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群雄召唤-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撕捍荒芩狄常诓倌憔褪淞恕�

    那么话说回来,对于百姓究竟是以德为主还是以诈为主呢?其实不用多说,除了偶尔被诸子百家那些人洗脑了的君主,才会考虑以德来收拢人心,大多数还是靠诈术吧。

    记得有些小说家言,三皇不说,至少五帝时期可能就开始流传千术、诈术刷名声获取皇位的说法了,比如竹书就记载了舜帝的事情,而禹帝的获得禅让也有黑幕。

    这个就扯远了,毕竟随着诸子百家的思想宣扬初期,还是有一批信众信奉这个事情的,而且那些农民出身的队伍,比如英布这种早期盗匪之类的出身,对于缴获分配如何服众的问题还是比较了解的。

    所以说到底,鲍鸿对于贾诩的说法抱有十二分的怀疑。

    考虑这个问题,首先第一个要素就是知己知彼。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站在贾诩的角度来看,对于鲍鸿的了解应该是在当初前往荆州的那段时间。

    那会鲍鸿的智囊团应该是以凌敬为主。凌敬的能力虽然不差,但是说实在的和贾诩还是有所差距的,恐怕经过几次接触就已经把凌敬摸透了。

    所以说,贾诩前来必定已经是考虑过凌敬的存在了,那么他的计划就不可能是表面上这么简单的。

    凌敬为人足智多谋,有大志,原为窦建德帐下主簿,由于屡献其策,窦建德让他当任国子祭酒,成为窦军重要谋士之一。在后来的虎牢关之战中,向窦建德献“进攻怀州、河阳,大张旗鼓做出欲进攻汾州、晋州的姿态,使李世民不得不退兵”,窦建德已打算采纳凌敬的建议,但王世充的使者相继于道,在窦建德面前痛哭哀求,同时又贿赂窦建德左右大将,让他们帮忙。这些人在窦建德面前纷纷贬低凌敬,说他书生不知军事,他的话怎么能信。窦建德最后没有采纳凌敬的建议,继续与李世民相持,结果导致败亡。

    按照系统给出的评估是93的智力。

    话说回来,还没说系统检测下来贾诩的属性呢。

    贾诩属性——统率84,武力52,智力98,政治88。

    这个智力明显是能够轻松看透凌敬的说。

    那么这样一来,考虑贾诩的计划就是建立在贾诩对凌敬完全了解的基础上了。

    以凌敬的能力,分析春天来到,进行春耕的时候会有什么发展是比较轻松的,也就是说,按照现在情况来看,凌敬应该是看得出来,情形不会像贾诩说的那么简单,春天到来必定会导致黄巾军大乱,进而出现汉军轻松吊打黄巾军的情况。

    那么,贾诩想要看到的就是凌敬看破这一点,进而不答应贾诩的要求,配合董卓大军一起出兵?

    反过来说,如果贾诩的目的是这个,那就是说不出兵是落入贾诩的算计之中,那鲍鸿所要做的反而是配合他们出兵?

    不说这个,回过来说贾诩为什么要算计不让鲍鸿出兵呢?

    算计鲍鸿不出兵,甚至说汉军其他人目前可能也不出兵,难道是为了保持对峙状态?可是如果说仅仅是要保持对峙状态的话,根本没这个必要啊,只要上面直接说按兵不动不就行了,哪来这么多的废话?

    “难道……”鲍鸿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可能性,“贾诩要让西凉军独占这个大破黄巾的功劳?”

    这么说的话,那贾诩哪来的信心能够大破黄巾?

    按照鲍鸿对西凉军的了解,西凉军的实力应该还不至于能够达到轻易对抗黄巾的地步吧?

    在鲍鸿看来,西凉军潜力最大的,最猛的应该是要数张绣了,当然是野史评书版本的枪王张绣。

    在一些民间评书中,张绣被封“宛城侯”,人称“北地枪王”,使一杆虎头金枪。张绣是武术名家童渊的大徒弟。

    战宛城时由胡车儿偷走典韦的双戟,然后得以枪挑典韦。他的“百鸟朝凰枪”威震天下。后来与赵云大战三百回合,被赵云的七探蛇盘枪杀死。从此赵云成了真正的枪王。

    张任、张绣均师从童渊,赵云是童渊的关门弟子,童渊是张绣、张任、赵云的师父。童渊本来只收徒两人,一人是“宛城侯”张绣,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张任。两人均学了他的“百鸟朝凰枪”,并且闯下了极高的名望。童渊晚年隐居深山,后经赵云求拜,收了赵云为关门弟子。赵云艺成下山后,自创了一套“七探蛇盘枪”。而《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并没有这样的描述。

    按照评书描写,赵云能破张绣百鸟朝凤完全也是在对手出杀手锏百鸟朝凤的时候第一时间避开一枪,而后以绝招破之。按照那个说法,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当然,不管怎么说,赵云各方面的名声是摆在那里了,张绣虽然说是作为师兄,但是要说和赵云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的。不过能够被称为北地枪王,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

    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之时,金城的麹胜袭杀祖厉长刘隽。张绣当时为县吏,不久就寻找机会刺杀了麹胜,本郡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于是张绣招合少年,成为本地豪杰。

    初平三年,董卓被吕布所杀,张济与李傕、郭汜等人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张绣跟随张济,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封宣威侯。

    张济因军中缺粮,自关中引兵入荆州界,与刘表交战,攻穰城,中流矢而死。

    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收兵退出穰城。荆州官员知道后皆向刘表祝贺。刘表却说:“张济因穷途末路而来,我作为主人却如此无礼,这并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吊唁而不受祝贺。“之后,刘表又派人招诱张济的余部,其众闻讯而大喜,尽皆服从。刘表于是安排张绣屯兵于宛城,张绣成为刘表在北方的藩属势力,替他抵御外敌。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部队到达淯水,张绣率众投降。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张绣因此怀恨曹操。曹操听说张绣不高兴,就秘密准备杀掉张绣。结果计划泄漏,张绣偷袭曹操,曹操战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张绣引兵追击,被曹操击退,于是张绣退回防守穰城,再次与刘表联盟。

    建安三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不久,曹操闻袁绍欲趁虚袭取许都,便立即从穰城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刘表也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得胜后,张绣问贾诩请教是怎么回事,贾诩解释说:“这个很容易明白罢了。将军虽然擅长用兵,但绝非曹公敌手。曹军虽然刚撤,但曹公必然亲自殿后,我们的追兵虽精,但将领比不过他们,他们的士兵还很有士气,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张绣大为佩服。

    但是要说现在张绣什么水平,那鲍鸿也不知道。按照西凉军强者为尊的表现来说,几大统帅应该是最强悍的一批。

    吕布刺杀董卓,与李傕战,败。乃将数百骑,以卓头系马鞍,走出武关。——《英雄记》

    【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英雄记》

    【郭多有数百兵,坏李傕数万人】——《献帝起居注》

    从这三段记载不难说明,西凉军董卓之下最著名的这两个人绝对很强悍。

    李傕字稚然。北地郡泥阳县人,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的军阀、权臣,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本为董卓部将,曾被董卓派为说客出使反董联军的孙坚军中,欲游说孙坚和亲结盟,但被孙坚拒绝。后被董卓的女婿牛辅派遣至中牟与朱儁交战,大破朱儁,进而至陈留、颍川等地劫掠。

    192年董卓和牛辅被杀后,李傕归无所依,于是采用贾诩之谋,伙同郭汜、张济、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将攻向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等人,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后诸将不和,李傕在会议上杀死了樊稠,又与郭汜分别劫持了汉献帝和众臣,相互交战,张济率兵赶来和解,于是二人罢兵,李傕出屯池阳黄白城,郭汜、张济等人随汉献帝东归前往弘农。后来,李傕、郭汜、张济反悔,联合起来追击汉献帝,与杨奉、董承等人几番交战。汉献帝一路逃亡,狼狈不堪,到达安邑,与李傕等人讲和。不久,汉献帝被曹操迎往许都。198年,曹操派谒者仆射裴茂召集关西诸将段煨等人征讨李傕,灭其三族。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李傕是董卓手下的排名第一的凉州系心腹大将,统领董卓的西凉精锐部队“飞熊军”。

    郭汜又名郭多,凉州张掖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献帝时权臣。原为董卓部下。董卓被杀后,凉州众将归无所依,于是采用贾诩之谋,联兵将攻向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等人,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几年后,郭汜被部将伍习杀死。(未完待续。)

第241章 扬名计划() 
西凉军中另一个统帅樊稠也和张济差不多,地位身份看起来和李傕、郭汜差别不大,但是表现不像他们两个那么有干货佐证。

    樊稠原为董卓的部曲。董卓被王允、吕布等定计诛杀,他的旧部李傕、郭汜等人向王允求赦不被允许,便听从贾诩之计反攻长安,沿途收罗散兵,等到了长安后,已有十多万的部队,与樊稠及李蒙等人会合,围攻长安,但因城墙高陡无法攻下。八天后,吕布军中有益州兵在叛变,叛军接应李傕、樊稠军入城。于是城破,樊稠等与吕布展开巷战,吕布败走,王允等人遇害。李傕等纵兵劫掠,百姓、官员死伤不计其数。

    不久,李傕便挟持汉献帝刘协拜自己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人都为中郎将,后任安集将军。

    同年九月,李傕升任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封池阳侯;郭汜为后将军,封美阳侯;樊稠则被拜为右将军,封万年侯。张济被拜为镇东将军,封平阳侯,外出屯驻弘农。由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共同把持朝政。

    随后,屯于郿城的征西将军马腾因有私事求于李傕未得应允,于是率兵相攻。汉献帝派使者劝解,没有成功,随后屯于金城的镇西将军韩遂率兵从金城来调解纠纷,结果又与马腾联合。谏议大夫种邵、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策划让马腾进袭长安,自己为内应,来诛灭李傕等,不久,马腾、韩遂率军进驻长平观,种邵等人的计划泄露,便从长安出逃到槐里。李傕派樊稠、郭汜及自己的侄子李利进攻马腾、韩遂,二人被击败,死伤一万多人。韩遂、马腾逃回凉州,樊稠等又攻槐里,将种邵等全部杀害。

    樊稠追至陈仓,与韩遂友好罢兵,却遭李傕猜疑。兴平二年,李傕让外甥骑都尉胡封在会议上将樊稠刺死。

    反正这些人最后结果就是内讧被坑死,完全没什么好说的。这个最后的表现只能说他们的政治水平完全和这那群政客没得比,靠武力碾压还行,进入朝堂玩政治,简直就是送人头。

    不过,范畴能够和李傕、郭汜他们并列在朝堂主持朝政,轻松吊打马腾、韩遂,这个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董卓手下四大将是郭汜,李傕,张济,樊稠,他们才是董卓西凉铁骑的真正核心。

    至于华雄,按照历史版本来说,简直就是悲剧。

    据《三国志》记载,孙坚参与讨伐董卓之役时,为徐荣击败、逃跑,后来收拾败军,在阳人进行戏剧性的大反击,大破董卓军,并将华雄击败枭首。

    孙坚都被徐荣刷爆了,回头收拾败军,重整旗鼓出来就把华雄给宰了。除了悲剧还能说啥?

    当然,现在的华雄必然是有演义加成的,书中华雄被描述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的猛将,关西人。

    华雄自告奋勇在汜水关抵挡十八路诸侯联军的进攻,并偷袭了孙坚的营寨,大败孙坚军,并斩了孙坚部将祖茂。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