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诡三国-第4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如何在军队利益和军队掌控取得一个平衡,这种矛盾之间的把握,则是另外的一个问题了……

    不过斐潜找来赵云,并非是为了纯粹讨论赵云的衣着,而是因为这段时间斐潜发现赵云表现出了一点不怎么好的征兆。

    “子龙可是不欲与腥膻为伍?”斐潜忽然直言问道。

    斐潜突如其来的这一句话让赵云微微有点动容,沉默了片刻,赵云忽然叹息一声,低垂着头说道:“……斐侯明察秋毫……某……家族覆于胡人马蹄之下……家严亦役于逃难途中,至今仍魂落他乡……属下实在是……”

    这个就是斐潜察觉到的赵云的问题了。

    在北地,胡汉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尖锐的问题,但问题是斐潜手下也有不少的胡骑,总不能永远都让赵云只统领汉人,永远都不和胡人进行协调合作吧?

    斐潜没想到到了汉朝,居然要给赵云做心理辅导,心态建设,这个真是……

第九一二章 乱长安(七)() 
    雕阴大堂之内,忽然安静了下来,堂外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几只鸟雀,站在树梢之上叽叽喳喳,宛如争论着哪里的虫子会更多更好一般。

    斐潜知道赵云曾经经历过鲜卑南下时的苦难,但是没有想到这样的苦难对于赵云有这么大的影响,或许这就是赵云最终离开了公孙瓒的根本原因,因为公孙瓒作为纵横幽辽的人物,旗下肯定也是少不了胡骑……

    所以如果自己放任不理,说不定赵云就会像是历史上他离开公孙瓒一样,也在某个时刻离开自己。

    斐潜挥挥手,让在一旁侍奉的侍者退下,然后说道:“子龙有何忧虑,可直言矣……”

    赵云迎着斐潜的目光,沉默了一会儿,开口说道:“狄胡强悍,历来为患。汉初民少,西北诸郡皆为胡人所据,累及京兆、河东、弘农诸地。后武帝征讨漠北,冠军侯封狼居胥,虽暂服从,然百年之后,又重有风尘之警,匈奴虽弱,鲜卑又起,胡骑纵横大漠,若再有檀石槐之辈,纵横联合之下,必然危及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于胡马之下矣。且胡人贪婪成性,多有反复,纵然一日顺意,略有波折,便骤然而叛,杨公至平阳,呼厨泉竟任其募骑千余,足见其心性也……”

    斐潜认真的听着,点着头。赵云一向都是比较沉默寡言的,如今肯长篇大论,一个是真的有这方面的考虑,另外一个恐怕这些话也是憋了很久了……

    “等等,等等……”斐潜忽然从桌案的一侧,拿过了纸笔,“……子龙你说得太快了,再说一遍,我记一下……”

    赵云:“……”

    斐潜真的是赵云说得快,所以记不住?

    并不是,只不过这个是后世的一种小套路。一方面表示自己的重视,另外一方面则是通过对方再次陈述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时间来思索和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语言而已。

    但是显然赵云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套路,便老老实实的又重新说了一遍。

    斐潜放下了笔,然后招呼着赵云一起看,说道:“子龙所言极是……不过么……我也有几个问题,想向子龙请教一下……”

    赵云拱手称不敢。

    斐潜也没有理会赵云的客套,在记录着赵云言语上的纸张上指点着,径直说道:“其一,子龙言自古历来狄胡强悍,可是为何狄胡会强悍?为何我等华夏之人不强悍?莫不说其他,子龙一人可胜多少胡骑?若有千人,又可胜多少胡人?”

    “这……”赵云皱起了眉头。

    “第二,汉初民少,北地等方为胡人所占据。这个是事实,不过如果这些地方华夏人众,还会不会被胡人所占据?另外,汉初为何民少?再看看如今被鲜卑人占据的五原、雁门、云中当中的华夏之民,究竟又是怎样减少的?”

    赵云:“……”

    “其三,胡人若是占据了平阳上党,确实如子龙所言,三五日内,便可直接威胁到京兆河东弘农之地,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呃,反过来想一下,从京兆河东弘农之地,不管是救援或是攻伐平阳上党,纵然全数换成步卒,十日之内是不是亦可到达?朝廷无兵无粮?为何胡人却能有兵有粮?”

    斐潜一字一顿慢慢的说着,紧紧的看着赵云:“胡人贪婪成性,汉人就无人贪婪?平阳之事,子龙也亲身经历了,有人招摇反复,前倨后恭,又是为何?”

    “……”赵云沉默着,思索着。

    斐潜问完了,静静的看着赵云,让赵云自己去思索。

    五胡乱华,说的是胡蛮纵横北地,将汉人屠戮孽杀,在后世也有不少的砖家叫兽分别为这一段历史涂脂抹粉,道听途说的多了,但是终归是很少人真正去故纸堆当中一条条的探寻当时究竟为何发生,又怎么发生?

    历史并非一个单独的片段,也并不是一幕幕的话剧,三国如今也并非到什么点就上演什么,好比像游戏一样,“铛”的一声敲响了让徐州的剧目,还在平原的刘备就“唰”的一下全家老小飞到了徐州,一个兵都不带少的……

    三国归晋。

    就像是魏代汉一样,有人推动有人反对,所以石勒为什么要杀司马越一伙人?只是因为石勒王弥饿了,司马越等人太遭恨?

    所以之前的那些问题不仅仅是斐潜给赵云的,同样也是给自己的。

    作为后世的人,斐潜也很难评价一百多年的华夏动荡,去换取唐朝三百年的富贵堂皇究竟是好是坏,因为这个东西就像是哲学问题一样,肯定是各持一词,争论不休。

    不过汉代到了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已经积重难返。

    黄巾之乱就已经是展现出了大汉王朝如今最为深刻的社会矛盾,接下来的各地诸侯的割据再次加深了这样的一个局面,这也是从光武帝算起,承平百余年之后人口大幅度增长之后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后世有一句话,叫做旧帝国的死亡,必定孕育着新帝国的诞生。

    而在大汉,如今的政权体系,又是怎样的一个体系?

    新孕育的帝国,又可以用什么样的政治结构?

    政治这种东西,虽然多数人厌恶,但是肯定的是,伴随着它的出生和死亡,都是一片血与火的风暴,也同样伴随着前仆后继的先行者的思想、忧虑和苦苦探索。

    赵云沉默良久之后,郑重的拱拱手,向着斐潜拜了一拜,说道:“……某愚钝,不知如何解答,望君侯释疑……”

    斐潜嘿嘿笑了笑,说道:“其实我也没有答案……这个答案或许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你我一起去做出来的……不过有一点,我倒是可以与君共勉,不知子龙愿不愿意听?”

    赵云正容道:“请君侯赐教。”

    斐潜指了指赵云,又指了指自己,然后指了指桌案上的写的这些文字,说道:“……我可以肯定的是,有你,有我,只要还有人愿意去思索这些,去探寻这些,那么华夏就不会死去!华夏也从未死去!”

    赵云肃然良久,点头重复道:“君侯之言,某当铭记!华夏,当不死!”

第九一三章 乱长安(八)() 
    潼关,最早的时候只是作为函谷关的备胎,在秦朝的时候略作修缮而已,对于秦朝的御体系,更重要的是函谷关,但是在光武帝时期,潼关作为防御西羌叛变影响到关中的重要性就逐渐的体现了出来,因此也渐渐的得到了修缮。

    不过毕竟三辅之地还是属于汉朝的领地,这种处于汉帝国内部的关隘,也并没有得到物资上面多少的倾斜,所以也并不像后世潼关那么的雄伟和险要。

    古代战争,关隘这种地形简直就是进攻方的噩梦。

    就算是如今潼关并没有完善的城防,也宛如不可逾越的天堑一般,将皇甫嵩组织的攻势一波波的抵挡了下来。

    只不过,胡轸防御得也并不容易。

    皇甫嵩毕竟是久经战阵的将领,统帅起临时拼凑出来的军队,也丝毫不见到有一点点的混乱和障碍,河东的兵卒加上从弘农拉扯来出来的百姓和民壮,一波波的往上涌,似乎无穷无尽,不会断绝一样,给与了潼关的守军极大的压力。

    有了皇甫嵩率领河东这些经过训练的兵卒作为骨干,有了杨彪这个弘农的头面人物进行鼓动,藏在弘农深处的潜力很快得就被挖掘出来,从宜阳,从陆浑,从卢县,从新城,从泉坞等等地方,一队队的兵卒汇集起来,一群群的民壮被组织起来,一辆辆的辎重车被驾驶出来,汇集到了潼关这里,汇集到了湖县。

    有的民壮比较幸运,负责的是转运粮草,虽然辛苦一些,做牛做马死命搬运,但是至少不用像在潼关这边的民众一样,被征伐出来,在督战队的兵刃之下,跌跌撞撞的哭天喊地的去用泥土,甚至用自己的性命去填平潼关之下的壕沟

    皇甫嵩指挥得很是坦然,周边的兵卒也没有任何的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本身这个事情就是苦力,让这些民壮来做有什么不对?总不能让兵卒上去干这种事情吧?好钢要用在刀刃之上才是正理。

    不过防守的胡轸带着的西凉兵自然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壕沟被填平,就算是再有怜悯之心也不可以,否则就是在害死自己,因此在大批大批的弓箭攒射之下,这些民壮毫无遮拦,一片片一队队一堆堆一层层的受伤,倒下,死去,和泥土一起翻滚在壕沟当中。

    一些跌在壕沟之内,受伤却暂时未死的民壮,带着被箭矢穿刺的伤口,带着被壕沟底部尖锐的鹿角勾划出来的伤口,痛苦的哀嚎,绝望的翻滚。

    而在壕沟的两端,不管是皇甫嵩还是胡轸,都漠然的注视着这一切,不曾有半点情绪上的波动,那些在壕沟之内沾染出来的血肉,似乎完全不存在。

    这个时代的攻城围城,都是这样。

    皇甫嵩多少还有一些底线,在壕沟填满之后,也就挥手让民壮退后,并没有押着民壮继续用其血肉去涂抹潼关的城墙,用民壮的生命去消耗守城的器械,虽然这种事情,也是一样是这个时代攻城的时候最为常见的事情。

    毕竟这里还是弘农,这个度还是要把握一下的。

    在皇甫嵩身后,数十面皮鼓敲得惊天动地,沉闷的鼓声就像是一声声敲击在人的身体之内,激荡着心脏也伴随着鼓声一同泵压着血液,让人血脉贲张。

    这个潼关,必须尽快攻下来!

    皇甫嵩踞坐在一张皮马扎上面,身边甲士拱卫,神情肃穆,花白的胡须在风中飘扬,双眼紧紧盯着潼关,手指在掐算着什么,仿佛像是不停的计算究竟要怎样打,究竟要填进去多少性命,才能攻克下这个潼关!

    金鼓声中,一队队的兵卒带着器械冲上前去,在一道道的指令当中,伴随着双方疯狂的搏杀,伴随着双方的肉横飞,伴随着攻城器械和城墙防御体系的一道道损毁,到了这个节点,潼关就宛如一个血肉磨盘一般,将这些不幸牵扯进来的民壮也好,兵卒也罢,统统搅了一个稀烂,将其血肉涂抹在城上城下。

    而在皇甫嵩步兵战阵之后,却列着一队胡骑。

    这些从高奴一路上跟着皇甫嵩而来的南匈奴人,对于潼关什么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也对于皇甫嵩如何攻城没有多少的关注,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没有他们什么事情。

    对于这些南匈奴人来说,听皇甫嵩的号令或者说是听从弘农杨氏的号令,都和听从平阳那个护匈中郎的号令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重要的是,可以拿多少的战利品回去,可以带给家人多少的财物,这个才是最至关重要的问题。

    而对于皇甫嵩来说,早点攻伐下潼关却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从弘农进关中,一条就沿着大河的潼关线路,一条则是从卢县绕道,翻山越岭走武关那条线,然后破峣关出蓝田,便入关中。

    第二条路不是不能走,只是大军一旦进山,这个时间就不是以天来计算的了,动则数旬,甚至要数月,而且山道之间,粮草也不方便转运,这其中的差别,作为作战指挥军队经验丰富的皇甫嵩,怎么会不知道其中的差别?

    因此宁可硬生生的啃下潼关,也比走山路那一条路线来说要强!

    更何况潼关比不上函谷关,不管是城墙还是守备都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所以虽然拿人命填多少有些损耗,但是肯定能够填得下来!

    而且不能给西凉贼兵喘息的机会,虽然皇甫嵩这一支部队也是仓促成军,队列当中修整一下或许运转也能更加的灵活,但是皇甫嵩在弘农耗费的时间越久,也就等于是给与西凉兵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而像潼关这样的关隘,西凉兵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