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敢相信的看了看手里的刀柄,如果刚才他们首领手里的武士道只是凑巧被乐文给砍断的,那现在只是一个呼吸间就断成两截的几把武士刀,说什么也不是凑巧了吧。
可就是在这四名倭寇一愣神的功夫,乐文又是奋力一砍,两颗扎着小辫子的头颅带着有些红的发黑的血被砍落在地上。
由于这两名倭寇的头颅掉的太快,他们连一点感觉都没有,掉在地上的头颅,眼睛还在地上露出非常惊惧的样子,眨了两下。
“扑通”
两个没有头颅,穿着短衣短腿的尸体在原地转了两下,便倒在沙滩地上,抽出了两下边没有了动静。
“杀了他”
手里没有武器的倭寇,看到同伴只是一眨眼间便没了头的苍蝇一般倒在了地上,连忙往后躲闪,心里有些惊慌失措,可是嘴里却一点没有示弱,纷纷抽出腰间别着的短刀。
现在乐文被剩下的三个倭寇呈三角形对峙着,乐文去攻击一个倭寇的时候,那个被攻击的倭寇便往后躲闪,另外两个便用短刀去进攻乐文。
他们刚才太大意了,一开始就把身上的暗器给用掉了,本来以为来的这群明国人还会像以前的一样,没几下就被消灭干净了,可是没想到,里面会有个扎手的。
这三个倭寇的身手非常敏锐,如果他们和乐文对硬的,乐文依仗手中削铁如泥的黑金剑,恐怕他们就要和刚才那两个掉了头的苍蝇一样了。
所以他们不敢和乐文对硬的,想要依仗敏捷的身手来消耗乐文的体力,等乐文体力耗去一半,那么他们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乐文了。
乐文也发现了他们在跟他打消耗战,如果再这样下去,他性命恐怕也是难保啊。
“八嘎忒太”
可是这时那个断了一条手臂的首领,也因为流血过多,有些扛不住了,喊出了撤退的命令,刚才他也是拿出武士道精神硬抗着疼痛,可他毕竟不是铁打的,再熬下去,恐怕先挂掉的会是他吧。
“嗨”
乐文也看出这三个倭寇想要逃跑,但他岂能让这个三个倭寇就这么逃跑呢,他就想要把那个断了手臂的首领先拿下。
可是他只要敢上前去追这个首领,其他两个倭寇便去骚扰他,乐文便想先把这两个讨厌苍蝇先拍死再去拍这个大头苍蝇。
这两个倭寇一见乐文要砍他俩,他俩连武器都不敢和乐文的武器碰一下,只是往后躲闪,可是眼看着倭寇首领就要爬上他们的小海船了,乐文却是心里干着急,却无能无力。
他都想把手中的黑金剑投出去杀这个头领了,可是但凡有点理智也不能这么做啊,别说能不能击中这个倭寇首领,他如果手里没了这把黑金剑,那现在要逃跑的肯定就是他了吧。
那两个倭寇眼看着那个首领倭寇登上了船,便放弃对乐文的骚扰,也要准备登上船逃跑。
一个倭寇以极其迅捷的速度登上船,在另一个也倭寇也要登到船上的时候,乐文赶上前去,一剑便把倭寇穿了个透心凉,嘴里吐着血扭头看了一下乐文,手里还不忘用出最后一口力气,推了一把船只。
乐文想要跳到船上,可是已经晚了,船上的倭寇把铁锚往上一拉,撑开风帆,海风轻轻一吹,便把这只小海船吹到了离海滩十几米远的海面上。
没能把这几个可恶的倭寇给消灭干净,乐文心里很是不甘,不过这几个倭寇心里比乐文苦的多了。
他们的武士刀都是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传宝刀,不但价格昂贵不说,天天都要保养,这帮孙子把刀看得比命还重,1945年日本战败后,侵华日军中许多有武士背景的军官还曾向中国方面提出申请,希望带走他们的家传宝刀,表示如不允许,就切腹自尽。
不久之后得到答复:切腹自便,把刀留下,就可见武士刀在倭寇眼里的重要性了。
日本的许多名刀就此留在了中国,这也是为什么无数日本人不远千里,带着大捆钞票,跑到中国买他们丢在中国的刀的原因。
其实那些被称为倭寇的抢劫犯,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多国部队,除了日本人外,还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中国沿海的渔民、海盗等等,总之,大家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发财)走到一起来的。
这些人使用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老外们一般用火枪或佩剑,渔民、海盗没有固定装备,逮着什么用什么。但这支无组织、无纪律的杂牌部队之所以会有强悍的战斗力,是因为其中有着一群作战顽强的日本武士与浪人。
浪人:就是失去土地的日本武士,关于武士群体就不多说了,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即使在日本国内,武士也是一个十分稀少的品种。
在日本战国时期,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天皇,实际控制者是各大诸侯,又称为大名,而武士是大名的属下。即使是如织田信长之类的大诸侯,手下的武士也不过一两千人而已。
作为武士团体的成员,他们从小就接受过严格的武术和体能训练,大多数人都练习剑道,练就了一身砍人的技术。
更为可怕的是,他们其中的某些人还曾练习过“阴流”,这是日本刀术中的一门绝技,传自日本的绝顶高手,“剑圣”上泉信纲。
虽说练这门功夫的人并不多,也并非个个都是剑圣,但足可称得上是一流高手。而在当时到中国来抢掠的日本人中,也有着他们的身影。
无论在哪里作战,和谁作战,他们都会使用同一种武器——武士刀。xh:。254。201。186
第一百一十三章 抗倭大任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你连对手都不了解,那么你是根本不可能战胜对手的。
不管在中国还是日本,只有武士或浪人才装备武士刀,其实谁能带,谁不能带,也没有专门的认证机构来管,真正的原因在于这种管制刀具是很贵的。
武士刀的制作十分复杂,要使用很多种不同的铁和钢料,然后用火炉加热,同时由工匠大力捶打,可谓是千锤百炼,耗时长,纯系手工制造,绝无批量生产。
但拥有武士刀,你就算买得起,也不一定养得起。由于该刀采用铁钢合金制造,容易生锈,所以必须得好好伺候着,隔三差五就要去找人磨刀,使用特制磨刀石,费用很高,每天都要用油擦刀,据说还一定要用植物,比上机油还麻烦。
说实在的,如果是现在,在东南沿海如果有几支100人左右,装备轻武器,有一定反装甲能力、有战斗经验的武装力量登陆。国家不动员军队去进行围剿,只靠各地的警察和武警进行对抗的话。肯定是一个县城一个县城的被虐。
明朝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现在主要的兵力重心是放在北方,训练重点应该是大规模的骑兵对抗,这样去和蒙古大兵团作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没有专门的武装力量去对抗倭寇这种形式的武装。
并不能说倭寇多强,而是当时东南沿海多山的地形,正好适合日本浪人小规模部队的战斗,加上开始明朝又没有合适的应对,加上中央一直没有重视倭患,导致倭寇长期在东南沿海占据优势地位。等到明朝方面真正动员起来以后,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如今就是这种情况,明朝军民对这些“髡头鸟音,赤体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为恐惧,而在异国他乡干坏事,来自日本的倭寇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乱世日本太难混了!看过黑泽明七武士的人想必都对电影中的日本浪人印象深刻:在纷乱的日本战国时代,丧失了家主的武士们犹如丧家的野犬,徘徊在山野荒村,为了饭团就可以用生命战斗。
名义上,日本有天皇,但天皇的实权早已旁落,吃穿用靠幕府养着,完全是寄人篱下的傀儡。幕府也好不到哪去,足利氏建立的室町幕府从足利义满后,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中,1467年连绵十一年的应仁之乱结束后,征夷大将军已经空有名号毫无实权,听任有实力的权臣摆布。
日本全国分为六十八国,其中的五十三个藩国,由大大小小一百四十二个大名占据着。
大名们强弱分明,强的占据几国率众数万,弱的占据几个村子率众数百,为了达到权力的顶峰,整天你争我杀,儿子杀老子、弟弟杀哥哥都不算稀奇。
当时的情况往往是:今天家臣们造反杀了主子,明天却被邻居的大名杀死,后天当胜利的大名回家一看,儿子已经取代了他的位置。
日本进入了毫无纲常道德可言的所谓“下克上“的诸侯争霸时代,整整乱了一百多年。战乱中,尸骨遍野,无数人流离失所,农民无法安心下田耕种,饥荒当然随之而来。老百姓无路可生,强壮点的当盗贼或者参加宗教组织“一揆“造反,羸弱的只有等死。
在倭寇的发源地,日本九州的情况怎样呢?
九州是日本南部的最大岛,有肥前、肥后、平户、大隅和萨摩等诸多藩国。如同日本各地一样,九州岛也是诸雄并立,空前混乱。北边,丰前与筑前的大内氏原本是九州最强的大名,但是遭到家臣陶晴贤的政变灭亡了,而陶晴贤不久被九州之外强大的大名毛利元就所杀。毛利元顺势进入北九州,这就和另一个强藩……丰后的大友氏碰上了。南边,萨摩的岛津氏和大隅的肝付氏在火拼。西边,肥前的龙造寺氏则和少贰氏内乱不休。
有战争就有失败者,在战争中失败、丧失家主的武士成了无米下锅的浪人,怎么办?因战争无法谋生的渔民、流民,怎么办?下海!做海贼!与其在陆地上饥寒而死,不如到海上去撞撞运气。
除了死里求生,发财梦也是下海的另一个重要理由。当时明朝断绝了官方的朝贡交易,导致海盗走私团伙日渐猖獗,中国的生丝、棉布、陶瓷、药品等,都是日本的抢手货,日本不少富商、无赖也打起了做海贼赚取厚利的算盘。不仅仅如此,海贼的背后还有大名的资助和庇护。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这样定义“倭寇“:“从十三世纪初开始,九州和濑户内海沿岸富于冒险精神的武士和名主携带同伙,一方面到中国和朝鲜(高丽)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岸居民。对方称此为倭寇,大为恐怖。“
日本十九世纪著名学者佐藤信渊总结日本海贼的出处说:“从永正、大永时起,伊宁国因岛、久留岛、大岛地方人士,饭田、大岛、河野、胁屋、松岛、村上、北浦各地人士,相继渡海到海外,从事海贼勾当以富家室;并以野岛领主村上图书头为议事之主,各集其所属之浮浪人共三四百人,分乘大小十余艘船,航行大海剽掠近海诸邑,夺取种种财物器械,以富其家致四国、九州滨海之诸浪人、渔夫、船夫、无赖等逐渐加入其行列,因而人数日多。后来,其众竟有**百人或超逾千人者。“
在明日朝贡贸易正常的百余年内,倭寇到中国劫掠的次数并不很多,因为日本的将军、大名为了保护航路也进行严打。在嘉靖中期明日朝贡贸易中断以后,情况才为之大变。
明代,从日本到中国的船,一般都是在三月到五月从平户的“五岛“或萨摩出发,经过大小琉球(冲绳岛和台湾),到达浙江、福建、广东。
当年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到中国,在海上要航行几十天甚至数月,旅途之艰难骇人听闻,我们在中学课本熟悉的著名遣唐留学生晁衡(阿倍仲麻吕),就是因遭遇风暴死于回国的路上。
而到了明代,人们对季风的知识已经日渐丰富,加上船只的制造技术有了发展,从日本出发,如果掌握好风向,只要几天就能顺利到达中国。
日本图纂上这样描写当时的日本船:“日本造船与中国异其船底尖,能破浪,不畏横风、斗风,行使便易,数日即至也。“至于船的大小,从能载二三十人至六七十人不等,也有能载二百余人的大船。
就这样,一群又一群的日本海贼,满怀对财富的渴望,乘风破浪地向大海彼岸进发……富裕而软弱的中国,就是他们的目标。xh:。254。201。186
第一百一十四章 抗倭大任6()
“乐巡检,你可为本县立了大功啊,本县定会向上面禀报你的战功的!”
乐文满身是血的提着三个倭寇的脑袋,来到县城里,刚走进城门,韩县令带着一干官吏便走出来迎接乐文,街道两旁还站着很多群众。
原来韩县令身后的这一干官吏和群众早就被倭寇吓破了胆,一听到有倭寇想要入侵上海县,在乐文带着十名衙役走出城门后,便把城门给关闭了。
他们站在城墙上看到乐文提着几个倭寇的头颅,来到城门前,才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