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纵-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作为科伦坡海港总督的李秋实肯定也要披挂上阵,从现在的情况看,要想捏合一支听从命令的水师部队,还是很有难度的。

    陈朝的兵制自然不会是像宋朝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开国皇帝陈三泰吸纳了各朝的经验,使用了轮换制和募兵制相结合的办法,来保持军队的战力。陈朝当兵,尤其是一线的野战军队,军饷相当丰厚,以陈朝现在发达的经济,自然也是能够很轻松的承担这四十多万的一线作战部队的军饷,只是部队一旦开始打仗,尤其是在西北、印度这里打仗,那粮秣辎重真的就是烧钱如流水,尤其是最近一百年,西方的野心愈发强烈,陈朝和罗刹国,大不列颠国,法兰西国的战争规模愈发庞大,这导致中央财政异常吃紧,为了保证战力并且节省军饷,兵部和内阁被迫使用了轮换制。

    西北边军在巅峰时期拥有三十万的一线作战部队,而西北地区的农耕规模根本不足以满足这么多的脱产军队,所以在先帝时期,陈朝就改变了策略,在西北边境保持一线部队十五万左右,这些都是享有甲等军饷和作战津贴的精锐部队,天天操练,相对的,在西北边境后方则组织军屯,负责军屯的士兵也是之前三十万精锐部队中被轮换下来的十五万大军,这些军人享有丙等军饷,七天一操,其余时候耕地种田,三成上缴国库,七成留给自己,并且在阵亡或者伤残后,可以在自己家乡选择同等大小的田亩作为抚恤金,这作战部队与军屯部队一年一轮换,让陈朝始终能够在中亚地区保持三十万的一线部队应对罗刹国的进攻。

    说这么多,李秋实其实也就是为了告诉周航,陈朝现在的实力绝对是冠绝诸国,在陈朝当官,当军官,才能够体会到超级大国的感觉。

    “为什么水师和陆军的兵制有所区别?”周航的确不明白,刚才李秋实的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陈朝的陆地兵马都是一个总兵带一支,总兵不死,将士不换,这样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而良好的新兵训练制度与粮饷发放制度又能够保证这军队会始终效忠于陈朝,而不是他们的总兵大人。然而水师却不一样,就像李秋实,他的手下只有数百名跟随他南征北战的亲兵,根本没有一只能够长期带领的军队。

    “水师不同陆军,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真的按照陆上的办法建设水军,那你就等着成建制的水师成为将领的私军吧。”李秋实揉了揉眉心,他以前也不明白,可是在看到了诸多档案之后,也渐渐知道为什么朝廷会这样做了。

    “为什么?”周航不明白,按照他对西方海军的浅薄理解,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就没有存在这种海上割据的可能性。

    “五代十国流传下来的坏习惯,兵为将产,陆上朝廷管的过来,但是海上,我要是率领一支舰队往哪个大岛上一趴,朝廷想要找到真的很难。”李秋实叹了口气,从陈朝开国以来,有罪的逃亡将领十三人,其中十一人都率领了一支舰队逃亡国外,自立为王,真所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这种武人的传统,真的很难说是谁的过错。

    “岳飞?”周航下意识的想到这个人,南宋的确开了一个坏头,不过李秋实知道,这源头还得往上找,反正朝廷擅杀武将这种事情,太常见了,那些武将想要自保,就必须有兵权,有听命于他的士卒,这也是武将们用了数个朝代才明白的真知灼见。

    陈朝面对这种情况也做不出太好的应对办法,最后只能仿旧制,水师官兵训练大部分都会在崇州、天津两个港口进行,而作战之时则会分配到各个总兵官手下,战事结束后又会回到各个港口,基本和作战的总兵不会在一起,朝廷一方面希望借此来杜绝兵为将产的恶习,另一方面,招募世家子弟为军官,也是抱有以世家为质的想法,让那些军官能够安心为朝廷效力。

第二十六章 旧事() 
对于陈朝的军制,周航自然无法多说什么,只是他看着李秋实现在的处境,就在心中暗暗记下,以后一定要有自己的嫡系军队,而他脑中的系统便是他最大的资本,原先他还真的想要好好跑商路,现在看来,还真的不如继续抢劫杀人,升级扩充船队。

    “杀人放火金腰带,古人诚不欺我啊。”周航感慨了一句,这时候,船已经靠岸,他作为李秋实的亲卫,自然要跟着李秋实一起下船,在军用的马武港码头,已经有不少官员武将再等待着李秋实,当然,除了这些文武官员外,还有几个人就显得特别碍眼。

    “锦衣卫来这里干什么?”陈朝的锦衣卫虽然没有大明锦衣卫那么令人畏惧,但所有的官员都觉得这些身着鸳鸯战袍的皇帝亲卫格外的碍眼,只是偏偏这些碍眼的锦衣卫权利大的吓人,凡是被他们盯上的人,只能自认晦气了。

    “李大人,我想您应该明白我们锦衣卫的办事章程,按照港口通缉榜显示,您手下应该有个海盗。”李秋实才下船,一个锦衣卫千户就抢在所有官员前面,快步走到李秋实身前,小声质问着李秋实,没错,在周航的耳中,那名锦衣卫的语气就和质问无疑。

    李秋实听到锦衣卫千户的话,眉头微微一翘,他身旁的两个千总立刻抬起大脚狠狠的将逼迫到总兵大人身前的锦衣卫给踹了出去,而在码头上准备迎接李总兵的众人看到这一幕,都有些失态的张大了嘴,锦衣卫,的确是臭名昭著,不过说到底那也是皇帝亲卫,谁敢这么对待他们,这位李总兵端的是厉害啊。

    “本总兵的身份你应该知道,谁给你的胆子敢来找本总兵拿人的!”李秋实前面一句话声音压的很低,但后面一句话却是吼出来的,那个锦衣卫千户痛苦的趴在地上,根本没有办法回话,而他的手下那更是不敢上前一步,只能眼看着李秋实带着他的亲卫们和诸位大人一同离开了码头。

    周航倒没有想到李秋实会如此骄横跋扈,当然,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份会暴露的如此之快,难道系统里面的通缉榜陈朝的锦衣卫也有?这个问题有些困扰着周航,只是还没等他想明白,他就被总兵大人带到了一栋五层高的酒楼前面。

    按照千总的命令,周航和其他亲卫将整个酒楼包围了起来,甚至还有几个亲卫进到酒楼里面开始搜查,李秋实带着一干官员都在外面等待亲卫的搜查结果,当然李秋实和他身边的几个官员的谈话也都被周航听到了耳朵里。

    “如闲兄,这次那位又闹什么幺蛾子?”李秋实和身边一个穿着文官袍子的中年人笑着说道,周航自然不明白着文官服饰所代表的一切,不过看着那文官胸前的补子是个孔雀,想来应该官职不小。

    “呵呵,李兄,你还不清楚吗,你这一来,不就压了那个太岁一筹,他自然想要给你添堵了。”文官脸上一直挂着笑意,似乎觉得李秋实这样是应有之意。

    “锦衣卫的差事也不好做,陛下让我兼任印度和东南亚的锦衣卫副指挥使,确实让我得罪了一大票人。”周航听到李秋实这句话,眼睛不受控制的抖了一下,李秋实一直在隐瞒他还是锦衣卫的事实,只是为什么这时候又借机告诉自己,周航觉得自己似乎被李秋实玩弄于鼓掌之间了。

    “能者多劳,李兄,只有庸人才会不被他人记恨。”中年文官其实是星岛巡抚,总揽以星岛为核心的东南亚陈朝领土军政大权,不过这个军政大权,在内地的巡抚是成立的,在这种边疆地区,巡抚还是无法涉及军事大权,一方面是朝廷的分权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对巡抚军事能力的不信任,文官领兵,的确不怎么靠谱。

    “说的也是,如闲兄有心了。”看着眼前五层高的酒楼,李秋实脸上的膘肉都显得柔和了许多。

    “我还记得当年,我们南海水师就是在这里喝的庆功宴,当时我,如闲兄,景涛兄把酒高歌的场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李秋实口中说的如闲兄自然就是他身旁这位星岛巡抚廖如秉,字如闲,而景涛兄则是现在的印度总督张景平,对于这些帝国的封疆大吏,周航自然一个都不知道,而李秋实也不会和他说这些,因为李秋实知道,这些对于现在的周航而言太遥远了,多说无益,不如让周航自己去摸索这个世界,知道怎么在这里变得强大。

    “李兄你不要用这些旧情煽动我,朝廷只答应给你提供一万士兵的军饷,你可不要想剥削我们星岛。”廖如秉脸上依旧挂着一丝笑意,这话表面上看是拒绝李秋实的某些请求,不过还是留足了悬念,似乎只要是在星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这廖如秉会大开方便之门。

    “斯里兰卡的通商授权,一共二十份批文。”李秋实眼睛眯了起来,一脸膘肉的圆脸此刻显得格外滑稽,不过配上他身上的水师总兵官服,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让周围的官员都绷紧了脸皮。

    “甲等批文还是乙等批文?”通商授权分为两种,一种有效期为三年,称为甲等批文,而一种有效期为一年,成为乙等批文。这两种批文不仅在有效期上有较大差距,在税率,货物种类等各个当面也都有不小的差距,廖如秉自然要询问清楚。

    “长期授权,税率为十抽五,工部禁运名单货物除外。”李秋实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纸,交给了廖如秉,廖如秉接过纸之后仔细的审阅了起来,要知道,长期授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皇室要准备放开印度的海禁了。

    “十抽五的税率似乎有些高。”廖如秉皱着眉头看完了纸上所写的内容,当然,他作为贸易重镇的巡抚,自然清楚这税率问题,十抽五对于印度贸易线而言,并不算高,所以他说这话其实是意有所指。

第二十七章 利益() 
印度盛产棉花、黄麻等农作物,另外,陈朝皇室在印度大肆圈地,雇佣印度人作为长工,种植茶叶、橡胶等其他经济作物,这些农作物在印度的成本低的令人发指,而装船之后运回国内,卖给江南那些急缺原材料的纺织厂主、橡胶加工厂主或者永远填不饱的茶商,立刻就赚的盆满钵满,皇室就依靠这些看似并不值钱的农作物,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当然,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铁、煤等矿产都是由皇家和工部一起开采运回国内,即便开放印度海禁,这些战略储备资源依旧是由皇家和朝廷垄断的,在这上面,皇家和朝廷赚到的钱一直没有个详细的统计,只是按照现在国内的铁矿石和煤炭价格,这绝对是一笔暴利。

    “十抽五的税率短期看并没有问题,但如果之后皇家彻底开放了海禁,那么国内的棉花和黄麻价格一定会快速下跌,到时候那些商人肯定会被这么高的赋税弄的家破人亡。”作为星岛巡抚,廖如秉自然清楚经济问题,现在东南沿海一带,纺织厂和橡胶加工厂林立,纺织品和橡胶制品都是一船一船的运往国外贩卖,在这种热火朝天的场面下,原材料紧缺就成了一个大问题,由于朝廷政策的限制,江南以及湖光一带的土地大部分要种植稻米,其他地方即使全部种植棉花也不够那些纺织厂消耗,而最适合种植棉花的河南与新疆,则因为运输问题,棉花的成本居然比印度的还要高,可见海上运输之便,而印度幅员辽阔,即便陈朝只是占据了一半的土地,依旧要比河南、北直隶等省份加起来的面积大,而且土地肥沃,产出自然惊人,之前由于运力所限,不少原材料都加价卖给了法兰西人和大不列颠人,反正他们更加需要这些原材料,价格卖的比国内还高,也算是为国争光,这样一方面能够赚外国佬的银钱,另一方面也能稳定住国内的棉花、黄麻价格,可谓一举两得。

    “皇家会控制海禁,不会一下子全部打开,何况即便全部打开,十抽五也不算高,而且皇上也清楚这些海上贸易的猫腻,肯定会分门别类的进行税务调整,所以如闲兄你不能只算运走的那些原材料,那只是个添头,真正大头的肯定是运来的货物,那才是大钱,一来一回,我们现在只是笼统的十抽五,并不算高。”海贸船队自然不会空船去印度,肯定会装满了瓷器、丝绸、棉纺织品到印度,在印度卸完货之后,再装满印度的棉花、黄麻和橡胶,这一来一回,绝对是大赚特赚,即便完全开放了海禁,光是运输国内的货物到印度就能赚回所有本钱。

    “但我担心,这十抽五会不会普及到所有的海上贸易航线范围。”听到廖如秉这样说,李秋实脸上的笑意更加浓烈了,不愧是星岛巡抚,一眼就看出了皇家在这税率问题上面埋下的伏笔,一旦开了这个口子,皇室就有理由将其他航线的税率提高到同等水平,尤其是辽东朝鲜与九州两条航线,这可都是在天津皇家水师的巡航范围,加个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