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宋帆影-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堂前的小钟被当当当敲响,吏部部长叶承出来宣布考选规则。各参加考选者凭着自己的身份牌去各部登记姓名,报名结束后统一进行文试,初试合格的参加身、言面试,试后张榜公布结果。

    吏部的几十个事务官负责本次招考的报名工作,分别到各部厢房前的长方桌后坐定,开始登记名册。

    杨董看见王希文就陪在叶承身侧,这时也看到了他这个老同窗,很自然的朝他笑了笑。正准备去贸易部排队的杨董又改了主意,心想自己在吏部有人,做事总会方便些。而且考吏部的人虽多,但看去都是些半吊子的货,自己定能胜过他们,于是他往回挤了出去,排到了吏部的队列尾部。

    等了不知多久,看天色都要晌午了,终于轮到了杨董,他把自己身份牌递上去,大方桌后面的事务官接过后就往一张统一格式的登记文书上抄写起来。

    姓名:杨董。籍贯:泉州。年龄:二十二。体貌……

    这身份牌是中兴社编户齐民的重要依据,以结实耐用的竹木片制成,上面刻写持有人的姓名、年貌、主要特征,还有所在保、甲、牌,或营、都、队,以及时任营、保的主管名字。户部不定期检查身份牌持有情况,遗失损坏必须及时补上,否则按律惩戒。这次考选事务官也规定了以身份牌为登记依据,杨董随身带来了,所以十分方便。

    登记过后,吏部的事务官给了他一根写着号码的签子,让他午后去一号考棚应考。

    考棚是临时搭建的,内放置了一排排的桌椅,笔墨纸砚是统一安放好的,各应考者只需按照签子上的号码各自对号入座即可。

    当当当……又一阵钟声,第一场文试要开始了。

    场中应考者都安静下来,杨董也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定。这中兴社的考试,考的是“身、言、书”三科,其中要紧的还是第一场文试,也即是“书”这一科。只有过了文试才有资格进入“身、言”二科的评判,也即是看你的年貌和谈吐,只要不是太歪瓜裂枣,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都是能过的。只有“书”这一科,考的是真材实料,但杨董问过王希文,也问过上一科的中试者,得知文试题目都是极简易的,大约就是一篇策论。只要文字还算通顺,道理不太乖谬,就算得上优异了。

    文试并不发下题本,而是由两名事务官取来一份大卷轴,打开之后悬挂在试场正中央,只见卷轴上写着十几个大字,想必就是试题了。

    “德才之辩,选贤惟才与选贤惟德。”一名事务官声音洪亮的唱读了一遍试题,本场考试也就是从德与才两个方面写一篇策论文章。

    杨董略略思考一番,胸有成竹的下笔写起来。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试题中规中矩,杨遵的文章也做得四平八稳,上千字的策论也就说明了选人需德才兼备,并以德为先,这么个浅显的道理。

    杨遵好歹是参加过州里的解试的,虽然屡试不中,但对于考试的套路是了然于心,这次文试虽然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自信比同场中还在抓耳挠腮的大部分应考者不知要胜出多少。看整个试场中,像自己这样的“正牌试子”凤毛麟角,大约多数都是半路出家的冒牌文人,写自己名字都歪歪扭扭,更遑论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了。流求本就缺乏读书人,第一次招考已经选拔走一批,这第二批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无怪乎杨遵的自信。

    在此感谢书友“狂舞赢”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更有动力写下去!

第118章 德才之辩 事务官选拔考试(中)() 
“恭喜杨兄,初试优等,胜利在望啊!”

    文试之后第二天,大清早上,杨董刚起来整理货柜,隔壁开木匠铺子的曾达便赶来报喜讯了。这结果当然在意料之中,所以也不见得多么惊喜。

    “曾兄想必也优胜了吧!”杨董本是开个玩笑,像曾达这样的半文盲纯粹凑热闹去的,肯定文试就被刷下来了。

    不料曾达却兴冲冲答道:“愚弟也拿了个优等,正好来凑杨兄同去参加覆试!”

    听闻曾达这样的半吊子也都得了优,杨董的喜悦之情顿时被浇灭了一半,心中暗暗决定,必须拿个头名,才能显出自己的能力来。

    覆试仍旧到总社官署报到,这一回到场的人就少多了,大部分人在头场文试中就被刷下去了,不过吏部和户部两个最热的部门还是排了不少人。

    本次招考原定计划是每部招收二十到三十人不等。但八个部门冷热太不均匀,叶承便议定多的可以招收四五十人,少的则视情形有多少招多少,像医药部、礼部这样的冷门,人数不够时就由人多的调剂人少的,从排名最后的先做调剂。

    杨董所在的吏部经过一轮筛选还是到了上百人,曾达报的工部刷掉的比例不大,但也只有三四十人,而医药、礼部更只剩寥寥十几人的样子。据称覆试的淘汰率是五成,去一半留一半。那么吏部和户部至少都还能剩下五六十人,占了总名额的一半,名次在后的估计要调剂出去不少。

    覆试采用面对面交谈的形式,由各部部长和几名高阶事务官亲自主持,也即是考官提出一个问题,应考者自由回答,以此评判该人的言谈举止、学识修养能否胜任本职。

    八个部门的门都开了,除了去吕宋未回的医药部部长兰生由其他医官代替,其余七个部长都在内堂组织覆试。

    按照流程,覆试并不是全体应考者同堂参选,而是按序号一个个入内面谈。杨董的报名序号比较靠后,所以一个多时辰后才轮到。

    走进吏部内堂,正中央坐着的年轻人就是部长叶承,两侧还有五六个高阶事务官,杨董的老同窗王希文也陪在末座。

    杨董先向叶承行礼,又与坐中诸人略一拱手见礼,叶承也简单回礼示意落座。

    坐定之后,叶承便口述一题,题目十分简洁:“试议贤才之意。”

    题目与初试的策论一脉相承,都是关于选人用人的,吏部的本职就在于此。这与杨董的预先准备不谋而合,甚至直接可以将昨日文章中的内容背出来用,于是他朗声作答:

    “贤才乃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夫才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回答一气呵成,没有什么停顿和支吾,内容上也有礼有节,而且还不显得啰嗦累赘。堂上的叶承等人听得连连点头,露出满意之色。

    回答完毕,在事务官引领下退出内堂时,杨董隐约听见里头有人议论赞叹:“这就是文试第一的那个杨董,名不虚传,难得难得……”

    至此杨董才得知,上一场文试自己就是第一名,看情形这回时稳中了,取个头名大概也不难,不禁暗喜。

    “杨兄春风满面,想必是已有成算了!”回去的路上,好巧不巧,又遇见了邻居曾达,杨董便上前寒暄几句。

    “曾兄看来也不差,想必是对答如流的。”

    “对答甚么?考官不是要求不许喧哗、不许言语的吗?”

    “咦?那覆试时曾兄是怎么作答的?”

    “做了个木托!”

    “做了个木托?甚么木托?”杨董听得一头雾水,越来越糊涂了,这曾达参加的到底是什么考试啊。

    “初试时画的图纸,覆试就让咱照着做出来,我就做了个木托。”

    原来这工部的考试与吏部完全是两回事,初试的时候,用的也是笔墨纸砚。不过不是用来写文章,而是用来画图,画的还不是一般的图,而是工匠图纸。事务官们抬过来几具火铳放在场上,各应考者可以选完整的一具,或者其中的一部分,依样画下草图。工部就以图纸的形制和精确程度评判高下。

    曾达在读书方面只是个新人,但做木工已经是老师傅了,从七八岁起就跟着家人帮工学艺,二十来岁的人已经有十多年的经验,做多了精细木匠活,画图纸也难不了他,这样的考试实是得心应手的。初试的时候,曾达看那火铳的底下有个木头做的底座,像圆盘样子,可以让沉重的铳身左右转动方向,也算比较巧妙的。作为木匠,他自然就选了这木构件作为目标,用手一比划就将大小尺寸记在了心里,依样画了下来,画工精细,初试就得了个优。

    到了覆试的时候,考场早准备了各样工具,要求应试者便按本人所绘的图纸制作实物,当然铜铁器件铸造不易,一时之间没法制作,允许用竹木、胶泥之类代替。正当同场应考者对着一堆材料工具作难的时候,曾达早已拿起斧凿砰砰乓乓动手了,小半天时间就做好了与原件几乎一模一样的一个木托,甚至还改装上两个活动的插销,使得那铳炮的炮身不仅能左右转动,还能上下调整角度。走出试场,曾达也是一身轻松,心里觉得这份活计做得还不错。

    事务官考试竟然考的是百工匠作,还要当场实验。这在杨董看来实在有点匪夷所思,也难怪他这木匠邻居可以进覆试了。想必其它各部也是如此,医药部莫不是考核望闻问切,贸易部莫不是考核会计算筹么?站在读书人的角度,杨董的心里平衡了不少,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看来自己进了吏部才算正途,才是斯文人的去处,这一步确实走对了。

    出于既有的思维惯性,杨董当然没法理解张镝的深意,张镝需要的是实实在在能干事的人,而不是一群百无一用的书生。不论今后的办学方向,还是本次事务官的招考,都是秉承着这样一个实用性的原则。等杨董等人真正进入到中兴社的管理团体,慢慢的就会明白这一点,也必须明白这一点。

    感谢“大黑松”、“狂舞赢”等书友的推荐票。

第119章 德才之辩 事务官选拔考试(下)() 
人逢喜事精神爽,杨董这一日心情极好,前一日的覆试结果今日就张了红榜公布了。杨董的名字妥妥的在吏部第一等第一名的位置上,相当于在大宋的州试中取了个解元,是多么荣耀的事情。

    吏、户两部中选的事务官人数是八个部门中最多的,各达到六十多名,最少的三四个部门加起来还没其中一个部门多。所以这两部的中选者就被分为上中下三等,每一等大约各有二十来人。上等的可以直接任用,中等的则根据个人意向量才取用,可能留下也可能调走,下等的就没办法,只能等着调剂了。按照事先计划的各部门编制名额,人数多的部门需要将超额职数匀到人数不足的部门去。

    杨董作为上等头名,自然不用担心调剂的问题,只待吏部的正式通知下来,办好手续去上任就是了。得知他高中,熟人们都为他庆祝。商社的上司和同事们凑起来给他包了一个丰厚的红包,远近认得一点的朋友也都携礼来恭贺,连时常到店里进货的番人小贩也带点土产来作为随礼。

    杨董在流求没有亲人,人际倒也简单,在泉州客商新开的饭馆里请了两三桌宴席,新朋旧友一同热闹了一场,也便算做过了人情。回到寓所,却忽然觉得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想起自己父母兄弟都远在泉州老家,当初因为诸事不顺,一无所成,自己就是与家人拌了几句嘴,负气出走来到了千里外的这个孤岛。来时也暗自决定,在海外闯出了名堂,再回去好好奚落一番,看谁还能说他没出息。不过出了远门才知冷暖,当初与家人怄的气早已经消了,现在最盼望的就是一家团圆,只想等自己站稳脚跟,就把双亲都接来享福。

    这时又想起隔壁小木匠曾达说过的“姻缘大会”的事儿,这人满嘴胡邹,也不知道这事有没有个准,若果真有相亲的事儿,能了却了自己的终身大事,那就真的无憾了。父母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亲事,过去因自己肩不能挑手不能扛,学业又没有长进,加之家道中落,几年来都没能说上一门好亲事,如今若通过这个机会求得好姻缘,家中二老不知要多么喜悦,那才真叫一个双喜临门呢……

    想了半宿,不知到了几时才沉沉睡去,正做着美梦,杨董忽听到房外有人喊他。睁开眼已经天光大亮,这一觉睡得好。

    起床开了门,原来喊他是邻居曾达,此人凭着制造技艺,也以优等成绩考选了工部的事务官,正春风得意的时候。因与杨董一起中的试,所以自以为有“同年之谊”,有意走的近一些。这回他来又有好事登门,便是那“姻缘大会”的消息。

    杨董才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