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打算给吕行川的父亲吕秋山和老秀才王鼎送去。
过年了,这两家是必须要拜望的,人不能没有良心呐!
吕行川对周致自不必说,那老爷子吕秋山对周致也是分外看重,每一次都把救命恩人之类的词语挂在嘴边,对周致是从心眼里热乎。况且周致现在读的那些书都是从吕行川处借来,这份恩情可是不能忘的。
老秀才王鼎因为借给了周致书册,招来了恶贼上门,逼迫着他将全部藏书都付之一炬。他对周致也是十分看重,这份恩情自然也不能忘。
父子三人满载着年货回到家中,娘亲周何氏和姐姐周绿云忙着炖肉,炸豆腐,蒸馒头等等,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忙的不亦乐乎。
周致则提着糕点分别去吕行川和王鼎家拜望。
老秀才王鼎虽说前些阵子焚书对他的打击很大,但终归是过去了,现在俨然又精神焕发。见周致进院,慌忙将周致迎入屋中。
周致这些天来的表现王鼎在暗处十分关注,尤其是得知周致竟和舒吕村的吕家,还有镇上的范进魏好古等秀才有了来往,成了朋友,王鼎分外欣喜。
在王鼎想来,有了吕行川的帮助,周致读书的事儿就再也不用范愁了。那些人虽惹得起自己,但却就是借给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去招惹舒吕村的吕家。
吕家的背景可是深厚着呢。
王鼎问及了周致现在读书的情况,听闻周致已将四书五经全部读完,已经开始读各种注解以及四书五经之外的各种经史,当即让周致当场背诵了一些其中的篇目,周致都能张口即来,背诵如流,王鼎诧异不已。
暗叹周致日后定能科举成功,白岳村这是要出大才的节奏啊!
王鼎心里高兴了,他的倔脾气也就上来了,正色道,“他们那些人只是不让老夫借书与你,可没说不让老夫教你作文之法。
哼!老夫终归是秀才,量他们也不能将老夫如何了?
周致小子,老夫年后过了正月才开学授课,不若正月里老夫便教你做八股文如何?”
周致闻言,立时欣喜的朝王鼎深鞠一躬,感谢万分。
眼看要该学八股制艺了,读书可以自学,可这做八股文单单是靠自己琢磨,闭门造车,终归不如有个先生直接教授来的便当。
吕行川倒是可以教自己,可整日往吕行川家里跑,总也不是办法,况且吕行川也要读书,积极备考。
王鼎虽只是个秀才,和名师之类的人物差距很大,但眼下名师难求,王鼎能如此慷慨的要教自己做八股制艺,这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了。
第104章 马铃薯()
田地里的蔬菜大棚现在还不能拆除,虽说年前是卖不成韭菜了,可年后春寒料峭之时,韭菜还能长出一茬。那时候,农人们的新鲜蔬菜自然还不能种出来,周家便可以再去卖些赚取银钱。
所以老爹周铁还十分高兴的每日去蔬菜大棚里守着看管。不过吃饭的时候,周铁却是每日必回家来吃。
他吃饭的时候,新添了个毛病。每日都要让娘亲周何氏给他盛上一大碗黄米南瓜糊糊,然后在上面盖上一层猪肉炖白菜。手里拿着一个白面馍馍,不管多冷的天气都是要去街上蹲着吃饭。
南瓜糊糊和白菜吃下去的很快,可那些肥肉膘却总是翻来覆去的剩着,还有那白面馍馍,也是咬上一两口便也舍不得再吃了。
每次若有邻人能看到周铁吃饭,周铁便喜不自胜。若是蹲了很久的街口,并没有人看到他吃饭,他便甚是沮丧。
周何氏在劝说了几次周铁,没有任何效果后,也便听之任之了。
周致知道老爹周铁的心思,这是苦日子过惯了,现在家里好过了,他是必须要向人显摆的。这也是常理,乡下农人嘛,貌似都有这样的扭曲心理。
周致暗暗想道,周家的日子可不是止于此的,日后还会更加富裕。呵呵!一切都会好的,只不过要慢慢来而已。
欢欢乐乐的过完了年,周致在正月初三便去老秀才王鼎家求教八股制艺。
王鼎倒也不藏私,先是从八股制艺的最基础开始,教给周致如何破题、承题等。他虽是个老秀才,但对八股还是很有研究的。
每日听王鼎教授,周致都有不小的收益。
这样一个月下来,周致对作八股文就有了些诀窍。所谓代圣人立言,这必须要做到深刻理解掌握圣人的思想,真正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去写文章。
其实做八股文难在破题,题破的好了,一篇文章的框架和脉络也就十分清楚了。周致又联系徐经所讲的那些做八股文的技巧,将其融会贯通。这样在如何破题上周致便恍惚有了自己的一套思路。
看到周致每日都精进,王鼎更是欣喜,一个月后,王鼎便感觉几乎无可教授了。当然,现在周致还不能做出一篇看过眼去的八股文,这还需要周致日后自己去认真领会揣摩,读更多的书了。
二月,社学开学,王鼎去社学授课了,周致也就不再去王鼎家求教。
在正月里,老爹周铁一个人去镇上卖了几日的韭菜,价钱虽说没有年前的高了,但也能赚些银钱。
周铁现在对周致的读书过分看重起来,每日几乎不让周致参与劳作,只是让他专心读书。
家里的条件好些了,周致也索性就将更多的心思放在读书上,他的记忆能力早已超级强了,眼下读的这些书也无须过多的背诵,这样他读书的速度也就越发的快了。
又去吕行川家一次,还了以前借的所有书册,这次借来了更多的集注和《史记》等经史。《史记》在后世是读过的,现在也不妨在读上一遍,算作一次温习吧!
另外这一次,周致也借来了几册时文集。现在已经开始学做八股文了,必须要读很多的时文,把握更多的技巧。这就好比后世上学写作文的时候,是必须要参考阅读很多的作文书一样。
这一日是二月十一,周致正在家里读书习字,群头王七突然登门。
这家伙自从上次被周致狠狠修理了一顿,每十日里查看官马状况的事情他都不来周家了。反正周家有群长罩着,官马即使出了什么状况,他也是毫无办法的。
王七见到了周致,立即是一副谄媚的嘴脸,笑道,“周致兄弟,今日我过来可不是要查看官马哩,实在是有一件事情要传达给你家。”
这家伙管周致称呼一声兄弟之后,心里就砰砰的跳个不停。群长大人和周致才称兄道弟,他一个小小的群头也称呼周致兄弟,这俨然是高攀了。可是不这样称呼,他还真不知如何称呼周致了。
周致显然不以为意,微微笑道,“群头大人有事请说。”
早已教训过王七,让王七知晓了自己的厉害,此时就没必要对王七冷言冷语了。
眼见周致面带笑容,王七心里美极,慌忙道,“周致兄弟,是这样的,朝廷体恤百姓劳作诸多不易,为百姓们着想,从江南一带引入了一种叫‘马铃薯’的东西,现在就给各村分发下来,要求每十亩田必须要领上五斤种植下去。
朝廷对这事抓的紧,要求官府必须要将马铃薯送到各村,必须要通知到每一个农户,我这便是挨家挨户来通知了。
我本是想给周致兄弟家送过来的,可那官府的差役不允,所以还要烦劳周致兄弟现在就去高昌镇领上一趟。”
周致微微一愣,土豆这玩意终于出现了。没想到还是恰巧赶在了自己穿越之后的这个当口。这玩意可是不差,既可做菜,又是可充饥,周致旋即点头道,“行!我这就去领!”
王七点头点头哈腰的又冲着周致笑了笑,这才和周致告辞而去。王七刚走,老爹周铁便从田间的蔬菜大棚回家,见到了周致便急急问道,“小致,那马铃薯是个甚玩意儿?官府还强令让种下去。”
他俨然把周致当成了无事不通之人。
周致自然十分熟悉马铃薯的重要,可现在还不好和老爹周铁说的多了,便说道,“想来官府让种下去,必定是好的。爹爹,孩儿这便去领了!”
周致说完大步走向院外。
周铁在周致身后喊道,“小致,你如何能去?这样的事情还是爹去,你在家好好读书才是!”
“去趟镇上耽误不了多少工夫的!”周致说着,早已远去。
白岳村早有很多人家得了群头王七的通知,此时便有很多人议论纷纷的出了白岳村,沿着那条笔直的官道朝着高昌镇涌去。
因为南方早已大面积种植马铃薯成功,弘治皇帝对马铃薯在北方的推广种植就非常重视,内阁首辅徐溥和户部尚书叶淇更是亲历亲为,严令北方诸州府必须要将马铃薯分发至民户手中。
朝廷重视了,庆都县衙自然不敢怠慢,将上万斤马铃薯运到了高昌镇。
周致随着众人很快赶到高昌镇,此时早有各处的群头群长或是族长,村正里正之类的人物在按照各户的田亩发放,就是连对群头的各项事务都不太热衷的吕行川赫然也在其中。
周致便主动上前和吕行川打过招呼,有了吕行川的帮助,周致很快便领到了自己家的马铃薯。
周家有田八亩,自然只能领到四斤马铃薯。掂量着手里盛着马铃薯的布口袋,周致看着众人积极踊跃的领着马铃薯,周致暗暗想道,现在若是种下这土豆,六月便可收获。八月再种下去,十一月又可收获,这样算下来,一年倒是可以种上两季,虽说现在领的种子很少,但到了十一月,估计整个庆都县出产的土豆可就要太多了。
这样想着,周致的嘴角不禁流露一丝欣喜的笑容,眼睛也越发亮了起来。
第105章 天火?()
虽说周致已十六岁,长成了大人,应该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可是现在老爹周铁对周致的读书非常看重,尽量不会安排周致去劳作了。
天气渐渐回暖,蔬菜大棚眼看也就不能再种。冬季里种植蔬菜大棚的确是赚了些银钱,让周家的日子一下子就步入了小资的行列。
但终归钱是有限的,这样坐吃山空可是不行。所以周致就需要再想一些发财的门路,哪怕是极其简单的门路,也好继续赚些银子,维持着家用。
曾经想到制作牙刷牙膏或是肥皂之类的,但那玩意儿终归是小东西,也需要很多的材料,对白岳村这样的小乡村来说,显然并不是很适合。
现在有了土豆,周致便想到了做粉条、粉丝之类的。
他后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见过人做粉条,工序并不是很复杂,想来等着庆都县的土豆大丰收之后,周致就让老爹雇佣一些人手做粉条来卖。
当然了,做粉条粉丝那样的事情也不会维持长久,毕竟大明朝的人并不愚笨,他们也会很快从周家学会技术。不过周家先行了一步,必定会获利不少,同时也积累一些初始的资金,而后再谋求更大的生财之路。
明年开春就有小考,看上去好似时间不短,但在此期间还需要读更多的书,多加练习写好八股文。
别人用十年的光景读书才有可能在院试中考上个秀才,周致只有一年的时间,虽说周致有后世的基础,更有过目成诵之能,但难度也是颇大的,所以读书学习还必须要抓紧。
在随后的日子里周致让老爹拆除了蔬菜大棚,抓紧种上了土豆,便不再过问田里的事情,一心闭门读书。
在遇到疑难之时,去舒吕村找吕行川请教。反正吕行川解决不掉的还有范进魏好古。
吕行川想组织起的文会,范进正在积极奔走,召拢附近乡野的读书人。
这样平静的日子一下子就过去了五个月,转眼到了六月间。
小冰河天气虽说从这时候就出现了端异,但今年的六月似乎比往年还要热一些。
这一日吃了午饭,周致正在后院的一棵大柳树下纳凉读书,范进突然满脸惶急的跑了进来,进了院里就急急的喊道,“周致贤弟,周致贤弟,可是不好了,出大事了!”
范进几乎没来过自己家,印象中这还是第一次,他今日如此焦急,周致不敢怠慢,匆忙从后院跑过来,问道,“范兄,出了何事?”
范进呼呼喘息着说道,“周致贤弟,这回可是出大事了。那高昌镇上的胡家是不是你们家的亲家?”
周致点头,道,“胡家是我姐姐未来的夫家,今年冬季就准备过门的。怎么?莫非是他们家出事了?”
“正是胡家,我早已听闻胡家和你们周家是亲家,这才匆匆从高昌镇上跑了来寻你。那胡家是高昌镇上的小户人家,在镇上开了一家不大的丝绵铺子,日子倒也过的安稳。
可就是在昨夜,胡家的那丝绵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