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不会背叛高句丽,不过臣不敢保证辽东百姓会不会背叛高句丽。”泉盖苏文冷笑着说道。
荣留王高建武在泉盖苏文眼中,实际上和一个废物没有什么区别,是一个优柔寡断又刚愎自用的矛盾结合体,让他来当高句丽的国王,甚至还不如自己来当。
争论、妥协,整整一个时辰之后,高建武与泉盖苏文统于达成协议,调北部褥萨高延寿、高惠真支援安市城,力争将大唐军队阻挡在安市城之外。
当然,泉盖苏文在这里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不过有着反叛筹码的他相对于高建武,付出的只是大军所需要用的粮草而已,至于其他则是一概不提。
两个互相看着不顺眼的家伙,磕磕绊绊的达成了一项并不怎么靠谱的协议,自得其乐的幻想着在安市城狠狠的挫一下大唐的锐气。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虽然唐军与前隋的军制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但是其装备和战力却是有着天壤之别,如果还是按照隋朝时候中原军力的战力来考虑他们,不得不说,这下子可真特么有乐子看了。
两百门贞观炮、近四万支火箭弹、火药近万石,这些是李世民六路大军所携带的火器;可拆卸便携式床弩近三千具、投石机近一千具、壕车四千架、组装式冲车、云梯近千,这是李二所带的攻城器械。
至于说那些大头兵装备的滑轮弓、钢臂弩、板甲、皮甲这些根本就不叫个事儿,连数都不用数。
在这样强大的力量之下,高建武竟然还有着把唐军挡在鸭绿水以西的打算,说起来似乎这货心还真不小,神经也足够大条。
当然,更多的是这老货在硬撑,就像前面说的,倒驴不倒架!
尽管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是为了面子,为了还是要硬着头皮撑下去。总不能像高昌国那个鞠文泰一样,大唐军队还没到就被吓死,丢了江山不说,这名声传出去也太不好听了!
(本章完)
第935章 老李想儿子了(上)()
打仗拼的是综合实力,并不是你有勇气就可以的。武器装备、大型军械、粮草物资、医疗保障等等哪一样不考虑到都不行。
而说到这些,就不得不提到李承乾这个太子。
这几天越来越接近边境,李二就越来越喜欢念叨那个被自己留在家里的大儿子。
这一天安营扎寨之后,老头子看到外面巡逻的那些左府(左千牛卫的前身)军卒,不知怎么就开心的笑起来,看得一边的长孙无忌一头雾水。
“无忌,你说朕的那几个儿子要是都像承乾一样该有多好,何必朕这么大年龄还要出来征战沙场!”笑过之后,李二叹了口气,卖乖似的说道。
“啊?”长孙无忌愣一下,半天没有反应过来,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就是:如果你那几个儿子都像李承乾那样,估计你根本就活不到今天,怕是几年前就被气死了。
李二并没有等长孙无忌回答,叹过气之后,指着那些正在巡逻与警戒的军卒:“你看看,若是当年我大唐有如此军威,何至于连那薛举都拿不下来,又何至于让窦建德、王世充之辈占据半壁江山。”
身为皇帝陛下的守卫亲军,战斗力怎么样先不说,左、右两府的军姿、军容那绝对是全军第一,再配上一身帅气的07式军服,威武雄壮之气透体而出。
“不错,承乾这练兵之法也不知从何处学来的,当真是非同小可,以此法训练出来的军卒与以往相比的确是强上一倍不止。”长孙无忌此时就算是再傻也知道,老李这是睹物思人想儿子了,便顺着他的话说了下去。
反正李承乾也是他外甥,夸上一两句也没啥大不了的,并不像其他人有这样那样的顾忌。
“何止是强上一倍,若是单兵战力或许是强上一倍,但若是一火之军怕是要强上两倍,一什之军甚至可以达到三倍不止。”李二摇摇头否定了长孙无忌的说法。
毕竟李二也是杀场之上的老油子了,知道军队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某一个人有多能打,而是在于合击、配合之法,之所以当初三国时期的陷阵营能够所向披靡,所依靠的多是这合击之技。
回想当初,李承乾让这帮家伙去站队列,去扛圆木,去练习高台背摔……,当时许多人都不理解,十六卫的老将军们一个个也是颇有微词。
但是到了后来看到训练之后的成果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校军场上三千对一万的战斗让这些老家伙们意识到,不能再坚持以前的观点了,必须掌握这种新的训练方式。
所以从那一次校军场上的演武之后,十六卫尽皆一改往日的训练方式,改为更接近实战的训练,同时也开始注重军卒之间的配合问题。
这也是现在任何一卫走在路上会两人成行,三人成列的原因。
当然,或许有人会认为这并不现实,认为这种情况只会出现于后世的现代。但是大家别忘了,大唐并不是现代,在大唐可没有什么不能体罚的说法,十七律五十四斩那可是真的会要人命的,所以队列、军阵之类的训练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效果却远比后世要高。
“二郎,你看的是军容,可知道某看的是什么?”身边没有外人在,私底下的时候,长孙无忌并没有对李二称呼什么陛下,只是像朋友一样直呼其名。
“哦?舅兄看重的是什么?”李二心情正好,见长孙无忌卖关子,顺势捧了一下。
“后勤啊!”长孙无忌长长吸了口气,咂咂嘴说道:“四轮马车远比以前装的粮食要多,而且速度并没有慢;新修出来的水泥官道把原来需要一个月才能达到的地方,缩短到现在的旬日之间;义仓的修建让我大唐多了许多存粮……”。
既然李二想儿子,念着儿子的好,长孙无忌便投其所好捧着说呗,老李想夸儿子,总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总要有一个人在边上陪着一起唱才好听。
不过说着说着老李和长孙无忌的脸色就有些变了,沉默中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疑惑。
从贞观二年到眼下的贞观八年,六年的时间里看看大唐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吧,一些平时注意不到的问题,在这次东征中全都暴露了出来。
首先是路,以前的土路现在基本上都铺上了水泥,这使得无论是行军还是运输物资,速度都比以前快了数倍。
而近几年一直不断疏通的运河在这次东征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南方的粮食可以通过运河以及快的速度运到后方的大本营。
其次是粮,有了林邑这个大粮仓,再加上大唐境内遍布的义仓,使得这次东征根本就不用发愁筹集粮草的问题,只要把各地义仓中的粮草拉出来装车或者装船便可以了。
以上这两条看似并不重要,但真的打起仗来,那可真是身后有粮收中不慌,哪怕是僵持李二也敢堵着高句丽的国门耗上几年。
再有就是装备,各种各样的新式装备现在层出不穷,工匠们一个个都在拼了命的研究威力更大,结构更简单,使用更方便的武器和军械。这两年甚至新研究出来的装备还没有来得及装备部队,就已经成了过时的装备。
拿床弩来做例子来说,现在的床弩拿出来之后李二甚至都不知道那东西叫什么,可在组装好了之后,老李同志甚至觉得自己就算只用一只手也可以把这东西玩的贼溜。
至于说刀箭等武器更不用说了,现在百练钢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有了水压机,打一只百练钢刀用不了多少时间,而且还不用浪费太多的人力。
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大唐的工匠会这么聪明了?而且对研究新装备的积极性会这么高?难道是吃了什么聪明药?
李承乾,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小子,床弩是他第一个去改的,炼钢之法也是他第一个提出改进意见的,至于水压机那东西不用说了,除了那小子根本就没有人会想到那个东西。
(本章完)
第936章 老李想儿子了(下)()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蹲在中军大帐里的老李与长孙无忌算了一下。这几年下来,李承乾竟然不知不觉中从民计民生到军事装备搞出来如许多的东西。
甚至有很多物事只是这小子提一嘴,不光是他自己,就连李二和长孙无忌等人也都没有往心里去,时间一长就都抛到了脑后。不想到了东征高句丽这个时候才发现,当初那些‘不经意’,竟然派上了大用场。
就说当初那个不着调的三轮车吧,那东西运送物资方面远比人力推动的独轮小车要强上许多被,不说装东西的多少,单就在平整的水泥路上一天一个人可以蹬上百十里地这一点,就比前隋要快上三倍,如果在算上单车运量的话八倍甚至都不止。
良久的沉默之后,长孙无忌神情颇为失落的叹了口气:“陛下,您说臣是不是老了?为什么总是觉得军政方面的事情有些力不从心了呢!”
李二心有戚戚的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不是我们老了,而是现在的年轻人太厉害,你永远都不知道这帮年轻人一天都在想些什么东西。”
虽然伟大的皇帝陛下口中一个会儿一个‘年轻人’,但在长孙无忌看来,他这个妹夫不过是在炫耀自己有个好儿子,所谓的‘年轻人’多半也是李承乾的代名词。
不过没办法啊,不说人家老李是皇帝他不敢比,就算不是皇帝,能力方面的东西如果真的拿来比较那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的结果。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也不知道那小子在长安能给我折腾出什么事情来,只希望不要在东征的时候拖后腿吧。”两个老汉蹲在一起长吁短叹,李二的思绪很快又转到了长安,开始担心起被他安排监国的李承乾。
“不会的,承乾虽然喜欢胡闹,但还是有些分寸的。”长孙无忌接过李二的话头:“现在已经离京一月有余,后勤供给方面并没有出任何问题,这足以证明承乾在京城还是很尽则的。”
“尽则?”老李同志嗤了一声,随手抓起身边的桌上的一份情报拍在长孙无忌的怀里:“仅仅一个月时间,吐蕃贵族被他弄死一半,不过这帮家伙死就死了,反正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可是罢朝半月算是怎么回事?人口谱查又算什么?”
“这……”长孙无忌一时哑然,看着手里那份长长的白纸,脸上如同开了染坊,五颜六色变个不停,半晌之后才说道:“陛下,这人口谱查似乎很重要啊,若是真的有八十万户的逃民,三百万人口这几乎相当于我大唐五分之一的人口了。”
“朕也知道,可是这小子就没有想过现在国内空虚么?他这么搞……”李二话说到一半突然住口不说。
要知道,那些逃民有一部分是逃进了山里,当起野人,但是更多的是跑去了那些富户的家里,而大唐最大的富户就是那些世家还有士族。
李承乾这样的作法无异于在抽那些世家与士族的血,如果把这些逃民全都统计出来了,收容他们的那些富户们怕是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才可以。
毕竟养一个逃民只要给口吃的就可以,等于是变相的养了一个奴隶,若是这个逃民突然有了户口,再想用他们最低的标准就是要付工钱。
而且逃民有了身份之后,就要有土地,有了土地之后,这些逃民还会去给富户当奴隶,任由其剥削么?谁都不是天生的贱骨头,这样的事情怕是很少会有人干吧。
正是因为这样,李二才揪心,生怕自己不在长安镇不住场面。
若是东征的时候国内再发生什么暴乱、反叛之类的事情,那老李很有可能会走上杨广的老路。
长孙无忌不管怎么说也是身居高位数十年,对于李二担心的事情他多少也能猜出来,这让他本来有些郁闷的心情突然间好了一些,看着李二开口劝道:“陛下,承乾会有分寸的,既然这件事情他敢鼓捣出来,想必一定会有应对的办法,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吧。”
有所得必然有所失,老长孙的儿子虽然脑子不行,比不过李承乾,但同样也不会折腾出这么多麻烦事,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也让长孙无忌在无形中省了不少心。
想到这些,长孙无忌怎么可能不老怀大慰。
两老汉在一起研究着李承乾,身在长安的主人公则是连打了数个喷嚏,郁闷的揉了揉自己的鼻子,看着快要哭出来的倭国归化人秦吉胜:“本宫还是那句话,拿下对马岛一切好说,要什么有什么,拿不下对马岛……那就只能有啥算啥。”
“太子殿下,您,您就抬抬手吧,所谓皇帝不差饿兵,就算是让我们去送死您也得给点安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