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第3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孙逸仙简直是不懂民生只懂捣乱。因为到2015年,中国的铁路总长度才达到十二万公里,而清末的铁路总长度仅仅为九千公里,同时期的德国铁路总长度也仅仅为四万公里,因此孙逸仙的铁路计划显然异想天开了。可是孙先生又是一个喜欢掌握实权的人,因此他注定会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施政官员。

    想到这里,王永安建议孙逸仙担任内阁部长,但民党仅有文体部、教育部和农林部,这三个部长看似官职很大,但却没有什么权利,孙逸仙要求担任全国铁路总局局长,他认为自己只有在这个位置上,才能够真真切切地为国为民干一些事实。

    王永安心中嘲笑说:“孙先生,你的一切理想都是好的,但是你也仅仅有理想罢了,修铁路这种民生国业工程,真的不适合你。”

第五百八十五章 定都在哪() 
孙逸仙有他自己的考虑,他知道一个再高的虚职也无法真的做一些事实,反倒不如铁路总局局长能够帮助国人做一些实事。而作为他最坚定的战友,黄兴也积极支持孙逸仙掌管铁路,并说未来中国的铁路发展必然能够迈一大步,此职务非孙逸仙所不能也。

    王永安心说孙大哥您未来提出的十年十万公里铁路,实在是太扯淡了,但如今革命党所拥有的三个部门教育、农林、文体都属于清水衙门,在一个动乱频发尚未真正统一的国家里根本都只是虚职,所以如果连铁路总局这个实权部门都不能拿下来,革命党必然不会接受谈判结果。

    王永安和张謇决定支持孙逸仙执掌全国铁路总局局长,两人认为此举必然会让北洋难以接受,因此作为妥协,便需要江北方面做出一些牺牲。两人协商之后决定江北让出全国宗教总局补偿给北洋。毕竟这个部门非但没权,反而处处受气,尤其是在西北某些****麻烦地区,这个部门根本只是一个摆设罢了。

    至此,双方合作初步达成,一天的时间也过去了,王永安请孙逸仙黄兴张謇三人在浦口最好的酒楼吃饭,同时聘徽剧班子唱戏。

    孙逸仙是粤省人,对徽剧不感兴趣,反倒黄兴对徽剧兴趣浓厚,时不时还能哼唱两句不标准的戏文。喝了一些酒之后,略感无聊的王永安与孙逸仙轻松了下来,两人慢慢又才开始叙起旧来。

    孙逸仙对王永安在海外取得的成就大家称赞,但是他也表示担忧,圣卢卡斯模式是建立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模式,尽管一时之间很成功,可这也导致了美洲人对华人的敌视,甚至将华人进行妖魔化。例如欧洲如今便提出黄祸论,认为中国人最终会毁灭白人社会,毁灭世界。

    “你觉得中国人怎么做,白人就会喜欢我们了?是我们对他们鞠躬敬礼,还是我们跪在他们面前?我们用笑脸对着他们,他们就会微笑着面对我们吗?孙大哥,你应该了解白人们的傲慢,那种傲慢是白色人种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在美国,在任何白人国家或者美洲国家,中国人的地位甚至不如黑奴,在他们的眼中,我们是低贱的黄奴。您应该不知道吧,一个黑人奴隶的价格是四倍的华人。想要让白人看得起我们,我们的膝盖再软,我们的笑容再甜,也是无济于事的。”王永安不啻一笑地反问道。

    孙逸仙忍不住摇摇头,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是对美洲人讲什么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人的优点,美洲人没有人会听他的,反倒是暴力的手段虽然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却让他们害怕不敢小瞧中国人。孙逸仙在美国的时候,便非常明显地感觉到王永安率领护侨军在伊拉普阿托之战大胜墨西哥反叛军,并抢夺了圣卢卡斯之后,美国人对华人和对他的态度的不同,甚至很多人见到他之后向他竖起大拇指,连连称呼中国人很厉害。

    孙逸仙也深深了解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这种带有种族的歧视,非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与外国人讲什么道理都没有用,反倒不如给他们一拳头,才能让他们坐下来审视。可以说孙逸仙在美国的巡回演讲中,真真正正地感觉到了中国需要强大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王永安带给国家的暴力形象,也不失为另一种救国方法。

    次日,双方就一个问题陷入了争论之中,即未来国家首都定在哪里。

    孙逸仙认为袁世凯坐拥大军,如果未来定都北方,则的政府则会逐渐变成军政府,变成袁世凯的军政府。王永安理解并支持孙逸仙不主张定都京师的决定,但是如果让袁世凯南下坐在南京里当未来的大总统,将难之又难。

    王永安对孙逸仙说道:“袁世凯绝对不会离开老巢,这一点是我可以保证的,他绝不可能离开京师。如果我们想要定都南京,则需要动用其他办法,而不是以统一作为威胁。统一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绝不能以此作为要挟。”

    “那靖云看来,如何让袁世凯离开京师,如何定都南京?”黄兴问道。

    王永安摇头叹气道:“袁世凯绝对不会来到南京,他知道南京城里有多少人想要了他的脑袋。”

    “怎么可能。”孙逸仙摊开双手说道,“他要是做得好,谁会要了他的脑袋?”

    “想要他的脑袋的人多了,日本人就非常想要他的脑袋。”王永安道,将孙黄二人疑惑,王永安解释说:“袁世凯若死,则北洋必将分裂,国家必然处于内战之中,日本人则达到了分裂中国分化中国之目的,为日后日本占领中国打下了基础。”

    孙逸仙道:“日本人无意取中国之领土。”

    王永安笑道:“但日本人吞了朝鲜,建立了大韩民国傀儡政府,在朝鲜半岛肆意屠杀朝鲜人民。”他本想说黑龙会的事儿,但孙逸仙与黑龙会交情莫逆,他怕说出来打了孙逸仙的脸,随后转移话题说:“袁世凯一定要在他最安全的地方,因此京师便是他唯一的选择。其实如果让我选择,我觉得选择扬州多好,既不是袁世凯的京师,又不是革命党的南京,你看,你们双方都不用害怕在对方的地盘上被谋害。可是你们都不会支持,因为你们都想在自己的地盘上建立未来国家首都,这说明不管什么理由,革命政府和北洋一样都是存有私心的。”

    “袁世凯要是愿意,我们倒是同意将首都放在扬州嘛。”孙逸仙笑道。

    黄兴忙道:“中山兄,别开玩笑了,扬州不吉利,隋朝定都扬州不过十几年便亡国了,国人必然无法接受。”

    王永安哈哈一笑道:“克强兄所言太勉强了,自古以来定都南京的朝代有多少长寿了?其实我是支持定都京师的,明朝皇帝朱棣定都京师说的好,天子守国门。而今我们定都京师,可以震慑蒙古与东北,俄国对蒙古虎视眈眈,日本对东北垂涎欲滴。中国首都定都京师,则大军放在京师,有大军在京师震慑,至少能够让俄国与日本人有所忌惮。而一旦定都南京,则大军必定偏安一隅,我蒙古与东北皆有为日俄吞并之危险。”

    “此时还需从长计议啊。”张謇见王永安越说越激烈,唯恐谈话再一次陷入僵局,连忙转移话题说道。

第五百八十六章 艰难的统一() 
王永安此时却一反常态地拒绝了张謇,对于定都这个问题现在不解决,未来一定会耽误统一的时间。恰恰是孙逸仙和黄兴坚持定都南京,才导致谈判始终无法进入实质,袁世凯岂能来到南京,革命党必须就此做出妥协。

    历史上因为革命党们一定要定都南京的问题,袁世凯暗中指使曹锟的军队发动了京师兵变,袁世凯趁机对南方革命政府说不是自己不想去南京,而是士兵们不让自己去南京,上演了一场定都闹剧。王永安本可以坐看大戏,但是如今日本人在朝鲜半岛集结大军虎视眈眈,再耽误时间则东北危矣。

    清末很多南方人对东北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并不清楚,如孙逸仙最初便以割让东北给日本作为条件以换取日本人的支持。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好转,孙逸仙的大局观也越来越强,最后他一反常态拒绝割让东北,日本人于是对孙逸仙又急又气,转而支持张作霖这个老狐狸。日本人本以为一个大字不识的张作霖肯定会被他们掌控,却没想到被这个辽宁马夫出身的军阀数次戏耍,而作为北洋晚辈的张作霖在领土问题上更是胡搅蛮缠寸土不让。

    后世很多人谈起孙逸仙许诺将东北让给日本人这件事嗤之以鼻,却不知后来孙逸仙反对割让东北,后来国党之所以选择与苏联合作,其原因便是他不愿意接受日本人的条件。

    作为穿越者,王永安太知道东北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前四十年,完全是东北三省的经济牺牲扛着新中国前进。

    在1945年,彼时的东北为日治满洲国,其GDP超过日本本土达到亚洲第一,并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和英国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而解放战争为什么首先发生在东北,我党为什么一定要争夺东北,便是因为东北的经济能量即便经过了狗日的苏联红军的大洗劫之后,依旧是亚洲第一。战争打的便是经济,国党败于我党,也是因为国党统治区的GDP仅仅为东北GDP的三分之一。因此即便国军装备再好、军队再多、美国人再支持,但国统区的老百姓们却依旧水深火热,普通百姓岂能不支持经济强大的我党。

    而失去蒙古则是未来中国百姓们心中最难以启齿的痛,俄国和苏联先后趁着中国内战强行抢走了蒙古并屠杀亲华人士,斯拉夫化蒙古,仇化中国,让中国永久性地失去了这块156万平方公里土地。如果不是北洋政客们决定建立绥远、察哈尔、热河、宁夏四省,那么甚至于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也会被俄国人给逐步夺走。

    想到这里,王永安坚持说道:“也许袁世凯定都京师有他自己自私的想法,但是我支持定都京师的目的是为了国家,为了能够让中国有效地控制蒙古与东北,为了避免中国领土的丢失。大清丢了外西北和外东北已经千古骂名了,若是在我们的手中丢了蒙古和东北,你我必死不瞑目遗臭千古。中山公,克强兄,我在任何事情上都支持你们,但唯独首都一事我支持定都京师,但我却不是支持袁世凯。”

    事实证明,孙逸仙的担心不无道理,在京师建立的中华民国果真逐渐成为了军政府,可也正因为军政府的成立暂时保住了东北和蒙古,反而定都南京之后的国党政府,先是丢了蒙古,再丢了东北。

    孙黄二人相互看了看,知道王永安绝不会改变主意,两人经过讨论之后,孙逸仙对王永安说道:“我二人原则上不反对定都京师,但需要回到南京之后与其他人商议一番。”

    王永安笑道:“如此甚好,全国统一,需要所有人让出自己的利益,所有人的共同妥协才是啊。”

    双方在浦口会晤两天两夜,私底下达成了“南北联合、遏制袁世凯、促进国家统一”的协议,随后孙逸仙与黄兴返回南京,并发电给袁世凯,他们愿意支持统一,希望尽快制定国家宪法。为了做好宣传,孙逸仙等人举行了盛大的记者见面会,他在见面会上表达了南方革命政府对国家统一的希望和对袁世凯一家独大的担心。

    袁世凯也以都通电方式回应孙逸仙,他希望孙逸仙立即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好让他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于是双方在通电上打起了嘴仗,渐渐地这种电报打嘴仗的方式让大家看到了另一个阵地,通电阵地当真不失为民国一大特色。

    而这些日子里的江北也在王永安的亲自主导下恢复江北民生建设,时间已经到了8月份,今年的江北大旱,再加上前一段时间江北数次大战,导致江北百姓的生活水平严重下滑。王永安为此深感自责,但好在以后不用打仗了,即便打仗也只是发生在东北荒无人烟的长白山地区。

    自东北总督徐世昌提出东北开禁之后,闯关东(山海关)的百姓每年达到几十万,据统计1840年东北人口为300万人,1890年为600万人,1912年人口约为1900万人(其中辽宁人口便达到1200万人),1930年东北人口为3000万人。九一八之后,日本为了控制东北人口,起初采取了禁止向东北移民的政策,但随着太平洋战争的需要,日本从1940年开始强迫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强壮青年移民东北,每年达到上百万之多。(但在日本战败后,被强迫年轻移民近半逃回了老家)

    王永安一边恢复江北民生经济,另一方面也给冯衡等参谋布置作战任务,要求此战应在东北拖住日本军队。尽管此时的中国的经济不如日本,但是如果战争持续时间越长,对日本越是不利,因此王永安对参谋部的要求便是,此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