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事儿?”炉火还没完全烧起来呢院门就被敲响了,来的还是莲儿。

    “朝廷要派人来巡查湟州,这是通川堡刚刚送达的公文,现在苏官人恐怕已经过了把宗城。”莲儿把一纸公文递给了驸马,同时也把上面的主要内容简短说了说。

    “……有点意思啊,你惦记的苏大官人来了。”洪涛目前依旧认不全繁体字,这也是他不乐意看公文的主要原因,在莲儿的指点下好不容易把上面的字人全了,马上就看出了几个重点。

    首先苏轼回京当了谏官,虽然品阶只升了半级,但实权大了。洪涛并不看好苏轼当官,更不看好他入朝为官。

    舒适的环境是诗人的坟墓,搞文学创作必须经历坎坷磨难才能有灵感。看来由于自己的出现,这位大诗人的生活轨迹可能要发生重大转变了,流传后世的那些诗词还能不能继续出现很是个问题。

    其次,苏轼来湟州的临时职务有点耐人寻味,只是巡湟州三个字,连个官职都没有。可见皇帝是多不待见这位大诗人,屁的权利都不打算给他。既然是巡,那就只能带眼睛和耳朵,嘴巴没用啊,指手画脚干涉地方军政更别想。

    最后,也是最有意思的就是这封文书送抵的时间。合算它和苏轼一行人差不多同时抵达的通川堡,也就是说这封文书送到自己手中之后间隔一两天时间,苏轼的人就会抵达湟州城。如果他真想看什么,自己还真不好遮掩。

    看来想让自己倒霉的势力也不是毫无办法,皇帝可以保自己,他们就能想尽各种办法倒自己。这不就是明摆着的阳谋嘛,让你说不得道不得,人家该看的、想看的在公文送抵之前恐怕就都看完了。

    这一招要是换成别的官员确实挺难对付,基本就等同于突击检查了,假如朝中无人通风报信很容易露馅。

    可是换到洪涛身上就没什么作用了,因为他身边明着暗着也不知道有多少皇帝、朝廷的密探,干什么基本都快成实时传送了,除了脑子里想的东西之外有个屁的秘密。

    都没秘密了还怕突击检查吗?好歹也是镇守一方的中央特派员,街上有几滩牛粪、市场里有人争吵这种日常小事儿,肯定也不会有啥影响的。

    想弹劾一位皇帝信任的高官,不是张张嘴就可以的,不管是御史还是谏官,都得多少拿出点证据,不管物证还是人证。

    宋人所谓的风闻奏事,并不是说言官可以满嘴跑火车随便弹劾别人,那官场不就乱套了嘛。

    在风闻奏事后面,还有一大套钳制言官自身行为的准则管着呢。以宋朝赵家的尿性,凡事儿就没有不制衡的,言官也一样。

    “官人又在瞎说了,妾身何时惦记过别的男人!”莲儿自打成了驸马的女人,确实变化不小。

    除了依旧喜欢往嘴里塞各种零食之外,追星和脑残粉之类的病症好像也痊愈了,即便知道苏轼这两天就到,也没什么特别的表情。

    “还嘴硬,不惦记为何朱八斤来不见提及,偏偏姓苏的一来你就如此激动呢?”洪涛还是不依不饶,弄出一副很纠结的摸样追问。

    “……不与你讲了,我和紫菊要去看望小童,免得他们又被儿童团带坏!”论胡搅蛮缠莲儿纵有三个脑袋也掰扯不过她这位官人,眼看说不过干脆掉头就走。

    她和紫菊在湟州城很是无聊,除了每日应对一大堆公文往来之外,找不到什么事情做,连逛街都满足不了。

    可是她们的年龄又无法心如止水,干脆也学着驸马弄了一群穷苦蕃人的孩子,没事就拿着吃穿去救济救济,号称要超过儿童团,将来都去考进士。

    洪涛假装不太服气,更不看好这些孩子。其实他是在故意刺激莲儿和紫菊,这样一来她们俩的干劲儿就会更足。

    实际上莲儿和紫菊的举动正好弥补了洪涛身上的煞气,欧美政客、富商的家人通常都会加入慈善事业,中国人还没这个习惯,但洪涛认为这样挺好。

    自己整天在外面呲牙咧嘴的杀人、得罪人,家人多做点善事能互相弥补一下,至少没坏处。为此洪涛特意提高了莲儿和紫菊每月的例钱,说是处理公文的工钱,其实就是找个借口让她们有钱去搞慈善。

268 是不是他!() 
苏轼要来湟州的消息并没让洪涛感觉别扭,只是让许东来在城里租了两间房子,并由他负责接待,剩下的事儿一概不管。

    自己和这位大文豪注定尿不到一个壶里,上赶着巴结也没用,反倒会让对方更看不起自己。爱看啥就看啥、爱去哪儿就去哪儿、爱调查什么就调查什么。

    湟州城里除了化学实验室这个小院之外,没什么需要隐瞒朝廷的。如果苏大官人能看懂技术资料的话,还可以去由莲儿负责的资料室里坐坐。那里有各种技术资料,随便拿出去一样儿,都能成为大富豪。

    “大人是不是调两位厨娘来,让苏大官人去工坊里和工匠一起用餐似有不妥。”许东来听说苏轼要来湟州,还是由自己负责全程接待,鼻头都兴奋红了,想为他的偶像争取来更多的福利。

    “本官堂堂朝廷经略安抚使,手握一州军政大权,每餐也仅是工程师标准,他如何吃不得?作诗的就该比做事的高贵?还是说夏人听到诗词就会俯首称臣了?别说只是个从六品的小官,就算王相和司马相公来了,也只有工坊的食堂。不喜欢可以不吃,城里又不是没有食肆,想吃什么自己去买嘛。王大,你的许师傅脑子有点迷糊,去给他清醒清醒!”

    宋人太喜欢文学艺术这个毛病是洪涛深恶痛绝的,但他也没辙,后世里同样是歌星影星比科学家名气大、受尊重、挣得多。看来都是遗传,根子上带的,上千年了,很多传承都断了,唯独这玩意依旧如初。

    “许师傅,莫要再烦官人,如果把官人惹急了,那个苏轼说不好就会成为我的刀下亡魂。”王大并不是冷血动物,她对许东来还是挺尊重的。毕竟从小就是这位师傅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顾着自己和其他小童,所以不想看着他吃眼前亏。

    至于苏轼是谁,王大真不太知道,知道了也和不知道差不多。她没怎么学过诗词歌赋,更不喜欢,再有名的人到她眼里也只有两种身份,自己人和敌人!

    许东来跑了,跑的那叫一个快,头都不回。儿童团折磨人的手段他非常清楚,这些孩子别看都是跟着自己长大的,但只要驸马真的板起脸来下令,她们哪怕面对亲生父母下手照样不会迟疑。

    苏轼纵然有名望,他也想借此机会多多请教,但和切身利益相比较一切都是浮云,爱咋滴咋滴吧,反正自己尽力了。

    其后的几天时间洪涛都窝在小院里吃喝住不离半步,分馏塔和预热器说起来危险性不太大,那也不放心让一群孩子独自操作,万一着了火烧着谁都心疼。

    苏轼的事情他早就忘得干干净净,看着一滴滴颜色深浅不同的液体从分馏塔的管口缓缓滴落,满脑子都是遐想,满嘴都是故事。

    想给这些孩子讲述的东西太多了,虽然讲太多她们也理解不了,那洪涛也忍不住要讲。理解不了就先死记硬背,只要有这些东西在脑子里驻扎,早晚有一天会理解的。

    她们就是自己在这个世界里撒下的第一批种子,能不能发芽、能不能长大、能不能结果,种子的质量很重要。

    苏轼很生气也很失望,他这次来并不只打算挑王诜的毛病,还打算再和这位驸马谈谈,看看能不能把他拉回正轨。

    没错,正轨。在苏轼看来王诜可能是受了什么刺激,才变得如此偏激、如此自甘堕落。要说王安石的新政有缺陷,可还有可取之处,不管怎么不对,好歹没有完全跳出士人阶层的利益。

    可驸马王诜在湟州搞的这套东西,简直就挑不出一点儿正确。不让禁军回易,势必增加国库负担;不让厢军招募弓手,就无法消弱蕃人武装。

    让蕃人入作坊做工,这不是瞎扯嘛。放牧的就该老老实实放牧,种地的就该踏踏实实种地,读书的就是读书。

    对了,一说起读书苏轼的愤怒更甚,让蕃人孩子和宋人孩子一起入州学,这也太没规矩了。州学不是族学,那是有名额进行一级一级考试的。

    也就是说再过十年八年,很可能会有蕃人的孩子进京赶考。试想一下,到时候突然出现几个蕃人进士,这朝堂里还不乱套啊。

    最令人接受不了的就是王诜居然没露面,就这么把自己给晾了。自己好歹也是朝廷派来的,就算没有管辖权,也不至于连个面都不露吧。抛去职务不聊,同朝为官,以前还是挚友,这点礼节也能省?

    这就是赤果果的侮辱,至于说这位姓许的提举学事司监司,他是什么玩意?连功名都没有,还不如自己身边的书吏呢!

    “高俅,你且把此物送与驸马,记住,只可亲手交与驸马,不可假托他人!”一提起书吏,苏轼想到了一个回击王诜无礼举动的办法。

    你不是找个小吏来打发我吗?得,我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派个书吏去应付你。来时长公主托自己给驸马带了一些衣服,人家都不见自己,自己再上赶着用这个借口去见面就显得太贱了。

    苏轼的书吏叫高俅!这名字好像有点衰啊。如果他要知道后世有本书叫水浒传,里面也有个高俅高太尉,估计马上就得给自己的书吏改名字。

    其实改了也没用,此高俅就是水浒传里的高太尉!没错,高俅发迹之前本是苏轼身边的书吏,也就是小秘书。

    后来苏轼又被贬,念高俅乃开封人,为人又聪明伶俐,不想让他跟自己一起远走他乡吃苦,于是就把这个小秘书送给了驸马王诜。

    王诜当时与端王赵佶交往甚密,端王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王诜则是宋徽宗的姑父。

    抛去这层亲戚关系,王诜在当时画画很有名,宋徽宗从小也喜欢画画,没事就跑到姑父家里学习。要说后来宋徽宗在书画上独成一派,和他这位驸马姑父也不是一点关系没有。

    高俅入了驸马府,自然就有机会见到端王。端王除了喜欢书画,也喜欢踢球。一次偶然的机会,就和高俅踢了几脚,然后发现这个人球技不错,干脆就把高俅要到了身边,算是个玩伴。

    天知道皇帝的位子最终会落到他脑袋上,自己都当皇帝了,身边的人自然也得水涨船高。高俅于是这才正式走上了仕途,然后一步步爬上了高位。

    历史上有关高俅的记载很少,也不像水浒传里所说的那样是个无恶不作的大奸臣,好像北宋灭亡都是他和蔡京一手策划的。

    他其实就是个嘴皮子好用、能耐不多、又喜欢钻营的官僚。比他坏、比他心黑的官一抓一大把,可是他倒霉被施耐庵看上了,还写进了书里,这才遗臭万年。

    否则啊,后世的人恐怕都不会知道有这么个人存在,因为史书上根本就没有多少他的记载,大坏事没有他,好事也没有他。

    高俅生在北宋开封城的一个普通小商人家庭,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学习不太好还经常惹是生非的熊孩子。

    整日里不务正业和街面上一群混子玩,没学什么正经玩意。不过他从小也喜欢书画,写得一笔好字,身上还带着点功夫。想来也是,整天和混子一起,身上没功夫怎么打架啊。

    等他成年之后,他爹实在是管不了,于是就把他轰出家门,促其自立。这下高俅傻眼了,以前的好哥们全都帮不上忙,只好去给别人打工。

    辗转换了好几个地方,靠着自己能说会道的嘴、察言观色的眼和一笔不错的毛笔字,终于在开封城一家文具店里混了个记账的差事。结果这家文具店老板和苏轼是朋友,一来二去又把高俅推荐给了苏轼。

269 谁天生是奸臣?() 
这就是全部有关苏轼和高俅的内幕,但洪涛不知道啊,当他听王大说有个叫高俅的人在门外求见时,吓得差点把饭盒扔到地上。

    王安石他不怕、司马光他也不怕,甚至神宗皇帝他都不怕,因为那些人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就算是政客也有一定操守。

    可高俅不同,小说里他是个坏蛋,而自己也是个坏蛋。坏蛋怕什么?真不是警察,而是更坏的坏蛋。只有坏蛋才能明白坏蛋要做什么,也只有坏蛋才能遏制坏蛋,同行是冤家嘛。

    “你叫高俅!”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洪涛抱着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的心态打开了院门,然后就愣住了。

    门外站着一个面目清秀,身材不高的年轻人,岁数应该还不到二十。说好的老奸巨猾呢?说好的吃人不吐骨头呢?说好的玩弄权柄于股掌之间呢?

    “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