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诡三国-第4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相对于更加乐观一些的李傕来说,已经是觉得朝堂之上举棋未定,长安城中人心惶惶,已经没有多少战力,只要兵临长安城下,说不定就可以一鼓而破,风风光光的进入长安城中。

    对于李傕和郭汜来说,这些消息都是好消息,也证实了原本贾诩所说的话语,但是现在粮草不多了,却让李郭两人有些头痛,粮草辎重没有,就没办法进军长安。

    沿着弘农一路行至,沿途的农田也基本上都是荒废的了,现在李傕和郭汜两个人也不可能凭空变出粮草出来,之前去豫州一带也不敢搜刮得太狠,生怕被南北二袁合围歼灭,因此到现在粮草也都不多了。虽然李傕和郭汜带领的是以步卒为主,战马只占少数,但是一支大军行军打仗再怎么节省,也不能让大头兵没有作战的干粮,没有箭矢等对阵的消耗品,并且现在军心也不是很稳,要让这些大头兵听话,别的没有,至少吃的要有吧,若是真的要上阵厮杀,多少在出阵之前还要好好搞劳一顿,这些锅灶粮食,也是必须之物。

    若是长安城能够一战而下,多少还省一些事情,否者这个在长安城下,怎么也是需要扎一个做为依托战守的营盘,但是现在帐篷都有些缺乏,更不用说那些特殊尺寸的木料,加工木料的器具,甚至是锁连鹿砦的铁链,钉锁木料的大铁钉等等,林林种种,一概都缺。

    这些事情,也就是郭汜的担忧,也同样是不肯现在立刻进攻长安的理由,至于李傕,当然也懂,不过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现在这一路走来,县城都荒废了,更别说在野外的农田了,要木材铁钉之类的还好说,大不了派一些人去四周荒废的村寨城池当中去拆除一些出来,但是这个粮草,确实是真的变不出来。

    “要不……”李傕忽然想到一点什么,转首对着郭汜说道,“……找文和问问看?说不得又有什么好注意?”

    “文和?”郭汜转了转眼珠子,没有立刻同意。对于这个贾诩,郭汜一向是比较排斥,因为他根本看不清这个贾诩这个人,虽然贾诩说是只想着打通长安之后,便可以可以让其安心的回故乡,但是郭汜觉得这个恐怕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贾诩真正在想些什么,真的是一点的没有把握。

    李傕也看出郭汜的犹豫,也听了郭汜不止一次说过要提防看不透的贾诩,所以这一路来也确实没有和贾诩过于亲近,但是眼下都快缺粮断饷了,哪里顾得其他,更何况贾诩之前也有出过不错的主意,现在再找他问问有什么对策也无妨,于是便说道:“……要不找文和,你出个主意?”

    “……”郭汜沉默了半响,“……还是唤他来吧……”

第八二零章 人心见人心(二)() 
    贾诩微微一笑,轻言轻语,但是说出的话语却让李傕和郭汜几乎都坐不住。

    “找弘农杨氏……索要粮草?”李傕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转头和郭汜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怀疑和震惊。

    要知道虽然弘农杨氏并没有像袁氏一样的摆明车马的反对董卓,但是李傕和郭汜都知道,其实弘农杨氏也没有少给董卓下绊子找麻烦,否者这大河南岸这一路杨氏家族的坞堡也不会被李儒让人连驱带赶搜刮了一个干净,更何况这个攻伐杨氏的坞堡的事情,李傕和郭汜同样也有参与……

    弘农杨氏能够点头同意自己通过弘农之境,不派遣人马找自己麻烦就够了,还想找杨氏要粮草,就算是李傕和郭汜厚着脸皮,但是杨氏会那么好说话?

    更何况之前李傕和郭汜也曾经给弘农杨氏偷偷的派遣过使者,表示过愿意尊弘农杨氏为主的意思,但是弘农杨氏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回音,只是一句知道了然后就没了下文……

    “二位将军,贾某之言,是实是虚,一试便知……”贾诩拱手躬身说道,“……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真的没有办法么?

    贾诩表示呵呵。

    只不过现在所说的这个出路,正好是皆大欢喜

    别看现在弘农似乎残破不成样子,但是弘农杨氏定居此郡两三百年了,哪里会没有什么私藏之地?

    更何况朝野之前对西羌作战,从山东源源不断的将粮草物资送往三辅,弘农正好是必经之地,这可不是什么一个月两个月的事情,而是持续了十几年,几乎过上十天半月,就有大批量的粮草兵械往三辅运输,弘农杨氏把持着弘农郡多少基层官吏的职位,难道就都个个两袖清风?

    要知道在恒帝时期开始,朝野上下就已经腐败透顶,买官卖官都属于正常现象,到了灵帝时期就更加的突出,就算弘农的这些基层官吏不捞好处,难道县令乡长各种上司的供奉还要自己掏腰包不成?

    朝野征伐西羌,耗费各种军资费用几十亿,海量的物资从眼皮底下经过,说弘农杨氏一点都没有上下其手,嘿嘿,呵呵,那么那些弘农境内大大小小的杨氏坞堡,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些东西,贾诩看见过李儒所批阅的转运文书,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当年大军物资,向朝廷请调,出了太仓就剩下九成,有时候只有八成,甚至还有一部分是混杂了腐朽旧物,然后就这样,还要一路上被各种克扣,经过三辅之后能到前线的,十不存一。

    并且不止在物资上卡拿,甚至将好的物资偷梁换柱成垃圾货色的也有,还有甚者竟然连路途上转运的征发来的民夫的劳饷也照样卡扣!

    民夫一路辛苦转运,克扣了劳饷,虽然不至于会像乱兵一样反叛,但是难道多少就没有一些小举动?至少干活肯定就是能偷懒就偷懒,能少走就少走,甚至还需要当时西凉军押运军校上下求爷爷告奶奶,喊哑了嗓子,陪多少好话,才能保证粮草的准时运输。

    杀一儆百?

    别开玩笑了,这些都是招募来的民夫,就是在县城与县城,一地和另外一地之间负责转运的民夫,只有雇佣关系,没有上下统属,只要敢杀一个,保证其余的民夫立刻全部走光,到时候兵粮物资不能及时到达,掉脑袋的就是押运军校!

    这样混乱秩序之下,若是过程流畅,倒也是无碍,毕竟招募来的民夫只负责县城之间的的转运,就像接力棒一样一站一站往前线送,既免除了民夫长途跋涉的苦楚,也可以让地方耕作什么的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负责调配这些民夫的文官小吏,却经常说民夫不齐,或是上一批自己负责承运的物资也没到齐,之前的差事还没有交割清楚,便要让军用物资排队等候……

    这其中的猫腻,大家自然都懂得的。

    如此的混乱军需供给,还需要西凉兵不断的平叛羌人,但是没有军粮怎么办,没有物质怎么办,领军作战的将领便只能自己想办法,于是那些羌人的部落,或者“怀疑”是羌人的部落,自然就是倒了血霉……

    投降了,也没有能够好好的活下去,那么还不如反抗,至少还能快活几天,争得一线生机,因此西凉的羌人就降了复叛,叛了复降,起伏变化变幻不定,然后这弘农境内的大小官员,那个不是吃得肚满肠肥?

    这些卡扣下来的物资,难道都会摆在明面上?

    所以贾诩断定,弘农杨氏肯定还有不少东西藏在山谷之内,只不过不为外人所知罢了……

    见李傕和郭汜还有一些犹豫,贾诩便说道:“二位将军,朝中虽然纷争不定,然大军兵临城下,朝廷岂能坐视不理?故而必有军前来……届时吾军中若是断粮,恐祸至亦……”

    贾诩的话音刚落,就听见大帐之外一阵喧哗,一个斥候一身的汗水快速奔至帐前禀报道:“长安城兵马出动!约五千余,正朝我军而来!”

    李傕和郭汜刷的一下就站了起来,脸色均有些发白,瞪大眼珠看着贾诩。也不容得他们两个惊奇,贾诩才刚刚说可能朝廷会派兵马,结果下一刻就接到了斥候的禀报。

    “文和,汝之前曾言长安兵马不足惧,现又有如何说法?!”郭汜用手一指,有些急躁的质问道。

    战当然不是不能战,但真要是和长安城内的守军硬碰硬,现在李傕和郭汜还是没有这个胆量。

    贾诩依旧是一副平静的模样,就像是方才听到的消息如同晚脯吃粥还是吃麦饭一样的普通寻常,“二位将军,无需忧虑,此乃前锋军尔……”

    说得倒是轻巧,先锋?

    那么说自然是还有后军了?

    这下连李傕的脸都有些往下沉了。

    贾诩却仿佛看不见一般,继续慢悠悠的往下说道:“还未贺喜二位将军……”

    这个贾诩,该不会是失心疯了不成?李傕皱眉道:“朝野大军须臾便至,文和且莫戏言……”

    “正因朝廷发兵,二位将军方有喜事……呵呵,长安兵马,统属不一,军令不明,只需略费些口舌,便可搅乱军心,届时如狂风扑烛火,旦夕之间即可将其湮灭……待朝廷军乱,二位将军便可一路掩杀收编,大事自然可成……故而二位将军需多备些粮草,否则恐不足以用……”贾诩挥了挥袖子,讲得随意无比,仿佛来袭的朝廷军马就像是沾染上袖子的灰尘一样,可以轻易扫除。

    李傕和郭汜听了不由得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又齐齐转头看着就像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的贾诩,虽然觉得贾诩讲的确实也有些道理,心中略微安定了一些,但是不知道为何,明明看着眼前的贾诩笑容满面,却仿佛能感觉得到再其笑容之下的阴冷……

第八二一章 人心见人心(三)() 
    董卓去世之后,整个西凉军团就分裂成为了两大块,一大块是牛辅系列,另一块就是董卓其他将领。牛辅之下,便是李傕、郭汜和张济,而其他董卓将领,则是樊稠、李蒙、王方、杨定等人。

    另外西凉军还有一部分并不属于董卓系列,就是在西凉天水武威一带的韩遂、马腾,还有宋建、杨秋等。

    当然,还有投降了朝廷的一些西凉将领,包括徐荣、胡轸和李肃。而李肃在之前讨伐牛辅的时候失利,被吕布以损军之罪处斩,如今便只剩下了徐荣、胡轸两人。

    这一次领兵出征,攻伐李傕和郭汜的便是徐荣和胡轸。

    徐荣端坐在马背之上,行军路途之上,走了十几里,竟然从头至尾都一言不发。

    胡轸却有些坐不住,就像是马鞍之上有什么钉子一样,左扭一下不舒服,右扭一下还是不舒服,时不时的转头瞄瞄徐荣,几次欲言又止。

    这一次徐荣为主,胡轸为辅,受王允之令,领军出战,但是根本没有像贾诩所说的那样有还有什么大军在后,而是仅仅就这五千兵马……

    或许后续还有,但是至少徐荣和胡轸出发的时候,并没有看见或者听到有什么后续兵马的调动情况,这就让胡轸很是不安。

    “徐中郎,这个……”胡轸往徐荣的身边凑了凑,然后说道,“天色不早,便让儿郎们扎营吧?”

    徐荣抬头看了看天色,然后又环顾了一下四周,指着前方几里开外的一处小山头,说道:“便在前方山岗之处扎营吧。”

    士兵们得到了号令,便欢天喜地的赶去前方落脚扎营,一时之间取水的,打桩的,搭建的,忙的不亦乐乎。

    徐荣默默的看着这些兵卒,然后叹了一口气。这些兵马,一半是原本西凉兵,一半却是长安的禁军,但是不管是哪一个部分的兵卒,现在表现出来的丝毫都没有了一点彪悍的西北战兵的模样,这一路上能磨蹭就磨蹭,听到要扎营就立马勤快起来……

    徐荣无奈。

    这些兵卒不管是西凉兵,还是长安禁军,都不是他曾经的统属,甚至也不是胡轸之前的下辖的部分。王允王司徒这样的安排,让徐荣心中已经是一片悲凉。

    徐荣是辽东人,严格讲起来和董卓所属的大部分将领都不同,并非纯粹的西凉系列,只不过着实替董卓打过几次仗,杀了一些山东士族,就这样被彻头彻尾的划归到了董卓亲信的行列当中……

    徐荣还是无奈。

    自己当时身为朝廷统军将领,董卓又是当朝太师,难道自己应该抗拒朝廷命令,或者说抗拒三公之首才是正确的?

    难道太师的号令就不是号令?

    难道朝廷非得要山东士族把持的朝廷才能称之为正真的朝廷?

    难道不顾地方情况,擅自起兵公然对抗朝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做法?

    徐荣不能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他只想做一个朝廷的统兵之将,不想去参和那些龌龊的政治角逐,所以当董卓一死,他也二话没说,立刻遵行了新的执政者王允的号令。

    但是,不想理会政治,政治却没有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