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的无限旅程-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国家的强大骑兵了。

    从广源州兵工厂离开后,李南又巡视了遍布镇南国五个行省的各种学校。

    在李南的地盘,学校的设置也跟宋辽截然不同。

    小学堂的主要任务就是教百姓识字,但是其他的学校却没有了四书五经之类暂时无用的学科,而是加入了机械,数理化等更加实用的知识。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些学校都相当于技术学校。

    虽然这样的教学设置有些不对劲,但那是在现在这个四面都是敌国的阶段,能够快速的培养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至于文学、音乐、诗歌这些陶冶情操的学问,镇南国暂时还真不需要。

    镇南国的常备军并不多,目前有一万象奴和五万战象组成的军团,牛吼蛮的四千重甲步兵。

    主力部队是斯巴达克斯率领的镇南军第一步兵军团,辖下两个万人师。克雷斯的镇南军第二步兵军团,同样拥有两个万人师。

    日耳曼兄弟朱诺和艾力冈掌管着三千人的弓箭手,五千投射车和八牛弩部队组建成的镇南军特种师。

    如果李南想要全面北伐的话,那战斗力最强的五万战象军团,首先就要排除在外。

    这些战象确实威力巨大,在搭配上足够火器,堪称古代版的移动战争堡垒,五万战象不出意外的话,可以扫平任何军队,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却并非如此。

    这些战象一直生活在热带气候下,所以它们要是北上,就要面对天气问题。

    其次大象每天要吃几百斤的食物,如果没有良好的照顾,大象很难在北方生存,在北方养一头大象的成本高于100个骑兵,高于500步兵,而且冬天还不能出战。

    去掉战象军团后,李南手中能用的兵力就只有五万左右,这个数字在岭南区域还算不少,但是想到地域辽阔的宋辽等国,这些士兵恐怕还不够驻守占领的城市。

    当政者并不轻松,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而且既然报到李南这里,那基本上都是难题。

    “看来只能征兵了!”李南思虑良久,终于下了这个决定。

    经过这些年的繁衍生息,李南又从方腊的手中买到了几十万的流民,现在镇南国境内的人口也不少了。

    境内的宋人李南不敢使用,让这些人加入军队去攻打他们的祖国,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主意,所以这次征兵的范围是交趾、大理白族和岭南的僮族,十八到三十岁的成年男子。

    训练一个合格的弓箭手,恐怕要十几年,但是训练一个火枪手,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短短三个月内,李南抽调了第一,第二军团那些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征召了六万新兵,组建了另外三个步兵军团。

    斯巴达克斯的职位没有改变,他还是镇南军第一步兵军团的统帅,增加了副将大刀关胜。

    克雷斯的镇南军第二步兵军团中,同样也加入了副将插翅虎雷横。

    来自斯巴达的国王利奥尼达为镇南军第三步兵军团的统帅,男爵夫人西耶娜为副将。

    神箭天王庞万春成为了镇南军第四步兵军团的统帅,美髯公朱仝成为了他的副将。

    豹子头林冲被李南任命为御林军团的统帅,镇三山黄信、天目将彭圮、雌狐玛丽等人,都成为了这支特殊军队的偏将。

    御林军团除了常规的两万士兵外,还加入了一千披甲战象军、数十个恐怖的巨人和牛吼蛮增至五千人的重装步兵。

    这几支新军团成立之后,每天都在辛苦的训练,缺少的也就是血与火的淬炼了,而这种东西在自家是得不到的,所以李南将目光望向了北方。

    大宋境内的张书夜现在也很忙,因为镇南国死守边地,从来没有出击过,所以宋军已经对南方失去了戒心,宋军现在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围剿方腊溃军一事上。

    方腊自从在杭州被童贯和谭稹两位掌军的太监率领十五万西军打败后,连战皆败,但是并未像历史上记载的那样逃向帮源洞,而是在福建路虚晃一枪后,向西面的川地逃去。

第576章 明教入川攻防战() 
    不得不说,号称圣公的方腊带领溃兵逃向川地,真是走了一步好棋。

    自古以来,蜀地凭借地势天险名闻天下,乃是易守难攻之地。

    只要方腊可以率领二十万大军攻入蜀地,那不管是从南往北追击的童贯西军,还是从北向南包抄的张书夜的五府人马,都会被川地难于上青天的天然屏障挡住。

    四川这块盆地周围有高山包围,北部是米仓山和大巴山,西部,是龙门山、邛崃山、大雪山,南部是大凉山,东部是大娄山、武陵山、巫山,真正是四面险塞。

    西部为青藏高原,至大渡河一线戛然而止,此处地势陡然突起,海拔从500多米一下子增加到2000米以上,通行极其困难。因此邛崃山、大雪山、大渡河就成为了蜀地西部的天然屏障,加之青藏高原上没有强力政权,吐蕃只有在唐朝时短暂强势,此前此后均无力对中原构成威胁。

    在其西南部,则是大凉山、五莲峰、小相岭、锦屏山及横断山脉,其山势绵延至云南。在其东南,则经大娄山、武陵山等山脉相接。

    因此蜀地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向,即东部和北部。

    在四川北部,是米仓山和大巴山,越过这两座山,就是汉中盆地,在汉中北面,隔秦岭与关中相接。由于秦岭、米仓、大巴诸山都极其险峻,跨越极为困难,因此自古以来从汉中通关中、从蜀中到汉中的道路,只能沿崇山峻岭之间的河谷而行,多处河谷峭壁绝立,只能在悬崖之上架设栈道,其工程之大、形势之险,令人乍舌

    其实不要不是科技水平较低的古代,就是在后世想要建设进川的道路,那也是艰难到不可言说。所以在这个方向上,不要说战斗,即使仅仅是走路,都是一种奇迹。

    在其东部,则主要是沿着长江和湖北相接。但在巴蜀和湖北相接的那个地方,正好就是传说中的三峡,三峡东西长将近200公里,两岸绝壁陡立,最窄处不过一百多米,,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多米,险绝天下。其中瞿塘峡自古就有“瞿塘天下险”的说法。

    蜀地这样一个地区,与外界天然隔绝,而其内部却大江纵横,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河流流经整个地区,区域内水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无水旱之饥,用诸葛亮的话讲,就是“益州隘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外有山川之险,内有天府之积,自然面对外来的进攻,四川就占据了极大的战略优势。

    夔州路雄踞瞿塘峡口,形势险要,守护着蜀地东大门、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方腊就选择了这里作为进川突破口。

    宋朝自立国之后,为了抵挡西夏和辽国,所以历代的兵力不断增长,宋太祖时期大概三十七万左右,仁宗时增长至一百二十万左右。

    时至今日,在徽宗皇帝兢兢业业的治理下,全国军队数量达到一百多万,但是其中内外禁卒马步军凡万人,承平既久,阙额三分之一,失于招填。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一万人少了三分之一,也就是六千多,所以大宋的真正兵力只有几十万而已。

    北方为了防御强大的辽国,大宋在陕西、河东、河北三个方向部署了大军,为了攻伐西夏又在陕西五路,这五个相互支援非常困难的地带也部署了重兵。

    本来兵力就不多的大宋,除去防御西北两个方向和保护东京城的军队外,留在各路州府的就多半是数量不多,还没什么战斗力的厢军了。

    川地驻守的都是那些擅长干活,疏于训练的厢军,而进攻方则是拼死求活的二十万方腊叛军,这场仗还没有打,很多人就猜到了结果。

    就在北方辽国的天祚帝被金兵追的屁滚尿流之际,方腊的大军也出现在了夔州的大溪口。

    夔州知州郑思广闻之反贼方腊大军到来,连忙亲临瞿塘天险,构筑工事加强防御,厢军指挥使吴发率五千士兵扼守。

    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自古就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的美称。

    方腊遥望长江对岸的数千宋军和那三条悬于半空中扯掉了木板的铁索桥,虽知这次进攻这等天险必然会损失惨重,但后有童贯,张书夜等人的追兵,唯有向前一条活路。

    “进攻”方腊咬牙下令。

    二十万明教大军所有的弓箭手都立于岸边,弯弓搭箭向对面攒射,掩护着那些抱着木板和兵刃,拼死冲向三道铁索桥的士兵们。

    “啊啊啊啊”晃晃悠悠的铁锁沾染着江中的水气后变得湿滑,不断有明教教众尖叫着掉了下去。

    没有人面对死亡会不畏惧,但是明教的振国元帅厉天闰亲自带人站在岸边挥刀劈砍,血光死贱中,那些踌躇不前的教众只能拼死向前,毕竟掉到江水里不一定会死,但是留在原地肯定没命。

    明教教众前赴后继的冲击着,从凌晨十分毫不停歇的战到午时,终于占据了三条铁索桥的半段,并且在上面绑缚上了木板。

    在明教弓箭手的箭雨覆盖下,原本人数就不多的大宋厢军,出现了大量的减员。

    伤亡惨重的厢军士兵,躲在对岸的堡垒中躲避箭雨,他们拽动系在铁索桥上的绳索,就可以将桥上的明教教众甩到长江之中。

    又战了两个时辰,明教大军已经攻至铁索桥末端,夔州厢军指挥使吴发见状,连忙对知州郑思广建议道“如今方腊叛军迫在眉睫,我军将少兵寡,为今之计,只有将那数道铁锁砍断才能解此困厄”

    其实郑思广又何尝不知道此时正该如此行事呢但要是真的砍断这三座铁索桥,那就等于断了川地东出的门户,蜀地的百姓必然会对下令之人恨之入骨。

    何况从军报上来看,童贯和张书夜率领的宋军就在方腊叛军之后紧追不舍,只要自己能带人拖延阻挡住明教大军几个时辰,那就会立下天大的功劳。

    思及此处,郑思广否定了吴发的建议,高声命令道“准备火油,只要明教群贼接近岸边,那就纵火焚烧”

第577章 滑膛枪和三段射() 
    日落西山之后,守在对岸的宋朝厢军见到明教教众逼近,终于点燃了火油,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两岸的白帝山、赤甲山和白盐山。

    “禀报圣公,童贯大军的前锋距离此地还有五十里!”

    听到探子的汇报,站在岸边观战的方腊,以及麾下众将顿时面上色变。

    童贯率领的西军,跟西夏打了数十年,可以说是整个大宋战斗经验最丰富,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了。

    方腊的军队当初横扫江南各道,但是自从跟西军交手之后,便屡战屡败,早已经被打出了心理阴影,此刻听说西军距此不远,面上顿时齐齐变色。

    望着对岸熊熊燃烧的大火,方腊面带忧色的问道:“诸位将军,你们看还有多久可以攻下这几座铁索桥渡河?”

    负责率兵攻桥的护国大将军司行方,无奈的说道:“宋军不断在火焰中添加火油和木柴等引火之物,想要冲过去很难,附近没有水源,要等大火熄灭,至少要数个时辰。”

    “唉!”前有大火阻路,后有追兵来袭,无路可逃的方腊仰天叹道:“恐怕我们坚持不了那么久了,难道天要亡我于此么?”

    就在众人都无计可施的时候,素来足智多谋的明教尚书王寅,突然说道:“圣公,臣有一计!”

    在此生死存亡之际听到王寅的话,方腊顿时如旱地遇甘霖一般,大喜道:“王爱卿,速速讲来!”

    王寅看了看众人,来到方腊身边,附耳低语了一番。

    方腊的脸色不断变幻,听完王寅所献之计,犹豫了片刻后开口说道:“宋军追兵将至,宝光大师,你带人去拦上一拦,为我等争取一些时间。”

    “是!”宝光如来邓元觉虽然也很好奇王寅到底说了什么,但是既然方腊不愿说,他也没有追问,连忙领命前去抵挡追兵。

    一待邓元觉这个大和尚离开,方腊连忙冲着自己的侄子方杰,低声嘱托一番。

    方杰得令之后并未迟疑,马上带领自己的亲兵,还有大量的明教普通教众冲向燃烧的铁索桥。

    众人踩着铺好的木板靠近了燃起大火的地带,炙热的火焰让人无法逼近,方杰大喝道:“动手!”

    早就得到命令的方杰亲兵,迅速的擒住身边的教众,挥刀砍掉了他们的脑袋,一道道温热的血柱喷向前方的大火焰。

    惨叫声不断想起,喷光了血液的明教教众被丢到了桥下,而新的教众又被抓了过来,依靠着这些人身体内的血液,铁索桥边上的火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