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奏折的内容和徐德对王用汲说的话差不多,详细的叙述了江南的情况。
朱翊钧没想到官绅一体纳粮还能从这里找到突破口,那些做生意的士绅开始去跑经商了,没人愿意在这个时候闹出纳税的麻烦,毕竟现在大家都靠着内务府。
内务府是什么衙门,没人不知道,这个时候触怒皇上是不明智的。
朱翊钧同时也看到了另外一点,那就是朝堂上这些大臣的震慑力,这些人写一封信到地方,甚至比自己的圣旨还好用,说起来还是威信不够啊!
不过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威望不是一天树立起来的。
想要达到言出法随的地步,估计要很久了,或许等到自己扫平漠北就有可能了。
或许北方利益不多,远不如将精力放到南边去,放到大海上去,但是他的政治意义是不一样的。汉唐之所以被认为强盛,是因为他们扫平了草原,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大宋之所以被认为是弱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丢掉了汉人的霸主地位。
自己只有扫平漠北,自己的声望才能够达到空前的程度,远超成祖皇帝和太祖皇帝,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圣旨就会是名副其实的圣旨。
至于向南打,恐怕是把印度的打下来,扩大了地盘,意义也没有扫平草原来的大。
事实上灭掉瓦剌之后,朱翊钧已经有这种感觉了,站在朝堂上,群臣对自己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他们更加的敬畏,更加的尊重,这就是威势。
自己不用带着剑上朝,自己只要坐在那里,那种威势就会出来,用后世的话说,自己现在自带BUFF,震慑光环,说出来的话会让人不自主听取,站在那里就会让人不自主的畏惧,与自己对视攻击力减半。
第一百九十章 募兵制()
在这一份奏折里面,朱翊钧还看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商人的问题。
这帮人全都跑去经商了,显然内务府还是带起了一股经商热的风潮,估计很快就会出现草原淘金的热潮了。倒不是说那里真有金子,而是那里能发财。
他们愿意让出官绅一体纳粮的钱,以后收商税怕是要麻烦了。
想到这里,朱翊钧又想起了西北的事情,也不知道那边怎么样了。
抬头看了一眼张鲸,朱翊钧开口问道:“有西北的奏折吗?”
“会皇爷,宣大总督曾大人上了折子了,就在下面!”张鲸连忙开口说道。
朱翊钧向下翻了翻,果然发现了一封奏折,前两天曾省吾已经给自己上了一份奏折了,只不过那一份奏折是请罪的,然后介绍了一些自己在西北的见闻,以及对下一步工作的决心。
显然自己让张维贤带去的话有效果了,朱翊钧不得不感叹,安抚大臣也是一个技术活,这君臣关系还真的和夫妻相处差不多。打开奏折看了一眼,朱翊钧发现是说买地的事情。
这件事情他当然清楚,这就是他自己弄出来的。
朱翊钧关心的倒不是曾省吾是怎么想的,毕竟则是一份奏请折子,他的态度已经表现出来了,关键是其他人怎么想。翻到后面的内阁票拟,朱翊钧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
内阁的票拟很简单,建议实行,这个就足够了。
朱翊钧将奏折合上,然后拿起朱笔,在上面画了一个红圈。
这边朱翊钧已经核准了买地的事情,奏折还没发还到总督衙门,大同府这边其实已经在忙活了。内务府已经带着人去丈量土地了,李中行开始主持土地分配了。
事实上对于李中行,商人不敢得罪,但是心里面也有大骂的。
内务府是给大家找了好买卖,可是内务府每一件事情都要咬一口,这个就让人不爽了,而是还是一大口。可是这一口你不让内务府咬还不行,人家掌握着权力。
营业证这个东西谁想出来的,太阴损毒辣了。
你拿不到营业证就不许干,这和以前的盐引差不多了,你干了,那罪名就大了。只能求着内务府,让内务府咬一口,去打官司都打不赢。
前一段时间轰轰烈烈的反内务府,弹劾的奏折都快把宫里给淹没了,结果如何?
李中行才不管其他人怎么想,他现在就向着怎么赚钱,怎么完成皇上交代的事情。见人到的差不多了,李中行特意看了一眼下面的一个人。
这个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材清瘦,留着胡子,脸上也没什么表情。
他叫金河,是南直隶人,确切的说是松江人,前几天最后一个名额的拍卖中,就是他豪置白银三十七万两,拍下了着最后一个名额,可以说是来势汹汹。
根据内务府的调查,金家在南直隶很有名,在松江就更不用说了。
大名鼎鼎的松江布,十有七成就是出自金家,传说在江南的官场很有些关系。不过李中行知道这不是传说,如果没有关系,金家也不敢在这里插一脚。
李中行笑着开口说道:“人到齐了,咱们谈一下土地的事情。”
“诸位都知道,本官从总督衙门那里拿到一块地,为的是建造纺织厂。”
“本官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件事情,这些地现在就在那里,大家说说看,谁想要哪一块,全在这里。”随着李中行的话,在他身后就挂出了地图。
在丈量了土地之后,根据位置的不同,李中行将地块划分了成了十块。
十个人看着地图,然后看了看李中行,他们哪能不明白李中行的意思,这摆明就是想让他们多花钱买地。想要以内务府从总督衙门拿地的价钱拿到的地,根本是不可能了。
显然这是一个大坑,而且看这十块地,这才多大啊!
李中行明显不想把他从总督衙门拿到的地全都拿出来给自己这些人,他想留一部分在手上,然后等着后面价钱高了在卖。这么干实在是太坏了,简直让人不知道说什么了。
一时间有些冷场,内务府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这些人显然没有见识过后世卖批条的事情,不然就不会这么想了。
不过李中行也知道不能把他们逼得太狠,否则事情就会变得很麻烦,于是李中行笑着说道:“在你们购买了这些地之后,五千亩的荒山,每家可以分得五百亩,这个是不要钱的。”
“用来建仓库,或者给匠人建房子,这些都由你们,只有一条,不能建造商铺。”
众人一听,脸上的表情这才好了一些,这还差不多。在得到了这消息之后,众人这才将目光从新转到十块地上面来,这一看就发现不同了。
在地图上标注的很明显,有码头,有道路,这样一来,挨着道路和码头的地自然价格就比其他地方的要好。谁都想弄一块好地,谁也不想要不好的。
何况这些地的大小还不一样,因为这些地它并不是规则的,分割出来之后就有大有小了。
有的是长条形的,有的则是方形的,地势好的自然大家都想要。
“好,大家都看好了之后,咱们开始拍地!”李中行笑着说道:“一号地块,距离码头最近,四百三十六亩,地势平坦,起售价一百二十两每亩,大家可以出价了。”
总督府衙门。
曾省吾这几天忙得很厉害,内务府那边作妖,他已经没什么心思和精力去管了。这几天曾省吾在忙碌事情就是审案子,而且是跑了好几个地方审案子。
公审大会虽然很麻烦,可是有了经验之后,做起来倒也轻松了不少。
坐在椅子上,曾省吾喝了一口气,这两天可真的是把他给累坏了。倒是旁边的张诚和麻贵都没什么感觉,相比起来,曾省吾的身体最差了。
“曾大人,罪名都已经定了,判刑也完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张诚看着曾省吾,开口说道。
曾省吾点了点头:“好,本官会尽快上奏朝廷,等到朝廷的回文到了,该砍头的砍头,该充军的充军。”
“曾大人,这一次抓了这么多人,虽然军心尚且稳定,可是没了这么多的将官,迟早会出麻烦的。”这个时候麻贵在一边开口说道:“还是尽快任命将官吧!”
比起其他人,麻贵对这件事情最担心,稍有不慎是会出问题的。
曾省吾看了一眼麻禄,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也不适合在瞒着麻禄了,沉吟了片刻,曾省吾缓缓的开口说道:“麻总兵,本官接下来要说的话,出了这个屋子,你就不能对其他人提起。”
麻禄一愣,自己不就是说了任命将官的事情,怎么突然搞得这么严肃?
不过看到曾省吾的表情,麻禄连忙点头道:“大人放心!”
点了点头,曾省吾缓缓的开口说道:“事实上本官这一次来宣大,是带着皇命来的。朝廷准备废除屯兵制,改卫所为募兵,第一个改制的地方就是大同。”
“朝廷不会在任命新的军官了,即便是任命,也是在改制之后。”
麻禄听了曾省吾的话,顿时就愣住了,改制?废除军户制,直接改为募兵制了?
对于募兵制和军户制的事情,麻禄当然知道,而且很清楚。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朝廷一直都在吵,可是争吵最激烈的时候早就过去了,因为朝廷没钱。
别说募兵制了,朝廷都没钱给卫所发放银子。
现在的那些募兵很多时候都拿不到粮饷,之前已经有人上书要裁撤他们,现在居然反过来了,居然要废掉卫所,改为募兵制,麻禄知道事情大条了。
看着一边老神在在的张诚,麻禄终于明白这一次的清洗是为什么了。
看起来是这些人犯了事,可是这都是在为募兵做准备。只有扫除了这些蛀虫,募兵才能进行的下去。否则一旦采取了募兵,这些人必然会闹腾的。
见麻禄沉默不说话,曾省吾看着麻禄道:“麻总兵,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麻禄连忙抬起头:“回大人,末将没有,朝廷让怎么做就怎么做!”
这个时候麻禄也反应过来了,他可不能让人误会自己反对募兵制的事情,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
听了麻禄这么说,曾省吾点了点头:“这就好,麻总兵,你要做的就是稳住军心,等到朝廷的文书到了,这件事情就会开始了,好好做,到时候本官会为你向朝廷请功的。”
“大人放心,末将明白!”麻禄答应了一声,开口说道。
等到麻禄和张诚都离开了,曾省吾叹了一口气,自己的大事情就要来了。
两天之后,京城的回文就到了,两份都是给总督衙门的。一份是关于卖地的回文,朝廷同意了。第二份则是关于废除军户制,改卫所为募兵制的圣旨。
前面的那个消息是针对商人的,后面这个消息则是针对军镇的。原本前面那个消息也能吓不少人一跳,可是后面这个消息的出现,使得前面那个消息黯然失色。
第一百九十一章 张维贤的感触()
整个大同军镇有屯田十四万六千顷,规模很大,当然,这是万历九年清查之后的结果,原本只有九万八千顷,剩下的全都被将官和地方士绅给侵占了。
所有人都在喊军户的日子过得苦,可是大家基本上都无视了这一点。
更多的则是知道苦,可是究竟有多苦,这个就没人知道了。
很多人都说武将地位低,可是比起军户来说,他们依旧是这个时代的上等人。只不过比起士绅来说,他们在社会地位上,社会资源的占有率上差一些。
军户,比普通百姓和佃户过得更惨的存在,作为英国公府的小公爷,张维贤是听说过没见过。
以前在学宫的时候,每一次谈起军户,皇上都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这一点张维贤记得很清楚。现在他看到了,以前只是在书中读到的一些东西,他现在真切的看到了。
张维贤面前的这块地足有万亩,在整个大同府也是大块的屯田。
这片地是属于大同卫的,在张维贤的身边跟着的则是这一次分地的文官。罢黜军户制,改为募兵制,曾省吾选择的一个切入点就是分田地。
从这一点下手,给军户好处,能够让军户尝到甜头。
这样一来,他们才会相信朝廷的话,才会愿意做出选择。如果直接从人事上下手,将军籍改为普通百姓,曾省吾觉得不少人会直接跑掉。
这些年逃卒每年递增,每到年头不好就会出现无数的逃卒。
按照军户制,一个军户家的孩子,即便识字,你也无法考取功名,因为朝廷的制度不允许,这样就断绝了军户翻身的可能性,加上父死子继,使得军户世世代代都没有翻身的机会。
他们很绝望,前路无光,只能每日里浑浑噩噩的活着。种田