拿下的第一座大城,非东海军可比,但军中除了张镝以外几乎没有什么行政方面的人才,张镝一走,所有的事情就全都压到胡隶的肩上来了。

    不像士兵们有军规纪律,有各级军官层层节制,这城池民政上的事情就杂了,小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大到缉贼捕盗镇压残敌,千头万绪让习惯了简单粗暴的胡隶有些难以招架,不过忙虽忙,他心里是极乐意的。因为胡隶这个人有个特点,他不爱钱、不好色,偏偏就是官瘾极大。

    这日他开了府库,除兵甲器械大部分留给军中,贵重金银被搜罗运出,余下的粮食布帛及各种杂物全都被挨家挨户送给城中贫民,又在四门设立粥场,周济四乡八邻的穷人,一时百姓颂扬,人人都说大宋王师的好。尽管没有出榜招兵,却有大量良家子成群结队踊跃来投。

    忙过一阵才回衙中,听人报告说因为俘虏太多,海州城的大牢已经满了,需要该马上清一清。胡隶听过顿时来了兴趣,他常羡慕那些州县牧民官儿可以当堂问案,一拍惊堂木,把恶人拖起来打板子,那感觉想必不逊于带兵冲锋杀敌吧。一言决断,替百姓申冤昭雪,做人们口中的“青天”,想想都很爽。

    “将那狱中囚犯的名册与我拿来,本官要升堂断狱!”

    一般来说,战争时期打下了敌方的城池后,牢房总会随之打开,一方面是罪囚失去约束就会趁机越狱,另一方面牢狱中的亡命之徒常常是新来的统治者愿意利用的对象。

    不过这回昌国军大半夜突袭破城,速度太快,海州大狱并未做出什么应对就被完整的控制了,犯人们一个未逃。同时张镝又不喜欢把那些杂七杂八的人弄进队伍里,所以这些犯人还被照原样关着。后来破海州抓的上千俘虏又被丢进牢里,使得监狱人满为患,这些俘虏按照张镝固有的策略基本是审查之后流放外岛的处理。但原本牢中的四五百罪囚就有待斟酌了,这么多人若都放了是难以安生的,因为其中说不定有十恶不赦的江洋大盗,总不能放他们再去为祸地方。若不放掉,全都杀了,就太不祥,但若都一样流放外岛也不太妥,里头难保有被冤枉的良善之人,或者反抗元廷心向大宋的人,甚至囹圄之中也有可能存在忠勇才智之辈。所以必须做个筛选,审问断狱,再定去留。历来这升堂断案的活儿都是地方主官的特权,这也是官员威严的重要来源。胡隶不懂刑狱,但这件事当仁不让,一是兹事体大,断人生死不能轻易,二是胡隶也颇有点好奇这地方官升堂办案是个什么味道。

    海州狱中共有在押犯人四百一十五名,这些人的名册、案由之类的文书都从架阁库中搬出来,堆了满满一桌子。胡隶取了几卷翻阅,发现这些档案做的倒是详细,而且分门别类条理很是清晰,看来这海州城里做刑名的还真是个人才,能给他省不少力气。

    “问问看,这些案卷都是谁做的?”胡隶唤来亲兵吩咐一句,那亲兵跑出去一下就回来了,打听得原海州的刑房司吏名为潘能法,这些案卷正是出自他手。

    “好,将这潘能法请来见我!”要清理刑狱,务必要找个熟悉情况的人协助,否则无从下手,这姓潘的刑房司吏似乎是有才能的,可用的话当然要用起来。

    “将军,那姓潘的司吏正被关在大牢里呢,需要您的手令才能放出来!”

    “不应该啊,城中诸房吏役都很顺服,基本留用原职,我怎不记得逮拿过这姓潘的司吏?”在衙门里,六房司吏是仅次于几位朝廷命官的实权人物,虽然不是“官”,但却丝毫不逊于“官”,尤其蒙古人统治后轻视读书士子,大量官僚都从吏员当中提拔,使其地位更高。当时元廷治下的民间根据社会职业将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医八娼九儒十丐。其中“吏”排在第二位,通过这样的排序,大致可以看出“吏”的位置显著,这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也是不多见的。而且“吏”与“官”不同,“官”由朝廷委派是流动的,但“吏”多由本地豪强子弟担任,而且几乎是世袭的。就这海州而言,近几十年变动频仍,但不论海州的主官是谁,也不论统治海州的是大金、大宋还是大元,对下面的吏员而言都是一样的,谁来当官都要有一帮当差的嘛。所以哪怕上面动的天翻地覆,像潘能法这样的吏员一般都雷打不动,职务不会变,地位也不会变。这次海州光复以后也是一样,要让各项事务正常运转,就需得依仗这些办事员们继续留用效力,所以胡隶很奇怪怎么会有一房的掌案司吏被关进牢里。

    那通报的亲卫听到问询,便将了解得到的情况汇报来:“回禀将军,这潘能法并不是我军逮拿的,却是原先被丁顺下狱的。”

    “那就更加怪事了,他一个管刑狱的,怎就把自己给弄牢里去了?”

    “据称是为一个纲粮被劫的案子触怒了总管丁顺,详情倒不清楚。”

    “好吧,拿我的牌子去,将那潘司吏提来,我要当面问话。”

    打发亲卫去了半个时辰,一个虚弱的男子被引来参见。

    “罪人潘能法叩见大将军!”

    潘能法颇为年轻,倒让胡隶有些惊讶,按他的猜测,做到一房掌案司吏,还能把公事做的如此完善的定当是个积年老吏,谁知却只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只不过这年轻人似乎在狱中吃了不少苦头,衣衫破损,还有用刑留下的点点血迹;头发蓬乱,没有梳理,似乎只用手胡乱打了个结;脸色苍白,像是失血较多的样子。

    胡隶端详一阵,见这人不像是奸猾之辈,有点好感,便和颜悦色道:“鞑子说你有罪,我大宋又没论你的罪,不必自称什么罪人。你很不错,看得出是个用心做事的。本将准备留用你继续管这海州刑名之事,你可愿意?”

    “大将军抬举,小人必全力以赴!”潘能法很是顺从,是个识时务的,而且是被人从狱中放出,还能开恩让他做老本行,当然没话可说了。

第66章 淮泗豪杰 小刀会姚氏八雄() 
潘能法所在的海州潘家世代为吏,宋金元三朝做的都是刑房司吏的活儿,因父亲老潘押司去世得早,潘能法二十几岁就接了班,他虽然年轻却才能卓异,在公门中做事如鱼得水。而且其人心存康济、善交广结,利用自家父祖辈留下的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与黑白两道都很吃得开。尤其那些江湖好汉,若是在海州地界上犯了事,找到潘司吏比找总管丁顺还要好用,潘能法做这些事倒不是求财,而是交个朋友,只要他愿意结交的,无论犯了多大的罪也必定全力营救。渐渐的名声传开了,在淮泗之地数百里方圆,江湖上的人提起潘司吏都要竖起一个大拇指。

    只不过这一回遇上的事情有点大,潘能法非但没能救下朋友,反而触怒了丁顺,把自己都搭进去了。这件事当中涉及到两个人,一个叫姚大,一个叫严习,姚大是潘能法力保的那个人,严习则是导致他下狱的那个人。

    先说姚大,他原是海州城西姚家坝的贫户,家中弟兄八人,分别取名姚大、姚二、姚三……直到姚八。其中姚大已经四十来岁,姚八却才十七八岁。淮泗之地自古多英雄,这姚家兄弟八人虽生长在贫家,却个个孔武有力、好勇斗狠,兄弟齐心,用拳头打的远近闻名、四邻畏服。但这个时代人的身份是从娘胎里带来的,阶层分化十分严重,富者广厦万间,贫者无立锥之地。姚氏兄弟虽然能打,但先天带来的身份是难以改变的。这姚大恨天地不均,就与众兄弟一起,团结了一帮好汉,专做起那劫富济贫的勾当。

    因元廷防备汉人,禁止民间私藏铁器,姚大这伙人不能明目张胆使用刀剑枪矛,便都在身上密藏了小刀,既作为防身之用,也作为团伙成员的标志,人们就称他们为小刀会或者小刀帮。近几年做了几个大案后,小刀会的名气越来越大,徒众也达到了四五百人。他们散则为民、聚则为盗,居处不定、往来无踪,令海州官府很是头疼,呼之为小刀贼。

    一月前小刀会获悉有本地豪绅押送纲粮北上,便谋划好聚众去半路劫粮,谁知帮会中出了叛徒,早就将消息卖了出去,行劫不成反被那豪绅家设下圈套,一举围了,连首领姚大也被捉住。

    潘能法与姚家兄弟素有交情,朋友落难自然要帮一把,拟罪时定了个饥民抢食,按律杖责五十。递到丁顺那里定罪时立刻被驳了回来,往常丁顺对潘能法也算器重,一般的案子做点首尾并不会细究,但这个案子太大,没办法糊弄的,所以驳回重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