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千娇百媚-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121。第121章 名震洛阳帝召见() 
PS:申明一点,针对上一章有读者说李儒出现的时间地点不对,左柳特意在这里解释下,李儒在董卓进洛阳前身份是太学博士,而非什么演义中的董卓女婿,所以此时主角和李儒的相遇,并没有问题,还有这本是基于正史构造的,和三国演义有不同的地方,就需要小伙伴们仔细探究咯,当然,谢谢这位友的意见,也欢迎更多的读者进群讨论群号:109700874。

    李儒作何观想,刘恪没心思理会。

    经过这场激辩和交锋后,刘恪也没有心情继续逛街,购置了必备的生活用物,刘恪带着赵云、典韦、赵雨就回到洛阳驿馆。

    洛阳驿馆的官吏在验明刘恪身份之后,立即恭恭敬敬的将其迎入。

    草草的吃过晚饭,刘恪就独自回到房间歇息,而赵云、典韦和赵雨都看得出刘恪心中的愤懑,便都没有前去打扰,不过赵云和典韦都在为白天李儒的话生气,只有赵雨细心的为刘恪担忧。

    刘恪的心情,没有赵云、典韦想的那么好,自然也没有赵雨担心的那样糟糕。

    固然,和李儒的激辩让他愤怒,但是他的愤怒不只是针对李儒,他心中更大的怒气,是针对李儒背后的世族权贵。

    无疑,李儒在知道他的身份后,故意出言挑衅,肯定是想表现给掌握察举晋升权力的世族官员看,于此,刘恪是同情李儒,也是理解李儒的,尽管他都能想通,但依旧气氛。

    国家选官权力都落到了世族官员手中,就连尚未出仕的太学生都要费尽心机讨好世族权贵,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制度,这样的不公平不公正,还有留存的必要吗?

    真正的处在这个乱世中,刘恪才明白汉末国家三分不是没有道理的,而掌握汉末之后权力的不是累世公卿家族而是曹、孙、刘这样的枭雄人物更是历史发展必然。

    因为曹操、刘备、孙权政权,在利用世族势力的同时,也在瓦解着世族势力,三个政权的建立,也为寒族进入政治场提供了方便,尽管三国乱世后,又是两晋权贵社会,但是世族权贵再也没有建立起像汉末这样的威势。

    紧接着,五胡乱华,南北朝对立,国家四分五落,直到隋文帝杨坚完成统一,而同样建立在世族基础上隋朝短暂结束,到了唐太宗、武则天时期,才吸取隋亡教训,广泛地开科取士,从而正式将寒族地主阶级以及普通百姓阶层中的精英分子拉进统治阶级。

    累世公卿制度,无疑是自私的。

    累世公卿制度,无疑是阻碍社会发展的。

    累世公卿制度,无疑是畸形的,也是注定要被扫进历史河流中的。

    刘恪躺在床榻上,脑海中将历史大趋势过了遍后,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哪怕在别人眼里他也是世族权贵,但是刘恪自己清楚,自己注定要成为瓦解累世公卿制度的那个贵族。

    或许也正是想明白了这些,也或许是自负有着对未来历史的预知能力,所以初入洛阳城的时候那份恐惧和担心丝毫都不存在了。

    刘恪也不怕得罪南阳世族,也不怕得罪洛阳权贵,因为他们都要被横扫,因为他们注定要没落,在历史的长河中,刘恪有足够的资格骄傲,也有足够的资本去挑战这旧世界、旧制度

    就在刘恪闭起房间,在屋子里面修炼强大精神和灵魂的时候,洛阳城却因为刘恪和李儒白天的激辩,陷入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和议论。

    “听说没,中山王世子刘恪初入洛阳,就与太学博士李儒当街激辩,你们猜结果怎么样?”

    “这件事谁不清楚,刘恪引经据典,当场说的李儒哑口无言,不过你们是没见到,这位世子爷当真是个风流人物,长得英俊潇洒不说,这口才,整个洛阳城怕是也找不出几人”

    “听说他是进京为质……”

    “胡说,圣旨里面分明是说陛下和太后想念这位勤王救驾有功的世子爷,故而才召他进宫,不信你们看着,等到陛下召见之后,肯定要给他封官加爵呢”

    坊间百姓的议论,显然都是以道听途说为主,虽然每个人都一副自己亲眼所见的样子,但是他们自己心里面却清楚,像刘恪和李儒这样的身份,都是他们平民百姓所攀附不起的人物。

    相较于普通百姓的讨论,太学、鸿都门学等国家设立的学舍中,关于刘恪和李儒的激辩就理智的多了。

    当然,太学生都认为李儒是对的,刘恪是狼子野心的,而刘恪断章取义,在他们眼里分明就是有辱斯文之败类;而与标榜清流中心的太学相比,由皇帝刘宏亲自下旨设立的鸿都门学,则显然支持刘恪,哪怕这中间和太学对立刷存在感的成分居多。

    青楼酒肆,达官贵族府邸,关于刘恪和李儒,显然都成了此夜的热点。

    同样,看似远离世俗的洛阳帝宫之内,刘宏也饶有兴趣的听着张让津津有味的讲述刘恪和李儒的激辩场景,只听张让在说完之后,还忍不住的赞叹道:“这刘恪果真是个人物,进京不到半天,就名扬洛阳,最重要的是,奴才觉得吧,这刘恪是个忠君爱国的人,他这些话,是奴才想说却不会说的,啧啧……”

    刘宏会不知道张让几斤几两,他笑骂了张让几句,然后颇有感触的说道:“你说的对,朕也觉得刘恪忠心,你看他说的这几句话,那一句不是以朕为主,朕也觉得,世族公卿过于影响朝政,譬如这次‘废刺史设州牧’,各州州牧人选不都成了他们的私相授受嘛,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看来朕应该学学孝武皇帝锐意革新。”

    “咳咳……”张让满脸惊讶,显然是被刘宏这番话吓到了,生怕刘宏真的跟刘恪一起发疯,张让不得不进奏道:“陛下,刘恪是个小孩子,他在那里乱说,您可不能跟他一起,不然这太傅、太尉又要合起来进宫闹腾咯”

    刘宏满不在乎的摇了摇手,然后说道:“明日早朝结束后,你就去驿馆宣旨,召刘恪进宫面圣,这小崽子,路上染了风寒,正好进宫让太医署的太医们给他瞧瞧。”

    张让闻言,立刻欢笑道:“陛下这般恩典,只怕朝臣们又该嫉妒这位世子爷咯”

    刘宏笑了笑,并未解释什么,只是他的内心中,却不断的在想着刘恪和李儒的辩论,显然,这场激辩中的某些观点,让这位皇帝感触颇深。

    次日,刘恪正想着要不要先到卢植府上拜师的时候,就见张让持旨到驿馆召他进宫,没有丝毫准备的刘恪,只好无奈的跟着张让进宫面圣。

    :

122。第122章 进宫受封宗正丞() 
由于是第一次进宫,所以刘恪心情还是十分激动的。   w w wnbsp;。  。 c o m

    在赵雨的帮助下,刘恪穿起黑色礼服,换了双新的皮靴这才随张让进宫。

    离开的时候,刘恪见赵雨脸上有些失落,当即就劝慰道:“改日恪哥哥再带你去”

    赵雨以为刘恪是在哄她,心中虽然为不能陪刘恪到皇宫看看觉得失落,但是转念想到刘恪这么在乎她,于是就又甜笑道:“知道啦知道啦,你快走吧。”

    面对一时悲落,一时欢笑的赵雨,刘恪只能无奈耸肩,见到张让还在等着,所以他只好向赵云和典韦嘱托了几句,就孤身随着张让向皇宫走去。

    去皇宫的路上,张让笑呵呵的将刘宏召见的缘由说了出来,刘恪这才知道自己和李儒的那场辩论,竟然已经引起如此大的影响,就连皇宫中都有了议论。

    想到这里,刘恪既觉得诚惶诚恐,又不免觉得自豪,毕竟成为名人,在这个世界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然,曹操当年也不会硬逼着许绍给他‘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评语。

    在这个世界,想当官,没有名望,那是不行的

    张让自然不清楚刘恪的思维发散的那么远,身为宫内的太监头子,身为揣摩帝心的绝顶高手,张让看得出皇帝对刘恪以及中山王府的重视,所以哪怕是向刘恪教授宫廷礼仪的时候,也都是不断陪着笑。

    对于张让的善意,刘恪没有拒绝,他又不是清流人物,没必要和宦官集团划清界限,相反,刘恪觉得,这些宦官除了身体上有些缺陷,其他的并不比那些只知道背后搞阴谋的世族权贵们差。

    宦官固然是小人,但是比之伪君子的世族权贵,刘恪倒宁愿和这帮真小人结交。

    到达宫城的时候,刘恪的目光瞬间就被巍峨的宫城吸引住了。

    张让似乎早就预料到会有这般场景,于是就驻足为刘恪讲解道:“此乃帝妃居住的北宫,呶,那边是南宫,南北宫之间有复道相连,陛下会见朝臣都是在南宫,这北宫可是少有外臣能够进入的”

    张让这番酸溜溜的话,自然是说刘恪受圣恩不浅,而刘恪尽管心中没什么特别想法,但还是装作十分惶恐的说道:“都是公公在陛下面前美言,等今日觐见陛下之后,恪自当到公公府上表示谢意”

    张让见刘恪这般识趣,脸上的笑意顿时越加灿烂。

    刘恪陪着笑进入北宫,得知刘宏在永安宫等待,便不敢继续观赏北宫楼阙,由着张让引路,不是就来到永安宫外。

    “世子稍等,老奴先行进宫告知陛下”

    张让将刘恪留在宫门外,然后就进入永安宫请示,不一会儿,张让就返身宣道:“陛下有旨,宣中山王世子、破虏中郎将刘恪觐见”

    皇帝召见,刘恪不敢大意,当即迈着小步随张让进入永安宫。

    刘恪进到永安宫还没有站稳,就听到刘宏的声音说道:“恪皇弟,快靠火炉烤烤,这大冷天的,怕是冻坏了吧”

    刘恪向前走了几步,恭恭敬敬的向刘宏行完礼,然后才说道:“臣不冷,得知陛下召见,臣这心里面可暖和呢”

    “哈哈”闻言,刘宏顿时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道:“你这孩子,越来越会说话,怪不得母后回到宫里就一直说想要见你,这样吧,过会儿你就去永乐宫见见太后,等到晚上,朕亲自在宫中为你设宴洗尘,如何?”

    “这……”圣恩隆重,刘恪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只好跪地叩拜。

    “好了好了,你先前救朕,朕还没有谢你,你却客气起来,怎么,到了洛阳城就变得谨小慎微了?这可不像是你的作风,你昨日在金市那场辩论,朕可是都听说了呢”刘宏笑道。

    “臣莽撞,还请陛下开恩”刘恪满脸惶恐道。

    “起来起来,朕可不会怪你,朕还要为你的表现鼓掌呢”刘宏拉起刘恪,推心置腹的说道:“你说的那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朕就认为用得很好,这句话朕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出自《商君。更法》吧?”

    这次倒轮到刘恪震惊了,不过他没敢表现出来,只是连忙点头道:“陛下博学,此句正是出自《商君》”,显然,对刘宏能一下说出这句话的出处,刘恪还是有些惊讶的。

    “可惜了,朕以前也是喜欢读,只不过政务叨扰,加上琐事居多,已经没有精力去舞文弄墨咯”刘宏叹了口气,然后就像是遇到知音似的,将自己过去所做的辞赋读给刘恪听。

    听着刘宏写的这些辞赋,刘恪这才觉得自己小觑了这位皇帝,人家虽然昏晕,但是人家这艺术细胞显然不是他这个半吊子先生能够比拟的。

    想到自己竟然连刘宏都比不上,刘恪顿时就想刨个坑钻进去,不过这也让他下定决心,要趁着洛阳乱局没有到来前,在卢植等人门下好好学些知识。

    刘宏显然很久没有对人这般畅聊过,而刘恪不时地夸赞,又让他心里面极为受用,所以等到刘宏展示完所有作的时候,全然不再将刘恪当寻常宗室子弟看待,要说刘宏对刘恪现在的感觉,那就是好兄弟、好亲戚再加忘年交。

    人生难得知己,得遇知己的刘宏,是恨不得立刻将刘恪拉到自己的西园里面饮酒作乐,不过当他想到太后还等着见刘恪的时候,只好将喝酒的事情先放下。

    虽然不能喝酒,但是这也不妨碍刘宏给刘恪好处,尤其是刘宏还是皇帝。

    所以,当刘恪准备离开永安宫前往永乐宫觐见董太后的时候,刘宏耐不住心中的高兴,当即就豪迈的说道:“古有甘罗十三岁拜相,今日朕也要封恪皇弟个官儿当当”

    就在刘恪还没搞清楚刘宏这是要唱哪出的时候,他就听到刘宏满是坚定的说道:“刘恪,聪慧敏捷,博学多识,甚得朕心,故而特封刘恪为宗正丞……恪皇弟,还不快快谢恩领旨啊”

    在刘宏无良的笑声里,刘恪糊里糊涂的领旨谢恩,等到他起身离开永安宫的时候,这才意识到,自己恐怕又要成为洛阳权贵的眼中钉,肉中刺了,也是,这般蒙受圣恩,要是没人嫉妒才怪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