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王朱棣-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道衍寥寥数语佛偈,朱棣原本翻江倒海般的心底瞬时就平静了不少,似乎每次坐到这和尚身边,无论遇到多大的难题,自己都能很快沉静下来,不禁朝道衍微微颔首,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道:“父皇已将叶伯巨转交刑部处置。大师以为如何?”

    “哦”,道衍淡淡地应了一声,似乎这都是意料中的事。只见他轻轻拂了拂身上的灰尘,也坐了下来:“听闻皇帝新得了皇长孙,当时我便料定宋濂等人是决计不会放过这等时机的。嘿嘿嘿,果不其然,他们一股脑儿地趁机上奏要从轻处置叶伯巨。哼哼,这一击正中万岁圣心。事情至此,也是天意,这位新出生的皇长孙。。。。。。福分不小啊。”

    朱棣端坐不动,只闪着眼看着道衍,不动声色问道:“那本王该如何呢?”

    道衍抚额在亭内来回踱了踱,悠然立定,盯视朱棣沉声道:“大势已然如此,君子顺势而不畏势,燕王殿下。。。。。。也只能暂且屈从了。”

    朱棣原以为这道衍必定会有翻转局势的计谋,此时听他竟然要自己屈从,不禁失望,皱了皱眉,咬牙又问:“屈从?那本王该如何屈从?”

    道衍也是面色凝重起来,沉吟着伸出一根手指:“一、但凡来燕王府拜门子的,不论文武官员,一律都不能再见了”。

    朱棣想了想,虽觉得屈辱,却也只得默然点了点头。

    只见道衍又伸出一根手指,断然道:“二、燕王的封地在北平,镇守北平的是您的舅舅曹国公李文忠,请燕王修书曹国公,请其在北平择一良地修建燕王府。”

    朱棣一愣,在北平封地请修燕王府可是件天大的事,必定会震动朝野的。谁知道这一招对是不对?若万一这一步走错了,那可是要惹出不小的麻烦的啊。

    道衍见朱棣犹豫,嘿嘿一笑,捻着念珠,半睁着三角眼:“嘿嘿嘿,燕王殿下。。。。。。皇长孙一出世,皇帝如今是要铁了心要保太子了的。叶伯巨的奏折其实只讲出了一面,皇帝是否会往深处想还无从可知。可既然被叶伯巨点出来了,如若皇帝若当初广封藩王时没有料到此举会对太子造成冲击的话,那此时皇帝也已是心如明镜似的了。但是藩王已封,皇帝也是骑虎难下。一边不能自食其言,另一边又要维护太子。所以若燕王殿下能修书曹国公修建燕王府,一来可以自明心志,表明并无争太子的意思,也可以撇清前些日子惹出来的嫌疑了。二来,此举也可挽皇帝于两难之间,只要诸皇子顺从地要到边陲就藩,那大臣们一时也就无话可说了,皇帝也不用自食其言、为当初分封藩王的做法辩解了。此举一举数得,有何不好?殿下又何必犹豫呢?”

    朱棣却不禁沉吟:“若皇帝真让我就藩呢?那可如何是好?”

    道衍似乎看穿了朱棣的心思,哈哈笑了起来,绕着亭子走了两圈停住脚步,盯着朱棣这才问道:“可燕王又何必非得留在京师呢?”

    朱棣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一问问得也是一愣,暗暗问自己,也都觉得诧异。自己为何非得留在京师呢?若只做一个亲王,那远离京师就是远离了皇帝的管束,乐得逍遥自在,本该是心里巴望不得的事情。可为何自己会为此郁结呢?难道自己心底藏着什么连自己都不可明言的东西?

    见朱棣一副怅然若失的模样,道衍眼中不禁闪过一丝笑意,旋即一闪而逝,又复肃然道:“燕王何忧思之深呢?皇帝真要让您就藩那是以后的事。可如今的形势,皇帝生疑,太子势起,燕王再不设法自保还要如何呢?又还能如何呢?”

    听道衍如此说,朱棣心头纵有千般心思也是万难出口了,眼中闪过一丝冷峻和忧郁,勉强笑了笑,感叹道:“是啊,都被逼到这份儿上了,本王还能怎样呢?”

    道衍见朱棣如此,心知万万不能绝了这位多灾多难皇子的决心,否则日后要想挽回就难了,便又道:“燕王殿下,势虽不可逆,却不是不可变,事在人为便是说的这个道理。您万万不可就此消沉啊”。

    说话间道衍眼中又忽然闪烁,贴近了朱棣,悄然道:“燕王虽然不可再与大臣结交,可并不是不能施恩的啊,否则昔日交情岂非就付诸流水了吗?”

    说着道衍又是一顿,沉吟了片刻,嘴角吊着笑意:“嗯。。。。。。还有一类人也请燕王殿下留意。”

    “哦?什么人?”

    “宫人太监!”道衍眯着眼,悄然笑了起来:“此类人身残位卑,最易为小恩小惠打动。而且他们与宫内联系紧密、千丝万缕,犹如一张蜘蛛网将皇宫紧紧围住,宫里但凡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是不能逃脱他们的眼睛的。哼哼,这么一群人,最是有用、又最易收揽,却无人问津,嘿嘿,燕王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话已经说得极为露骨了,朱棣皱眉想了想,心头悠然闪过一丝清亮来。

第三十八章 【洪武变局】() 
正当满朝上下都在为皇长孙的诞生而欢欣雀跃时,前方又传来捷报,却是卫国公邓愈破了吐蕃,大明又往西开拓了大片版图,已隐隐有跟李唐盛世一教高下的势头。洪武皇帝得了捷报后难得的高兴,立刻快马传旨加封邓愈为右柱国。双喜临门,朱元璋难得地召集群臣在御花园举行了洪武朝第一次盛大的朝宴。

    想来是因朱元璋历来便不善饮,此番在御花园多饮了几杯,加之晚间风凉,第二日便病倒了,停朝十日,这在洪武皇帝登基以来可是从来没有的事。

    直到了第十一日,朱元璋重开早朝,身体却已明显大不如前。偏这第一日早朝收到一本奏折,竟是中书省右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联名弹劾翰林学士宋濂侍宠而骄,且皇帝病时也未有入宫问候,乃是大不敬之罪。

    奉天殿内,历来深沉的朱元璋拿着这本奏折也不禁犯了踌躇。这御史大夫陈宁向来是与左丞相胡惟庸走得近。胡惟庸又与李善长颇有渊源。而李善长则与宋濂是莫逆之交。如此按常理推断,这陈宁本不当与宋濂为难才是,怎的会忽然弹劾起宋濂来了?更何况是跟胡惟庸曾经的死对头汪广洋联名上奏?

    右丞相汪广洋早年倒有清名,很是正直不阿。只是近年来突然不理朝堂政事,浑浑噩噩以度日。如今他又怎么会跟陈宁联合起来了?而且还是去弹劾一个与自己毫无恩怨的有功老臣呢?这太不像汪广洋那装疯卖傻、明哲保身的做派了。

    “莫非他们是针对淮西势力下手了?”朱元璋心中一动,眉棱骨跳了跳。

    淮西势力多是朱元璋早年打天下时留下的功臣旧部,其中文以李善长为首,武则以徐达为首,势力极大,随时都可以左右朝局。近年来见太子羸弱,为了扶助太子能顺利即位,朱元璋狠下杀手,已经铲除了不少淮西势力。淮西旧臣们死的死,走的走,只留下邓愈等一些忠勇武臣仍旧在四处征伐,守边拓土。而朝内势力则多被胡惟庸所把持,谋权有余,办事不足。且如此一支独大,并非长安之策,更非朝廷之福。

    今日这事,怕便是这胡惟庸暗中使的手脚,要将宋濂参倒。只是碍于李善长才让曾经的死敌汪广洋出头,如此胡惟庸则完全可以撇清嫌疑了。

    但是只要知情底的人都知道,汪广洋与胡惟庸斗了三年,在两年前忽然就泄了气似的,日日装疯卖傻起来。人人都揣测着怕是这汪广洋的什么把柄落入了胡惟庸的手中。如果真是如此,胡惟庸能支使汪广洋上一个奏折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想及此,朱元璋已是有了主意,合上奏折交给一旁侍立的太监庆童,冷冷一笑道:“拿给翰林学士看看罢”。

    宋濂接过奏章一看,顿时气得血气上涌、须发乱颤,横了一眼站在一旁的中书省右丞相汪广洋和御史大夫陈宁,上前一步跪倒怒道:“请陛下明鉴,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微臣去岁奉命修著《洪武圣政记》,至今初成,然则尚有余暇有待考证。十日前微臣便已告了一月的假赶赴中都考据。微臣近日并不在京,待在中都得知陛下卧病、龙体欠安后便立即连夜赶回京师请安。微臣如此行为,难道尚属大不敬么?”

    “十日前就告假了?朕怎会不知?”朱元璋不禁诧异。

    宋濂听皇帝说不知情,也是一愣,怅然望了望太子。

    太子朱标忙上前叩首,冷汗不自觉便往外冒,满脸紧张:“父皇恕罪,翰林学士十日前确曾。。。。。。确曾至儿臣处告假,儿臣当时也是准了的。只那些日子吕妃待产,儿子心乱如麻,忘了禀告父皇,还请父皇治罪!”

    眼见这事最后竟又牵扯到太子头上,众人不禁都是一愣。朱元璋一双阴鸷的眸子闪了闪,想要发作,却又是忍了,端起案上的那杯六安瓜片喝了一口,强压着怒火淡淡道:“太子担心朕的皇孙,一时乱了分寸,处事稍欠周密,这是人之常情。情有可原。。。。。。。情有可原。太子不需自责,你且起来罢。”

    眼看蓄谋多时的一本奏折又要轻飘飘地过去,御史大夫陈宁岂会甘心?想着如若对宋濂这个老臣一击不倒,那等他回过颜色来,加上太子为他撑腰,哪里还会有自己的好果子吃?连忙上前又奏,不依不饶道:“皇上明鉴,大学时所言不禁令微臣疑惑。微臣且请问大学时,为何陛下偶感小恙,消息便会立刻传到远在中都的翰林学士耳中?微臣疑惑。。。。。。微臣惶恐。。。。。。莫不成翰林学士在暗中探听宫闱消息?”

    此话一出,朝堂顿时哗然。朱元璋也是心中一动,嘴角不易察觉地抽动一下,却不说话,只死死盯着宋濂。

    宋濂情知不好,暗暗叫苦不迭,又是急又是气:“陛。。。。。。陛下。。。。。。微臣岂敢?微臣岂敢啊?只因微臣次子宋璲位居中书舍人,在朝中得知陛下龙体不适,心中焦急,方快马报我啊。微臣并无不轨之举,陛下明鉴。。。。。。。陛下明鉴啊。。。。。。。。”

    说话间,历来以谨慎缜密著称的一代老臣宋濂竟嚎啕而泣,场面凄惶,满朝人人心中都觉不忍,暗骂陈宁过于恶毒、无端攀咬。

    “既然老学士的次子宋璲知道陛下身体有恙,为何不见他代父探望?”御史大夫陈宁忽然冷笑起来:“哼哼,就算老学士家教不严,宋璲不知礼数。可他既为中书舍人,朝廷命官,为何也不见他以臣子之道应有的忠敬之心前来探视?如此。。。。。。那便是宋璲大不敬了。”

    说着陈宁又朝朱元璋重重磕了磕头:“请皇上治宋璲大不敬之罪!”

    宋濂见事情竟又牵连到自己的幼子身上,已是急气攻心,老泪纵横,竟忽然有些癫狂地站了起来,指着在一旁幸灾乐祸的陈宁,颤声道:“你。。。。。。你。。。。。。”言未及出,已是昏厥了过去,搅闹得朝堂一片慌乱。

    看着一代老臣竟被气得如此不堪,众人都暗暗心痛,对陈宁也不禁怨恨。

    朱元璋神情间颇为伤感,一副怅然若失的模样,沉吟了许久,断然道:“翰林学士乃是有功之臣,奈何年迈。立即除宋濂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府赞议大夫等职,贬为庶民,永不叙用,交其孙宋慎送回金华赡养。每年。。。。。。每年入宫觐见一次,抚朕思念之情。”

    众人听了旨意,忙叩首称是,心中却都五味杂陈。宋濂作为开国功臣,却遭陈宁这等宵小糟践,本来是一件令人嗟叹之事。可皇帝如此处置于他,已经是许多功臣梦寐以求的退身之法了,也算得上有一个极好的结果。更何况皇帝每年要他入宫觐见一次,这可是多大的交情才能有的荣宠?人人都想着若是自己能得到皇帝这般眷顾,那便是死了也是值得的,不禁又艳羡起来。

    正当人人以为早朝便要此事终了而结束时,朱元璋却闪着眼打量着一直沉默不语的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忽然又复下旨道:“朕已年迈,朝务纷杂,精力不济矣。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皆是朝廷功臣,素来贤明、人品端方,乃朕之股肱之臣也。自即日起宣李善长、李文忠入朝,但凡军国重事,与中书省共同协理处置。”

    正当朝臣们都在品味这道圣旨的深意时,朱元璋圣旨又下:“燕王修书曹国公李文忠修缮北平燕王府以备来日驻守北平、抗击北元之用,朕已自曹国公处获悉。燕王忠诚沉稳,朕心甚慰。望诸王皆能效仿燕王,以为我大明江山的柱石之臣。即日起加燕王护卫、侍从一千五百人,以示荣宠。”

    如此当着满朝百官被皇帝夸奖恩赏,诸皇子中尚无先例。朱棣顿时激动得满脸通红,跪倒叩首,高声谢道:“谢父皇隆恩!”心中却不禁对那道衍和尚又添了几分敬畏,似乎自己每次依他计谋行事便无有不中,每每必得皇帝赏识,也真是奇了,莫不成这道衍真是个能掐会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