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王朱棣-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捷报传至应天,洪武皇帝大喜,遣使劳军,却又擒拿常茂。时有人却举发大将军冯胜私藏良马、珠宝,而至丧元兵降附之心,并损濮英三千骑兵。万不料女婿常茂也趁机攻讦冯胜。洪武皇帝朱元璋大怒之下,收冯胜大将军印,放归中都凤阳,诸将亦无赏赐。

    一场大胜遭此叠变,而至于此,不禁令人嗟叹不已。此后北平、燕山军士越发地感念魏国公徐达,而拥燕王。

    ————————————————————————————

    预感2016要发生剧变,昨晚第一变已经到来,不幸运。

    不幸运,可以令人清醒。

    早安,26号!

第一章 【费尽心血】() 
【第五卷 靖难夺位】

    洪武二十年,冯胜率军北征大捷,却因约束下属不力、兼之贪墨银财,被洪武皇帝朱元璋收了军权、罢归凤阳,北征有功诸将也因此不得赏赐。如此劳而不获,令燕山诸将越发思念已经薨逝的旧主魏国公徐达,因而军心渐已娶徐达长女徐仪华为王妃、正就藩北平的四皇子朱棣。

    可说来也怪,燕王朱棣多从军出征、屡立战功,在北平、燕山一带极有威望,洪武皇帝朱元璋却偏偏并不委之于北征军权,反而将大将军一职授与了永昌侯、原征虏左副将蓝玉。蓝玉何许人?乃是早在洪武元年就病逝的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也。人人都知常遇春乃是大明第一战将,仅次于魏国公徐达的开国第二功臣,却忘了开平王常遇春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太子朱标的岳丈。

    虽说原太子妃常氏已经难产而亡,可以曹国公李文忠为首的常遇春昔年手下旧将,却都无不看重这层关系,最是忠于当今太子朱标的一群人。只不过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忽然暴毙,人人都怀疑里面有什么隐情,可洪武皇帝朱元璋没有追究,别人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直至洪武十八年三月,功勋卓著、谨小慎微的魏国公徐达也忽然暴毙,人们才渐渐品出其中的味道来。

    如今洪武皇帝不用正在北平、很得军心的燕王,而用了常遇春的妻弟蓝玉来领北征军事,就算是傻子也明白,皇帝这还是在保太子,扶上马还得送一程呢。只是苦了雄心勃勃的四皇子朱棣,至此全无权柄,每天强忍着薨了魏国公、折了北平布政使李彧的苦涩,苦巴巴熬着、撑着,装作没事人一样在燕王府读书打拳。

    亏得蓝玉秉性彪悍,战场上也争气。洪武二十一年,永昌侯蓝玉率领延安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为左右副将军,及都督佥事耿忠、孙恪为左右参将,共十五万人马第六次北征北元。大军出大宁,进至庆州,侦骑探知元主脱古思帖木儿驻军捕鱼儿海,明军主帅蓝玉亲自上阵,抄近路星夜兼程赶到百眼井。

    百眼井距捕鱼儿海已不足四十里,却仍不见敌兵,蓝玉孤军深入,觉得太过冒险,原想退兵。亏得定远侯王弼此时建言:“率十万雄兵深入漠北,如毫无所获,就算军士无话,在皇上那里也是交代不了的?”蓝玉猛醒,便下令军士穴地而居,乘夜奇袭捕鱼儿海以南。

    时敌营正在捕鱼儿海东北八十余里处,蓝玉便命王弼为前锋,率骑兵迅速逼近。敌军原道明军缺粮缺水,断不能深入漠北的,故而未加防备,加之恰逢飓风袭来,捕鱼儿海四周沙扬尘起,目不能视。待王弼率军突然杀至敌前时,元军毫无防备,大惊之下仓促迎战,最终大败而走。元太尉蛮子等被杀,其部众皆降。

    蓝玉又派出精锐骑兵追击元主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俘获其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及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焚毁甲仗蓄积无数。不久,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西逃途中为时为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所杀。

    捷报奏传至京师,洪武皇帝大喜,赐诏奖励慰劳,并将蓝玉与汉之卫青、唐之李靖相提并论,晋为凉国公,恩典重于一时。

    眼见天下战事十分顺利,洪武皇帝便又将信国公汤和罢归凤阳养老,至此洪武功臣十去其九。至洪武二十三年,位极人臣的老臣李善长不知何故责罚家仆丁斌。这丁斌曾供于胡惟庸府,后胡惟庸事败被诛,丁斌便又被李善长收留。丁斌乃是小人心性,被李善长责罚之后心中怀恨,竟至大理寺供出诸多李善长胞弟李存义与胡惟庸互勾结的罪状。

    李存义与胡惟庸乃是姻亲,当年胡惟庸被杀,洪武皇帝朱元璋原要将李存义牵连进去,碍于李善长的面子而没有发作,只是罢官,下诏免死。如今如魏国公徐达等,薨逝的薨逝,罢免的罢免,朱元璋也再无其他顾及,便下令将李存义父子逮捕审讯,供词果然牵连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本是淮西旧臣之首,与以刘伯温为首的浙西旧部素来势同水火、明争暗斗。淮西旧臣中宋濂铁杆的太子派,李善长与宋濂素来交厚,因有这些关系,李善长与太子朱标交情匪浅,曾若明若暗地帮过不少忙。可李善长却不似李文忠那般,只见太子,不见其他,平日里与秦王也有走动。因而李善长可谓八面玲珑,人缘际好,看着像太子派,又像秦王派,有时又觉得哪个派都不是,仗着自己的功劳,哪个派的官员都得为他马首是瞻。这位极人臣的李善长也就是凭这些手段,竟将洪武朝的浙西旧部一个个打压排挤出了朝堂。只是,如今没了浙西派,也没了其他功高震主的功臣,光留下他一个李善长,就显得有些突兀了。或许,洪武皇帝朱元璋等的,就是一把火罢了。

    便在此时,也不知哪儿来的消息,说是大将军蓝玉率军出塞至捕鱼儿海时,曾俘获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绩,蓝玉将信札尽数专呈京师,却被李善长隐匿不报。这消息来得很奇,众人都在揣度之时,十几名御史由原左副都御史陈瑛领头,竟一股脑儿地竞相上奏弹劾李善长。真真所谓“祸不单行、福无双至”,恰在此时,李善长府内奴仆卢仲谦等,不知受了谁的挑唆,也蜂拥而至,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互相贿赠、常有私语等。

    洪武皇帝至此再无犹豫,连同李善长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口一并处死。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等人,都同时牵连而死。

    此事过后,洪武皇帝又下诏旨,却是以衣锦还乡为由,将京师公侯尽数遣散还乡。至洪武二十三年,大明将北边的残元绞杀殆尽,又将朝中有权势的老臣功臣尽数除去,眼见着为羸弱的太子朱标日后登基铺路的事儿,洪武皇帝朱元璋已然是做成了。然而,世间事总是人算不如天算,洪武皇帝费尽心血所为,却因洪武二十四年的一件事而付诸东流、功亏一篑。

第二章 【太子西巡】() 
洪武二十四年,正值七月,江南水灾尚未退尽,秦川之地却又入酷暑季节。当头的烈日将黄土都晒得有些发烫,偶尔一阵微风吹过,都是带着热气。卷起地上的尘沫儿在空中转了几个圈儿,便朝路人扑面而去,慌得人们赶忙掩口眯眼地紧走几步,嘀嘀咕咕骂着娘。

    此时方过正午,正是烈日杀人的时辰,家家户户都躲在矮小破败的土房子里摇着蒲叶扇兀自淌汗,路面上只留下几条瘦狗流着哈喇子在树荫下不住打转儿,。

    偏这么一个天气,渭南潼关下的黄河渡口竟摆来两艘客船缓缓地泊了下来。干瘦的船夫一手提着旱烟吸了一口,在船舱里怯生生地眯眼朝外面看了看,只见当空的骄阳似火,不禁吐了吐舌头。回头看了看舱里的船客,却也只得无可奈何、不情不愿地缩着身子搓步出来抛了锚,搭上木板,想来是客人要下船了。

    果不其然,只见船舱的绵帘一挑,走出一个五短身材的白面中年男子来,男子五官很是端正,也可算得一表人才了,却只是眉眼里透着谄媚。但见他钻出甲板,忙又回身挑着帘幕,躬身堆着笑将一个人迎了出来,仔细看去,那人竟是当朝太子朱标。

    朱标穿了一身暗红色的袍服,虽然天气炎热,头上却仍戴着黑色**一统帽,长脸长眉,挺鼻阔嘴,一对凤目炯炯有神,面貌像极了洪武皇帝朱元璋,只皮肤白皙些,衣饰严谨细致一些。想来是因为朱标潜心儒家,气度比之朱元璋要雍容安静了许多,十分的端庄儒雅。

    紧随朱标身后还有三名男子:其中一名身形精壮、浓眉短鬓、隐隐有悍然之气的三十多岁男子,却是兼着工部右侍郎和刑部侍郎两职,太子朱标如今很得用的年轻新进,六部里头的百事通,名曰张昺;另一位则是个瘦高个儿,卧蚕眉长长地盖在一对晶莹闪亮的明眸上,鼻梁骨十分挺拔,只是双唇很薄,紧紧地闭着,显得很严谨,却不免倔强,这人是洪武十八年会试的头名,殿试的探花,被擢拔到太子身边的黄子澄。

    走在最后的是一名脸庞黝黑的精壮汉子,汉子个子不高,五官也十分普通,话极少,脸上最惹眼的怕就是那一对剑眉了。但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此人的步履极轻,身形却异常地沉稳,且性子丝毫不张扬惹眼。可说起这个人的名头,在京师只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百官听了他的名儿心里都会有些胆寒。这人就是如今皇帝最亲信的锦衣卫的副指挥使蒋瓛。

    蒋瓛虽然年轻,功夫却是顶尖的,传言此人来无影去无踪,下手狠辣不留情面,许多人连他的面都没见到就被取了首级,还有一些人连自己都没弄清楚是什么时候,家里秘藏多年的一些把柄就神不知鬼不觉地被他取了去。加之此人不爱抛头露面,甚至一年到头话都不会多说上两句,因而他名声虽大,认识他的人却极少,十分的神秘。

    张昺和黄子澄都是太子朱标的近臣,二人也相与得极好,却都讨厌那位朝太子点头哈腰的白面汉子。这人名叫胡延平,字子祺,为官素有清名,后来调到应天做了御史,也是敢做敢言的一个人,官声极好。因近年江南洪水肆虐,应天府也多受影响,洪武皇帝便有意迁都,这胡延平趁机建言迁到古都西安。太子此番西行,故而也就让他随同了,只是没料到此人出了京师竟换了一副嘴脸,如此下作,哈巴狗似的跟在太子朱标身边打转儿巴结。

    太子朱标瞧着心绪并不太好,总是愣愣地想着心事,也不怎么搭理胡延平。他这一次微服出行,洪武皇帝交代了三件事情:一是查看河南、山东一带赈济灾民事;二是入西安巡查秦王朱樉在封地的劣迹;三则是详细考察西安地形、人口、防卫,以定是否适宜迁都。

    查看灾民的事他并不需费心,这些事儿,道学的黄子澄比谁都用心,但有什么不合他心意的,他从不遮遮掩掩,不过这倒很合朱标的心意,就算心绪再不好,也都耐着性子听他说完赈灾的事,该如何办都由黄子澄和张昺两个人拟出折子,朱标用了印就立即发了出去。

    至于第二件事,其实才是朱标心头隐忧最深的。秦王素来很得势,关于皇位该传给谁,早有风闻说洪武皇帝一直在他和秦王之间摇摆不定。到洪武二十一年,洪武皇帝为监管宗室亲贵,专门设立了宗人府,而秦王则做了宗人令,所有的皇亲贵戚便名正言顺地归给了秦王管理。

    也正因为此事,太子朱标的一些近臣私下商议,越发觉得秦王如今已是对太子最大的威胁。于是便纠集了一群人,将道听途说的、查有实据的一些对秦王的非议,一股脑儿地奏了上去。洪武皇帝收了这许多弹劾,搁置了一阵子,却忽然又出了一个怪招,那就是让太子朱标亲自去秦王的封地巡视,以查核他的劣迹。这似乎是将秦王的生死交给了太子,可太子却怎么都觉得里头有些腻歪,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儿。

    更兼之如今的当朝红人、大将军蓝玉北征归来,夤夜便拜访了朱标,只是蓝玉说的却与其他近臣不同。在蓝玉看来,似乎北边的燕王才是朱标的心腹大患。更言及了许多燕王在北平的威望何其隆盛,又言及燕王将北平治理得如何夜不闭户。燕王朱棣素来与太子交厚,早些年可是个十足的太子派,要说他对九五之尊有什么野心,任谁都有些不信。于是朱标暗地里遣人查探情由,却原来蓝玉北征大获全胜之后,在俘获的军马里挑选了十匹良骑,专门送到了燕王府,燕王朱棣以“尚不呈父皇,断不能受”为由拒绝,因而蓝玉恼羞成怒,这才到太子朱标这里说了许多闲话。

    说起来,这似乎洗脱了燕王的嫌疑,可往深里想,连蓝玉这么一个骄横跋扈、战功赫赫的当朝红人都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