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受了委屈,可通过报馆揭露违法乱纪的官员,以引起舆论关注。”

    “有了舆论关注,才会对违法乱纪的官员形成威慑,官府才会派御史调查。”

    “难道大都护准备让潜来主持报馆事宜?”

    说着陶潜用手指了指自己鼻尖儿,满脸不敢置信之色。

    之前陶潜绝然没想到,卫朔会给他安排这样一份差事。

    可以说,到报馆做事最附和陶潜心意。

    这样他既不用理会官场上的蝇营狗苟,又能通过手中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还能借此养家糊口,可谓是一举三得。

    “正是!”卫朔笑着点点头。

    他选择陶潜署理报馆,一来看中此人风骨俱佳,不畏权贵,敢于直言。

    二来也是因为对方初来乍到,跟河西本地利益集团没有丝毫瓜葛,能够站在更加公允的角度做事。

    “这,这……这,我什么时候开始做事?”陶潜一时间有些迫不及待。

    “呵呵呵,元亮先生莫急,眼下报馆还在筹建当中,至少也得到些时日才能正常营业。”

    “另外,作为河西第一家报馆开业,必须有重量级事件报道,以打响自身名头。”

    “正好先生可趁此间隙,前往河西各处视察,除了搜集素材外,还可亲身体验一下观风使职责。”

    “等将来报馆开业,还得靠元亮先生负责培训观风使。”

    “元亮先生,此乃河西第一家民间报馆,朔希望你今后能秉承说真话、讲事实之原则,做到实事求是、不偏不倚,既不歪曲事实,也不胡乱跟风造谣。”

    “请大都护放心,潜愿以人格担保,绝不做有违良心之事。”

    “嗯,元亮先生节操,朔还是信得过。”

    “另外,你无需担心有官府干扰,朔会警告众人不得插手报馆经营。”

    “如此潜就放心啦!”

    “说实话在下最担心的便是,一旦报馆揭露出官员恶行,官府不去查办相关责任人,反倒上门找报馆麻烦。”

    “今有大都护一番承诺,潜总算放下心来。”

    “哈哈哈,元亮先生但请放心,一旦有官员无故上门找事,你可直接到都护府找我。”

    “另外,你也可以找体业、道和他们。”

    “今天我把两人带来,就是让大家互相认识一下,也好方便先生将来上门办事。”

    这时宋繇起身冲陶潜拱拱手道:“还请元亮先生放心,有繇在,定保报馆一切顺利。”

    “多谢长史大人。”陶潜不敢怠慢,急忙起身回礼。

    接下来众人围绕着报馆展开了激烈讨论,其他的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偏偏在给报纸取名字时大家又发生了争吵。

    “大都护,叫《河西旬报》也太直白了吧?”陶潜非常不满这个名字,没有一点儿文化内涵。

    “直白不好吗?多通俗易懂啊!既点名了报馆出处,又告诉外人一旬发行一次。”

    “别整那些酸不拉几的东西,你要明白,报馆代表普通庶人,你整得太高雅,又有多少人能看懂?”

    “可即便全是大白话,那些普通庶民也不见得都识字啊?”

    “他们虽然看不明白,却总听得懂吧?”

    “元亮先生有所不知,河西已连续七年大规模普及教育。”

    “朔虽不敢保证治下人人都认识字,但至少每家每户都有人在学堂念书。”

    “当这些年轻人回到家时,就可以把报纸念给家人听,所以内容一定要浅显易懂。”

    虽然陶潜被卫朔说服了,可他心里始终有些不甘心,总觉得文人的东西就该高雅。

    卫朔似乎看透了陶潜心思,只听他又道:“当然了,我也不反对,将来有暇你弄一份内容高雅的报纸。”

    “对了,大都护,一份报纸要卖多少钱?”

    “暂时先定三文钱一份吧。”

    “这……这价格是不是有点高啊?普通人买不起吧?”

    “这价格确实不低,但你要明白能买得起报纸的人会是一般人吗?”

    “可以想象,除非河西经济实现大发展,否则报纸短时间内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奢侈品。”

    “既然大部分人买不起报纸,那怎么才能让庶民接受报纸呢?”

    “这就要靠那些遍布各地的酒楼、茶馆,在这种地方有许多说书的人。”

    “你们可以将报纸卖给他们,让他们每天充当报纸解说员。”

    “这样庶民就算是不认识字,或者买不起报纸,却不影响他们喜欢上报纸!”

    在商量完价格之后,陶潜又跟卫朔商量了报纸版面问题。

    由于《河西旬报》定位的消费人群是寒门士子、商人、手工业者、个体户、富农等。

    因此,整个版面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共分四开八版。

    按照两人商定的结果,第一版为标题新闻,全报介绍;二、三、四版为时闻政事;五、六版为专栏,专题;七版为广告,八版灵活机动。

    众人都觉得一开始先这么办几期,以后根据情况再慢慢增加版面。

    “大都护,这……这收费广告……”陶潜最不愿让俗物玷污了报纸这件神圣事业。

    “呵呵,如果没钱,你的报馆该如何经营下去?”

    “你不会觉得靠卖报纸就能收回成本吧?”

    “广告就是今后报馆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有了这份收入,报馆才能自给自足。”

    “只有完全不依靠别人,报馆才能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看待各种问题!”

    接下来,卫朔几人围绕着如何经营报馆展开了激烈讨论。

    从后世经验看,对新闻出版物来说,前几期最为重要。

    虽说当前没有竞争对手,可前几期的效应和影响力依旧不容忽视。

    若想抓住人们眼球,吸引外界关注,前几期内容必须具有轰动性才行。

    “以元亮先生之见,首期刊登何事为佳?”

    “按说称藩东晋、陇右大捷皆为轰动一时之大事,然可惜如今皆成往事,只能暂作为副刊内容。”

    “至于诗词佳作、士人聚会等,虽能引起读书人追捧,却对一般百姓无甚吸引力。”

    “而《河西旬报》主旨在于为庶民咽喉,故在下以为首期当以报道庶民为要。”

    “哈哈哈,元亮先生之言深得我心!”

    “朔正有意整顿吏治,先生可借报馆开业之机,先私下里走访一下各地,将查出来的问题系数刊登出来。”

    一听此言,陶潜立马激动起来。他仿佛看到无数贪官污吏,在他笔下绝望的倒下。

    卫朔看了一眼激动地陶潜,好心提醒道:“元亮先生,为了配合你暗访,我会让都护府给你出具相关文书,不过你不要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

    “须知此行危险重重,弄不好还有性命之危。”

    “哈哈哈,只要能让贪官污吏得到惩罚,我不在乎什么危险。”

    “距离报馆真正开业还有月余时间,潜正可借此机会在河西暗访一下。”

    ……

    “主公,臣观报纸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更有教化万民、影响舆论之功效,您为何将此利器授予普通人?”

    “为何不能由官府来操作?”

    刚离开陶家,宋繇就忍不住向卫朔问出了心底疑惑。

    卫朔看了一眼宋繇,轻轻摇了摇头。

    “体业,你不要想着什么都让官府来做。”

    “那样只能造成机构臃肿,降低官府办事效率,同时也容易形成利益集团。”

    “报纸这个行业,交由民间举办更能发挥监督作用,官府只要做好督导之责就行。”

    “舆论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不能管束太严,使其失去监督之用,又不能过于放纵以免被宵小利用。”

    “其中分寸,要靠官府自己把握,争取将舆论引向有利的一面。”

第259章 欲刷吏治() 
从陶潜府上归来,卫朔立即将宋繇、刘穆之、崔宏、王镇恶、张湛、杜进、杨翰等部分心腹臣属找来议事。

    “今天将大家召集起来,是有一件重大事件将宣布。”

    大部分人心头不由浮起一片疑云,有点儿不明所以。

    按说目前既没有外敌大举入侵,又没有爆发动乱,有什么事值得大都护如此郑重其事。

    只有宋繇、刘穆之、崔宏三人从大都护最近一系列举动中,猜到一些蛛丝马迹。

    “从高昌起事算起,距今已过去七八年,期间光是各地学堂就毕业了一两批学子。”

    “如今读书识字在河西已算不得什么,读书人几乎遍及方方面面。”

    “有些士子甚至都当上了县令、郡守之类的重要职务。”

    “虽然平常有都察司监督,但都察司一共才有多少御史?”

    “面对成百上千名官吏,即便累死崔逞以及众位御史,恐怕也看顾不过来。”

    “趁着目前外部形势缓解,朔打算近期在河西整顿吏治,专查贪赃枉法之徒。”

    吁~原来是要整顿吏治,搞明白了来龙去脉,在场众人几乎全松了口气。

    众人看得分明,认为再怎么查也查不到在场他们头上。

    可惜大家显然低估了卫朔整顿吏治决心,他面容肃穆道:“在场众人皆河西重臣,也是朔信任有加的心腹,尔等节操品行皆上上之选,不可能去做自毁前程之事。”

    “然而你们不是一个人,也不再是当初无人识的小人物,身后都有一大批门生故吏。”

    “尔等能保证自己不犯法,可谁有敢拍着胸脯表示,门生故旧也一样遵纪守法?”

    “今日把诸位找来,一来是向大家通报一声,提前给大家打声招呼。”

    “二来也是警告一下诸位,这一次整顿吏治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将远超大家想象。”

    “假若中间有谁到你们面前求情、疏通、打听消息,我希望尔等不要透漏丝毫。”

    “朔可不是跟大家开玩笑,谁要是敢私下将有关消息透漏给外人,一旦被查实,可别怪本都护不念旧情。”

    卫朔这话一出,现场众人全都心头一凛。

    他们追随卫朔多年,很少看见大都护有像眼前这样当面给出威胁。

    由此可见,此次整顿吏治绝非众人想象的那样小打小闹,很有可能是一场巨大风暴。

    想到这儿,众人又有些惴惴不安,生怕卫朔大搞株连,进而破坏掉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见众人脸色微变,卫朔哪里还不清楚众人在担心什么。

    “大家无须担心,朔不会搞齐威王那一套,严刑峻法治不了贪官污吏,河西整顿吏治只会依法行事。”

    这话并非虚言安慰众人,卫朔的确没打算效仿朱元璋、齐威王,因为历史已经证明此法非长远之策。

    “诸位,这一次整顿吏治,除了打击贪官污吏外,还有另一层深意在。”

    “愿闻主公高见。”

    “大家有所不知,当年朔在高昌时,曾跟杨老大人纵论天下兴亡,均认为儒家要负一半责任。”

    “儒家过于重视德治,而忽略了法治作用,往往会造成豪强横行、官员浮于事。”

    “从那时起,朔就为河西定下了隆礼重法为指导思想。”

    “如今七年过去了,德法并举之策到底有没有深入人心?”

    “各地官吏是否依法办事?法治思想是否被河西各界接受?”

    “你们谁能给我一个确切答案?”

    “故整顿吏治,可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全面了解一下法治推行情况。”

    有关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其实自春秋以来就有人思考了,并非现代人原创。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是说,若是使用刑法来约束百姓,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而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如此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还会更守规矩。

    这是孔圣一直坚持的德主刑辅思想的集中体现,也被历代儒生推崇,奉为圭臬。

    后来荀子在孔子论述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法家思想,提出了“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之隆礼重法的治国思想。

    而也恰恰是卫朔一直坚持推崇的治国理念——德法并举(确切说是法主德辅)。

    可这一思想与孔孟宣扬之德治理念相违背,故哪怕卫朔再自信,也不敢说河西上下已接受了德法并举思想。

    因此,此次整顿吏治从另一方面来说,更像是一次‘整风’,从而为河西树立正确思想。

    不出卫朔所料,他话音刚落,现场不少人脸色开始发生了变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